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章學到了什么(五)本章知識清單一、生物體1.生物體是能進行 的生物個體,是地球上 存在的一種形式。自然界的生物種類有 、 、 、 和 。 2.人的身體可分為 、 、 和 四個部分。 二、細胞3.生物體由 構成,細胞是生物體 和 的基本單位,還是生物體 的基本單位。1665年,英國科學家 發現了細胞。 4.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1)認識顯微鏡[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2)顯微鏡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光線→ →聚光器→通光孔→標本(一定要薄而透明)→ →鏡筒→ (放大成倒立的虛像)→眼睛。 (3)顯微鏡的使用方法①取鏡和安放: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正確取出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略偏左,使鏡臂對著身體,鏡筒向前。②對光(三轉)A.轉動 ,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B.轉動聚光器,選一較大的光闌對準通光孔。C. 眼注視目鏡,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通過 鏡可以看到白亮的圓形視野。 ③觀察A.放玻片標本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使標本正對通光孔的中心。B.轉動 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注:此時實驗者的眼睛應側面看著物鏡鏡頭和玻片之間,以免 )。 C. 眼看目鏡內,并保持右眼睜開,同時反向緩緩轉動 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直至有物像出現,再稍稍轉動 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收鏡:將顯微鏡外表擦拭干凈,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向兩旁,將鏡筒緩緩下降至最低處,把顯微鏡放進鏡箱,送回原處。(5)顯微鏡高倍鏡和低倍鏡的區別項目 視野亮度 細胞的大小 細胞的多少高倍鏡低倍鏡5.細胞各部分的結構與功能(1)細胞壁:植物、真菌和細菌細胞的特有結構,具有 細胞的功能。 (2)細胞膜:細胞最外面的一層極薄的膜,細胞膜使細胞與外界環境隔開,保持細胞的相對獨立性。它除起 作用外,還可以控制 。 (3) :細胞中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透明黏稠狀物質,它是細胞進行許多生命活動的地方。 (4)細胞核:細胞中最大的一個近似球形的結構,內含攜帶 的物質DNA和RNA的染色質或染色體。 (5)葉綠體內含有 ,是植物進行 的場所。 (6)液泡內含有 ,溶解著多種物質。 6.細胞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細胞的形狀是與其 相適應的。 7.雖然細胞的形狀多種多樣,但它們的化學組成是類似的。細胞中 的含量一般可達80%~90%。細胞中含有多種無機鹽,還含有 、 、 和 等有機物。 8.生物體通過 和 使自己身體長大。 使細胞數目增多, 使細胞體積增大。細胞分裂的方式:最先被發現的是 ,或稱 ;后來又發現了 ,或稱 。 9.1839年,德國動物學家 和植物學家 提出了“細胞學說”,細胞學說的內容是:構成生物的基本單位是 ,新的細胞是由原來存在的細胞 產生的。細胞學說對生物進化論也是一個很大的支持,被恩格斯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個偉大發現之一。 10.細菌具有的細胞結構有 、 和 ,無真正的細胞核。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形態結構的生物體。 三、組織、器官和系統11.生物體的結構層次關系: → → (→ )→ 。 12.組織是由許多 相似、 和 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組織的形成是 的結果。 13.植物的組織有很多,包括 、 、 、 、 等。 14.人和高等動物的組織主要有四類(1)上皮組織:由上皮細胞緊密排列而成,覆蓋在身體內外及各種囊腔和管道表面,具有 等功能; (2)肌肉組織:由肌肉細胞組成,能 ; (3)結締組織:由細胞(如圖圖成纖維細胞、紅細胞、白細胞)和纖維,以及基質(如圖圖血漿)等構成,具有 的功能; (4)神經組織:由神經細胞和神經膠質細胞構成,具有 和 的功能。 15.由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 聯合起來,形成具有一定 的結構,就是器官。被子植物有六大器官,屬于營養器官的是 、 、 ;屬于生殖器官的是 、 、 。 16.人體八大系統: 、 、 、 、 、 、 、 等。 以上系統共同組成完整的人體(高等動物體),并在 和 的調節下協同合作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易錯強化訓練易錯點1 顯微鏡的使用1.甲、乙、丙、丁、戊是有關顯微鏡的幾個操作步驟,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番茄果肉細胞,要將圖(一)轉換為圖(二),所列A、B、C、D四種操作順序中,正確的應是( )甲:轉動粗準焦螺旋 乙:轉動細準焦螺旋丙:調節光闌 丁:轉動轉換器 戊:移動裝片A. 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C.戊→丁→丙→乙 D.丁→戊→甲→丙2.甲是一組目鏡標有5×和16×字樣、物鏡標有10×和40×字樣的鏡頭,圖乙是在圖甲中選用的一組能放大160倍的鏡頭組合所觀察到的物像。欲將圖乙視野中處于右上方的細胞移至視野中央放大640倍觀察,下列操作中不正確的是( )A.將裝片向右上方移動,使右上方的細胞位于視野中央B.目鏡不需要換,轉動轉換器將物鏡換成鏡頭③C.將顯微鏡的光闌調小,反光鏡調成平面鏡D.換成高倍物鏡后,如圖圖果視野模糊,應調節細準焦螺旋[易錯點撥] ①由于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是放大后的倒像,即上下、左右均是顛倒的。因此在移動裝片時要把握一個原則:“偏哪移向哪。”即要觀察的目標在哪個方向,就要向哪個方向移動裝片。比如圖圖要把左下方的目標移動到視野中央,應該把裝片向左下方移動。②目鏡與物鏡的識別:物鏡通過螺紋安裝在轉換器上,而目鏡是直接放入鏡筒中的,所以帶有螺紋的是物鏡,沒有螺紋的是目鏡。放大倍數與鏡頭長短的關系: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距裝片距離越近;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易錯點2 臨時裝片的制作與觀察3.小明用稀碘液給臨時裝片中的口腔上皮細胞染色,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滴在①處,將裝片左端略提起B.滴在①處,吸水紙放置在④處C.滴在①處,吸水紙放置在③處D.滴在①③處,將裝片左右晃動4.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利用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請回答:(1)在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和染色用的液體分別是 。 A.生理鹽水、清水 B.清水、生理鹽水C.清水、稀碘液 D.生理鹽水、稀碘液(2)圖甲為制作臨時裝片的幾個步驟,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填序號)。 (3)圖乙是制作臨時裝片時蓋蓋玻片的操作,正確蓋法是 (填字母)。 (4)取洋蔥表皮時取一小塊即可,而且越薄越好,原因是 。 (5)用下列四臺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視野中細胞數目最少的是 。 A.目鏡5×,物鏡8×B.目鏡15×,物鏡10×C.目鏡10×,物鏡40×D.目鏡20×,物鏡15×[易錯點撥] 區別洋蔥表皮細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不同點: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相同點:蓋蓋玻片時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蓋玻片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或生理鹽水),然后輕輕地蓋在水滴(或生理鹽水)上,避免產生氣泡;染色時把一滴稀釋的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標本的全部。易錯點3 生物體細胞結構的區別5.[2020·濱州] 四種生物的細胞結構模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切西瓜時流出的紅色汁液來自①中B.②是細胞核,含有遺傳物質,能夠傳遞遺傳信息C.③是細胞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D.④是葉綠體,將化學能轉化為光能貯存在有機物中6.請根據答問題。(1)圖中表示植物細胞的是圖 。 (2)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具有的基本結構是:[2] 、[4] 和[ ] 。 (3)植物細胞有而動物細胞沒有的結構是[ ] 、[ ] 和[ ] 。 (4)細胞膜除了可以保護細胞內的結構外,還能 。 (5)吸煙有害健康,原因是煙草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尼古丁,這種物質主要存在于煙草細胞的 (填結構名稱)中。 (6)細胞結構中,[ ] 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 (7)臨時裝片制好后,應先置于 (填“高”或“低”)倍鏡下觀察。 (8)用顯微鏡觀察制作好的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已經找到所要觀察的物像,如圖圖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應調節顯微鏡的[ ] 。 [易錯點撥] 注意區分植物、動物、細菌和真菌的細胞結構:細胞壁 細胞膜 細胞質 細胞核 液泡 葉綠體植物 有 有 有 有 有 有動物 無 有 有 有 無 無細菌 有 有 有 無 無 無真菌 有 有 有 有 有 無各結構 的功能 保護和 支持 控制物 質進出 細胞 進行各 種生命 活動 內含遺 傳物質 內有 細胞液 光合 作用 的場所易錯點4 組織、器官與系統的形成7.[2020·菏澤] 下列有關細胞分裂、分化及多細胞生物體結構層次的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分裂過程中遺傳物質要先進行復制B.通過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C.小麥與人體相比,缺少系統這一結構層次D.人體內的所有細胞都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8.如圖圖示為植物個體發育不同時期結構層次,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植物由小長大,是從圖甲所示的植物細胞開始的,該過程與細胞生長和 密切相關。 (2)[b]過程叫作細胞的 ,所形成圖丙所示的四種結構在結構層次上叫作 。 (3)圖丁所示的植物葉在結構層次上叫作 。 (4)與人體相比,題圖所示的植物體不具有的結構層次是 。 [易錯點撥]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經過細胞的分裂、分化產生了不同的組織;而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聯合在一起構成器官;許多器官聯系起來,共同完成某種連續的基本生理功能,這些器官就組成了一個系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答案1.生命活動 物質 動物 植物 真菌 細菌 病毒2.頭部 頸部 軀干 四肢3.細胞 結構 功能 生命活動 羅伯特·胡克4.(1)目鏡 鏡筒 轉換器 物鏡 載物臺壓片夾 通光孔 聚光器 反光鏡 鏡座鏡柱 鏡臂 細準焦螺旋 粗準焦螺旋(2)反光鏡 物鏡 目鏡(3)②轉換器 左 目③粗 物鏡碰到玻片標本 左 粗 細(5)較暗 體積較大 較少 較亮 體積較小 較多5.(1)保護和支持(2)保護 物質進出細胞(3)細胞質 (4)遺傳信息(5)葉綠素 光合作用 (6)細胞液6.功能7.水 糖類 蛋白質 脂質 核酸8.細胞分裂 細胞生長 細胞分裂 細胞生長直接分裂 無絲分裂 間接分裂 有絲分裂9.施旺 施萊登 細胞 分裂10.細胞壁 細胞膜 細胞質11.細胞 組織 器官 系統 生物體12.形態 結構 功能 細胞群 細胞分化13.保護組織 營養組織 輸導組織 分生組織機械組織14.(1)保護、吸收、排泄和分泌(2)收縮和舒張(3)輸送氣體和養料(4)感受刺激 傳導興奮15.次序 功能 根 莖 葉 花 果實 種子16.消化系統 呼吸系統 循環系統運動系統 泌尿系統 生殖系統 神經系統 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 內分泌系統答案1.C2.C 顯微鏡成的是倒像,物像位于視野的右上方,將玻片向右上方移動,物像才能移到視野的中央;物鏡放大倍數越大,鏡頭越長,由④換成③,是換用高倍鏡;高倍鏡下視野較暗,若要調節視野亮度,可以選用凹面鏡和大光闌;換成高倍物鏡后,如圖圖果視野模糊,應調節細準焦螺旋,使所觀察到的物像更清晰。3.C 在染色過程中,應把染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引,直到染液浸潤標本的全部。所以應將稀碘液滴在①處,吸水紙放置在③處吸引,②或④處空間太小不適宜滴加染液。4.(1)C (2)④③②①(3)A(4)容易透光,防止細胞重疊(5)C(1)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為了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在載玻片中央滴加的液體是清水,染色用稀碘液。(2)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可以簡單記憶為:擦、滴、取、展、蓋、染,因此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④③②①。(3)蓋蓋玻片時,讓蓋玻片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放下,避免產生氣泡,因此制作臨時裝片時蓋蓋玻片的操作,正確的蓋法是A。(4)顯微鏡下觀察的材料要求薄而透明,所以取洋蔥表皮時取一小塊即可,而且越薄越好,容易透光;如圖圖果表皮過厚會造成重疊現象,影響觀察。(5)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為物鏡放大倍數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就越大,但數目越少,C項鏡頭組合放大倍數為400倍,在所列選項中放大倍數最大,所以視野中細胞數目最少。5.A6.(1)甲(2)細胞膜 細胞核 6 細胞質(3)1 細胞壁 5 液泡 3 葉綠體(4)控制物質進出細胞(5)液泡(6)4 細胞核(7)低(8)⑥ 細準焦螺旋7.D 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最明顯。遺傳物質先進行復制加倍,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兩份,分別進入兩個新細胞中。細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細胞群,我們把形態相似,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群稱為組織,因此,生物體的各種組織是由細胞分化形成的。植物體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植物體與動物體相比沒有系統這一結構層次。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中除一小部分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喪失了分裂能力,在生長過程中形態、結構和功能發生了差異性變化,這就是細胞的分化。8.(1)細胞分裂 (2)分化 組織(3)器官 (4)系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