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和滅火》教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①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②理解常見的滅火方法。過程與方法: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燃燒可造福人類,又會給人類帶來災害的事實,學會用辨證的觀點看問題;②通過認識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規律,認識規律,掌握規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進展,避開災害,造福人類;③通過安全知識的學習,增強安全意識。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方法。 2.教學難點:燃燒的條件與滅火的原理的應用三、教學準備課件、實驗用品(紅磷、白磷、500mL燒杯、試管、氣囊、鑷子、藥匙、濾紙、開水)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引入新課 【創設情景】通過課件展示與火有關的圖片:冶煉金屬、運載火箭等。 【師】導語:火是人類文明的搖籃。火給我們帶來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當也會給人類帶來損失和災難。如何使物質燃燒起來、又如何使火熄滅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燃燒與滅火》。 【生】觀看、思考并回答 聯系生活使學生回憶燃燒的“功”和“過”,激起學生探究燃燒本質與燃燒條件的興趣燃燒的概念 展示已學的幾種物質燃燒的現象 【師】提問:大家能歸納出這幾種物質燃燒的共同特征嗎? 【生】回顧舊知、回答問題 【總結】燃燒的定義 從已有的知識出發,鍛煉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燃燒的 條件 【過渡】什么叫可燃物呢? 【圖片展示】這是生活中常見的幾種物質,你們能說出哪些是可燃物嗎? 【師】如果沒有可燃物,燃燒現象能發生嗎? 【生】思考、回答問題 【總結】燃燒的必要條件之一:可燃物 【引導】可燃物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燃燒嗎?需要哪些條件呢? 【實驗探究】學生作出猜想 教師講解實驗步驟、注意事項,學生分為六組進行實驗探究,教師巡視; 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填寫表格 【交流討論】三分鐘時間,回答所列問題 【總結】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氧氣;溫度達到著火點 創設問題情景,通過探究實驗,讓學生自己用對比歸納、探究學習的方式去研究物質燃燒所需要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過渡】如何使燃著的火熄滅呢? 【探究】怎樣使燃著的蠟燭熄滅呢?你能想出多少種方法?說出其中的原理。 學生回答:吹、掐、蓋、灑水等等 【引導】總結滅火的原理(強調三者取其一即可): 清除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 隔絕氧氣(或空氣); 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展示】生活中常見滅火方法:油鍋起火、高壓水槍滅火、形成隔離帶;學生說出其滅火的原理 學生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已有的知識體系聯系起來,對滅火的原理有了從感性到理性的再認識。火場自救的方法 【展示】圖文說明發生火災時如何自救 師生共同探討自救方法 通過安全知識的學習,增強安全意識鞏固應用 展示習題、學生思考并回答 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課堂小結 學生講述本節課收獲的知識、師生共同總結 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系統地認識板書設計課題1 燃燒和滅火燃燒的條件(三者同時滿足)可燃物氧氣(或空氣)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滅火的原理(三者取其一即可)清除或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隔絕氧氣(或空氣)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