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八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課標要求:比較哲學思維與日常思維的異同;理解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闡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核心素養:政治認同:認同唯物主義的觀點,自覺反對和批判唯心主義,認同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精神:掌握哲學的基本問題,能夠說明生活中必須面對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科學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公共參與:開啟人的智慧,提高自覺運用哲學理論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思維導圖核心考點一 追求智慧的學問1.哲學的起源(1)含義:哲學是一門熱愛智慧、追求智慧的學問,它致力于從總體上把握人與世界的關系。其本義是愛智慧或追求智慧。(2)哲學與生活、實踐的關系①哲學源于生活。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②哲學依賴于實踐。人們在實踐中提出一系列問題,成為哲學產生和發展的源泉和動力。③實踐需要哲學。哲學并不是高高地懸浮于空中的思想樓閣,只要留心思考,就會發現它與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會密切相關,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提醒] 人們對外部世界的驚訝、困惑是產生哲學智慧的重要條件。驚訝、困惑是人的一種主觀感受,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產生的。人們創造哲學最終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為了滿足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2.正確理解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的關系(1)哲學與世界觀哲學 世界觀區別 含義 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 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形成 是哲學家研究的結果,是自覺形成的,不是人人都有 是自發形成的,人人都有特點 是系統化、理論化的 是零散的、不自覺的聯系 哲學與世界觀的研究對象都是整個世界(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哲學以世界觀為內容,世界觀以哲學為最高表現;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提醒] 哲學≠世界觀。世界觀能否成為哲學,關鍵是看它是否是系統化、理論化的。(2)世界觀與方法論世界觀 方法論區別 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聯系 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提醒] ①世界觀與方法論不是相互影響或相互決定的關系。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但方法論不能影響更不能決定世界觀。②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都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3.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哲學 具體科學區別 對 象 整個世界 世界某一具體領域任 務 揭示整個世界變化發展的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 揭示世界某一具體領域的規律作 用 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體方法的指導聯系 ①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離開具體科學知識,哲學就會干涸和枯萎 ②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提醒] ①把哲學看作凌駕于一切具體科學之上的“科學之科學”,認為哲學可以取代具體科學的看法是錯誤的。②任何輕視哲學、否認哲學對具體科學研究指導作用的看法,都是錯誤的、有害的。③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和升華,認為哲學是具體科學的總和的看法是錯誤的。④哲學與具體科學是一般與個別、共性與個性的關系,而不是整體和部分、多數與少數的關系。考向一 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典例1 (2021·廣東高考)不少有重大貢獻的自然科學家既是科學偉人,又是科學哲人,牛頓從經驗主義出發建立起古典力學,愛因斯坦從唯物論出發建立了廣義相對論,海森堡受柏拉圖哲學的啟發,決心尋找反映自然秩序的數學核心,建立了矩陣力學。能解釋上述科學史實的是( )①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②哲學的爭論引領具體科學的進步③哲學是一種能生產知識的知識④重大科學研究前沿需要哲學智慧的啟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②錯誤。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總結和概括,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認為“哲學是一種能生產知識的知識”是錯誤的,③排除。故本題選B。變式1 光明網載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飛躍》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使我們掌握了解決問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把“金鑰匙”,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世界觀與哲學的關系,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①世界觀支離破碎,唯有正確理論體系才是哲學②世界觀人人都有,但哲學思想不是人人都有的③世界觀就是哲學,哲學就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④世界觀和哲學都是對世界最一般的問題的反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①錯誤,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但哲學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③錯誤,哲學就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考向二 哲學與具體科學典例2 (2019·江蘇高考)“基因編輯嬰兒”“人工智能作惡”……科學技術的進步在給人類帶來健康、方便、快捷的同時,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問題。為此,人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從技術倫理的角度對科學發展進行反思,希望科學技術能夠真正造福人類。材料啟示我們( )A.哲學源自于實踐中對世界的追問和思考B.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C.具體科學每一次進步都推動哲學的發展D.具體科學需要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指導答案 D解析 受錯誤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影響,科學技術的進步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因此科研工作者要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指導具體科學研究,故D正確;材料說明的是哲學在具體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A、B、C均不符合題意。變式2 愛因斯坦說:“哲學的推廣必須以科學成果為基礎。可是哲學一經建立并廣泛被人們接受之后它們又常常促使科學的進一步發展,指示科學從許多可能的道路中選擇一條道路。”這句話說明( )①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②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③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方法論指導④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 A解析 ①符合題意,哲學的推廣必須以科學成果為基礎,說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②不符合題意,題中觀點沒有體現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③符合題意,哲學一經建立并廣泛被人們接受之后它們又常常促使科學的進一步發展,指示科學從許多可能的道路中選擇一條道路,表明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方法論指導;④不符合題意,題中觀點沒有體現哲學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易錯點一 混淆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提醒 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訓練1 有人認為命由天定,因而在困難面前指望得到上天的恩賜。有人認為人定勝天,因而在困難面前不屈不撓。這表明( )①世界觀決定方法論②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③方法論體現世界觀④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①③正確,有人認為命由天定,有人認為人定勝天,這表明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②不符合題意,材料說的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與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無關;④不符合題意,材料說的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與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無關。易錯點二 誤認為哲學是“科學之科學”訓練2 著名哲學家、數學家笛卡爾在自然觀上堅持辯證法思想,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他把幾何學與代數有機地結合起來,創立了解析幾何。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A.哲學是具體科學發展的基礎,因此應該認真學好哲學B.哲學是“科學之科學”,學好哲學可以解決很多問題C.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要學好、用好哲學D.哲學推動具體科學的發展,要認真學好哲學答案 C解析 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A、D觀點錯誤。B將哲學凌駕于具體科學之上,認為哲學是“科學之科學”,觀點錯誤。核心考點二 哲學的基本問題1.哲學的基本問題(1)哲學基本問題的兩方面內容(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根據從社會 實踐來 看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從哲學 自身派 別來看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哲學發展的始終,是一切哲學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提醒]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不等于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前者是一般哲學都會遇到的問題,后者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特有的觀點。2.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及其特點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 觀點 否認神創說,認為世界是物質的 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具有能動作用常見 觀點 ①五行說:生成萬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②荀子: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 ①霍爾巴赫: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②培根:萬物的基礎是原始物質,是基本元素 ①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②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合理性 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 以自然科學為基礎,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 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無產階級的思想武器局限性 缺少科學依據;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機械性、形而上學性、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 ——共同性 在根本觀點上是一致的,都承認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3.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及其特點形態 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區別 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理解為世界的本原,認為客觀事物乃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代表 人物 及其 觀點 ①孟子:“萬物皆備于我” ②陸九淵:“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③王陽明:“心者,天地萬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 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萬物”“未有此氣,已有此理” ②柏拉圖認為現實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創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聯系 二者在根本觀點上是一致的,都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4.哲學上的“兩個對子”兩個 對子 唯物主義 與唯心主義 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區別 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問題,是源 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樣”以及用什么樣的思維方法來認識世界的問題,是流聯系 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思想總是從屬于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注意 從獨立的基本派別上看,哲學上只存在“兩大陣營”,即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要正確揭示世界的本原,不僅要堅持唯物主義的觀點,還要堅持辯證法的觀點。只有這樣,才可能成為徹底的唯物主義者考向一 哲學的基本問題典例1 (2021·山東高考)歷經9個多月的長途跋涉,經歷了驚心動魄的關鍵9分鐘,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表面,其攜帶的“祝融號”火星車將在火星上開展地表成分、物質類型分布、地質結構以及火星氣象環境等探測工作。火星探測不僅僅是太空技術的突破,也是行星科學領域的突破,更是人類活動空間的拓展和延伸。材料表明( )①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基本問題②宇宙探索活動將不斷地刷新世界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③認識每前進一步都是對無限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的接近④認識是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世界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是客觀存在的,宇宙探索活動有利于拓展認識的邊界,但不能刷新世界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②說法錯誤。材料側重于體現火星探測帶來的認識的深化,而并非強調認識是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④不符合題意。區分思維與存在關系問題的兩個方面(1)如果材料涉及世界的本原問題,如:“氣者,理之依也”或者“理生萬物”,體現的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2)如果材料涉及人類的某項新科學發現,體現的是思維能正確認識存在,即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問題。變式1 2021年5月15日,歷經9個多月的長途跋涉,經歷驚心動魄的9分鐘,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著陸在火星表面,邁出了我國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實現了從地月系到行星際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跡。這說明( )A.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B.思維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問題C.意識是對物質世界的真實反映D.物質是運動的固有的根本屬性答案 B解析 A不符合題意,題中體現的是思維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問題,而不是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C錯誤,意識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映,但不一定是真實的反映;D錯誤,運動是物質的固有的根本屬性。考向二 哲學的基本派別典例2 (2020·江蘇高考)有人說:你我一起看一棵被稱之為“樹”的植物,我看到的是我理解的樹,你看到的是你理解的樹,不管你我看到的樹是多么相似,而“樹”本身究竟是什么樣子,我們并不知道。下列選項中與材料蘊含的哲學觀點一致的是( )A.子非魚,安知魚之樂B.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C.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D.若在理上看,則雖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答案 A解析 “樹”本身究竟是什么樣子,我們并不知道,這否定了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屬于不可知論,故入選。B強調了仁義禮智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強加給“我”的,而是“我”本身所固有的,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C強調了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人的心在動,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D強調了理先于物存在,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觀點,均不符合題意。關鍵詞法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認真審題,先找到材料中屬于“物質”的關鍵信息,如“金、木、水、火、土”“元氣”“原子”等,再找出材料中屬于“意識”的關鍵信息,如“心”“理”“絕對精神”“觀念”“上帝”等,最后依據題意判斷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變式2 2021年4月,鄭州某校一郭姓教師的論文“火”了。文章聲稱利用“超心理意識能量方法”可使“熟蛋返生孵小雞”。這種顛覆正常人認知的科學謊言竟堂而皇之出現在標榜準確嚴謹的學術期刊上,荒誕又可笑。下列選項與這種“超心理意識能量方法”體現哲理相符合的是( )A.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B.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C.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D.陰陽二氣充滿太虛,此外更無他物答案 B解析 文章聲稱利用“超心理意識能量方法”可使“熟蛋返生孵小雞”,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A、C、D均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不選;B的意思就是說眼睛睜開的時候花明明就在眼前,而眼睛閉上的時候花也隨著寂滅看不見了,這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與材料觀點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易錯點一 誤認為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提醒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或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而不是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訓練1 2020年是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他首次提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也就是說,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A.物質和意識何者是本原的問題B.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C.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D.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關系答案 B易錯點二 誤認為唯物主義都是正確的,唯心主義都是錯誤的提醒 從根本觀點上看,唯物主義是正確的,唯心主義是錯誤的,二者是對立的。但既不能對所有的唯物主義一律提倡,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近代形而上學也存在局限性,也不能對所有的唯心主義全盤否定,唯心主義哲學對人們認識的發展有著或多或少的借鑒意義。訓練2 安慰劑效應又名偽藥效應,是指病人獲得無效的治療,但卻“預料”或“相信”治療有效,而讓病患癥狀得到舒緩的現象。科學家至今仍未能完全破解這個現象。比如,早在抗菌素發明以前,醫生就常常給病人服用一些明知無用的粉末,有的人甚至平安地渡過了諸如鼠疫、猩紅熱等“鬼門關”。這告訴我們( )①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②外因有時對事物發展起決定性作用③唯物主義是正確的,唯心主義是錯誤的④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有利于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轉化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②錯誤,內因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③錯誤,唯物主義是根本觀點,是正確的,但從唯物主義發展的階段來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都存在缺陷;唯心主義基本觀點錯誤,但其對人們認識的發展有著或多或少的借鑒意義。核心考點三 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1.產生: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爭取自由解放斗爭的必然產物,也是近代以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人類認識史上一次最為壯麗的日出,是人類認識發展結出的豐美碩果。2.歷史使命(1)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它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就是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自從有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以無產階級為代表的勞動群眾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學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提醒]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但絕不是哲學發展的最高峰。3.基本特征[提醒] 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的三個統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于以往一切舊哲學的基本特征。三個統一的關鍵在于實踐的觀點。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和基本的核心的觀點。4.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時政術語]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建黨100周年大會上指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進行艱辛探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考向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典例1 (2018·全國Ⅲ)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在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產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馬克思主義極大推進了人類文明進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思想體系和話語體系。馬克思主義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深遠影響,來自于它( )①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對未來理想社會的構想與設計③提供了解決社會問題的現成答案④是揭示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客觀真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②錯,很多理論都能夠對未來理想社會進行構想和設計,但只有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指明了社會發展的前進方向。③錯,馬克思主義沒有提供解決社會問題的現成答案,而是提供了解決社會問題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變式1 (2019·天津高考)改革開放之所以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強大生命力,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始終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把握了我國的國情與實際。這表明馬克思主義哲學( )A.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B.是對一定社會政治經濟的反映C.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D.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本質和基本規律答案 D解析 材料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正確性,不是強調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A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哲學對政治經濟的反作用,B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和革命性,而不是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故C不選。考向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典例2 (2018·全國Ⅰ)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表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①源于理論研究和理論斗爭②是時代變化和社會發展的產物③是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結晶④完成了對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①錯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源于社會實踐。④錯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新時代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但不是完成了這一認識。變式2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化過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果,但還遠未結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確立,更是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這說明( )①人類文明的發展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②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不斷得到豐富與發展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④馬克思主義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馬克思主義并不是隨著人類文明的產生而產生的,①中“人類文明的發展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說法錯誤;④錯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易錯點一 誤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哲學發展的終結提醒 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獨特的理論品質。馬克思主義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訓練1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提到了新的高度,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下列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A.它成功地將馬克思主義改造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B.這些重大理論成果的產生,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終結C.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D.這些重大理論成果,改造了馬克思主義,實現了歷史的飛躍答案 C解析 A錯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哲學都需要不斷向前發展,B中“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終結”說法錯誤;D錯誤,這些重大理論成果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展,而不是改造馬克思主義。易錯點二 誤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實現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訓練2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齋里的學問,而是為了改變人民歷史命運而創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豐富和發展的”。這表明( )①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實現了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②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③是否研究時代的迫切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以往舊哲學的本質區別④為無產階級提供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使命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任何哲學都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①錯誤。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以往舊哲學的本質區別在于它是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相統一的哲學,③錯誤。課時精練1.計算機對人力的取代也讓很多人開始憂心人的失業問題,擔心會有愈來愈多的人找不到工作。哲學界對此認為,計算機或人工智能根本不可能完全取代人類,至少在某些方面計算機或人工智能是無能為力的,自動化取代人力的過程不會無限制地發展下去。這表明( )A.哲學是源于人們在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B.哲學為具體科學的發展提供方法論的指導C.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或根本觀點D.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答案 A2.世界觀所涉及的問題,是關于整個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問題。例如,世界的本質是什么?是物質還是精神?世界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有限和無限的關系是怎樣的?世界以何種狀態存在和發展等等。這些問題都屬于世界觀的范圍,都是哲學研究的對象。這段話說明( )A.世界觀就是哲學B.哲學是一門包羅萬象、囊括萬物的綜合性科學C.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D.哲學是超越各門科學之上的“科學之科學”答案 C3.隨著人們飲食態度的改變,素食主義悄然流行。現如今,從“年輕女性用純素沙拉當晚飯”到“上海老字號素食餐廳被評為米其林一星”,素食主義浪潮正在席卷食品行業。合理的、健康的素食飲食對于心腦血管疾病以及常見的慢性疾病都有預防的功效,但也要注意營養均衡、科學搭配。這告訴我們( )①要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運用哲學智慧打造更健康的生活②世界觀決定人們的價值判斷,也決定著人們的飲食習慣③生活處處有哲學,應堅持辯證思維,理性看待“素食主義”④產生于實踐的哲學更能為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②錯誤,世界觀影響人們的價值判斷,也影響著人們的飲食習慣;④錯誤,真正的哲學為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4.人們總是按照自己對周圍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認為命由天定,因而身處困境時消極等待,逆來順受;有人認為人定勝天,因而在困難面前積極奮斗,不屈不撓。這段材料說明( )A.哲學源于人們在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B.哲學等于自發產生的零散世界觀C.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D.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答案 C解析 材料強調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沒有涉及哲學源于人們在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也沒有涉及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A、D不符合題意;B說法錯誤,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而不是自發產生的世界觀。5.大連一位76歲的硬核大爺乘坐地鐵時,包帶上別著一塊“勿需讓座”LED胸牌的照片傳遍全網。當問及原因,大爺說:“現在的年輕人不容易,我身體還可以,站著沒問題。”一句“不容易”說出了年輕人的心酸,一個“勿需”表達了呵護年輕人的心意。這說明( )A.方法論影響世界觀B.哲學為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導C.世界觀決定方法論D.世界觀來源于具體的生活答案 C解析 A錯誤,方法論體現世界觀,而不是影響世界觀;B錯誤,真正的哲學可以為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導;C符合題意,一句“不容易”說出了年輕人的心酸,一個“勿需”表達了呵護年輕人的心意,這說明世界觀決定方法論;D錯誤,世界觀來源于社會實踐。6.2021年7月17日,第五屆中學生哲學大會在北京市某中學舉辦。中學生哲學大會是向所有對哲學感興趣的初中、高中生開放的學術平臺,旨在搭建中學生之間的學術交流平臺,提升中學生對于哲學以及學術研究的興趣。此次大會舉辦的意義在于( )①能夠迅速提升中學生的各門學科成績②能為中學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指導③為中學生認識世界提供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④為具體科學的學習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①錯誤,“能夠迅速提升中學生的各門學科成績”此說法夸大了此次大會舉辦的意義;③錯誤,世界觀為中學生認識世界提供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7.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以發現勾股定理而著稱于世,畢達哥拉斯對數學的研究產生了后來的理念論和共相論,即有了可理喻的東西與可感知的東西的區別,可理喻的東西是完美的、永恒的,而可感知的東西則是有缺陷的。這一思想被柏拉圖發揚光大,并從此一直支配著哲學及神學思想。這一哲學史實表明( )A.古代哲學思想是對數學思維的概括與總結B.具體科學的精華是貫穿哲學發展的基本線索C.哲學為具體科學的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D.具體科學的發展對哲學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答案 D解析 A錯誤,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B錯誤,哲學的基本問題是貫穿哲學發展的基本線索;C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具體科學對哲學的影響,沒有體現哲學為具體科學的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8.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既取決于自然科學發展水平,也取決于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猶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由此可見( )①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②自然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③哲學為自然科學提供科學世界觀的指導④哲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某一具體領域的規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③說法錯誤,哲學為自然科學提供世界觀的指導,但未必都能提供科學世界觀的指導;④說法錯誤,具體科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某一具體領域的規律,哲學則對其進行概括和升華,從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9.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立足于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哲學角度分析,這是在處理( )①思維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問題②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關系問題③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④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關系問題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②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沒有體現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關系問題;④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而不是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關系問題。10.恩格斯通過總結以往哲學的發展史,發現“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在哲學史上,恩格斯第一次對哲學基本問題所作的經典性概括,在今天都沒有變得陳舊和過時。哲學的基本問題不僅存在于恩格斯之前的時代,而且也存在于他以后的時代,這是因為( )①這個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②這個問題科學回答了思維和存在、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③這個問題為我們研究思維發展史提供了指導性的線索④這個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哲學基本派別的根本標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②錯誤,科學回答了思維和存在、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④錯誤,思維與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哲學基本派別的根本標準。11.2021年8月17日,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三審稿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草案進一步完善了個人信息處理規則,特別是對應用程序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大數據殺熟”等作出了針對性規定,為個人信息處理活動劃出紅線。這蘊含的哲學道理有( )①思維如實反映存在②思維滯后于存在而發展③存在決定思維④思維可以反映存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 ①說法錯誤,正確的思維是對存在的如實反映,錯誤的思維是對存在的虛幻歪曲的反映;②說法錯誤,思維可能先于存在,也可能會滯后于存在,還可能與存在同步。12.2021年7月4日,經過約7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密切協同,相互配合,圓滿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這是空間站階段中國航天員的首次出艙活動。材料表明( )①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沒有不可認識之物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推動建設太空強國③只有突破萬有引力規律方能完成出艙活動④航天人員的意識可以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③說法錯誤,規律是客觀的,不能突破規律;④說法錯誤,人能夠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而不是航天人員的意識可以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13.下列說法中能體現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根本分歧的是( )A.“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與“子非魚,安知魚之樂”B.“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與“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C.“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與“理生萬物”D.“形存神存,形謝神滅”與“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答案 D解析 A不符合題意,“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屬于主觀唯心主義,“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屬于不可知論;B不符合題意,“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是指一切從實際出發,屬于唯物主義,“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C不符合題意,“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體現的是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的觀點,屬于孤立地看問題,不涉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理生萬物”屬于客觀唯心主義。14.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象,何以識之?明明暗暗,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詩人屈原提出“天問”。下列古人對“天問”的回答根本方向正確的是( )①道是天地之根,萬物之母②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③天地成于元氣,萬物乘于天地④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氣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材料意思是天地之始,遠古之初,是誰將道傳遞到這個宇宙?天地宇宙都沒有形成,更何況人了,那我們作為人類,用什么樣的認知角度去考察傳道的人是誰呢?已知道的宇宙對我們已經是無窮無盡,那誕生宇宙的環境更是無窮無盡了,誰能找到合適的角度去考究呢?現在感覺忽明忽暗,忽然明白忽然不明白,忽然得道忽然又在道之外,這表明《天問》是在追問世界的起源。①是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②把人的主觀精神當成世界的本原,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15.2021年伊始,麗江“七彩祥云”刷爆朋友圈,在古代,七彩祥云比喻“王氣”,又稱“天子氣”或“旺氣”。俗話說,彩云呈祥,七彩祥云的出現寓示著美好事物的發生,2021年一定會有個好兆頭。下列選項與這種觀點體現的哲學原理相同的是( )A.天地合而萬物生B.氣者,理之依也C.未有此氣,已有此理D.存在就是被感知答案 C解析 “七彩祥云的出現寓示著美好事物的發生”屬于客觀唯心主義思想。A、B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D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均不符合題意。16.一首90后創作的說唱歌曲《馬克思是個九零后》在朋友圈熱傳——“我對他的第一印象,在政治課,學了他的思想,只是為了及格。本打算過了就算,書再也不念,后來翻開卻發現并不討厭。人生總是充滿意外,有一天我看到他的厲害……”下列能夠說明馬克思“厲害”的是( )①其哲學第一次實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結合②其哲學第一次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③其哲學第一次實現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④其哲學第一次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D17.2021年9月2日人民網載文: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學好黨史,就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全面、系統、辯證地認識理解為什么馬克思主義能夠成功地中國化、為什么只有中國共產黨能夠帶領中國人民找到正確道路。這表明( )①馬克思主義哲學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②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真正的哲學對我國社會發展起支配作用③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④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于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②錯誤,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真正的哲學對我國社會發展起指導作用,但不是支配作用;④錯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產生于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18.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百年歷程中,形成了許多寶貴的歷史經驗,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條就是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指導治國理政的實踐。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是百年大黨的青春密碼。這是基于( )A.哲學具有與時俱進的品質,是時代精神的精華B.哲學能引領我們用全面、理性的觀點看待社會實踐C.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一D.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答案 D解析 A錯誤,真正的哲學具有與時俱進的品質,是時代精神的精華;B錯誤,真正的哲學能引領我們用全面、理性的觀點看待社會實踐;C不符合題意,材料未體現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一。19.歷史和人民之所以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革命性,源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為世界社會主義指明了正確前進方向。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在于( )①堅持從科學理論指導出發認識世界②正確揭示了世界的本質和運動規律③全部理論都來自實踐、又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④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①錯誤,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科學實踐觀的基礎上,堅持從實際出發認識世界;④不符合題意,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這強調的是革命性。20.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圍繞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重大問題,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加強思想輿論引導。從哲學上看,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是因為它( )①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直接推動了社會進步②把握了時代脈搏,預見并指明社會前進方向③立足實踐,為我國革命和建設提供具體路徑④與時俱進,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馬克思主義作為重要的理論,通過改變中國人民的思想,提供正確的指導方向,改造政治、經濟等間接地推動社會進步,沒有直接推動社會進步,①說法錯誤。馬克思主義為我國提供了思想理論的指導,提供了前進的方向,不是具體路徑,③說法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