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和滅火》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及對象分析本課題共包含三大內容: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簡介。本課題共需兩課時,此設計為第一課時。我所任教班的學生基礎較好,學生學習本課之前已經有了一定的化學知識積累,對燃燒的現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對學習特別是實驗探究有較濃厚的興趣。本課的重點是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學生可以通過探究、分析總結得出。二.教學目的1. 知識與技能:(1)通過對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的探究,認識燃燒所需的條件和認識滅火的原理與方法;(2)初步了解一些火災自救的知識。2. 過程與方法:(1)通過探究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認識探究問題的方法(2)通過對“燃燒條件”的破壞得出“滅火的的原理和方法” ;初步學會知識對比和遷移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認識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懂得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進展,避開災害,造福人類,學會用辨證的觀點看問題。(2)利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對化學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3)培養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大膽實踐的科學精神。(4)增強日常生活中防范災害的意識,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三.重點、難點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與方法。難點:(1)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的應用;(2)探究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四.教法分析本節課依據新的課程理念,堅持“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原則,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為出發點,采用如下教學方法:1.情境激學法:根據學情分析,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意識,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增強教學的直觀性。3.實驗探究教學法:采用實驗探究法,始終以實驗為導向,指導學生認識化學實驗的作用:觀察→思考→結論。4.小組合作交流、討論、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法:通過小組合作與交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及創新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到學生之間分工、協作的必要性。五. 學法分析結合上述教法選擇,引導學生采用以下學習方法:1、觀察法2、實驗探究學習法3、小組合作學習法4、比較、分析、歸納法六.教學設計思想貼近生活,聯系社會實際,增強動手實踐能力,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問題情景,整堂課圍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方法展開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興趣,調動思維,讓學生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完成探究的過程,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總結規律的能力,并通過對課堂的演示實驗的觀察、分析和評價,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和質疑精神。七、儀器、用品藥品:蠟燭(4支)、小煤塊、小木條(1條)、火柴(1盒)、冷水(一杯);沸水(一瓶);碳酸鈉(固體、濃溶液)鹽酸(1:4、濃)、5%的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白磷、紅磷等。儀器和用品:酒精燈(1個)、小燒杯(1個)、燒杯(3個)(500 ml)、鑷子(1個)、帶導管的橡皮塞、剪刀、濕抹布等。八、教學過程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創設意圖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通過PPT課件展示幾幅與燃燒有關的圖片。【教師引導】 從“鉆木取火”到現在液化石油氣的使用,人類幾乎每天都與燃燒“接觸”,對于燃燒你了解了多少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課題《燃燒與滅火》。 觀看聯想 提高學生興趣激發探究的欲望。師生互動,探索新知師生互動,探索新知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提問】借助幻燈片展示火的起源、應用,指出火是一種燃燒現象,是最早被人類利用的化學反應之一,指出燃燒與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通過引導學生書寫物質與氧氣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建立燃燒的概念。【板書】1.定義: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化學反應。 回憶并書寫有關化學方程式。【交流討論】可燃物、與氧氣反應、點燃條件、發光、發熱的化學反應。【回答問題】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化學反應。 聯系生活實際,得出燃燒的特點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提出問題,作出猜想】回憶生活中的燃燒場面,你認為燃燒需要哪些條件呢?【板書】2.燃燒的條件:可燃物助燃物(3)達到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 學生思考并進行分組討論燃燒條件:(1)可燃物(2)助燃物(氧氣、空氣)(3)達到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分析、歸納、小結出燃燒的條件,培養了學生歸納能力。教師也要對學生的參與意識給予鼓勵,并加以適當的引導,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課堂教學理念。【探究實驗1】:請你利用下列物品,設計實驗證明燃燒需要的條件:⑴小木條 ⑵粉筆 ⑶煤塊 ⑷兩只蠟燭 ⑸酒精燈 ⑹燒杯 【分組實驗,觀察感知】布置任務:教師根據師生共同制定的實驗方案,讓學生動手完成實驗,分析實驗現象,得出正確的結論。教師活動:教師巡視,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總結交流】布置任務:請同學們交流實驗結果,并對每一個實驗展開討論,形成正確的認識。【得出結論】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剛才三個對比實驗中的實驗條件變化,領悟到燃燒要發生三個條件必須同時滿足缺一不可。 【實驗方案設計】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藥品和儀器進行進行實驗方案設計:生1:用鑷子分別夾取一根小木條和一支粉筆,放在酒精燈上點燃生2:用鑷子分別夾取一根小木條和一塊煤,放在酒精燈上點燃生3:分別點燃兩支小蠟燭,將其中的一支用燒杯罩住【分組實驗】根據剛才的實驗方案設計進行實驗,并認真觀察實驗。【交流回答】實驗1結論:燃燒與物質本身有關,燃燒必須要有可燃物。實驗2結論:可燃物的燃燒必須達到燃燒所需要的最低溫度。實驗3結論:可燃物的燃燒需要氧氣。學生:燃燒要發生三個條件必須同時滿足缺一不可。 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用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去研究物質燃燒所需要的條件,并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嚴肅認真,團結合作的科學精神。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在活動中體驗,在嘗試中感悟,從而激發同學們對科學探究的熱情。通過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互相交流使學生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學會創新,感受合作帶來的成功與喜悅。使學生在交流討論中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收集證據——分析修正——得出結論。并使學生逐步形成對實驗現象的分析處理能力。【突顯火災,引入滅火】過渡:當然,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為二的,燃燒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人們也會因為用火不當和失控而引起遭難。多媒體展示一組火災的圖片,顯示大火的無情和給人們帶來的慘痛教訓,突出滅火的重要性。通過提問:面對火災我們該怎么辦?引出滅火。追問:根據燃燒所需要的三個條件,想想我們應怎樣滅火呢?【媒體展示】滅火的原理或方法:清除或隔離可燃物可燃物與空氣隔絕將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將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觀看、感受引起內心的震動。學生討論,得出結論:滅火就是破壞燃燒條件!即:1、清除或隔離可燃物2、可燃物與空氣隔絕3、將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讓學生認識到事物的兩面性。并使他們樹立掌握規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進展,避開災害,造福人類的思想。并激發他們對滅火知識的求知欲。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師生互動,一顯身手】[探究實驗3]:請同學們利用以下物品想出盡可能多的辦法,把正在燃燒著的蠟燭熄滅。 水 大燒杯 剪刀 碳酸鈉和鹽酸 一塊濕抹布 學生各顯身手,滅火成功。學生甲:用水澆滅學生乙:用嘴吹滅學生丙:用濕布蓋滅學生丁:用剪刀剪掉蠟燭的燈芯學生戊:用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滅火…… 從實際生活經驗入手,了解燃燒與滅火的關系,從而得出滅火的原理或方法。將所學知識遷移應用,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自主參與熱情【教師演示】在一燒杯中放入一只燃著的蠟燭,然后在其周圍加入一定量的的碳酸鈉粉末,最后倒入適量稀鹽酸,觀察現象。提問:蠟燭為什么會熄滅?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有關的化學反應。【現場滅火】教師:根據這個原理我們可以制作簡易滅火器。出示一個簡易滅火器,介紹其構造及瓶內所裝藥品。邀請一位同學上來與老師合作,完成一次現場滅火行動。演示滅火器原理【常見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及適用范圍】 學生:觀察現象:蠟燭迅速熄滅。學生:有二氧化碳生成。Na2CO3+2HCl=2NaCl+H2O+CO2↑一學生用次簡易滅火器撲滅了正在鐵皮簸箕中燃燒著的紙張。閱讀教材(P127)與交流:幾種常見的滅火器原理和使用范圍 讓學生初步了解滅火器的原理以及初步學會滅火器的選擇和使用。知識遷移,學以致用改進實驗,鞏固新知 【媒體展示】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瑪依特大火災中有288名中小學生葬生火海,災難震驚全國,為此,專家呼吁,每個人都應懂得防火知識,學會如何逃生。【學生交流討論】 樓房火災與自救:如果你所在房子出現火災,你如何逃生?學生回答后通過PPT課件展示火災中自救逃生的圖片。【教師演示】1、在500ml 的燒杯中注入400ml 熱水,取兩支干燥的試管,一支放入一小塊白磷,另一支放入一小塊紅磷,塞上膠塞后將它們一起放入熱水中,觀察現象。【師生合作】2、在注入熱水燒杯中放入一小塊白磷,觀察現象;然后對準白磷通入氧氣,觀察現象。【思考交流,鞏固新知】1、實驗中,為什么試管中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2、為什么試管中的白磷燃燒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燒?3、在熱水中不燃燒的白磷,為什么通入氧氣后卻燃燒了? 學生討論、發言、觀看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師生合作,通過給熱水中的白磷提供氧氣使其在水中燃燒起來。學生1: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而沒有達到紅磷的著火點學生2:試管中的白磷與氧氣接觸而水中的學生3:白磷沒有與氧氣接觸 白磷與氧氣接觸了,滿足了燃燒的三個條件。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關心生活、關注消防安全,防患未然。讓學生體驗到化學與生活緊密相連,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實驗,引導學生用新掌握的知識點去解釋實驗現象。既是對燃燒條件這一知識點的鞏固,又使學生對于燃燒的認識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進一步激發學生研究和學習化學的興趣。另外通過對書本演示實驗的改進,讓學生體會到同樣一個實驗目的,我們可以通過設計不同方案來實現,拓展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思維。反思收獲,課外拓展 【交流反思】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什么收獲?【課后實踐與作業】 學生個別交流,暢所欲言。作業:1.調查校園滅火器種類、適用范圍,掌握使用方法2.課本P131習題 提高學生自學及課外實踐活動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