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章節名稱 體驗化學探究依據標準課程標準:科學探究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式和內容,學生應具備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是學習化學和進行探究活動的基礎和保證?;瘜W實驗應高度關注安全問題,要求學生遵守化學實驗操作規范,初步了解科學探究的環節要素。學習和運用化學實驗技能和科學探究方法,離不開實驗活動。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校實際,積極創造條件,通過多種途徑,安排和組織學生完成實驗活動。本節(課)教學內容分析《體驗化學探究》是新課標魯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本節課以蠟燭燃燒這種學生最為熟悉的化學變化作為起點,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和深入思考,讓學生在親自動手探究的過程中,體會怎樣發現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從而體驗探究的特點。本節的教學內容包括:觀察蠟燭點燃前、點燃時的特征和現象,并能進行詳細而準確的描述,重點對蠟燭燃燒生成的產物進行探究。本節共需兩課時,此設計為第一課時。本節(課)教學目標知識和技能:①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的過程和初步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②體會化學探究的特點是通過實驗收集證據、對實驗可行性作出分析、要注意實驗安全和操 作規范等。③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過程和方法:①引導學生運用除味覺以外的所有感官和儀器對一支蠟燭在點燃前的現象進行觀察,并對現象作出詳盡客觀的描述。②教師演示蠟燭燃燒的實驗,學生討論燃燒火焰分層情況及各層溫度,教師歸納總結。③學生分組實驗來探究蠟燭燃燒時生成的產物,教師歸納總結。④設計思考作業,讓學生運用這種科學探究方法對蠟燭熄滅后的產物進行探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①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索的重要手段,嚴謹的科學態度、正確的實驗原理和方法是實驗成功的關鍵。②初步建立學科間互相滲透的觀念。學習者特征分析一般特征:根據初三學生好動、好問、好奇、課堂上喜歡表現自己的心理特征,課堂上采取由淺入深的啟發誘導,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讓學生一步一步的跟著動腦、動手、動口,在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習方式由“學會”變為“會學”。結合九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對實際操作有著濃厚的興趣,對直觀的事物感知較強等特點。初始能力:從知識基礎方面來看,學生對蠟燭燃燒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具備良好的基礎,在利用已有知識經驗不能解釋現象成因時,學生就會產生疑惑提出問題,借助其濃厚的興趣,對提出問題進行探究,從而初步學習了化學探究的環節過程。教學重點和難點項 目 內 容 解 決 措 施教學重點 對蠟燭點燃前和點燃時的現象提出問題,進行探究 老師引導演示和學生思考討論一起探究完成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并掌握探究方法 通過學生實驗及老師的引導、解釋、歸納等課前對學生的要求預習第一單元第二節《體驗化學探究》的內容,復習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概念特征。教學流程圖課堂教學過程結構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 準確辨認圖片信息。提問: 蠟燭燃燒是司空見慣的現象,大家最為熟悉,可是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這個過程蘊藏了哪些科學知識 【過渡引入】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今天通過蠟燭燃燒現象為載體,來體驗一下化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設疑:如何對蠟燭燃燒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板書】標題: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提問及展示】這是一張圖片,上面有什么 大家都觀察一下自己手中未點燃的蠟燭,可以得到哪些性質? 提示:觀察蠟燭形狀、顏色、硬度、密度等。 如何驗證密度?【演示實驗】用小刀刮下一小片蠟燭,放于水中?,F象:蠟燭浮于水面。 教師評價、總結?!景鍟恳?、探究一點燃前:紅(白)色固體、質軟、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咎釂枴课覀兲骄苛讼灎T點燃前的一些物理性質,那么大家思考一下蠟燭燃燒過程中有哪些現象呢?接下來我們對蠟燭燃燒過程中的現象進行探究?!狙菔緦嶒灐? 用火柴點燃載玻片上的蠟燭。 思考: 1、燃燒著的蠟燭形狀有何改變 2、蠟燭的火焰分幾層?幻燈片放映蠟燭火焰分層圖片,并指出各層名稱?!景鍟慷⑻骄慷? 1、火焰分層:三層(外焰、內焰、焰心)【追問】那么這三層火焰中哪部分溫度最高?哪部分溫度最低?【實驗探究】點燃一根蠟燭,取一火柴梗平放于火焰中,1s后取出,比較其不同部位被燒情況。(實驗后教師深入學生中,盡量讓學生都看到火柴被燒情況,并提問學生)現象:跟蠟燭接觸部分的火柴梗兩端被燒焦,中間顏色變化不大?!就队啊肯灎T燃燒放大圖片教師歸納總結:通過剛才的演示實驗和圖片可知,火柴梗被燒焦的兩端部分剛好與外焰接觸,而燒黃部分與內焰接觸,顏色五明顯變化部分則是與內焰接觸點,因此可以得到一下結論?!镜贸鼋Y論】 蠟燭外焰溫度最高,內焰溫度較低,焰心最低【板書】2、三層溫度比較:外焰>內焰>焰心【追問】剛才對蠟燭燃燒時的火焰進行了探究,那么大家是否想知道蠟燭燃燒到底生成了什么物質呢?我們將在接下來的實驗中一探究竟?!景鍟咳⑻骄咳灎T燃燒生成的產物【投影】 學生實驗 (1)將一個干冷的燒杯罩在火焰的上方,杯壁上有什么現象產生?討論后由各小組代表回答觀察到的現象,并描述現象。教師指導學生對語言的組織。 (2)取下燒杯,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有什么現象產生?討論后由各小組代表回答觀察到的現象,并描述現象。教師指導學生對語言的組織。教師提示: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幻燈片放映這兩個實驗的現象描述總結。 (3)推測一下蠟燭燃燒可能生成什么物質?(引導學生通過上述分析推出結論)強調:注意實驗安全和操作規范。此過程教師巡視指導各組實驗情況,并參與學生中進行討論?!拘〗Y及板書】 石蠟+氧氣--→水+二氧化碳【課堂小結】幻燈片放映總結表格本節課我們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學習和了解了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在這個過程中主要對蠟燭燃燒前和燃燒時的現象進行了探究。點燃前主要探討了蠟燭的一些物理性質,它是紅色或白色固體,質軟,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接下來重點對蠟燭燃燒時的火焰和燃燒產物進行了探究。燃燒過程中石蠟熔化,棉芯變黑,火焰分三層,其中外焰溫度最高。將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燒杯內壁發熱,同時有水霧出現,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因此可以知道蠟燭燃燒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這個過程中使用的方法是:先提出問題,再對問題的結論進行猜想,設計實驗驗證結論,觀察實驗現象,最后得出實驗結論,這也是我們進行化學探究一般的方法?!景鍟克?、小結化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實驗探究→觀察現象→得出結論【課后思考】 投影蠟燭熄滅生成白煙圖片 ( 白煙.flv ) 思考:蠟燭熄滅后生成什么物質?【作業布置】 1.每人對蠟燭燃燒提出2-3個問題。 2.設計實驗對以下問題進行探究:蠟燭熄滅產生的“白煙”是什么物質?【課堂練習】 1、點燃蠟燭時,對實驗現象的描述錯誤的是(D) A、火焰外焰最亮 B、罩在火焰上的燒杯內壁有水珠 C、蠟燭的火焰分三層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通過觀察蠟燭的燃燒及對燃燒現象的探究,得出正確的結論是(D) ①外焰的溫度最高 ②蠟燭燃燒能生成二氧化碳 ③燃燒能發光發熱 ④燃燒發生了化學變化 A、只有① ② ③ B、只有 ② ③ ④C、只有④ D、 ① ② ③ ④3.(山東中考)壹元硬幣的外觀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同學們認為它可能是由鐵制成的。在討論時,有位同學提出“我們可以先拿磁鐵來吸一下”。就“拿磁鐵來吸一下”這一過程而言,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B ) A.假設 B.實驗 C.觀察 D.做出結論 觀察、回答 思考認真聽講書寫回答:(未點燃)蠟燭、火柴、小盤子。認真觀察、描述提問2-3個同學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認真觀察,描述現象書寫認真聽講、思考觀察及回答:固體蠟燭變成蠟液,逐漸變短觀察及回答:三層書寫思考并猜想,說出各自想法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認真觀察,思考紛紛回答觀察到的現象由現象分析得出結論認真觀察,聽講書寫認真聽講,充滿期待學生檢查器材用品,分組實驗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及時記錄學生回答現象:燒杯內壁有水霧;燒杯內壁變渾濁;各小組分析討論上述現象所得結論。對照標準答案,修訂自己的答案學生進一步推測產物:有水生成有二氧化碳生成記筆記認真聽講整合思路形成框架師生共同回憶探究過程學生思考書寫學生獨立思考完成認真思考、積極回答認真思考、積極回答認真思考、積極回答 以大家最為熟悉的蠟燭燃燒現象為載體,為問題的提出做鋪墊從生活中學習化學好奇心的驅使激起學生對化學探究的興趣,自然過渡到對蠟燭及其燃燒過程的探究通過除味覺以外的所有器官和儀器進行探究,讓學生親身體驗過程和方法通過老師的演示實驗,引導并提示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順利得出蠟燭的物理性質。引導大家進入對蠟燭燃燒時的探究提供探究所用到的儀器、用品邊學邊思考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不斷地提出問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通過活動與探究,培養學生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通過經歷前面對問題提出,結論猜想,實驗探究,到由現象觀察得出并驗證結論的過程,培養學生對科學探究過程的認識通過老師的不斷提問、提示、追問、反問等在思想上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目的有四點:1、培養并使學生經歷探究的步驟:提問、猜想、實驗、觀察、結論;2、通過活動與探究,培養學生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3、培養學生安全規范操作實驗的意識和習慣。4、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小組合作探究的意識。鞏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框架,加深對知識的總結鞏固再次提出問題,使學生通過對化學探究過程的了解,應用這種探究方法進行實驗探究,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同時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和深入思考的能力,以體會怎樣發現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通過問題的提出,再利用本節課所學知識,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對該問題進行探究,讓學生進一步熟悉科學探究的環節。讓學生充分理解并掌握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的區別;同時在思考中回憶實驗過程,以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此題是對蠟燭燃燒實驗的考察,檢驗學生對火焰分層及各層溫度高低的掌握情況,燃燒過程中伴隨的現象,以及蠟燭燃燒產物。同時會判斷該過程哪些變化是物理變化,哪些是化學變化,復習鞏固所學知識。此題的設計目的在于考察學生對化學探究各個環節要素的理解和掌握。板書設計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一、探究一:點燃前 紅(白)色固體、質軟、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物理性質) 二、探究二:點燃時 1、火焰分層:三層(外焰、內焰、焰心) 2、三層溫度比較:外焰>內焰>焰心 三、探究三:蠟燭燃燒生成的產物 (化學性質) 石蠟+ 氧氣--→水 + 二氧化碳 四、小結: 化學探究的一般過程: 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實驗探究→觀察現象→得出結論教師巡視,與學生交流生日蠟燭圖片得出結論課堂小結導入新課學生回答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總結后,追問點燃前現象導入新課學生觀察描述學生思考、獨立完成設置作業及思考探究活動文本 練習題實驗:密度與水相比器材拋出問題學習評價老師評價實驗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蠟燭燃燒火焰探究歸納小結課堂結束老師評價,歸納提出問題學生分組實驗討論交流,回答實驗蠟燭燃燒產物探究點燃點燃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