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階段提升復習六 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6.觀看《長津湖》 感受信仰的力量熱點緣由:《長津湖》于2021年9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2021年11月1日,據燈塔專業版顯示,電影《長津湖》票房突破55億元,觀影總人次達1.16億,榮登年度全球票房冠軍,目前位居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2位。命題角度1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長津湖》于2021年9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劇通過藝術手法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講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71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在極寒嚴酷環境下,東線作戰部隊憑借著鋼鐵意志和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一路追擊,奮勇殺敵,扭轉了戰場態勢,打出了軍威國威,弘揚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極大地激發了觀眾的愛國主義熱情。該劇藝術形式創新,視覺效果震撼,充分拉近了主流文化和青年的距離,讓90后、00后年輕人心生“信念感”“使命感”,社交網絡上形成熱議。全劇沒有任何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人物的藝術描寫,生活化地揭示了抗美援朝精神。主創團隊高度重視劇本創作,歷時3年,從親歷老戰士考證、人物塑造、情節編織等方面反復打磨,完成了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談談《長津湖》播出的文化價值。答案 (1)有利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2)有利于黨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引導人們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3)有利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有利于堅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前進方向,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5)有利于增強文化自信,傳承革命文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命題角度2 守護英雄、捍衛崇高2021年9月30日是國家設立的烈士紀念日。同一天,電影《長津湖》全線公映。電影刻畫了“鋼七連”全體指戰員視死如歸、凍成冰雕也不退縮的英雄事跡,充分展示了志愿軍英雄的大無畏犧牲精神,激發了觀眾的愛國熱情。但近年來,有的人打著“還原歷史真相”的旗號顛覆英雄、歪曲歷史、消解崇高,如胡謅“黃繼光堵槍眼不合情理”“火燒邱少云違背生理學”等。凡此種種混淆是非的謠言借助網絡等傳媒隨意傳播,一些網民盲目跟風、隨手轉發。這種抹黑英雄形象的謠傳引起了一些人歷史認知混亂和價值觀迷失。還原歷史、守護英雄、捍衛崇高,就是守護良知、正義和精神家園。戰場上多次負傷的志愿軍老戰士李繼德動情地說:“黃繼光堵槍眼時,我在現場!”當年的老排長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燒彈點燃偽裝草,大火整整燒了二十多分鐘,邱少云始終一動不動”……結合材料,運用價值觀的知識,對否認英雄的錯誤言論加以批駁。答案 (1)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有重要導向作用,價值觀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正確的價值判斷與評價,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2)受錯誤價值觀驅動,否認英雄的言論歪曲了歷史,遮蔽了真相,實質是“歷史虛無主義”,其危害將導致人們思想的混亂,不利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3)我們必須尊重歷史,堅持真理,樹立和弘揚正確價值觀,才能抵制否認英雄的謠言,消除其影響。命題角度3 抗美援朝精神的時代價值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1950年,為了保衛和平、反抗侵略,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高舉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舍生忘死、浴血奮戰,創造了以弱勝強的戰爭奇跡,打出了國威軍威,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巨大貢獻。志愿軍將士以舍我其誰的擔當、視死如歸的勇氣、赴湯蹈火的膽魄,不畏任何困難,不懼強大敵人。在冰天雪地的長津湖,鑄就了凍僵后仍然矗立戰壕的精神豐碑;在一片焦土的上甘嶺,書寫了決不放棄陣地、決不后退一步的可歌可泣的戰斗史詩;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一個個革命烈士用鮮血與生命展現了對祖國和人民的無限忠誠,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壯歌。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的知識,說明《長津湖》中所體現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時代價值。答案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有利于堅定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復興的信念,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業奮力拼搏;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1.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發生在長津湖地區的一場戰役。相信每一個看過《長津湖》的人,都會更深刻地理解和平盛世的來之不易,更深切地體會到,無數烈士用自己生命為我們贏來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截至2021年11月1日,據燈塔專業版顯示,電影《長津湖》票房突破55億元,成為中國影史歷史題材電影票房冠軍。這說明( )①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②歷史題材的影視劇才是人民群眾真正需要的文化③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是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④文化給予經濟以重大影響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②錯誤,“歷史題材的影視劇才是人民群眾真正需要的文化”表述絕對;③不符合題意,材料未涉及“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是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2.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首戰兩水洞、激戰云山城、會戰清川江、鏖戰長津湖,志愿軍戰士為保衛和平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他們以普通人的平凡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據統計,志愿軍共有410余人被授予英雄模范稱號,231人被授予特等功臣。這說明( )①勇于犧牲精神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②人生價值是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③能力卓越的人更能創造出卓越的人生④實現人生價值要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能力卓越的人不一定更能創造出卓越的人生,故①③不選。3.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紀念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時強調,抗美援朝戰爭不僅奏響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凱歌,而且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新時代要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這一精神( )①是激勵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強大物質力量②豐富發展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時代精神③集中展示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民族品格④鼓舞各族人民攻堅克難早日實現民族復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 抗美援朝精神屬于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質力量;豐富發展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而不是時代精神,故①②錯誤。4.在朝鮮戰場的長津湖戰役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王牌部隊進行了直接較量,重創美軍。在這次戰役中,擔任阻擊美軍任務的志愿軍戰士,有連隊全員凍死在陣地上,以戰斗隊形在雪地中堅守到最后一刻,成為人民軍隊歷史上最為悲壯的“冰雕連”。閱讀材料,運用哲學與文化的知識,以“堅守”為題,寫一篇200字左右的短評。答案 無數共產黨員、普通群眾以及革命英雄堅守的是一種責任,對國家的責任、對人民的責任,體現了愛國、敬業、奉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觀直接影響一個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標,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有重要導向作用。青年學生應該以英雄模范人物為榜樣,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重視知識的積累,堅持聯系的觀點,把個人前途和國家命運緊密聯系起來,堅定理想信念,堅守責任,為國家、為人民作貢獻。 6.哲學與文化中“評析類”試題主要依托一定的背景材料,要求調動相關知識對某觀點進行正誤判斷,并表明其正確、錯誤的原因。既有對某一觀點的全面性辨析,又有對某一觀點的正確(或錯誤)之處的單獨評析。設問呈現形式:往往以“運用××知識對此觀點加以評析(或辨析)”等形式出現。(2019·全國Ⅰ,節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走進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傳統村落,我們能夠欣賞①風格獨特的民居建筑、豐富多樣的村鎮空間格局,品味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俚語方言、家風家訓、鄉約鄉規、民情風俗,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文化韻味。傳統村落②承載著絢麗多彩的農耕文化,寄托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情感記憶和綿遠鄉愁,是我國鄉村歷史、文化、自然遺產的“活化石”。③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傳統村落衰落、消失的現象時有發生。例如:不少傳統村落因缺少產業支撐,醫療、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務不能滿足現代生活需要,導致人口流失嚴重,甚至出現“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時修繕和維護,自然毀損嚴重;傳統工匠越來越少,傳統建筑工藝、傳統藝術日漸失傳;在旅游開發過程中,無視傳統村落的自然、歷史、文化等個性化特征而盲目拆舊建新、拆真建假,對傳統建筑、歷史風貌造成破壞性影響,導致“千村一面”。保護、傳承和利用好傳統村落,④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增強中華文化自信的內在要求。2012年以來,我國大部分傳統村落已被列為保護對象。(注:傳統村落是指擁有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的村落。)有人說:“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傳統村落必然走向消亡。”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對此觀點加以評析。解題流程第一步審設問,定方向第二步析材料,調知識 材料信息①:不同區域的傳統村落 答題語言:傳統村落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 教材溯源: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材料信息②:農耕文化 答題語言: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文化也會變化發展 教材溯源: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并隨之變化發展材料信息③:隨著快速發展,衰落、消失的現象時有發生 答題語言: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傳統村落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困難。 材料信息:傳統村落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困難第二步析材料,調知識 材料信息④:我國大部分傳統村落已被列為保護對象 答題語言:把順應時代要求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進行創造性地保護和利用,傳統村落就能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教材溯源: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第三步組答案,用術語 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文化也會變化發展。傳統村落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傳統村落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困難;順應時代要求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進行創造性地保護和利用,傳統村落就能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4月1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指出:“中醫藥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各地在救治工作中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案,積極發揮了中醫藥作用。截至4月13日,在全國確診病例中,中醫藥治療病例達到92.58%。其中,武漢市隔離點服用中藥比例為96%,方艙醫院累計服用中藥人數占比達到99.9%。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下專門設立了中醫藥專班,統籌推進中醫藥疫情防治重點科研攻關工作和中長期中西醫結合傳染病防控機制的建立。目前,我國最新版本的新冠肺炎中醫藥診療方案已翻譯成英文,并且主動與有需求的國家和地區互相分享,已有中醫專家前往意大利、柬埔寨等地支援當地抗疫。中西醫結合是我國疫情防控戰取得成功的重要經驗,但在西方部分國家仍然禁止中成藥。有些人認為,不同文化在交往過程中必然會出現沖突。請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對此觀點進行評析。答案 (1)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不同民族因經濟、政治、歷史、地理等多種因素不同,文化之間存在差異,人們在交往中出現誤解、產生矛盾沖突是正常現象,所以該觀點有合理之處。但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和普遍規律,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有共性。所以該觀點說必然沖突有不合理之處。(2)對于文化差異,人們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相互借鑒、求同存異,是可以避免沖突的。如本次疫情,人類在疫情病理學及其防治上是有共性的,中方中西醫結合防治的成功經驗對西方是有借鑒價值的,中方又譯成英文,又外派人員主動分享,如果西方能敞開胸襟、摒棄成見,相互借鑒、求同存異,相信是可以避免沖突的,使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在國外得到更廣泛運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