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講 浮力的實驗探究知識與技能: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應用阿基米德原理進行浮力計算;習慣與方法:經歷科學家對探索新知的過程,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現象的習慣;思維與素養:通過浮力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課題一、阿基米德原理力學之父--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百科式科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力學家,靜態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頓并列為世界三大數學家。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相傳敘拉古赫農王讓工匠替他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但是在做好后,國王疑心工匠做的金冠并非純金,工匠私吞了黃金,但又不能破壞王冠,而這頂金冠卻又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這個問題難倒了國王和諸位大臣。經一大臣建議,國王請來阿基米德來檢驗皇冠。最初阿基米德對這個問題無計可施。有一天,他在家洗澡,當他坐進澡盆里時,看到水往外溢,突然想到可以用測定固體在水中排水量的辦法,來確定金冠的體積。他興奮地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上就跑了出去,大聲喊著“尤里卡!尤里卡!”(ερηκα,意思是“找到了”。)他經過了進一步的實驗以后,便來到了王宮,他把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純金放在盛滿水的兩個盆里,比較兩盆溢出來的水,發現放王冠的盆里溢出來的水比另一盆多。這就說明王冠的體積比相同重量的純金的體積大,密度不相同,所以證明了王冠里摻進了其他金屬。這次試驗的意義遠遠大過查出金匠欺騙國王,阿基米德從中發現了浮力定律(阿基米德原理)。知識點一、浮力大小的實驗探究【提出問題】氣體和液體都會對浸入其內的物體產生豎直向上的浮力,那么浮力的大小究竟和哪些因素有關呢?當你躺在浴缸的水中時,會有一種 了的感覺,同時浴缸的水面會 。人變輕是因為人受到 。水面上升是因為人浸入水中后, 。【建立猜想與假設】阿基米德由澡盆溢水聯想到 … … …【設計實驗】實驗器材:彈簧秤、物塊、量筒、燒杯、溢水杯要測量浮力的大小,還要測量物體排開水的多少(體積、重力)。請利用這些器材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數據記錄表格,然后交流討論。實驗步驟:研究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到的浮力(1)在溢水杯中盛滿水,將小燒杯放在溢水杯的出水口下;(2)將物塊掛在彈簧秤上,測出物塊的重G物;(3)將物塊浸沒在溢水杯的水中,讀出彈簧秤的讀數F拉,并計算出物塊所受的浮力F浮=G物-F拉(4)將溢水杯溢出的水注入量筒內,測出它的體積V排,并算出物塊所排出的水的重力G排=ρ水g V排補充實驗數據記錄表【得出結論】對于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和部分浸入在液體中的物體都有:F浮=G排水。【推廣】如果把水換成別的液體,仍然可以得到:F浮=G排液知識點二、阿基米德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 ,即F?。? 。2、同樣,阿基米德原理可以推廣到氣體的浮力上:浸在氣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 。地球表面上的物體一般都浸沒在空氣中:F浮= 。3、對公式的理解:(1)ρ液是 ,不是浸入液體的物體密度。(2)V排液是 ,不是液體總體積,也不一定是物體的總體積(V物)。①物體完全浸入液體中(浸沒):V排液= ;②物體部分浸入液體中,V排液(3)浮力只跟 和 ,即只跟 有關,而與物體浸入液體的 、物體的 、 、 等無關。精熟講授① 將兩個金屬塊分別掛在兩個彈簧秤下,都將金屬塊浸沒在不同的液體中,發現彈簧秤減小的示數相同,說明( )A.排開水的重力相同 B.兩金屬塊物重相同C.排開水的體積相同 D.以上說法都不對高效演練1-1 用一個玻璃瓶裝上寫有你心愿的紙片,然后蓋上蓋子并密封,投入江中,就能漂浮在水面上,成為“漂流瓶”(如圖)。如果漂流瓶從長江漂入大海,漂流瓶所受到的浮力及它露出水面的體積變化情況是(海水密度大于河水密度)( )A.浮力變大,露出水面體積不變B.浮力不變,露出水面體積變大C.浮力不變,露出水面體積變小D.浮力變小,露出水面體積變大高效演練1-2 下圖表示跳水運動員從入水到露出水面的過程,其中運動員受到水的浮力不斷增大的階段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精熟講授① 如圖甲所示,均勻柱狀石料在鋼繩拉力的作用下從水面上方以恒定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沒入水中,并沉底。圖乙是鋼繩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像。若不計水的阻力,則下列說法中( ?。?br/>①石料的質量為150kg②石料完全浸沒后受到的浮力為1000N③石料的密度為3×103kg/m3④石料沉底撤去鋼繩后,水平池底對它的支持力為1000NA.只有①②正確 B.只有③④正確 C.只有②③④正確 D.只有①③④正確高效演練1-1 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研究浮力大小與深度的關系。根據測得的實驗數據,作出了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與物體下表面在水中所處深度h的關系圖像。根據該圖像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g取10N/kg)( )A.物體的質量是12kgB.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大小為12NC.物體的密度為2×103kg/m3D.物體的體積為60cm3精熟講授② 如圖所示為某校校園藝術節時氣球懸掛一幅豎標的情景。已知氣球的體積為10m3,氣球(含內部所充氣體)、標語及細繩的總質量為9kg,空氣的密度為1.29kg/m3,g取10N/kg,則系于地面拉住標語的細繩的拉力為( )A.129N B.90NC.39N D.219N高效演練2-1 用彈簧測力計在空氣中稱一實心正方體重力,測力計的示數為5N;把物體一半體積浸入在水中時,測力計的示數如圖所示,此時物體所受浮力為_____N,當把物體從彈簧測力計上取下,放入水中靜止時,物體所處的狀態是_____(選填“漂浮”、“懸浮”或“下沉”)。精熟講授① 將一小物塊A輕輕地放入盛滿水的大燒杯中,A靜止后,有72g的水溢出;再將其輕輕放入盛滿酒精的大燒杯中,A靜止后,有64g的酒精溢出.則A在水中靜止時受到的浮力為____N,A的體積是____cm3,A的密度是____kg/m3。(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高效演練1-1 體積是100cm3,質量是90g的物體,將其緩緩放入裝滿水的燒杯中,物體靜止后,溢出水的質量是 g;將其緩緩放入裝滿酒精的燒杯中,溢出酒精的質量是 g。(酒=0.8×103kg/m3)高效演練1-2 已知石塊的密度是2.5×103kg/m3,小明在岸上最多只能搬得起重為150N的石塊。他在水中最多能搬得起質量是_____kg的石塊(石塊不露出水面),這時石塊受到的浮力是____N。1874年8月的一天,在大西洋亞速爾群島的西南方,有一艘深海考察潛艇,為研究海底礦產資源的分布,正在向深處下潛。艙內的考察人員被海底迷人的景色陶醉了,致使下潛速度過大,船體猛然撞到海底,陷入海底的沉積物中了。船員把潛艇水艙中的水全部排出,企圖上浮。奇怪的是,潛艇絲毫不動,像被海底“吸”住一樣。這是為什么?難道浮力真的消失了嗎?怎么辦?你能替他們想出擺脫困境的辦法嗎?課題二、浮力的實驗探究精熟講授① 小明按照如圖所示的操作,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1)物體受到的重力為________N。(2)物體全部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3)由______、_____兩圖可得出結論: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4)由______、_____兩圖可得出結論: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5)由D、E兩圖可得出結論: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液體的________有關。(6)上述過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_______。A. 比值法 B. 等效法 C. 控制變量法 D. 估算法高效演練1-1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時,小麗提出如下猜想:猜想一: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 猜想二:浮力的大小跟液體的密度有關;猜想三:浮力的大小跟物體的密度有關。(1)小麗用重為3.2N的物體A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該實驗驗證了猜想________是正確的。可得出:在同種液體中,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________。實驗中,物體A浸沒時受到的浮力為________N,方向________。(2)下表是小麗驗證猜想二時收集的實驗數據:液體種類 物體A在液體中的狀態 彈簧測力計的求數/N 物體A受到的浮力/N酒精 浸沒 1.4 1.8鹽水 浸沒 0.8 2.4分析比較表中數據和實驗________(選填“甲”、“乙”或“丙”)中的數據可知: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________。為驗證猜想三,小麗選用了與物體A密度不同的物體B進行實驗,她將物體B逐漸浸入水 中,容器中的水面上升至圖示O位置時,發現棉線松弛,彈簧測力計示數為0,如圖丁所 示。取出物體B后,小麗又將物體A緩慢浸入水中,她在水面上升到________(選填“O點 之上”、“O點”或“O點之下”)位置時,讀取彈簧測力計的示數,這樣做是為了控制________ 相同,以便判斷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密度是否有關。精熟講授① 下圖是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過程及數據:(1)物體A完全浸沒在水中,排開水的質量為________kg.(2)在C與E兩圖中,保持了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研究浮力大小與________的關系;根據 A與E兩圖所標的實驗數據,可知物體浸沒在鹽水中所受的浮力為________N;(3)根據有關實驗數據,可以計算出E中鹽水的密度為________kg/m3;(4)若要探究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物體的密度是否有關,應選擇圖中_______(填字母)兩個物體, 并將它們浸沒在同種液體中,測出其所受浮力的大小來進行比較.高效演練1-1小明同學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時,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請你根據小明的實驗探究回答下列問題. (1)由以上實驗步驟可知物體的重力是________N, 步驟C中物體受到的浮力為 ________N。(2)選取實驗步驟________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得到結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對比步驟ADF,可知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與________有關.(4)如圖所示的步驟B到E,當鐵塊的底部從接觸水面開始,到鐵塊浸沒,直到浸沒到更深的 位置,圖中能表示此過程物體所受浮力與浸入水中深度關系的圖像是________,能表示此 過程測力計示數與浸入水中的深度關系的圖像是________.(5)根據以上實驗數據,可得物體的密度為________kg/m3精熟講授① 某實驗小組利用甲圖所示的器材,來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1)選擇器材,驗證猜想:探究一:只選擇器材a、c、d、e,就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與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探究二:只選擇器材 a、d、e、f ,就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與________有關”;探究三:只選擇器材a、b、d、e,就可以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與________有關”;(2)完成以上探究后,他們又按乙圖所示的步驟進行了測量物質密度的實驗.①稱量出a金屬塊的重力G=F1=4.8N;將它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2=________N, 則此時物體所受浮力為F浮=________N;②將a金屬塊浸沒到煤油中,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3=4.0N,由此可知煤油的密度為ρ煤油 =________kg/m3。(ρ水=1.0×103kg/m3)小明同學在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時,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請你根據小明的實驗探究回答下列問題。(1)在C與E兩圖中,保持了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研究浮力與________的關系;根據A與E 兩圖所標的實驗數據,可知物體浸沒在鹽水中所受的浮力為________N。(2)小明對ABCD四個步驟進行了觀察研究,發現浮力的大小有時與深度有關,有時與深度又 無關。對此正確的解釋是浮力的大小隨著排開水的體積的增大而________,當物體完全浸 沒在水中后排開水的體積相同,浮力的大小與深度________。(選填“有關”或“無關”)(3)在小明實驗的基礎上,根據有關實驗數據,可以計算出鹽水的密度為________g/cm3。(4)實驗中某同學觀察到將同一物體浸沒在密度大的液體中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越小,于是 他靈機一動,在彈簧測力計下掛一個重為1.5N的物體,如圖乙所示,當他把物體浸沒在 水中時,如圖丙所示,彈簧測力計的讀數為0.5N,他就在0.5N對應標上1.0g/cm3的字樣; 當他把物塊浸沒在酒精中時,如圖丁所示,應該在彈簧測力計刻度盤的________N處對應 標上0.8g/cm3的字樣,可將圖甲中的裝置改成一個液體密度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