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2)知道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并利用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3)通過實驗進一步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4)了解實驗室中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2.過程與方法(1)通過二氧化碳和氧氣有關性質的比較,了解制備二氧化碳和氧氣時,其發生裝置與收集裝置的異同,初步確立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路和方法;(2)讓學生在組裝并使用自己設計的裝置制取氣體的過程中,體驗、反思和完善實驗設計,掌握基本實驗技能,樹立多角度、多層次地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實驗探究增強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好奇和探究欲,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2)培養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勇于創新、大膽實踐的科學精神。二、教學重點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實驗裝置和制取方法。三、教學難點:從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出發,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方法。四、教學方法:講演、合作、交流和實驗探究。五、教學準備實驗活動所需的藥品:稀鹽酸、大理石、稀硫酸、碳酸鈉儀器:錐形瓶、長頸漏斗、雙孔橡皮塞、玻璃導管、膠皮管、集氣瓶、塑料礦泉水瓶(550ml)、玻璃片、托盤天平、燒杯、(250ml2只,500ml1只)火柴;石灰石(或大理石)、稀鹽酸、兩只長短不同的蠟燭、紫色石蕊試液、澄清石灰水、蒸餾水。學生準備:知道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學過程:一、導入師:出示實驗所需藥品和儀器(石灰石或大理石、稀鹽酸等)來猜測我們要做什么實驗,并說出判斷依據。(展示時抽幾位學生說其名稱和用途,老師加以補充。)生:根據藥品有石灰石或大理石、稀鹽酸判斷是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實驗。生1: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二、回憶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裝置,思考下列問題:師: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氧氣的制取方法,那么根據實驗室中氧氣的制取方法考慮幾個問題1、 確定氣體發生裝置時應考慮哪些因素?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固-液不加熱型和固-固加熱型)2、 收集氣體一般有哪兩種方法?根據物質水溶性和密度可分為排水集氣法(難溶于水)和排空集氣法(密度大于空氣-向上排空 密度小于空氣-向下排空)3、 確定氣體收集裝置時應考慮哪些因素?物質水溶性和密度生:積極思考,復習舊知識,分組討論,代表發言三、演示實驗1、連接裝置(學生描述)固液不加熱型引導學生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生回憶方法并操作)2、加藥品(注意操作)3、生觀察并描述現象:有氣泡產生-有氣體生成4、收集二氧化碳(學生選擇方法)--向上排空集氣法生:因為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聯系汽水里溶有CO2)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為什么導管伸到集氣瓶底部?生:積極思考回答(教師給予鼓勵)5、驗滿(根據二氧化碳的不支持燃燒思考如何驗滿)生:討論交流回答師操作收集1集氣瓶和三塑料瓶(A、B、C)二氧化碳四、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1、二氧化碳物理性質:(1)在托盤天平兩端各放一個250ml的燒杯,調節天平平衡,然后向其中一只燒杯中慢慢傾倒集氣瓶中的二氧化碳氣體。(生可討論自行設計實驗)生:生觀察并描述現象(天平偏向盛有二氧化碳氣體燒杯一端)生討論得出結論:二氧化碳氣體密度大于空氣(2)向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A中加入適量蒸餾水,迅速擰緊瓶蓋,振蕩生觀察并描述現象:瓶子變癟(思考為什么)討論交流,小組派代表回答(二氧化碳溶于水使得瓶內氣體減少,瓶內壓強減小,故瓶子變癟)2、二氧化碳化學性質(1)向上述盛有二氧化碳的A瓶中滴入1~2滴紫色石蕊試液,緊瓶蓋,振蕩生觀察并描述現象:塑料瓶A中溶液變紅(為什么)師提醒什么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生積極思考: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得出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酸生板書: CO2 + H2O = H2CO3(2)向盛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B中倒入適量澄清石灰水,振蕩生觀察現象:澄清石灰水講解:這也是檢驗二氧化碳的方法,原理是生:CO2 +Ca(OH)2=CaCO3沉淀+ H2O(3)將準備好的兩只蠟燭放入500ml的燒杯中,分別點燃。然后慢慢倒入塑料瓶C中的二氧化碳氣體。生觀察現象:短的蠟燭先滅長的蠟燭后滅(思考)結論: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不燃燒且不助燃。五、學生動手操作(師指導)師強調實驗中需注意問題六、布置作業歸納二氧化碳的性質并熟記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抽時間到實驗室完成操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