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五四學制)化學八年級全冊 第三單元 課題1 分子和原子 第一課時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五四學制)化學八年級全冊 第三單元 課題1 分子和原子 第一課時教案

資源簡介

《分子和原子》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九年級學生初次接觸到的微觀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觀現象的感性認識,沒有任何理性認識,通過學習分子和原子的知識開始對微觀世界有所了解,開始初步探索物質構成的奧秘。今后,學生還要對微觀世界的探索不斷深入。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對學生了解微觀世界,形成微觀想象能力至關重要,而且還為繼續學習原子結構、化學式、質量守恒定律、認識化學反應的實質、化學方程式等知識奠定了基礎,本節教材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課題內容計劃安排兩課時,本節課完成的是第一課時的內容。
2、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情況,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宏觀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
(2)了解分子的基本特征;
(3)能運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一些生活現象和實驗現象。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學生熟悉的日常現象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來探索微觀世界,認識分子和原子,并用微粒的觀點去解釋和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從而體現了“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學習方法和過程。
(2)學習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對實驗所得信息進行加工,能在教師的指導和他人的合作下完成簡單的探究實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對微觀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2)增強學生在實驗探究、討論中學會與他人交流、合作,增強協作精神。
(3)讓學生感受到世界是物質的,物質具有粒子性;建立“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永恒的”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觀。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微觀粒子是客觀存在的,分子、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兩種微觀粒子;
   (2)分子的基本特征。
難點:(1)對微觀粒子的想像能力;(2)從分子、原子角度解釋一些日常現象。
二、教法分析
根據新課程教學理念,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讓學生參與是課程實施的核心。因此,我決定以實驗探究法為主線,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突出重點。同時穿插啟發討論和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形象的體驗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幫助同學們突破難點。因此我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
(1)情景創設:創設一個與本節內容相關且切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情景,通過問題的解決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引出新課。
(2)實驗探究: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探究,歸納、總結分子的三個特性。
(3)評價反饋:設置課堂練習,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評價。
三、學法指導
1、學情分析:分子對于九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學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課中都接觸過這兩個概念。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見也摸不著,所以,學生要真正建立準確的分子概念是比較困難的。但九年級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思維活躍的時期,己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是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最好方法,通過實驗,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完成對分子特性的認識。
2、學法指導: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討論及總結。通過學習過程中的交流和討論,讓學生自已發現長處和不足,大家互相幫助,互相鼓勵,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有所發展,不斷地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化學的信心,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因此,我本節課主要采取情境激學、聯想推理、實驗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探究式教學。
四、教學程序
環節一:情景引入,認識物質的微粒性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首先由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第3課《荷花》開篇內容(清晨,我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設疑:為什么作者一進門就能聞到遠處荷花的香味呢?接著分析學生熟悉的花的香味,蔗糖的溶解,水的蒸發提出香氣的微粒,蔗糖的微粒和水的微粒科學家稱它們為“分子”,從而引出課題。然后再展示出人類利用科學技術獲得的苯分子、酒精分子以及移走硅原子構成的最小的漢字圖像中國,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又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微觀想象力,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分子和原子真實存在,物質是由微小粒子——分子、原子構成的。
環節二:探究分子、原子的特性
〖思考交流、引出特性〗
想一想:水是由分子構成的,為什么水能看得見,而水分子看不見呢?這些用肉眼看不到的微觀粒子有何特性呢?
[投影] 一滴水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如果10億人來數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
人每分鐘數100個,日夜不停,需要大約3萬年才能數完。如果拿水分子的大小跟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樣。
一個水分子的質量約是3×10-26㎏。
總結出分子的第一個特征: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數據和對比讓學生理解“分子很小”,學生由于驚奇展開議論引發學生興趣,活躍氣氛。
〖引導探究,培養能力〗
課本第49頁活動與探究內容。教師演示,學生觀察、分析、記錄現象。
課本第48頁[實驗3-1] 向分別盛有冷水和熱水的兩只小燒杯中分別加入少量品紅,靜置,觀察發生的現象。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觀察分析能力。
〖趣味實驗、激發興趣〗“兩瓶生煙”
將提前分別蘸有少量濃鹽酸和濃氨水的集氣瓶口對口疊放,然后抽掉玻璃片,觀察現象,并思考。
總結出分子的第二個特征: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投影]議一議:
1、為什么墻內開花墻外可以聞到花的香味?
〖活動與探究〗
1、50 mL品紅溶液與50 mL酒精混合,觀察液體體積變化情況。
2、一位男同學分別推裝有20mL品紅溶液的注射器活塞,一位女同學推活塞起始位置在20mL刻度的活塞直到推不動為止,請告訴同學們推動的結果!
教師提問:根據上面的實驗你能得到什么結論呢?
學生分組相互合作進行探究、認真觀察、記錄,討論。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探究結果、討論、交流。
總結出分子的第三點特征:分子間是有間隔的。
[投影]固體、液體、氣體物質分子間隔微觀示意圖
[學生分組討論] 1、物質的三態變化。
2、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
〖學以致用、聯系實際〗
[投影]想一想: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下列現象:
1、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
2、為什么可以將氧氣加壓裝在鋼瓶中?
3、為什么人們常把濕衣服要晾在太陽曬著的地方
環節三:總結提升、鞏固提高
〖總結評價、形成體系〗
[投影]說一說:1、本節課學習了哪些知識?你還有哪些疑問?
2、本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方法?
3、學完本課題你還有哪些收獲、啟示與發現……
〖練習鞏固、提高能力〗
1、“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詩人在遠處就能聞到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C、分子之間有間隔    
D、分子是可分的
2、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下列現象:
(1)、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
(2)、50ML水與50ML酒精混合體積小100ML
3﹑下列操作或現象與分子對應的特征不一致的選項是( )
選項 操作或現象 分子的特性
A 給籃球充氣 分子間有間隔
B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體積小于200mL 分子是有質量的
C 在花園中可聞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運動的
4、 取氣密性良好的兩支大小相同的醫用注射器,將栓塞向外拉,分別吸入等體積的空氣和水,用手指頂住針筒末端的小孔,將栓塞慢慢推入.
現 象 空氣易壓縮,水難壓縮
解 釋 空氣中氣體分子的間隔大,易壓縮;水分子的間隔小,難壓縮
5、下列情況能夠導致分子間間隔縮小的是(  )
A、晾曬濕衣服   
B、裝有酒精的容器敞口放置
C、向車胎內充氣  
D、將氧氣常溫密封保存在貯氣瓶中
6、某物質在不同條件下由固體變為該物質的液態或氣態,主要是由于(  )
A、分子形狀發生變化
B、分子質量發生變化
C、分子大小發生變化
D、分子間的間隔發生變化
7.水是我們最常接觸的物質之一。用微粒的觀點回答
⑴構成水的微粒是【 】
⑵1滴水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
說明【 】
⑶常溫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會逐漸減少,
說明【 】
8.用分子的觀點解釋
(1)為什么墻內開花墻外香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靜止的水中品紅為什么能擴散呢?熱水中的品紅為什么比在冷水中擴散的快呢?
(3)為什么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體積小于200ml?
(4)物質為何有三態變化?
〖布置作業〗 課本第52頁第2題。
五、板書設計
課題1 分子和原子
一、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
1、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
2、分子的特性
(1)、分子的質量小、體積小。
(2)、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3)、分子間是有間隔的。
板書設計體現的是本節的主要內容,也是重點內容之一。通過展示讓學生對本節內容有一個更清晰的印象。
六、教學反思
回顧這堂課的教學,多媒體得到有效利用,收效明顯,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收獲和不足。
1、教學導入:我設計了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第3課《荷花》開篇內容(清晨,我到公園去玩,一進門就聞到一陣清香。我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導入新課。使學生產生莫非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課還和我們學習的化學有關?創設這樣的情景,激發學生產生疑問,必然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幻燈片展示計算1滴水中水分子個數的過程,學生們發出了驚嘆的聲音,這說明學生真實地感到分子的體積之小,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3、品紅在水中的擴散,在原來實驗的基礎上我又做了冷熱水的對比實驗,既幫助學生認識分子在不斷地運動,而且也理解了分子的運動與溫度有關,為后面解決“為什么人們常把濕衣服要晾在太陽曬著的地方 ”做好了鋪墊。
4、氨的擴散實驗,我仍然采用了老教材的做法,在大燒杯外加一個小燒杯,做對比實驗,這樣更有助于學生理解分子的運動這一特性。
5、將50mL品紅溶液加入到50mL酒精中,更有助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6、增加了“瓶中生煙”和“比力氣”兩個趣味實驗,既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也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了分子的特性。
7、本節課,學生分組實驗設計的還遠遠不夠,放得不夠開。分子內容講得多,原子講得少,讓部分學生誤認為原子并不具備分子的特性。
總之,課件資源的運用增加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注重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使抽象的知識變得簡單、易于理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到了分子的有關知識,更符合學生的實際,提高了課堂效率,并且理論聯系實際,基本達到了設計意圖,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也順利的掌握了本節的知識,通過多媒體展示,使枯燥、抽象的知識形象生動起來,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形成微觀想像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在今后理解化學問題打好了基礎。
PAGE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共和县| 黑水县| 龙井市| 紫金县| 湘潭市| 赫章县| 雅安市| 渑池县| 揭西县| 文登市| 佛学| 赤壁市| 台东县| 岳西县| 北海市| 丘北县| 北票市| 南城县| 桃源县| 旬阳县| 陇南市| 西乌| 蒲城县| 于田县| 都江堰市| 华亭县| 罗平县| 简阳市| 高要市| 永康市| 伊吾县| 香格里拉县| 赞皇县| 武胜县| 许昌市| 蓝山县| 开江县| 合作市| 革吉县| 惠水县|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