資源簡介 《水的組成》教學設計1、教材分析本節選自科粵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四章第二節《水的組成》,教材通過圖片和文字形象地描述了水的物理性質,通過對電解水的實驗的分析從宏觀上認識了水的元素組成,又通過水分子分解的微觀示意圖對水分子的微觀構成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在物質的認識上從宏觀轉向微觀,逐步深入,加強學生對物質微觀世界的認識,最后教材將學科知識與社會現實問題緊密結合到一起,讓學生體會到化學知識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貢獻。2、學情分析水是生活中常見的物質,學生已經掌握了水屬于純凈物、水的物理性質、水沸騰屬于物理變化、水在生活中的常見用途、氧氣的鑒別以及有關分子、原子核元素的基本知識。學生通過“金屬銅化學性質的探究”實驗學習,初步了解了化學實驗探究的基本方法以及文字表達式書寫等技能,這為本節課實驗探究的開展奠定了基礎。雖然通過第三章化學式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水的化學式是H2O,但是如何從化學的視角去認識水的組成,用什么樣的方式與方法探究水的組成,對于這些知識學生沒有思路,本節課主要引導學生通過電解水實驗驗證水的宏觀組成,然后再從微觀角度進一步認識水的組成。三、教學目標:1、通過生活常識和閱讀教材,自主歸納總結水的物理性質。2、通過觀察電解水實驗現象并結合提示信息,推導出水的元素組成和水分子的微觀構成。3、通過分析電解水的微觀過程,鞏固對分子和原子的本質區別和化學反應實質的認識。四、教學重點難點電解水的實驗,分別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上認識水的組成。五、教法與學法教法:實驗演示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學法:自主學習法、實驗探究法六、教學資源水電解器、直流電源、10%的氫氧化鈉溶液、火柴、木頭、酒精燈、多媒體課件7、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活動意圖一、猜謎游戲導課 【猜謎】在文學家眼中,它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在生物學家眼中,它是生命的源泉,在地理學家的眼中,它把地球染成了藍色,大家知道它是誰嗎?這節課我們就從化學的角度來探究下水的組成。【板書】§4.2 水的組成 動腦思考,猜出本節課研究的主要物質-----水 通過讓學生參與具有趣味性的猜謎,引入本節課的主題----水的組成,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二、出示學習目標 PPT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閱讀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為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使學習有方向性,通過屏幕展示學習目標。三、自主學習水的物理性質 展示一瓶普通的水,請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并閱讀教材108頁,請學生填寫學案上有關水的物理性質的表格。【板書】一、水的物理性質【引導】引導學生解釋冬天冰浮在水面上的現象、可樂冷凍后瓶子被撐開現象的原因。 閱讀教材108頁并結合生活經驗,自主歸納總結水的物理性質,完成學案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四、介紹有關水的化學史實 【講解】人類對水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把水都看做是一種單一的、不可再分的基本元素,直到18世紀末拉瓦錫將水蒸氣通入紅熱的槍管中,并檢驗出生成的氣體分別為氧氣和可燃空氣(氫氣),證明了水不是一種元素。今天我們也跟隨拉瓦錫的腳步來驗證水的組成。【板書】二、水的組成 聆聽有關水的化學史實 通過對水的化學史實的講解,使學生明白人類進行科學探究的艱辛與不易,同時潤物細無聲地過渡到本節課要演示的電解水實驗。五、介紹電解水實驗儀器的基本構造和主要藥品 【講解】實驗之前,先認識下電解水實驗儀器的基本構造和主要藥品 傾聽、觀察 使學生掌握實驗儀器的基本構造,以及往水中加入氫氧化鈉或硫酸的原因。六、演示電解水實驗 (實驗一)通電,開始電解,由于實驗儀器較小,所以請一位學生作為代表來前面近距離觀察【強調觀察】兩個電極表面的實驗現象。【提問】讓學生猜想產生的無色氣體可能是什么?回憶檢驗氧氣的方法。【提示】氫氣的基本性質,讓學生試著說說檢驗氫氣的方法。播放實驗視頻片段(主要是電極表面實驗現象)。再請一位學生作為代表來前面近距離觀察【強調觀察】兩個刻度管中氣體體積的大小以及它們的體積比。播放實驗視頻片段(主要是兩個刻度管中氣體體積大小以及體積比的現象)。(實驗二)檢驗兩個刻度管中的氣體:用帶火星的木頭檢驗與電源正極相連的刻度管中的氣體、用燃著的木頭檢驗與電源負極相連的刻度管中的氣體。【強調觀察】用帶火星的木頭和燃著的木條分別檢驗兩個刻度管中的氣體現象。 認真觀察(1)電極表面、(2)兩個刻度管中的氣體體積大小以及體積比、(3)氣體檢驗的實驗現象。積極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填寫學案。 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七、總結實驗結論 一起總結電解水實驗結論【板書】1、電解水實驗結論提問學生:電解水產生了什么氣體,與電源負極相連的刻度管中產生的是什么氣體,與電源正極相連的刻度管中產生的是什么氣體,二者的體積比為多少。用八個字概括為負氫正氧,氫二氧一【板書】(1)負氫正氧,氫二氧一【講解】諧音記憶為父親大。【提問】電解水有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請用文字表達式將該變化表示出來。【板書】(2)水 氫氣+氧氣【提問】氫氣、氧氣的化學式分別是什么?氫氣是由什么元素組成?氧氣由什么元素組成?【提示】經過科學驗證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都不發生變化。【引導】水電解只產生了氫氣和氧氣,所以還可以推導出宏觀上水是由什么元素組成的?【板書】(3)宏觀: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過渡】剛剛從宏觀角度上認識了水的元素組成,我們如何從微觀角度分析水分子的構成呢?【講解】給大家兩個提示信息,我們先看第一個,科學家們已經證實在同溫同壓條件下,等體積的不同氣體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就好比同溫同壓條件下的兩個不同班級,如果教室體積一樣大,則能容納相同的人數,我們知道水電解時產生氫氣和氧氣這兩個班級的體積比為2:1,所以可以推導出氫分子和氧分子的個數比為多少?【提問】我們再看第二個提示信息氫分子和氧分子都是雙原子分子,氫分子中的氫原子和氧分子中的氧原子都來源于水分子。所以你可以推導出1個水分子中的氫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比為多少?【講解】科學家們通過更精確的實驗證明了:1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所以水的化學式為H2O。【板書】(4)微觀:1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 思考并回答問題:電解水產生了氫氣和氧氣,與電源負極相連的刻度管中產生的是氫氣,與電源正極相連的刻度管中產生的是氧氣,二者的體積比為2:1。完成學案積極思考并回答問題:氫氣由氫元素組成,氧氣由氧元素組成。宏觀上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完成學案。積極思考并回答問題:氫分子和氧分子的個數比為2:1。完成學案積極思考并回答問題:1個水分子中的氫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比為2:1。完成學案 培養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歸納總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八、電解水微觀過程分析 【講解】展示電解水的微觀示意圖,講解電解水的微觀過程。【提問】反應前有什么分子、原子?反應后有什么分子、原子?哪些微粒變了?哪些微粒沒變?因此誰可以再分?誰不能再分?通過對電解水的微觀過程分析可說明化學反應的實質是什么?【引導】使學生逐步回憶起之前學過的分子和原子的本質區別、化學反應的實質的理論知識。 認真觀察電解水的微觀示意圖。認真傾聽教師講解。積極思考并回答問題:反應前有水分子,反應后有氫分子和氧分子,反應前后都有氫原子和氧原子,所以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化學反應的實質就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分子。完成學案。 從微觀的角度,形象地感知電解水的過程,體會微觀和宏觀的緊密聯系,同時鞏固對分子和原子的本質區別以及化學反應實質的認識。九、介紹電解水的實際應用 【提問】你知道在空間站的航天員所需供給呼吸的氧氣是如何制備的嗎?發射神舟九號的火箭用的燃料是什么?如何獲得這么好的環保能源?【講解】航天員在空間站也是通過我們今天所做的電解水實驗來制備氧氣的。發射神舟九號的火箭所用燃料是我們今天初步認識的氫氣,它在空氣中燃燒的產物只有水,所以氫氣是一種非常好的環保能源,那如何來制取這種能源呢?我們知道水中含有氫元素,并且地球上水資源非常豐富,我們可以利用電解水來制取氫氣,但是電解消耗電能,成本太高,化學家們也在不斷探索更節能、更高效的方法來分解水制取氫氣,比如光解水制氫,就是利用太陽能來分解水制取氫氣,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將來能研究出更好的制取氫氣方法,造福人類。 積極思考并回答問題 將學科知識與社會現實問題緊密結合到一起,讓學生體會到化學知識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貢獻。十、課堂小結與鞏固練習 小結本節課所學內容并鞏固練習。 師生一起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并進行鞏固練習。 使知識形成脈絡,強化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八、板書設計§4.2 水的組成1、水的物理性質2、水的組成1、電解水實驗結論(1)負氫正氧,氫二氧一(2)水 氫氣+氧氣(3)宏觀: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4)微觀:1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九、教學反思本節課總體上看基本達到了預期的三個教學目標,完成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和教學任務,課堂初始,用一個猜謎游戲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在教材內容呈現方式上,注意了教學情境的創設以及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時間沒有把握好,前松后緊,以至于最后沒有給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時間分配上還有待改動;在最后的環節,學生進行課堂小結時,教師補充過多,應適當引導學生的發言,鍛煉學生的歸納能力,表達能力。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從而完善我的課堂教學活動。通電通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