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七上第5講-暑假系列-細胞與顯微鏡的使用(講義+課后練習+答案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七上第5講-暑假系列-細胞與顯微鏡的使用(講義+課后練習+答案解析)

資源簡介

第5講 細胞與顯微鏡的使用
1.生物與非生物
知識檢測
1.生物
(1)有應激性(遇到刺激會做出反應); (2)能生長(由小變大);
(3)能進行新陳代謝(需要營養,需要排泄廢物);(4)能繁殖(生小寶寶);
(5)能呼吸(需要氧氣); (6)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龍生九子,子子不同);
(7)能進化。
2.觀察蝸牛借助 放大鏡 進行觀察。蝸牛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以植物莖葉為食。
3.蝸牛有 視覺 、嗅覺 、 味覺,、 觸覺 但無 聽覺 。
典型例題
例1-1. 【解答】解:A、克隆羊、丹頂鶴、珊瑚蟲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屬于生物,A正確;
B、恐龍蛋化石,不具有營養、呼吸、排泄等生物的特征,它不是生物;禽流感病毒、試管嬰兒屬于生物;B錯誤;
C、轉基因大豆和大腸桿菌屬于生物;鐘乳石不具有營養、呼吸、排泄等生物的特征,它不是生物,C錯誤;
D、珊瑚、智能機器人不具有營養、呼吸、排泄等生物的特征,它們不是生物;大腸桿菌是細菌,屬于生物,D錯誤。
故選:A。
例1-2. 【解答】解:(1)紅杏伸出墻外是受墻外陽光刺激引起的,說明生物能夠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2)“紅杏出墻”一方面是為了多爭取陽光,以利于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機物,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3)紅杏可開花結果,說明生物能繁殖;
(3)紅杏可以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說明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4)紅杏可以由小長大,說明生物能夠生長;
(5)紅杏具有生物的特征,屬于生物.
故答案為:(1)生物能夠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2)營養;(3)繁殖;(4)生長;(5)生物
例1-3. 【解答】解:(1)圖中A是眼,B是觸角,C是口,D是足,E是貝殼。
(2)蝸牛的運動器官是D腹足,能分泌黏液,因此蝸牛爬過的地方會有黏液的痕跡。
(3)E是貝殼,有保護作用。
(4)觀察蝸牛要用到放大鏡,應手拿放大鏡正對蝸牛并前后移動直到看到大而清晰的像。
(5)在蝸牛前3厘米處,放上蘸有白醋的棉花,我們發現蝸牛會向遠離醋的方向爬行,說明蝸牛具有的嗅覺。
(6)蝸牛沒有耳朵,對拍手聲沒有反應。
故答案為:(1)眼 口;(2)D 運動;(3)E;(4)C;(5)D;(6)A
變式訓練
變1. 【解答】解:“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說的是春天來了,紅豆又發了幾新枝,體現的是生長和發育現象。
故選:B。
變2. 【解答】解:在觀察蝸牛的生物特征時,當用書本遮在爬行的蝸牛上面,使它的一半身體處于陰影時,蝸牛會往陰影處移動。該實驗說明蝸牛對外界刺激有反應。
故選:C。
變3. 【解答】解:機器人Kengoro既不能繁殖后代,也不能進行新陳代謝,構成機器人Kengoro的基本單位不是細胞,雖然機器人Kengoro有些行為動作類似于人類但它仍不具備生物的基本特征,屬于非生物。故選項D符合題意。
故選:D。
2.細胞
知識檢測
1. 羅伯特.胡克 發現細胞,他發現的其實是細胞的 細胞壁 ,細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幾十 微米 。
2.細胞學說內容: 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是細胞組成的 ; 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
細胞是由細胞分裂產生的 。
3.細胞的結構:
植物 細胞 細胞壁 由纖維素組成,保護、支持細胞
動物 細胞 細胞膜 保護細胞并控制細胞與外界物質交換
細胞質 細胞進行生命活動的場所
細胞核 含有遺傳物質
葉綠體 光合作用場所,內含葉綠素
液泡 內有細胞液
4.甲為植物細胞 乙為動物細胞;
A細胞壁 B 細胞膜 C 葉綠體 D細胞核 E液泡 F細胞質 。
典型例題
例2-1. 【解答】解:A、細胞學說是19世紀40年代由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提出的,A正確;
B、布朗發現了細胞核,為細胞學說的誕生起了積極的作用,B正確;
C、細胞學說提出了一切的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不是所有生物。C錯誤;
D、德國病理學魏爾肖提出“所有的細胞都來源于先前存在的細胞”的著名論斷,徹底否定了傳統的生命自然發生說的觀點。D正確。
故選:C。
例2-2. 【解答】解:A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B蘋果的果肉細胞、D菠菜的葉片細胞都屬于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不符合題意;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屬于動物細胞,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沒有細胞壁,C符合題意。
故選:C。
例2-3. 【解答】解:細胞膜將細胞內部與外部的環境分隔開來,使細胞擁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內部環境。能夠讓細胞生活需要的物質進入細胞,而把有些物質擋在細胞外面,同時,還能把細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細胞壁起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發育和遺傳。因此,選項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例2-4. 【解答】解:(1)由細胞結構示意圖可知:[①]細胞膜、[②]細胞核、[③]細胞質、[④]細胞壁、[⑤]細胞膜、[⑥]葉綠體、[⑦]細胞核、[⑧]液泡、[⑨]細胞質。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在結構上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植物細胞有,而動物細胞沒有的結構是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因此,A圖為動物細胞結構圖,B圖為植物細胞結構圖。
(2)動物細胞沒有,而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是④細胞壁、⑥葉綠體和⑧液泡。
(3)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能夠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有機物。
(4)⑦細胞核是遺傳的控制中心,含有遺傳物質,傳遞遺傳信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主要決定于細胞核。
(5)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給農作物噴灑農藥可以殺死害蟲,但不會殺死農作物的細胞,主要是細胞膜的作用,細胞膜可以將農藥阻擋在細胞外。
故答案為:(1)A B; (2)④細胞壁 ⑥葉綠體 ⑧液泡; (3)⑥葉綠體; (4)⑦; (5)細胞膜。
變式訓練
變1. 【解答】解:A、所有的植物和動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A正確;
B、細胞學說指出,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B錯誤;
C、細胞學說的發展指出,細胞只能由細胞分裂而來,C正確;
D、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D正確。
故選:B。
變2. 【解答】解:葉肉細胞屬于植物細胞,酵母菌細胞屬于單細胞的真菌,果蠅細胞屬于動物細胞,它們的共同點是都具有②細胞膜、③細胞質和④細胞核,故C符合題意。
故選:C。
變3. 【解答】解:A、液泡中含有細胞液,有各種味道的物質以及營養物質,不符合題意;
B、葉綠體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綠色植物在細胞的葉綠體里能進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符合題意。
C、細胞膜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不符合題意。
D、細胞壁是植物細胞最外層透明的薄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但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不符合題意。
故選:B。
變4. 【解答】解:A.①細胞壁的作用是支持保護作用,正確;
B.②細胞膜的作用是保護和控制物質的進出,正確;
C.⑤液泡內含細胞液,西瓜甜甜的物質就在液泡中,正確;
D.細胞的控制中心是④細胞核,不是⑥細胞質,錯誤;
故選:D。
3.顯微鏡的使用
知識檢測
1.顯微鏡的構造:
(1)目鏡 ; (2)鏡筒; (3) 物鏡 ; (4) 載物臺; (5)遮光器;
(6)通光孔; (7)反光鏡; (8)鏡座 ; (9)鏡臂; (10)壓片夾 ;
(11) 細準焦螺旋 ; (12)物鏡轉化器; (13) 粗準焦螺旋 。
2.顯微鏡的使用包括:
(1)安放:左手托 鏡座 ,右手握 鏡臂 ,鏡筒在前,鏡臂在后,放在 偏左 方;
(2)對光:轉動 物鏡轉換器 ,使 低倍 物鏡正對通光孔,再轉動 遮光器 ,讓較大 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通過目鏡觀察,右眼同時睜開,調節 反光鏡 (光線亮時用 平面鏡 ,光線暗時用 凹面鏡 ),看到一個明亮的圓形視野;
(3)放片:把要觀察的物體放在 載玻片 上,兩端用壓片夾壓住,要觀察的物體要正對 通光孔 ;
(4)調焦:①眼睛盯住 物鏡 ,向 前 轉動 粗準焦螺旋 ,使鏡筒慢慢下降;②左眼朝目鏡內注視,右眼張開,慢慢向 后調節 粗準焦螺旋 ,使鏡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轉動 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5)觀察。
3.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目鏡倍數 × 物鏡倍數 。
4.顯微鏡里看到的像是 倒像 (上下左右全顛倒)。
注意:①要想移到視野中央,位于哪里就往哪里移動。②細胞液流動方向,觀察到是怎樣的,實際就是怎樣的。
5.使用高倍物鏡的方法:在低倍鏡下,把要放大觀察的部分移到視野正中心,然后轉動轉換器,使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再稍微調節細準焦螺旋,即可看到進一步放大的物像。
6.目鏡與物鏡的區別:(1)物鏡帶有螺紋(2)物鏡越長,倍數越 大 ;目鏡越長,倍數越小 。
7.視野中有小黑點的解決辦法:黑點只可能出現在物鏡、目鏡、和載玻片上,移動哪個結構,黑點動了,就在哪個結構上;沒動就不在。
8.低倍與高倍的區別 低倍 高倍
細胞 小 ,數目 多 ,視野 亮 ,范圍 大 細胞 大 ,數目 少 ,視野 暗 ,范圍 小
典型例題
例3-1. 【解答】解:A、鏡座,用以穩固和支持鏡身,A錯誤;
B、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于固定所觀察的物體。B錯誤;
C、轉換器,鏡筒下端的一個能轉動的圓盤,其上可以安裝幾個物鏡,觀察時便于調換不同倍數的鏡頭
.C正確;
D、鏡壁:握鏡的部位,D錯誤。
故選:C。
例3-2. 【解答】解:A、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略偏左的位置上,有利于在右側用右手記錄繪圖;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一定要睜開,便于同時觀察畫圖。A錯誤;
B、對光時調節光圈和反光鏡,B錯誤;
C、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眼睛從側面注視物鏡,以免壓壞裝片,C錯誤;
D、轉換成高倍鏡后,視野較暗,此時可換用大光圈或凹面鏡,D正確。
故選:D。
例3-3. 【解答】解:在一張小紙上寫好一個“qdbp”后,旋轉180度后看到的是“dqpb”。所以在載玻片上寫下字母“qdbp”,用顯微鏡觀察時,會看到放大的字母形狀是“dqpb”。
故選:A。
例3-4. 【解答】解: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就越大,細胞數目越少,視野就越小,進入的光線越少,視野也越暗。圖D中的細胞體積最大,說明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最大,因而視野最暗;而圖③中的細胞體積最小,放大倍數最小,視野最亮。而圖④中的細胞體積最大,放大倍數最大,視野最暗。故驗過程中所觀察到圖象的視野由亮到暗的順序是③②①④。
故選:A。
例3-5. 【解答】解: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視野中出現了的污點,污點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判斷的方法是轉動目鏡或移動玻片。轉動目鏡污點動就在目鏡,不動就不在目鏡;移動載玻片,污點移動就在載玻片,不動就不在載玻片;如果不在目鏡和載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鏡上。所以用顯微鏡觀察時,如果移動玻片,污物移動,在玻片上;污物不動,轉動目鏡,污物移動在目鏡上,污物不動,在物鏡上。
故選:C。
例3-6. 【解答】解:(1)由圖可知,A鏡筒;C物鏡;E反光鏡;F粗準焦螺旋.
(2)實驗室使用顯微鏡觀察的順序是:取鏡和安放、對光、放片、調焦,觀察,收鏡,整理實驗臺.
(3)顯微鏡視野亮度的調節: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平面鏡;光線弱時,用大光圈、凹面鏡.因此若光線很強,應選用較③小的光圈和②平面鏡.
(4)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視野中出現了的污點,污點的位置只有三種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判斷的方法是轉動目鏡或移動玻片.轉動目鏡污點動就在目鏡,不動就不在目鏡;移動載玻片,污點移動就在裝片,不動就不在裝片;如果不在目鏡和裝片,那就一定在物鏡上.題干中,某同學轉動物鏡和移動玻片標本,污點都沒有隨著移動,說明污點在一定在目鏡上.
(5)使用顯微鏡觀察物體時,使用左眼觀察目鏡,右眼睜開;所成的像是左右相反、上下顛倒的,故觀察“b”是看到的像是“q”.
(6)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如我們向左移動玻片標本,而在顯微鏡內看到的物像則是向右移動的.圖甲中物像在視野的左下方方,要想把它移到視野中央,應該向左下方移動玻片標本,物像才能移到視野中央.
(7)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要使觀察到最大的倍數組合是10X的目鏡和40X的物鏡,放大倍數是400倍;顯微鏡的目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增加,視野中細胞的體積變大,細胞的數目減少,視野變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減小,視野中細胞的體積變小,細胞的數目增多,視野變亮.
故答案為:(1)鏡筒;物鏡;反光鏡;粗準焦螺旋; (2)對光;調焦; (3)②③; (4)目鏡; (5)q;
(6)C; (7)400;
變式訓練
變1. 【解答】解:A、物鏡固定在轉換器上,因此轉動轉換器一換用不同放大倍數的物鏡。故不符合題意;
B、調節細準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確,因此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故不符合題意;
C、遮光器上的光圈控制通過光線的多少,因此調節光圈只能調節視野的明暗,不能調節物像大小。故符合題意;
D、顯微鏡下形成的物像是一個倒像,物像的移動方向與玻片的移動方向相反,即要向左移動物像,就要向右移動裝片。也就是物像在什么地方,就像那個地方移動裝片。所以,欲把顯微鏡視野中的物像從左上方移到視野的中央,應把裝片推向左上方移動裝片。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C。
變2. 【解答】解: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多,因此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應選用放大倍數小的目鏡和物鏡,其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是長目鏡④和短物鏡①,在觀察的時,低倍物鏡距離玻片就遠,遠了視野就寬,看到的細胞數目就多,高倍鏡距離近,近視野就窄,但看到物像大。因此物鏡與玻片間的距離應該是⑥。
故選:A。
變3. 【解答】解:通過分析知道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大所觀察到的細胞體積越大數目越少;反之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小所觀察到的細胞體積越小數目越多。王鑫同學在用10X目鏡和15X的物鏡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數為150倍,為了進一步觀察細胞內的結構,他將物鏡換成了45X的后,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450倍,為原來的三倍,所以能夠觀察到的范圍應是原來的三分之一,原來的能夠看到的視野的直徑是9個細胞,現在只能看到其三分之一,即3個細胞,位于視野的中央,直徑是3個細胞的范圍中就有5個細胞。
故選:B。
變4. 【解答】解:由于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是實物的上下左右顛倒的倒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如我們向右移動玻片標本,而在顯微鏡內看到的物像則是向左移動的。視野中的物像位于左下方,為了使物像能出現在視野的中央,應將玻片標本向左下方移動玻片標本,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動到視野的中央。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小,進入的光線越少,視野就越暗,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少,細胞的體積越大;反之,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視野越大,進入的光線越多,視野越亮,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多,細胞的體積越小;因此,上圖所示顯微鏡下的視野“甲”變為視野“乙”,很明顯的是向左下方移動裝片,再換用高倍物鏡。
A、操作的第一步便是向左下方移動裝片,再換用高倍物鏡。故A錯誤。
B、在更換物鏡之前,要先將裝片向左下方移動,然后在更換高倍物鏡。故B正確。
C、更換物鏡之后,視野光線變暗,所以應該換用大光圈。故C錯誤。
D、如果更換物鏡之后,物像模糊,可調節細準焦螺旋,使得物像清晰。故D錯誤。
故選:B。
變5. 【解答】解:(1)下降鏡筒時,必須用雙眼從側面注視物鏡以防止物鏡觸及裝片.
(2)使用高倍鏡前必須先使用低倍鏡待觀察清晰后,將觀察物移到視野中央.換高倍物鏡時不能將鏡筒升高.
(3)低倍鏡下調節粗準焦螺旋,即鏡筒下降和上升時要使用粗準焦螺旋,換上高倍物鏡后要使用細準焦螺旋.
(4)①用顯微鏡觀察圖象時,放大倍數越大,所看到的圖象視野越暗,四個圖中③的放大倍數最大,視野最暗。由于圖象太暗則應調節反光鏡和光圈。使用反光鏡的凹面鏡,大光圈,使視野明亮。
②顯微鏡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若選擇組合(目鏡10×、物鏡10×)所觀察到的物像是實際物體的100倍,這個放大倍數是指長度或寬度。
故答案為:(1)物鏡;(2)低倍鏡 視野中央 鏡筒;(3)細;(4)①③反光鏡 光圈 ②100 長度
4.觀察細胞
知識檢測
1.臨時裝片的制作,觀察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
(1)洋蔥表皮細胞裝片的制作:
①取載玻片滴一滴清水;
②用解剖刀在洋蔥表皮上切一塊邊長為1厘米左右的小方塊;
③用鑷子撕下表皮后,放在載玻片的清水中展平;
④用鑷子取蓋玻片,讓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清水,小心氣泡產生,然后慢慢放平;
⑤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1到2滴紅墨水,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水染色。
(2)口腔上皮細胞裝片制作:
①取載玻片滴一滴生理鹽水;
②用清水漱口后,用牙簽輕刮口腔內壁;
③將牙簽在生理鹽水中輕輕涂幾下;
④用鑷子取蓋玻片,讓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清水,小心氣泡產生,然后慢慢放平;
⑤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1滴亞甲基藍溶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水染色。
(3)分別把制作好的裝片放顯微鏡下觀察,畫出對應的細胞結構圖。
2.注意事項:①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發現細胞有重疊現象,可能是因為 撕太厚 或 沒展平 ,應該重新制作裝片,或把洋蔥表皮展平;②有黑色圓圈,可能是因為裝片中有 氣泡 ,應該重新制作裝片,避免產生氣泡;③觀察口腔上皮細胞時有點地方稀少,有的地方堆疊,可能是因為 沒有涂抹均勻 。
典型例題
例4-1. 【解答】解:A:用干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A錯誤;
B、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目的是保持細胞正常的形態,B錯誤;
C、染色時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C錯誤;
D、將蓋玻片一邊先接觸水滴,再緩緩蓋上,避免產生氣泡,D正確。
故選:D。
例4-2. 【解答】解:在制作臨時裝片是蓋蓋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產生氣泡,氣泡與細胞重疊不易觀察。其正確操作是:讓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張力,緩緩的蓋下時使水充滿載玻片與蓋玻片之間,不留氣泡。
故選:A。
例4-3. 【解答】解: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進行染色的方法是在載玻片上,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引,使碘液浸潤整個標本。所以要把制成的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進行染色,最準確的方法是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引。
故選:C。
例4-4. 【解答】解:A、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滴的是清水,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A正確;
B、蓋蓋玻片時,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放下。避免產生氣泡,B錯誤;
C、染色時,都選擇碘液染色,C錯誤;
D、讓染色液浸潤整個標本的方法相同,D錯誤。
故選:A。
例4-5. 【解答】解:A、視野①出現細胞重疊的現象是實驗者未將標本展平導致的,正確;
B、視野②出現氣泡,為避免出現視野②現象,在蓋蓋玻片時,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B正確;
C、將視野③變成視野④,需要調節的是細準焦螺旋,正確。
D、當用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減少,物象將會變大,視野變暗,D錯誤。
故選:D。
例4-6. 【解答】解:(1)顯微鏡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動方向和裝片的移動方向相反,在視野的右下方有一氣泡,若需將氣泡移至視野正中央進一步觀察,應將裝片向右下方移動,使之位于視野的中央。出現氣泡的原因是蓋蓋玻片的方法不正確。蓋蓋玻片的時用鑷子夾起蓋玻片,輕輕蓋在表皮上。蓋時,讓蓋玻片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水滴的邊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產生氣泡。
(2)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等結構,乙圖中細胞未標注的結構是細胞核。
(3)液泡內含有細胞液,溶解著多種物質,有多種味道:酸、甜、苦、辣,洋蔥細胞內有一種“催淚因子”,該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結構的液泡中。
(4)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了碘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這樣染液就會浸潤整個標本,使之染色。
故答案為:(1)右下方 蓋蓋玻片; (2)細胞核; (3)液泡; (4)染色。
變式訓練
變1. 【解答】解:“擦”,用干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
“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蔥鱗片葉向外折斷,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的內表面撕取一塊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開;
“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
“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
“吸”,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
可見B的順序是正確的。
故選:B。
變2. 【解答】解: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過程是:1潔凈玻片;2在載玻片上滴清水,為了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3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上撕取一塊薄膜;4把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展平;5用鑷子夾起蓋玻片,先將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水滴,就會發現水滴會沿著蓋玻片的邊緣向兩邊散開,這時慢慢地把蓋玻片放平,水就會從一側均勻地趕向另一側,不容易產生氣泡;6染色:因為細胞核里有染色體,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為了觀察細胞核,在蓋玻片的一側滴碘液,從另一側吸引。
故選:D。
變3. 【解答】在制作人體口腔上皮臨時裝片時,在蓋玻片的一側要滴加一滴亞甲基藍溶液,亞甲基藍是一種活體染色劑,是堿性染料而染色體容易被堿性染料染色。細胞核中的染色體易被堿性染料染色。因此細胞核內的核酸可以被堿性染液染成藍色。
故選:B。
變4. 【解答】解:A、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記為:擦→滴→漱→刮→涂→蓋→染。圖甲中,①刮、②滴、③涂、④蓋,所以正確順序為②①③④,A錯誤;
B、圖甲操作②中,滴在載玻片中央的液體是生理鹽水,而不是清水,B錯誤;
C、口腔上皮細胞透明度很高,若未經染色處理,則觀察時應適當調暗視野,便于觀察,C正確;
D、顯微鏡下成倒像,物體和像的移動方向相反,圖乙中的細胞a的物像在視野的右上方,所以要將細胞a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動裝片,D錯誤。
故選:C。
變5. 【解答】解:(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甲圖中目鏡是5×,物鏡是40×的,該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5×40=200(倍)
(2)制作植物表皮細胞臨時裝片,需要碘液給細胞染色,需要清水保持細胞原形,不需要圖乙中的生理鹽水,生理鹽水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才用到。
(3)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圖示中的物像偏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動裝片,物像會向左下方移動到視野的中央。
(4)顯微鏡視野中污點存在的位置只能是目鏡、物鏡和玻片上。如果轉動目鏡和移動玻片標本,污點都沒有隨著動,說明污點只能在物鏡上了。故選:C。
故答案為:(1)200; (2)生理鹽水; (3)右上; (4)C。
第5講 細胞與顯微鏡的使用
1. 【解答】解:A、橡皮的大黃鴨沒有生命的基本特征,不屬于生物。
B、生石花屬于植物,具備生物的特征,屬于生物。
C、大熊貓屬于動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都屬于生物。
D、蘑菇屬于真菌,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物。
故選:A。
2. 【解析】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體現了生物之間的捕食關系,說明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體現了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答案】
B。
3. 【解答】圖中精子細胞,平滑肌細胞都屬于動物細胞,洋蔥表皮細胞屬于植物細胞,動植物細胞都具有的結構是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故選C
4. 【解答】細胞膜將細胞內部與外部的環境分隔來,使細胞擁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內部環境能夠讓細胞生活需要的物質進入細胞,而把有些物質擋在細胞外面,同時,還能把胞內產生的廢物排到細胞外。細胞壁起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發育和遺傳。因此,環保小組的同學在對輕度污的水城進行檢測時發現,蒲草細胞內某種有毒物質的含量遠遠低于其周圍污水中該物質的含量,其根本原因是保護和控制物質的進出。
故選B。
5. 【解答】解:從甲圖轉為乙圖是由低倍鏡換用高倍鏡進行觀察。由低倍鏡換用高倍鏡進行觀察的步驟是:移動玻片標本使要觀察的某一物象到達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選擇高倍鏡對準通光孔→調節光圈,換用較大光圈使視野較為明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所以用顯微鏡觀察氣孔時的兩個視野,要把視野中的物像從甲圖轉為乙圖,正確的操作步驟⑤→⑦→③→①。
故選:D。
6. 【解答】解: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正確順序是:用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放在實驗臺上備用;滴一滴生理鹽水在載玻片中央,目的是維持口腔上皮細胞的原有形狀;用涼開水漱口,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殘渣;用消毒的牙簽在口腔側壁上輕輕刮幾下,取得口腔上皮細胞,再在把牙簽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載玻片的生理鹽水滴中均勻涂抹;蓋上蓋玻片,先用鑷子夾起蓋玻片的一邊,讓另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滴;然后輕輕蓋上,避免出現氣泡;染是指染色,把稀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用吸水紙從另一側吸引,直到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因此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用于漱口的液體、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染色用的液體分別是涼開水、生理鹽水、碘液。
故選:B。
7. 【解答】解: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需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由于0.9%生理鹽水的濃度與人的組織細胞液的濃度一致,故可以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不至于細胞因吸水膨脹,也不至于因失水而皺縮。
故選:D。
8. 【解答】解:A、換用其它目鏡重新觀察可使觀察到的視野中有重疊細胞的倍數放大或縮小,不能解決重疊現象仍然不易觀察,此方法不宜采取。不符合題意;
B、換用其它物鏡重新觀察可使觀察到的視野中有重疊細胞的倍數放大或縮小,不能解決重疊現象仍然不易觀察,此方法不宜采取。不符合題意;
C、轉動細準焦螺旋可使鏡筒上升或下降,尋找物象,但不能解決重疊的細胞,此方法也不宜采取。不符合題意
D、移動裝片,尋找合適的觀察視野,找到沒有重疊的細胞進行觀察效果就好了。符合題意。
故選:D。
9. 【解答】解:圖①表示在蓋蓋玻片時應緩慢放下,過快時會形成大量氣泡。如果有氣泡,應用鑷子輕輕按壓蓋玻片,將氣泡排出,以免產生氣泡,影響觀察。
圖②表示用碘液染色,把細胞核內的染色體染成深色,便于觀察;
圖③撕或刮,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把洋蔥鱗片葉向外折斷,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的內表面撕取一塊薄膜;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取口腔上皮細胞,用消毒牙簽從口腔側壁處輕輕刮幾下;
圖④表示滴,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目的是保持細胞正常的形態;
所以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的部分步驟,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與此實驗不同的步驟是③④。
故選:B。
10. 【解答】解:A、使用顯微鏡,該同學先后看到的視野依次④對光、①視野不理想、②③將物象移到視野中央、②換高倍鏡、⑤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A正確。
B、③到⑤,細胞變大,若觀察過程中沒有更換目鏡,則觀察視野⑤時用的物鏡比觀察③時用的物鏡長,B錯誤;
C、顯微鏡呈倒像,觀察到視野①后,該同學向左下方移動裝片可觀察到視野③,C錯誤;
D、要使視野②的亮度增加,可選用大光圈和凹面鏡,D錯誤;
故選:A。
11. 【解答】解:A、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放大倍數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即D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指圖丙中①與②放大倍數的乘積,A正確;
B、下降顯微鏡鏡筒時,眼睛應從側面注視圖丙中的②物鏡,防止鏡頭壓碎玻片標本,B正確;
C、圖乙看上去像一個個長方形的格子,具有細胞壁,是洋蔥內表皮細胞結構圖,C錯誤;
D、制作臨時裝片,蓋蓋玻片時,讓蓋玻片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水滴的邊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產生氣泡;圖甲內有氣泡可能是蓋蓋玻片時操作不當造成的,D正確。
故選:C。
12. 【解答】(1)蝸牛的身體分成頭、腹、尾,頭上有兩對觸角,觸角上有眼睛。
(2)通過筆尖觸碰蝸牛的各個部位,你認為蝸牛的觸角最敏感,外殼有保護作用。它的攝食器官是口。
(3)蝸牛的運動器官是腹足。蝸牛爬行時,用它的足緊貼在別的物體上,由腹部肌肉做波狀蠕動,它就能緩慢地向前爬行了。蝸牛爬過的地方都會留下一條閃亮的足跡。
(4)野生的蝸牛是農業的害蟲。野生蝸牛會啃食農作物,對農業收入造成破壞。
(5)通過實驗,我知道蝸牛有視覺、嗅覺、觸覺、味覺;但是沒有聽覺。
故答案為:(1)(1)A 眼 ,B 觸角 ,C 口 ,D 足 ,E 殼
(2)觸角;外殼;口。
(3)腹足;蝸牛爬過的地方都會留下一條閃亮的足跡。
(4)害蟲。
(5)視覺;嗅覺;觸覺;味覺;聽覺。
13. 【解答】解: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都具有的結構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為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其功能分別為:細胞壁--支持和保護作用;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質--進行各項生理活動;細胞核--內含遺傳物質,能傳遞遺傳信息;葉綠體--光合作用的場所;液泡--內含細胞液,溶解多種物質;線粒體--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
(1)甲、乙兩圖中,甲圖無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乙圖有,所以可能是蝸牛的體細胞的圖是圖甲;
(2)柳樹之所以長得比較高大,由細胞內的遺傳物質決定,所以這與細胞結構中的細胞核有關;
(3)“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是生物的遺傳現象,控制這種現象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結構中細胞核內;
(4)植物的汁液一般是液泡中流出來.植物細胞還特有圖中的葉綠體和細胞壁.
故答案為:(1)甲;(2)A細胞核;(3)A細胞核;(4)C液泡;B葉綠體;E.
14. 【解答】解:(1)制作臨時裝片時,為了便于觀察,撕取得材料一定要薄,并且一定要展平;如果觀察到細胞有嚴重重疊現象,很可能的原因是表皮撕得太厚或表皮未展平;
(2)小科在低倍鏡下調焦時找到物像卻模糊不清,接下來他應調節顯微鏡的細準焦螺旋;
(3)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我們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如我們向右移動玻片標本,而在顯微鏡內看到的物像則是向左移動的。在甲圖中物像位于視野中央偏左方,要想把它移到視野中央,應該向左方移動玻片標本,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動移到視野中央。從圖甲到圖乙,圖象變大,所以應從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如不清晰,在調節細準焦螺旋,故正確生物順序是②③①;
(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放大倍數與目鏡放大倍數之積,A鏡頭組合放大50倍,B鏡頭組合放大400倍,C鏡頭組合放大500倍,A鏡頭組合放大倍數最小,看到的細胞數目最多。
故答案為:
(1)②;
(2)細準焦螺旋;
(3)②③①;
(4)A。第5講 細胞及顯微鏡的使用
(
學習目標
)
理解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利用這些特征區別生物和非生物;
初步認識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各結構的功能,說出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區別;
說明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能獨立使用顯微鏡,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能正確制作動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并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顯微鏡
第一臺顯微鏡是由荷蘭密得爾堡一個眼鏡店的老板詹森和他的父親罕斯發明的。
1590年,一個早晨,詹森在樓頂上閑玩。他把兩片凸玻璃片裝到一個金屬管子里,用這個管子去看街上的建筑物,意外發現教堂高塔上的雕塑比原來大了好幾倍,他們抓住這個偶然的發現,認真思索,反復實踐,用大大小小的凸玻璃片做各種距離不等的配合,終于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顯微鏡。當然,這臺顯微鏡只能稱為顯微鏡家族中的“始祖”,無論是放大倍數,還是分辨能力都是相當低的。
1931年,恩斯特·魯斯卡通過研制電子顯微鏡,使生物學發生了一場革命。這使得科學家能觀察到像百萬分之一毫米那樣小的物體。1986年他被授予諾貝爾獎。
現在電子顯微鏡最大放大倍率超過300萬倍,而光學顯微鏡的最大放大倍率約為2000倍,所以通過電子顯微鏡就能直接觀察到某些重金屬的原子和晶體中排列整齊的原子點陣。
(
模塊


生物與非生物
) (
知識講解
興趣廣場
)
(
知識檢測
)
1.生物
(1)有 (遇到刺激會做出反應)
(2)能 (由小變大)
(3)能進行 (需要營養,需要排泄廢物)
(4)能 (生小寶寶)
(5)能 (需要氧氣)
(6)有 的特性(龍生九子,子子不同)
(7)能 (人是由猿猴變的)。
2.觀察蝸牛借助 進行觀察。蝸牛喜歡生活在 的地方,以植物莖葉為食。
3.蝸牛有 、 、 ,、 但無 。
(
典型例題
)
例1
生物具有一些基本的生命特征,請仔細判斷并選出以下全屬于生物的一項是(  )
A.克隆羊 丹頂鶴 珊瑚蟲
B.試管嬰兒 流感病毒 恐龍蛋化石
C.轉基因大豆 鐘乳石 大腸桿菌
D.珊瑚 智能機器人 大腸桿菌
例2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是我國唐代著名詩句,請你從生物學角度分析“紅杏出墻”現象.
(1)“紅杏出墻”是受墻外陽光刺激引起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紅杏出墻屬于_____________.
(2)“紅杏出墻”一方面是為了多爭取陽光,以利于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機物,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
(3)紅杏伸出墻外開花結果,這反映了生物具有______的特征.
(4)能夠出墻的紅杏樹是由一粒種子發育成一棵小樹,再長成大樹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紅杏具有______特征.
(5)從“紅杏出墻”反映的以上各種特征來看,杏樹屬于______.(選填“生物”或“非生物”).
例3
如圖所示為蝸牛的形狀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請分別填寫各部分的名稱:A.______;C.______。
(2)能分泌黏液的是______(填字母),它是蝸牛的______器官。
(3)對蝸牛的身體起保護作用的是______(填字母)。
(4)為了不驚動蝸牛,以便用放大鏡觀察蝸牛觸角上的雙眼,下列操作中,正確的是______。(填字母,下同)
A.前后移動蝸牛
B.放大鏡靠在蝸牛上
C.同時移動頭部和放大鏡
D.將蝸牛放在放大鏡上
(5)觀察蝸牛時,在蝸牛前3厘米處,放上蘸有白醋的棉花,我們發現蝸牛會向遠離醋的方向爬行,說明蝸牛具有的感覺是______。
A.觸覺  B.視覺  C.味覺  D.嗅覺
(6)通過“觀察蝸牛的生物特征”的活動,知道蝸牛對______刺激不產生反應。
A.拍手聲 B.觸覺  C.強光  D.糖水
(
變式訓練
)
練1
讀唐代詩人王維的優美詩句“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體會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能進行呼吸
B.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C.生物有遺傳的特性
D.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練2
在觀察蝸牛的生物特征時,當用書本遮在爬行的蝸牛上面,使它的一半身體處于陰影時,蝸牛會往陰影處移動。該實驗說明蝸牛具有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能運動 B.有視覺 C.對外界刺激有反應 D.能生長
練3
Kengoro是截止2019年為止人類所制造出的最先進機器人,它可以完成俯臥撐、引體向上等多種復雜運動。下列關于機器人Kengoro說法正確的是(  )
A.Kengoro能夠繁殖后代
B.Kengoro是由細胞構成的
C.Kengoro能進行新陳代謝
D.Kengoro是非生物
(
模塊


細胞
) (
知識講解
)
(
知識檢測
)
1. 發現細胞,他發現的其實是細胞的 細胞壁 ,細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幾十 。
2.細胞學說內容: ; ;

3.細胞的結構:
植物 細胞 細胞壁
動物 細胞 細胞膜
細胞質
細胞核
葉綠體
液泡
(2)甲為 細胞 乙為 細胞;
A B 細胞膜 C D E F細胞質 。
(
典型例題
)
例1
下列關于細胞學說的科學發展史說法錯誤的是(  )
A.細胞學說是19世紀40年代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提出的
B.布朗雖然沒有提出細胞學說,但他發現了細胞核,為細胞學說的誕生起了積極的作用
C.細胞學說提出了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單位--細胞所構成的
D.魏兒嘯進一步提出:“一切細胞來自于細胞”,完善了細胞學說
例2
小明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一種細胞,這種細胞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那么這種細胞肯定不是(  )
A.洋蔥鱗葉片表皮細胞 B.蘋果的果肉細胞 C.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D.菠菜的葉片細胞
例3
環保小組的同學在對輕度污染的水域進行檢測時發現,蒲草細胞內某種有毒物質含量遠低于其周圍污水中該物質的含量,其根本原因是(  )
A.細胞壁的作用 B.細胞膜的作用
C.細胞質的作用 D.細胞壁與細胞膜共同作用的結果
例4
如圖為細胞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______圖所示為動物細胞結構,______圖所示為植物細胞結構。
(2)動物細胞沒有,而植物細胞特有的結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結構[______]______
(4)“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種現象主要決定于圖中的______填字母代號)。
(5)給農作物噴灑農藥可以殺死害蟲,但是不會殺死農作物的細胞,這是因為細胞中的______可以將農藥阻擋在細胞外。
(
變式訓練
)
練1
下列哪一項說法不屬于細胞學說的主要內容(  )
A.所有植物和動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B.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C.細胞只能由細胞分裂而來 D.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練2
2019年1月,我國科研人員將棉花,擬南芥,酵母菌、果蠅等六種生物通過“嫦娥四號”帶上月球。經過九天的努力,棉花發出了第一片嫩芽。如圖A、B分別代表棉花葉肉細胞、、果蠅細胞,圖中陰影部分表示它們之的共同點,則陰影部分包括下列哪些結構(  )
①細胞壁
②細胞膜
③細胞質
④細胞核
⑤葉綠體
⑥液泡
A.①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⑥
練3
科學家發現,一種名為“綠葉海蝸牛”的動物具有保存并不損害這種細胞器的非凡才能。在攝取藻類后,能夠將藻類的某一細胞結構置于自己的細胞內,從而使自身也能進行光合作用。該細胞結構是(  )
A.液泡
B.葉綠體
C.細胞膜
D.細胞壁
練4
如圖是動、植物細胞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①是細胞壁,起支持保護作用
B.②是細胞膜,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C.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⑤中含有較多的糖分
(
模塊


顯微鏡的使用
)D.⑥是細胞的控制中心
(
知識講解
)
(
知識檢測
)
1.顯微鏡的構造:
(1) (2) 鏡筒 (3) (4) (5)遮光器
(6) 通光孔 (7) (8) 鏡座 (9)鏡臂(10)壓片夾(11) (12)物鏡轉化器 (13)
2.顯微鏡的使用包括:
(1)安放:左手托 ,右手握 ,鏡筒在前,鏡臂在后,放在 方;
(2)對光:轉動 物鏡轉換器 ,使 低倍 物鏡正對通光孔,再轉動 ,讓較 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通過目鏡觀察,右眼同時睜開,調節 (光線亮時用 ,光線暗時用 ),看到一個明亮的圓形視野;
(3)放片:把要觀察的物體放在 上,兩端用壓片夾壓住,要觀察的物體要正對 ;
(4)調焦:①眼睛盯住 ,向 前 轉動 ,使鏡筒慢慢下降;②左眼朝目鏡內注視,右眼張開,慢慢向 調節 ,使鏡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轉動 ,使物像更加清晰;
(5)觀察。
3.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X 。
4.顯微鏡里看到的像是 。(上下左右全顛倒)
注意:①要想移到視野中央,位于哪里就往哪里移動。②細胞液流動方向,觀察到是怎樣的,實際就是怎樣的。
5.使用高倍物鏡的方法:在低倍鏡下,把要放大觀察的部分移到視野正中心,然后轉動轉換器,使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再稍微調節細準焦螺旋,即可看到進一步放大的物像。
6.目鏡與物鏡的區別:(1)物鏡帶有螺紋(2)物鏡越長,倍數 ;目鏡越長,倍數 。
7.視野中有小黑點的解決辦法:黑點只可能出現在物鏡、目鏡、和載玻片上,移動哪個結構,黑點動了,就在哪個結構上;沒動就不在。
8.低倍與高倍的區別 低倍 高倍
細胞 ,數目 ,視野 ,范圍 細胞 ,數目 ,視野 ,范圍
(
典型例題
)
例1
下列有關顯微鏡結構與功能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鏡座--用手握鏡的部位 B.載物臺--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C.轉換器--調換物鏡 D.鏡臂--穩定鏡身
例2
正確使用顯微鏡是必備的觀察技能,下列顯微鏡操作能達到目的是(  )
A.安放時,放在身體左側,便于用右眼觀察
B.對光時,調節細準焦螺旋可使對光更精準
C.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眼睛從側面注視目鏡,以免壓壞裝片
D.轉換成高倍鏡后,視野較暗,此時可換用大光圈或凹面鏡
例3
在載玻片上寫下字母“qdbp”,用顯微鏡觀察時,會看到放大的字母形狀是(  )
A.dqpb B.pbdq C.bpqd D.qdbp
例4
若用同一臺顯微鏡同等條件下觀察同一標本四次,每次僅調整物鏡和細準焦螺旋,結果得到如下四圖,實驗過程中所觀察到的視野由亮到暗的順序是(  )
A.③②①④ B.④①②③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例5
使用顯微鏡時,可參照圖原理快速判斷“污物”的位置,圖中①②分別為(  )
A.物鏡、裝片
B.裝片、目鏡
C.裝片、物鏡
D.目鏡、物鏡
例6
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方法.科學觀察需要工具,顯微鏡就是其中一種工具.圖1為顯微鏡的結構圖,請根據圖填寫.
(1)各標號所示部位名稱.A______C______,E______,F______
(2)顯微鏡的步驟是:安放→______→放片→______→觀察.
(3)使用顯微鏡觀察時,如果光線過強,應選擇______.
①大光圈;②平面鏡;③小光圈;④凹面鏡
(4)進行觀察時,發現視野中有一污點,某同學轉動物鏡和移動玻片標本,污點都沒有隨著移動,說明污點在______上.
(5)在載玻片上寫一個“b”字,用低倍鏡觀察,在視野內看到的是圖象是______(畫出圖象)
(6)如圖2是顯微鏡觀察某生物裝片時的視野,若使視野甲轉變成乙,則移動裝片時,應向哪個方向移動裝片才能達到這個要求______
A.右上方 B.左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
(7)此顯微鏡目鏡有5×和10×,物鏡有10×和40×,用這臺顯微鏡觀察,最大放大倍數是______倍.
(
變式訓練
)
練1
下表是顯微鏡使用中的目的及對應操作,其中錯誤的是(  )
目的 操作
A 調換不同倍數的物鏡 轉動轉換器
B 使物像更清晰 轉動細準焦螺旋
C 調節物像大小 轉動遮光器
D 將視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 將裝片向左上方移動
A.A B.B C.C D.D
練2
如圖為光學顯微鏡的相關結構示意圖,其中的①②為物鏡,③④為目鏡。⑤⑥為觀察到的清晰物象時物鏡與玻片之間的距離。下列組合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的是(  )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練3
如圖所示為王鑫同學在用10×目鏡和15×的物鏡下看到的物像,為了進一步觀察細胞內的結構,他將物鏡換成了45×的,在不動玻片的情況下,他將會看到幾個細胞(  )
A.3個
B.5個
C.6個
D.54個
練4
如果將如圖所示顯微鏡下的視野“甲”變為視野“乙”,下列操作或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A.操作的第一步便是轉動轉換器,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
B.在更換物鏡之前,要先將裝片向左下方移動
C.更換物鏡之后,視野光線變亮,所以應該換用小光圈
D.如果更換物鏡之后,物像模糊,可調節反光鏡和粗準焦螺旋
練5
根據你對顯微鏡使用和觀察結果的了解,回答下列問題:
(1)低倍鏡調節焦距前要先下降鏡筒,下降鏡筒時,必須用雙眼從側面注視______,以防止物鏡
觸及裝片。
(2)使用高倍鏡前必須先使用______,待觀察清晰后,將觀察物移到______。千萬注意換高倍
物鏡時不能將______升高。
(3)換上高倍物鏡后要使用______準焦螺旋。
(4)若用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標本4次,每次僅調整目鏡或物鏡和細準焦螺旋,結果如下圖。請據圖
回答下列問題:
①視野最暗的圖象是______(填序號),由于圖象太暗則應調節______和______。
②若選擇組合(目鏡10×、物鏡10×)所觀察到的物像是實際物體的______倍,這個放大倍數是
指______(填“長度”“面積”或“體積”)。
(
模塊


觀察細胞
) (
知識講解
)
(
知識檢測
)
1.臨時裝片的制作,觀察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
(1)洋蔥表皮細胞裝片的制作:
①取載玻片滴一滴 ;
②用解剖刀在洋蔥表皮上切一塊邊長為1厘米左右的小方塊;
③用鑷子撕下表皮后,放在載玻片的清水中展平;
④用鑷子取蓋玻片, ,小心 產生,然后慢慢放平;
⑤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1到2滴 ,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水染色。
(2)口腔上皮細胞裝片制作:
①取載玻片滴一滴 ;
②用清水漱口后,用牙簽輕刮口腔內壁;
③將牙簽在生理鹽水中輕輕涂幾下;
④用鑷子取蓋玻片,讓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清水,小心氣泡產生,然后慢慢放平;
⑤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1滴 溶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水染色。
(3)分別把制作好的裝片放顯微鏡下觀察,畫出對應的細胞結構圖。
2.注意事項:①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發現細胞有重疊現象,可能是因為 或 ,應該重新制作裝片,或把洋蔥表皮展平;②有黑色圓圈,可能是因為裝片中有 ,應該重新制作裝片,避免產生氣泡;③觀察口腔上皮細胞時有點地方稀少,有的地方堆疊,可能是因為 。
(
典型例題
)
例1
下列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操作正確的是(  )
A.用餐巾紙擦拭載玻片
B.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C.染色時掀開蓋玻片,滴入染液
D.將蓋玻片一邊先接觸水滴,再緩緩蓋上
例2
制作洋蔥表皮裝片時,蓋上蓋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圖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
A. B.C. C.B. D.
例3
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染色的正確方法是(  )
A.將碘液直接滴在洋蔥鱗片上表皮上
B.先滴上碘液,再蓋上蓋玻片
C.先蓋蓋玻片,再將碘液滴在蓋玻片一側,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
D.先在載玻片上滴碘液,再將洋蔥表皮展平在其中
例4
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和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操作比較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載玻片中央滴加的液體不同
B.避免蓋玻片下出現氣泡的處理方法不同
C.制片時滴加的染色液體不相同
D.讓染色液浸潤整個標本的方法不相同
例5
如圖是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4個視野,下列有關解釋不正確的是(  )
A.視野①出現的現象是未將標本展平導致的
B.視野②出現氣泡,是因為蓋蓋玻片時操作不當引起的
C.視野③變成視野④,需調節細準焦螺旋
D.切換高倍物鏡觀察同一部位,視野④的細胞數目將變多
例6
如圖甲表示小麗同學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過程,圖乙是她在顯微鏡下觀察并繪制的圖形,請回答以下問題:
(1)觀察發現在視野的右下方有氣泡,若需將氣泡移至視野中央進一步觀察,應將裝片向______移動:分析氣泡的產生原因可能是臨時裝片制作時______(填圖甲中的步驟)操作不符合要求。
(2)圖乙中細胞的結構沒有標注完整,未標注的結構名稱是______。
(3)切洋蔥往往會使人流淚,這主要是由于洋蔥細胞內有一種“催淚因子”,該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結構的______中。
(4)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了碘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其作用是______。
(
變式訓練
)
練1
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一般是(  )
①將實驗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平
②蓋上蓋玻片
③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干凈
④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⑤撕取實驗材料
⑥滴加碘液染色
⑦從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③④⑤①②⑥⑦ C.③⑥⑤①②④⑦ D.④③⑦⑤①②⑥
練2
某同學在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操作,圖中操作不正確的是(  )
A.用手拿載玻片
B.用鑷子夾取蓋玻片
C.先滴加水滴再放標本
D.蓋玻片左側未接觸水滴
練3
在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在蓋玻片的一側要滴加一滴亞甲基藍溶液,目的是
A.讓細胞變大,以便觀察
B.讓細胞核和其他部分染上顏色,以便觀察
C.防止產生氣泡
D.消毒殺菌
練4
圖甲為小樂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部分操作,圖乙為使用顯微鏡觀察該裝片所看到的視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所示的部分操作,正確順序是①③②④
B.圖甲操作②中,滴在載玻片中央的液體是清水
C.若口腔上皮細胞未經染色處理,則觀察時應適當調暗視野
D.欲將圖乙中的細胞a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需向左下方移動裝片
練5
如圖是小明用顯微鏡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實驗中用到的儀器、材料用具及觀察到的細胞,請據圖回答問題:
(1)甲圖中顯微鏡的物像倍數放大了______倍。
(2)制作植物表皮細胞臨時裝片,不需要選用乙圖中的______試劑。
(3)丙圖是觀察到的口腔上皮細胞視野,若需要將細胞圖象調至視野的中央,需將玻片標本向______方向移動。
(4)小明同學在使用顯微鏡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過程中,發現視野中有污點,于是,他移動玻片標本,污物不動,換用潔凈的目鏡后,污物仍然存在。據此判斷污物最有可能在______。
A.玻片標本上
B.目鏡
C.物鏡上
D.材料上
課后練習
練1
下列物體不屬于生物的是(  )
A. B. C. D.
練2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描述的現象體現的生物特征分別是(  )
①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②生物都有遺傳特性 ③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④生物能排出廢物
A.①② B.③① C.③④ D.③②
練3
如圖是一些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不同形狀的細胞,這些細胞
A.都來自于同種生物
B.都能分裂、生長形成器官
C.都具有細胞核、細胞質和細胞膜
D.雖然形狀不同,但都屬于同一組織
練4
環保小組的同學在對輕度污染的水域進行檢測時發現,蒲草細胞內某種有毒物質的含量遠遠低于其周圍污水中該物質的含量,其根本原因是(  )
A.細胞壁的保護作 B.細胞核的保護作用
C.細胞膜的保護作用 D.細胞壁和細胞膜的保護作用
練5
如圖是用顯微鏡觀察氣孔時的兩個視野,要把視野中的物像從甲圖轉為乙圖,下列實驗操作的選擇和排序,正確的是(  )
①轉動細準焦螺旋
②轉動粗準焦螺旋
③轉動遮光器,換大光圈
④轉動遮光器,換小光圈
⑤向下方移動裝片
⑥向上方移動裝片
⑦轉動轉換器,換高倍物鏡
⑧轉動轉換器,換低倍物鏡
A.⑤→⑦→③→②→① B.⑦→⑤→③→②→① C.⑥→⑦→③→① D.⑤→⑦→③→①
練6
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用于漱口的液體、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染色用的液體分別為(  )
A.碘液、生理鹽水、清水 B.涼開水、生理鹽水、碘液
C.碘液、清水、生理鹽水 D.涼開水、清水、碘液
練7
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向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的目的是(  )
A.殺死細胞 B.清潔玻片 C.染色 D.保持細胞原有形態
練8
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若發現視野中出現重疊的細胞,不易觀察,可采取的方法是(  )
A.換其他目鏡 B.換其他物鏡
C.轉動細準焦螺旋 D.移動裝片尋找適合觀察的細胞
練9
如圖是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的部分步驟,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與此實驗不同的步驟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④①
練10
圖是某同學觀察細胞時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幾個視野,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該同學正確的操作順序依次是④①③②⑤
B.若觀察過程中沒有更換目鏡,則觀察視野⑤時用的物鏡比觀察③時用的物鏡短
C.觀察到視野①后,該同學向右上方移動裝片可觀察到視野③
D.要使視野②的亮度增加,只需把顯微鏡移到明亮處即可
練11
某同學制作并觀察了動、植物細胞臨時裝片,據圖分析下列相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
A.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指圖丙中①與②放大倍數的乘積
B.下降顯微鏡鏡筒時,眼睛應從側面注視圖丙中的②
C.圖乙是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口腔上皮細胞結構圖
D.圖甲可能是蓋蓋玻片時,沒有讓其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
練12
通過觀察蝸牛,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上標出蝸牛各部分的名稱:殼、足、眼、口、觸角
A  ,B  ,C  ,
D  ,E  
通過筆尖觸碰蝸牛的各個部位,你認為蝸牛的______最敏感,______有保護作用。
它的攝食器官是______。
(3)蝸牛的運動器官是______。你注意過蝸牛爬行時會出現什么現象嗎?
(4)野生的蝸牛是農業的______。(填“害蟲”或“益蟲”)
(5)通過實驗,我知道蝸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幾種感覺,但是沒有______。
練13
看圖,并在橫線上填上相應的細胞結構名稱:(【】中填字母,橫線填文字)
(1)甲、乙兩圖中,可能是蝸牛的體細胞的圖是______;
(2)柳樹之所以長得比較高大,這與細胞結構中的[______]______有關
(3)“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是生物的遺傳現象,控制這種現象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結構中[______]______.
(4)植物的汁液一般是從結構[______]______中流出來.植物細胞還特有圖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細胞壁.
練14
洋蔥是一種常見的食材。小科同學制作了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
(1)小科同學制作臨時裝片的部分操作如圖1.觀察到細胞有嚴重重疊現象,寫出造成此現象的一種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科在低倍鏡下調焦時找到物像卻模糊不清,接下來他應調節顯微鏡的______。(填名稱)
(3)解決上述問題后,若其顯微鏡的視野圖3中由圖甲得到圖乙所示的物像,需進行下列操作:①轉動細準焦螺旋;②將裝片向左方適當移動;③轉動物鏡轉換器。正確的操作步驟是______(填序號)。
(4)用下列表格中的鏡頭組合觀察,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的是______(填序號)。
目鏡 物鏡
A 5× 10×
B 10× 40×
C 12.5× 4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郑市| 毕节市| 静宁县| 巨鹿县| 额尔古纳市| 夏邑县| 望江县| 依安县| 玉田县| 阿荣旗| 天台县| 永寿县| 睢宁县| 昭平县| 博罗县| 西盟| 七台河市| 开平市| 普定县| 岢岚县| 浑源县| 定陶县| 丹巴县| 达孜县| 开阳县| 三台县| 阳信县| 利津县| 合阳县| 大田县| 前郭尔| 夏邑县| 汉中市| 巴林右旗| 华蓥市| 慈溪市| 福泉市| 丁青县| 灌云县| 吉木乃县| 丹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