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題主要介紹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質,關于二氧化碳,教材首先通過實驗分別介紹了二氧化碳的性質,然后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介紹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 石灰水變渾濁的原因。本課題緊密聯系實際。注意培養學生關注社會和人類生存環境的情感。學生分析:二氧化碳是中學化學中繼氧氣之后的又一種重要氣體。該氣體與日常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學生在前期的學習中就有所接觸,但對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未必有科學認識。科學探究意識較為缺乏,看問題多停留在表面,缺乏深思的習慣。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質;初步學會用探究實驗得出結論。2、掌握二氧化碳與水反應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二氧化碳的性質、用途等相關知識的學習,學會觀察和描述化學現象。2、進一步認識物質的性質決定其用途的化學學習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對二氧化碳有關知識的討論,學習全面認識與評價自然界中的物質;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合作、創新精神;重點二氧化碳的性質難點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與石灰水的反應教學方法情境激學法、實驗促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儀器 藥品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稀醋酸、用紫色石蕊浸泡過的小花、盛有階梯狀蠟燭的燒杯。試管架、鑷子、吸管、火柴、質地稍軟的塑料瓶。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引入新課 (課件演示動畫)有人牽著一條狗走進爪哇的毒谷,狗暈倒了,人卻安然無恙;科學家波爾曼發現了屠狗妖的秘密。 這是二氧化碳所致。那么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質呢?本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并板書課題。 教師活動 學生觀看動畫。 并思考動畫中提出的問題。 學生活動 ①通過動畫這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通過動畫提出問題,作為后面探究活動的切入點,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設計意圖二、實驗探究 教師展示一瓶制好的二氧化碳氣體,請同學們說出它有哪些性質? 實驗6-3將二氧化碳倒入燒杯觀察蠟燭熄滅的順序, 同學們踴躍回答,各抒己見 觀察現象得出結論 培養學生根據現象得出結論的方法。實驗6-4向一個收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軟塑料瓶中加入三分之一體積的水旋緊瓶蓋。 觀察現象并分析原因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結論。 學習科學實驗方法,進行觀察記錄,并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象。過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通常狀況下一體積水能溶解一體積二氧化碳增大壓強會溶解的更多。生產汽水等飲料就利用了這個原理。 提問: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生化學變化呢? (指導學生繼續探究,探究結束后匯報交流,再用大屏幕展示) ②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不穩定的碳酸CO2+H2O=H2CO3 H2CO3=H2O+CO2↑ (碳酸不穩定,易分解加熱時分解更快)引導學生分析回答 學生繼續進行探究實驗活動。學生實驗4: 學生探究結束后,匯報交流。 學生分析課前動畫中的問題。 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學會從實驗中得出結論。 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與課前所提問題相呼應,讓學生興趣持續保持。討論:為了使用石灰漿[Ca(OH)2]抹的墻壁 快點干燥,為什么常在室內生個炭火盆? 為什么開始放炭火盆時,墻壁反而“出汗”? (組織學生討論發生這一反應的原理就是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鈣沉淀的緣故。(用大屏幕展示) ③二氧化碳與石灰水的反應 CO2+Ca(OH)2=CaCO3↓+H2O 常用此反應來檢驗或鑒定二氧化碳。 ①學生思考,參與班級的討論與評價。 ②積極思維,大膽設想,各抒己見。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自己設計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及時科學地鼓勵評價學生,讓學生產生良好的情感情緒體驗。 體會化學就在我們生活中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化學。引導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 進行小結(再用大屏幕展示) (詳見附件1) 學生學會歸納,學會學習,使所學知識系統化。 使學生對知識進行整理使其條理化。(詳見附件6) 學生猜想、動手驗證, 并思考分析原因。 開拓學生視野,促進知識運用,加強學科間的聯系。(詳見附件7) 課后完成本課練習。 及時鞏固,加強理解和記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