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空氣》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案例教學目標設計(一)課標要求1、知識與技能(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3)初步認識純凈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區分—些常見的純凈物和混合物2、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實驗的操作、觀察、分析,了解空氣的組成;(2)通過對空氣、氧氣等幾種常見物質的比較,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3)通過對空氣污染情況的調查,知道空氣污染的危害,學會一些簡單的防治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初步了解空氣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嚴重危害;(2)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3)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二)學習目標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3、初步認識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4、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初步了解空氣污染的危害,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5、初步學會科學實驗的方法,進行觀察、記錄,并初步學會分析實驗現象教學重點與難點1、教學重點:實驗探究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2、教學難點: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區分教學整體設計思路與教學策略與模式新的課程改革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的發展需要出發,將科學探究引入課堂,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親自經歷來體驗獲取知識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方法。教學中我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考慮到學生剛接觸化學,充滿了好奇和興趣的時機,通過多媒體教育技術裝備,力求課堂充滿觀賞性和實效性。空氣一節的內容是最貼近學生日常生活,最能培養學生從平常生活中追根溯源,發現問題,培養他們創新精神和初步掌握科學探究方法的極好契機。然而學生剛開始學化學,雖在緒言和實驗基本操作課上了解掌握了一些知識和操作,但相應的知識儲備也是相當不足的,比如C、S、P等物質燃燒后的產物和狀態他們都還沒有學到,要引導他們完成對空氣成分的探究確實有一定的困難。針對這種情況,我借助多媒體平臺,設計了以證明空氣的存在和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為主線的一節實驗探究課,培養學生初步具備探究者應具備的一項能力。為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立足課堂,采取“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的模式,以啟發、誘導、探究、交流等教學方法,使課堂變為開放的課堂,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探究氛圍,為培養學生逐漸形成善于協作、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奠定了基礎。在課堂上,我利用多媒體教育技術裝備,使用ppt演示文稿,配合實物實驗探究,再通過動畫演示實驗對比輔助教學,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積極性,并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六、教學環境:包括教學手段、方法、資源本課題《空氣》“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進行科學教育”,是在學生對空氣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上進行的,課文內容的安排沒有與小學自然課中的知識重復,但又以此為基礎,從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用途)、保護空氣(污染與保護)等途徑安排學習,本課題教學是很容易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不存在什么特殊的教學難點。本課例采用實驗探究、多媒體輔助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比實驗,探究空氣中氧氣的成分,驗證歷史上著名的拉瓦錫實驗,引導學生進入化學殿堂。七、教學過程(說明設計意圖)【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引入課題明確本課題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利用多媒體投影儀謎語:一物到處有,用棒趕不走; 眼睛看不見,手摸也沒有; 咀嚼無滋味,沒它活不久。 (打一物質)利用電腦展示一副身邊美麗的自然環境,藍天、白云、溪水、綠樹、陽光,引出我們須臾離不開的空氣提出問題:桌上有一空杯子,大家看看里面有什么東西沒有?如何證明呢?提出問題: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實驗或實例來說明無色無味不易察覺的空氣確實存在嗎?投影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解讀 討論發言:揭曉謎底學生七嘴八舌,互相評價。讓學生代表利用教師給定的道具上講臺演示實驗。學生回答說明空氣確實存在的實驗或實例。學生傾聽,思考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引導學生探究,激發探究欲望,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明確學習要點,做到心中有數,提高課堂效率實驗導學探究原理 (過渡) 出示拉瓦錫的照片以及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裝置的圖片,并講述拉瓦錫發現空氣組成的故事。仿照這個著名實驗的原則,我們也來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投影:[實驗2-1]所需的儀器,并組織學生搶答下列問題:1、有關儀器的名稱;2、連接好儀器后必須先做什么工作?3、集氣瓶中有物質嗎 4、為什么反應前要用止水夾夾住橡膠管?5、誰能說出空氣的成分有哪些 實驗成功的關鍵是什么?投影實驗步驟教師演示實驗,適時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 聽故事、思考問題:拉瓦錫在實驗過程中是如何發現氣體減少了1/5的 搶答有關問題。閱讀理解實驗步驟觀察現象并及時記錄 通過故事,了解前人探究空氣的實驗,認識偉大的化學家其人其事,掌握化學發展史,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激情。通過搶答,鞏固舊知,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掌握實驗操作要領 體現化學學習的特點 觀察記錄分析討論 你在實驗過程中看到了什么現象 你能分析原因嗎 請把看到的現象及你的分析與同組的同學交流一下。 投影實驗現象和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符號表達式 描述實驗現象,交流各自看法 學生做好記錄 學會描述實驗現象,在觀察與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培養科學觀察、規范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樹立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提出問題觀看課件分析討論 根據拉瓦錫的研究結果,氧氣約占1/5,而我們在實驗中,為什么氣體減少的體積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紅磷熄滅后瓶內還有沒有殘余的氧氣?利用多媒體技術裝備,播放空氣的成分測定的動畫 觀看思考分組討論、交流結果:水面上升不滿1/5的原因有:①裝置漏氣或紅磷不足等;②當氧氣含量低時,紅磷不能繼續燃燒。2、沒有 對實驗現象作進一步的分析、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通過動畫,讓學生理解本次實驗的理想結果,加深學生對空氣成分的測定的認識歸 形納 成總 概結 念 在上述探究活動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空氣的主要成分:由與紅磷反應的氣體(氧氣)和與紅磷不反應的氣體(氮氣)組成。投影空氣的組成 閱讀教材的有關內容,歸納空氣的組成成分,形成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化學符號。 引導學生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規范表達能力。收 課課 課堂練習問 題 思 問題思考 1、下列事實說明空氣中含有哪些成分? (1)、澄清的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氣中會變渾濁【 】。 (2)、小白鼠在裝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時間【 】 (3)、盛冰水的杯子從冰箱里拿出,放在常溫空氣中,外壁會潮濕【 】想一想下列的問題:1、集氣瓶中的水為什么會上升?2、為什么在集氣瓶底先放少量水? 3.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瓶內剩余氣體具有怎樣的性質? 4、紅磷燃燒后生成的“大量白煙”可以說“大量白霧”嗎? 完成練習思考作答 及時鞏固知識點開發思維,分析問題,學會學習收 拓 拓展提升過關練習 想一想: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還有沒有其他裝置?展示改進后的裝置,推測實驗現象,分析實驗誤差 思考作答 提升學習能力 收 分析討論合 得出結論 (比較)氮氣、二氧化碳、紅磷、空氣、河水、礦泉水等物質,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純凈物 (小結)空氣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這樣的物質叫混合物。而氧氣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它屬于純凈物。 比較各物質的異同,歸納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 讓學生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比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總結 回憶歸納總結本課題知道了哪些知識? 引導總結本課題內容要求。 讓學生了解空氣的成分。學習效果評價設計(一)單項選擇題1.空氣中按體積計算,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 )A、氧氣 B、氮氣 C、二氧化碳 D、稀有氣體2.在100升空氣里氮氣的體積大約是 ( )A、78升 B、78% C、21升 D、21%3.空氣中氧氣與氮氣的體積比約為 ( )A、4:1 B、1:4 C、1:5 D、4:54.將下列數據(在空氣中的體積分數)序號填入有關物質后面的括號內。A、78% B、21% C、0.94% D、0.03%(1)二氧化碳( ) (2)氧氣( ) (3)氮氣( ) (4)稀有氣體(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空氣的成分是比較固定的,主要由氮氣和氧氣組成B、空氣中氧氣的質量占21%,氮氣占78%C、在通常狀況下,無色、無味氣體一定是空氣D、空氣是一種單一的物質,它是由空氣一種成分組成6.桌子上有一個空燒杯,燒杯內 ( )A、是氮氣 B、是氧氣 C、是空氣 D、沒有物質7.證明空氣成分的科學家是 ( )A、法國的拉瓦錫 B、瑞典的舍勒 C、英國的道爾頓 D、英國的普利斯特里8. 空氣中含量較多且性質不活潑的氣體是( )A、氧氣 B、氮氣 C、二氧化碳 D、水蒸氣9. 下列物質在盛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燃燒,能除去氧氣而又不增加其它氣體成分的是( )A、木條 B、蠟燭 C、紅磷 D、液化石油氣(二)、填空題與簡答10.田徑運動會上,發令槍所用的原料之一是紅磷.你認為運動員開始起跑的依據應該是________;記時員開始按表的依據應該是________;請簡要說明原因________.11.根據下列現象說明空氣中存在哪些物質并寫出物質的名稱:(1)打開冰箱門,立即有水霧出現,說明空氣中含有 ;(2)老鼠在盛有空氣的密閉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時間,說明空氣中含有 ;(3)石灰水長期放置于空氣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均會出現白色固體物,說明空氣中含有 。12.某同學設計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實驗裝置如下圖。該同學的實驗步驟如下:①將圖中的集氣瓶分為5等份,并作好標記。②在帶橡皮塞和導管的燃燒匙內裝入足量的紅磷,將導管上的止水夾夾緊,在酒精燈上點燃紅磷,并立即伸入集氣瓶內,塞緊橡皮塞。③充分反應后,待集氣瓶冷卻至室溫,打開止水夾。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中紅磷需稍過量,目的是____________。(2)步驟③中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_________。磷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的氧化物通常可作強干燥劑。已知在標準狀況下,32g氧氣的體積是22.4L,在該條件下,制備71g這種干燥劑所消耗的空氣的體積約為_________L。13.下圖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請根據實驗回答問題:(1)可觀察到的主要實驗現象是什么 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2)燃燒后,鐘罩內剩余的氣體主要是氮氣。請結合本實驗推測氮氣能不能支持燃燒 為什么 氮氣78%氧氣21%其他成分1%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