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七上第9講-暑假系列-地球、地圖及地形圖(講義+課后練習+答案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七上第9講-暑假系列-地球、地圖及地形圖(講義+課后練習+答案解析)

資源簡介

第9講 地球、地圖及地形圖-講義
1.地球的形狀和內部結構
知識檢測
1.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 兩極稍扁 、 赤道略鼓 的球體。
2.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兩極半徑為6357千米(兩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短21千米);赤道周長約為 4萬 千米。
3.那些現象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
(1) 麥哲倫 環球航行。 (2)衛星拍攝。 (3)月食。
(4)在海邊看到有帆船從遠方駛來,總是先看到 船帆 ,再看到 船身 。這說明海面是曲面。
(5)站得越高看得越 遠 ,說明大地也是曲面。
4.地球內部的結構特點:從外向內結構層次分別 地殼 、 地幔 、 地核 ,地殼的平均厚度約為17千米, 地殼 和 地幔的頂部 (軟流層以上部分)共同組成了巖石圈。
典型例題
例1-1. 【解答】解:在海邊觀察遠處駛來的輪船,最先看到的是桅桿,后來又看到船身,這種現象反映的地理事實是地球是一個球體。
故選:A。
例1-2. 【解答】解:③是赤道半徑,長度是6378千米,A錯誤;
④是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⑤的長度是6357千米,B錯誤;
在①赤道上可以“坐地日行八萬里”,C正確;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D錯誤。
故選:C。
例1-3. 【解答】解:(1)地表以下為地球的內部圈層,圖中各圈層的名稱:A地殼;B地幔;C地核。
(2)地球的內部結構就像一個煮熟的雞蛋,蛋殼相當于地球的地殼,蛋白相當于地球的地幔,蛋黃相當于地球的地核;(3)軟流層位于地幔上部(B);
(4)地殼是地球表面的一層薄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地幔平均厚度約2900千米,大多數地震是由地幔活動造成的;地核半徑平約3470千米,溫度約3000℃到5000℃;
(5)圖中A為地殼、B為地幔、C為外核,巖石圈包括A的全部和B頂部。
故答案為:(1)地殼;地幔;地核;(2)地幔;(3)B;(4)A<B<C;(5)A;B。
變式訓練
變1. 【解答】解:由于受觀測條件和科學技術的限制,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經過了漫長的過程,從天圓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盤→麥哲倫環球航行→地球的衛星照片,后來證實了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的不規則球體。
故選:B。
變2. 【解答】解:地球內圈層分為地殼、地幔、地核,地幔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軟流層位于上地幔上部。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因此,圖中大圓代表地球內部圈層,中圓代表巖石圈,小圓代表地殼。
故選:D。
變3. 【解答】解:(1)粉筆在水平板上由近及遠移動時,越遠越小,始終能看到全貌;(2)粉筆在球面上由近及遠移動時,你看到的現象是漸遠漸小,最后不見.(3)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離開遠去,觀察到的現象應與粉筆在球面上由近及遠移動時原理一樣,及與②相似,說明大洋面是球面.
故答案為:
(1)漸遠漸小,始終能見全貌;
(2)漸遠漸小,最后不見;
(3)②;球面.
2.地球儀
知識檢測
1.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是一個正球體。地球儀上的基本元素:
(1)地軸:地球自轉的旋轉軸,穿過地心;是假想的軸;
(2)兩極:地軸與地球表面相交于兩點,指向北極星附近的一點叫北極;與北極相反的一點叫南極。
(3)經線: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的線,也叫子午線。
(4)赤道:在南北兩極中間,與兩極等距,并且與經線垂直的線。
(5)緯線:在地球儀上,與赤道平行、同經線垂直相交的線。赤道是最長的緯線。
2.緯度的劃分:
低緯度 中緯度 高緯度
0° ~30° 30° ~60° 60° ~90°
3.經度和緯度:
經線(經度) 緯線(緯度0)
形狀特征 半圓 圓
位置關系 相交于南北兩極點 相互平行
長短 等長 赤道最長
指示的方向 南北方向 東西方向
最大度數值 180° 90°
0°的確定 本初子午線(經過格林尼治天文臺) 赤道
度數的變化規律 向西向東各180° 從赤道向兩極遞增至90°
分布規律 無數條,除0°和180°外,其余的都有2條 無數條,除0°外,其余度數的緯線有2條
從兩極看的形狀 輻射狀 以極點為圓心的同心圓
劃分半球的界線 20°W、160 °E 赤道(0°緯線)
4. 半球劃分
(1)南北半球
南半球:赤道以南,北半球:赤道以北。
(2)東西半球
東半球包括:西經20°以東到東經160°;
西半球包括:東經160°以東到西經20°。
5.利用經緯網定位
(1)經緯網的含義:在地球儀或地圖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格.
(2)經緯網的作用:確定地球表面某一點的位置.
典型例題
例2-1. 【解答】解:地球儀是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并按一定比例縮小制成的地球模型;故A正確。
地球儀是正球體,而地球是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故B錯誤。
所有的經緯線都是在地球儀上畫出來的,地球上并不存在;故C正確。
地球儀上用不同顏色和符號來表示地理事物;故D正確。根據題意。
故選:B。
例2-2. 【解答】解:本初子午線是0°經線,0°緯線是赤道,故A錯誤。
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故B錯誤。
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從赤道向南北兩極逐漸縮短,故C正確,D錯誤。根據題意
故選:C。
例2-3. 【解答】解:A.以0°經線為界,東經和西經的度數分別向東、向西越來越大。故符合題意。
B.以180°經線為界,東經和西經的度數分別向東、向西越來越小。故不符合題意。
C.以赤道為界,北緯和南緯的度數分別向北、向南越來越大,到南北極點時緯度為90°.故不符合題意。
D.以赤道為界,北緯和南緯的度數分別向北、向南越來越大,到南北極點時緯度為90°.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A。
例2-4. 【解答】解:0°經線和180°經線組成的經線圈是東經度和西經度的分界線,0°經線以東為東經度;0°經線以西是西經度;180°經線以東是西經度,以西是東經度;故A錯誤。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赤道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故B錯誤。
20°W經線和160°E經線組成的經線圈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20°W以東為東半球,以西為西半球;160°E以東為西半球,以西為東半球;故C正確。
23.5°N的緯線是北回歸線,是熱帶和北溫帶的分界線;故D錯誤。根據題意。
故選:C。
例2-5. 【解答】解:讀圖可知:
(1)0°經線是經線的起始線,被稱為本初子午線。所有經線連接南北兩級,指示南北方向。
(2)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可判定,B點的緯度為40°N,經度為60°E。
(3)南北半球的劃分是以0°緯線即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緯度劃分,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地區。在經緯網地圖上,用經緯網定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C(40°S,0°)位于南半球、中緯度。A點位于赤道,處于南北半球分界線上。D點位于B點的正東方向,C點位于B點的西南方向。
(4)由于地球自西向東自轉,A點和B點對比,B點位置靠東,日出時間早。
(5)由于經線的形狀是半圓弧線,一直向北走,只能到達北極點,不能回到原點。
故答案為:(1)本初子午線;南北方向;(2)40°N;60°E;(3)C;A;正東;西南;(4)B;(5)不能。
變式訓練
變1. 【解答】解:地球儀繞著一根旋轉軸在運動,是人們假想的,地軸不是真實存在的軸;故A錯誤。
地球儀上通常用不同的顏色、符號、文字來表示各種地理事物;故B正確。
地球儀是人們仿照地球形狀,并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故C正確。
地球儀的形狀與地球的真實形狀不完全相同,地球的真實形狀是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地球儀是一個正球體;故D正確。根據題意。
故選:A。
變2. 【解答】解:本初子午線是0°經線,該線以東是東經,以西是西經;故A錯誤,B正確。
本初子午線是一條經線,赤道是一條緯線;故C錯誤。
本初子午線是地球儀表面具有的一條經線;故D錯誤。根據題意。
故選:B。
變3. 【解答】解:赤道以北的緯度是北緯,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是南緯,用字母“S”表示;故A正確,C錯誤。
180°經線以西是東經,用符號E,以東為西經,用符號W表示;故D錯誤。根據題意。
故選:A.
變4. 【解答】解:依據緯度的變化規律,可判定圖示是以北極點為中心的經緯網圖。
在經緯網地圖上,用經緯網定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A在B的東北方,A正確。
依據經緯度的判讀方法,可判定,B點經緯度是40°N,120°E,B錯誤。
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可判定,A(140°E)、B(120°E)都在東半球,C錯誤。
南北半球的劃分是以0°緯線即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可判定,A(60°N)、B(40°N)都在北半球,D錯誤。
故選:A。
變5. 【解答】解:讀圖可知:
(1)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可判定,A點的經緯度是20°S,15°W;B點的經緯度是40°S,0°。
(2)在經緯網地圖上,用經緯網定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劃分是以0°緯線即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緯度劃分,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地區。可判定,D點在B點的東北方,B點屬于中緯度,A點位于東半球,B點位于南半球。
故答案為:(1)20°S;15°W;40°S;0°;(2)東北;中;東;南。
3.地圖
知識檢測
1.地圖的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
2.比例尺:表示實地距離在地圖上的縮小程度。即:比例尺= 圖上 距離÷ 實際 距離。
(1)比例尺的大小與地圖的詳略:
在同樣的圖幅上:①比例尺越大,地圖上所表示的實際距離范圍 越小 ,但表示的內容越 詳細 ,精確度越高。
②比例尺越小,則表示的范圍 越大 ,內容越 粗略 ,精確度越低。
(2)規律:
①大范圍的地區多選用較小的比例尺地圖。如:世界地圖,中國政區圖。②小范圍的地區多選用較大的比例尺地圖。如:平面圖、軍事圖、旅游圖。
(3)方向:
①一般地圖: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②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用一個指北的方向標指示北方。
③有經緯網的地圖:經線靠北極端的指向為北,經線靠南極端的指向為南。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3.圖例和注記
用不同的圖例符號表示各種地理事物,還有許多說明山脈、河流、國家等文字稱為注記。
典型例題
例3-1. 【解答】解:比例尺大小比較時,比例尺不是數字式的應先化成數字式再比較大小。四個比例尺為:A是1/5000000,B是1/50000,C是1/500000,D是1/50000000,數字式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分子為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則越大。比較選項中的比例尺得知,1/50000000比例尺最小,故選項D符合題意。
故選:D。
例3-2. 【解答】解:依據計算公式: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550000000厘米×1/50000000=11厘米,我國最東端到最西端的距離是5500千米,若按1厘米代表500千米的比例尺繪制地圖,那么圖上的距離應是11厘米。
故選:B。
例3-3. 【解答】解:從兩幅圖的比例尺比較中知道,1/270000<1/18000,甲圖的比例尺小,A正確。
在圖幅相同的情況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從兩幅圖的比例尺比較中知道,乙圖的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圍小,B錯誤;
甲圖的比例尺小,表示的內容簡略,C錯誤。
甲圖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方向,從甲圖中可以看出,動物園在北京城區的西北方向,D錯誤。
故選:A。
例3-4. 【解答】解:面對地圖,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方向;故A正確。
有經緯網的地圖,用經緯網確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故B錯誤,D正確。
有指向標的地圖,按照指向標箭頭所指的方向為北判斷方向;故C正確。根據題意。
故選:B。
例3-5. 【解答】解:讀圖可知,(1)在沒有指向標的地圖中,通常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原則確定方向;圖中有指向標,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判斷方向。
(2)根據圖中指向標可判斷,學校在水電站的東南方向,A村在醫院的西北方向。
(3)根據指向標判斷,一輛汽車沿公路從B村駛向農機站,其行駛方向應是先向西再向西南。
(4)圖中比例尺1:40000是數字式,化成文字式是圖上距離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400米;A村到B村的圖上距離是2.2厘米,兩地的實地距離是2.2厘米×40000厘米=880米。
故答案為:
(1)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北;
(2)東南;西北;
(3)正西;西北;
(4)數字;圖上距離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400米;880。
變式訓練
變1. 【解答】解:從選項中比例尺的形式得知,C是文字式,A、B屬于數字式,D屬于線段式。
故選:C。
變2. 【解答】解:選項A表示山峰和沙漠,正確;選項B表示首都和其他城市,正確;選項C表示國界和洲界,錯誤;選項D表示長途汽車站和飛機場,正確;故選項C符合題意。
故選:C。
變3. 【解答】解: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若在一幅地圖上,量得北京到天津的直線距離是3厘米,兩地實地距離是120千米(12000000厘米),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3厘米:12000000厘米=1:4000000,表示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40千米。
故選:D。
變4. 【解答】解:甲、乙兩圖圖幅是相同的,但是甲圖表示的范圍比乙圖更大,甲圖的比例尺小,甲圖表示的內容更加簡略;乙圖的實地范圍小,其比例尺比較大;從乙圖得知,沒有指向標,也不是經緯網地圖,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方向,清河位于香山東北方向。故選項C正確,符合題意。
故選:C。
變5. 【解答】解:讀圖可知,(1)圖中采用指向標定向法;
(2)面對此圖,它的上、下、左、右的方向分別是:西北、東南、西南、東北;
(3)把指向標平移到小河上,可知小河的流向是從北往南流;
(4)汽車從村莊向小河方向駛過公路橋,其行駛的方向是先從西向東;再從西南向東北.
故答案為:
(1)指向標;
(2)西北;東南;西南;東北;
(3)北;南;
(4)西;東;西南;東北.
4.地形和地形圖
知識檢測
1.地形和地形圖
(1)地形的類型
丘陵 ——地面起伏較小,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對高度小;
平原 ——地面寬大,起伏較小,海拔明顯較低,相對高度小(200米以下);
山地 ——地面起伏明顯,海拔高度較高(500米以上),相對高度較大;
高原 ——頂面較大,起伏小,海拔較高(500米以上),相對高度較小(和山地的區別);
盆地 ——周圍山脈,中部低陷,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對高度較小。
(2)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圖
①等高線: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高值;
②地形和等高線分布的關系;
地形部位 等高線分布特點
山頂 等高線呈封閉狀態,由外向內,海拔增高
鞍部 兩條等高線凸出部位相對應
峭壁 等高線重疊處
山脊 等高線向海拔較低處凸出
山谷 等高線向海拔較高處凸出
陡坡 等高線較密處
緩坡 等高線較疏處
山峰(洼地) 等高線呈很小的封閉的曲線時(中間高)或(中間低)
(3)地形的變化
①引起地表形態變化的外力因素主有主要是受風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的風化、侵蝕、搬運、沉積作用。
(風的侵蝕作用:風蝕城堡;沉積作用:沙丘;流水的侵蝕作用:黃土高原、溶洞;沉積作用:江河的中下游和河口形成平原和三角洲;冰川作用:角峰和冰斗谷)
②內力和外力作用對地球的地形形成有什么不同?
內力作用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起伏加大。影響是階段性的。
外力作用主要是風力,流水,使地表趨于平坦。具有緩慢、持久的影響。
③地球表面的形態是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就全球而言,內力的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居主導地位,而在局部地區,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導地位。
典型例題
例4-1. 【解答】解:地面廣闊平坦的有平原和高原,A錯誤;
地面連綿起伏的有山地和丘陵,B錯誤;
山地的海拔和相對高度都較大,丘陵和山地比,海拔和相對高度都較小,C錯誤;
盆地是周圍高、中間低的地形,D正確。
故選:D。
例4-2. 【解答】解:依據五種陸地地形的特點讀圖可得,A圖所示的是平原,B圖所示的是丘陵,C圖所示的是山地,D圖所示的是高原。
故選:C。
例4-3. 【解答】解:由圖可知,登山路線①等高線較稀疏,坡度較緩;登山路線②等高線較密集,坡度較陡,A說法正確。②處等高線由低向高凸,為山谷處,易發育成河流,B說法正確。③處等高線重合,為陡崖處,適合開展攀巖運動,C說法正確。④處的海拔為300~400米,D說法錯誤。
故選:D。
例4-4. 【解答】解:當發生泥石流時,應沿著與泥石流運動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從圖可以看出,②線與泥石流運動方向大致垂直,且向海拔高處延伸,是小樂正確的逃生路線。
故選:B。
例4-5. 【解答】解:讀圖可知:
(1)圖示等高距為100米,可判定,A點的海拔是400米,B點的海拔為200米,兩地的相對高度是400-200=200米。
(2)依據指向標判定方向,小清河的流向為自東北向西南。
(3)依據位置,圖中字母代表的山體部位名稱為:C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D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
(4)E、F兩村之間準備修一條村級公路,甲、乙兩條路線較為合理的是乙線,原因在于乙線于等高線平行,坡陡緩和,易于施工。
故答案為:
(1)400;200;
(2)自東北向西南;
(3)山脊;山頂;
(4)乙。
變式訓練
變1. 【解答】解: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溝谷較深。題干描述的地形海拔較高、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應該是山地。
故選:C。
變2. 【解答】解:相對高度是指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個地點之間的高度差。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
故選:C。
變3. 【解答】解:讀圖分析可知,a中間高四周低為山峰,b為分水線山脊,c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d為集水線山谷,圖中缺少陡崖。依據題意。
故選:A。
變4. 【解答】解:A、a圖的等高線向數值小的方向凸出為山脊,古寺藏不住,不符合題意。
B、圖示等高線閉合,數值內大外小為山頂,古寺位于山頂藏不住,不符合題意。
C、圖示位于等高線重合部位的陡崖,藏不住古寺,不符合題意。
D、該圖的等高線向數值大的方向凸出為山谷,能藏古寺,故正確。
故選:D。
變5. 【解答】解:(1)在圖中標有數字③④的地方,可能有小溪流出的是③地,該地是山谷部位。
(2)適合攀巖活動的是②地,該地是陡崖。
(3)根據指向標,⑧地位于⑦地的東南方向
(4)圖中甲、乙、丙三地中適合修梯田種水稻的是乙,該地坡度緩;若在A處修水壩,在防洪減災方面對B、C兩地更有利的是B,B地位于A的下游。
故答案為:(1)③;(2)②;(3)東南;(4)乙;B。
第9講 地球、地圖及地形圖-課后練習
1. 【解答】解:麥哲倫船隊首次完成了繞地球一周的航行,最先證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
故選:A。
2. 【解答】解:打開各種地圖,盡管它們所表示的內容不同,卻都具備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等要素。因此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構成了地圖的三要素。讀圖可知,圖中含有方向、比例尺和注記,但缺少圖例。
故選:C。
3. 【解答】解:讀圖可知,圖中有指向標,根據指向標箭頭指的方向為北方判斷方向,公路AB段的走向是西南--東北走向,故B正確,符合題意。
故選:B。
4. 【解答】解:據此讀圖分析可知,選項A中P點的經緯度是(30°W,20°S);選項B中P點的經緯度是(0°,0°);選項C中P點的經緯度是(30°E,20°N);選項D中P點的經緯度是(10°W,10°S)。由此可知,同時符合北半球、東半球的是C選項中的P點。依據題意。
故選:C。
5. 【解答】解:描述地球大小的數據是: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地球的赤道半徑比極半徑稍長,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故選項D符合題意。
故選:D。
6. 【答案】B
【詳解】AB、巖石圈由地殼和上地慢頂部組成,上地慢頂部是指地慢軟流層以上的部分,即軟流層位于地中,故A錯誤
B正確。
C.地球內部結構中從內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地殼,故C錯誤
D、地球內部結構中,地核厚度最大,故D錯誤
故選B
7. 【解答】解:國際上習慣用西經20°(寫作20°W)和東經160°(寫作160°E)這兩條經線組成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故選:C。
8. 【解答】解:在地球儀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每條經線的長度都相等,緯線長度由赤道向南北兩極變短;在地球儀上,每條緯線形狀都是圓;經線的范圍是0°-180°,故③④錯,①②對;A符合題意。
故選:A。
9. 【解答】解:根據線段式比例尺得知,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米,量得甲乙兩地圖上距離為25cm,則實地距離為:50×25=1250米。
故選:C。
10. 【解答】解:依據地形圖特點可以看出:①海拔較高,邊緣陡峻,地面起伏小,應為高原;②海拔較高,坡度較陡,溝谷較深,應為山地;③海拔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緩,應為丘陵;④海拔較低,地面平坦遼,為平原。故選項B符合題意。
故選:B。
11. 【解答】解:比例尺是圖上距離與實地距離之比;比例尺有數字式、文字式和線段式三種表示方式;比例尺小的地圖表示的內容簡略,比例尺大的地圖內容詳細、精確;比例尺的大小和表示的范圍有關,比例尺小范圍大,比例尺大范圍小。故選項B符合題意。
故選:B。
12. 【解答】解:從等高線地形圖可以看出,圖①和②中的虛線處的等高線都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圖③中字母所在的位置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圖④中字母所在的位置位于幾個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根據題意。
故選:B。
13. 【解答】解: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要根據指向標來判斷方向,指向標的指向一般為北方;
(1)圖中河流流向由西南向東北,然后折向正東方向流;
(2)公路的方向從C沿南北方向到D,然后從D折向東南方向到E;
(3)村莊A在村莊B的東北方向,村莊B在橋梁的西北方向.
故答案為:(1)西南;東北;正北;(2)南北;東南;(3)東北;西北.
14. 【解答】解:讀圖分析可知:
(1)依據等高線地形圖中地形部位的判讀,圖中A為山脊,B為山谷,C為鞍部。
(2)圖中B為山谷,易形成河流,適合漂流;D為陡崖,適合攀巖。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用指向標指示方向,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方;可判定,B處河流的流向大致為自東北向西南。
(3)由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可得實地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若量得甲乙兩山峰的圖上距離約為3厘米,則實地距離為3×500=1500米。
(4)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由此可判定,圖中山坡E和山坡F坡度相比,坡度較陡的是山坡F。
故答案為:(1)山脊;山谷;鞍部;(2)B;D;自東北向西南;(3)1500;(4)F;F處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
15. 【解答】解:讀圖可知:
(1)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東增大,就是東經,用符號“E”表示,若相鄰兩條經線的經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經,用符號“W”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緯,用符號“N”表示,若相鄰兩條緯線的緯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緯,用符號“S”表示。可判定,A點的經緯度是40°W,40°N。
(2)東西半球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可判定,A、B兩點中,位于東半球的是B點(40°E);A、D兩點位于熱帶的是南緯D點(20°S),A點位于北溫帶。
(3)在經緯網上,經線表示南北方向,緯線表示東西方向,可判定,B點是位于A點的正東方向。
(4)緯度越低、緯線越長,圖中三個區域中,緯度最低的甲區域實際面積最大。
(5)南北半球的劃分是以0°緯線即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可判定,B、D兩個點中,位于南半球的是赤道以南的D點,B點位于北半球。
(6)依據經度的判讀,圖中C是0°經線。
故答案為:(1)40°N;(2)B;D;(3)正東;(4)甲;(5)D;(6)0°。第
第9講 地球、地圖與地形圖
知道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不斷深化的,了解并正確描述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了解地球儀上的兩極、經緯線、經緯度、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劃分,了解經緯網及其作用;
了解地圖的三要素,學會使用常用的地圖;
能夠說出主要地形類型的特點,能根據等高線的特點解讀簡單的等高線地形圖;
流浪地球-電影
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新家園。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在兒子劉啟四歲那年前往領航員空間站,和國際同儕肩負起領航者的重任。轉眼劉啟長大,他帶著妹妹韓朵朵偷偷跑到地表,偷開外公韓子昂的運輸車,結果不僅遭到逮捕,還遭遇了全球發動機停擺的事件。為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飽和式營救,連劉啟他們的車也被強征加入。疑惑猜忌,一度引發人類之間的戰火,但在太陽最后死亡的瞬間,戰火暫時平息下來,人類開始了滿懷著希望踏上了新的旅程......“地球啊,我的流浪地球啊”成為無數這個時代人類臨終前最后的遺言。他代表了人類最深處的吶喊:我們一定要活下去......
1.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 、 的球體。
2.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兩極半徑為6357千米(兩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短21千米);赤道周長約為 千米。
3.那些現象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
(1) 環球航行。 (2)衛星拍攝。 (3)月食。
(4)在海邊看到有帆船從遠方駛來,總是先看到 ,再看到 。這說明海面是曲面。
(5)站得越高看得越 ,說明大地也是曲面。
4.地球內部的結構特點:從外向內結構層次分別 、 、 ,地殼的平均厚度約為17千米, 和 (軟流層以上部分)共同組成了巖石圈。
例1
在海邊觀察遠處駛來的輪船,會出現如圖所示的現象。現象反映的地理事實是(  )
A.地球是個球體
B.地球由西向東自轉
C.地球表面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D.海平面上升
例2
根據“地球的大小示意圖”,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②是赤道半徑,③的長度是6378千米
B.④是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⑤的長度是6371千米
C.在①上可以“坐地日行八萬里”
D.地球是一個兩極稍鼓、赤道略扁的不規則球體
例3
如圖是地球內部構造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寫各圈層的名稱:A______;B______;C______。
(2)假如我們把地球的內部結構與雞蛋類比的話,那么雞蛋的蛋白相當于地球的______。
(3)A、B、C三個圈層中,軟流層位于______層中。(填字母)
(4)將代表各圈層的字母按照其厚度從小到大進行排列______。
(5)巖石圈包括字母______所示的圈層和字母______所示圈層頂部。
練1
如圖表示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知過程,
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練2
如圖中的大圓、中圓和小圓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可以是(  )
A.巖石圈、地幔、地殼
B.巖石圈、上地幔頂部、地殼
C.巖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內部圈層、巖石圈、地殼
練3
如圖為觀察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移動的示意圖,請回答:
(1)粉筆在水平板上由近及遠移動時,你看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
(2)粉筆在球面上由近及遠移動時,你看到的現象是_________;
(3)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離開遠去,觀察到的現象應與上述______(填①或②)相似,說明大洋面是______.
1.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是一個正球體。地球儀上的基本元素:
(1)地軸:地球自轉的旋轉軸,穿過地心;是假想的軸;
(2)兩極:地軸與地球表面相交于兩點,指向北極星附近的一點叫北極;與北極相反的一點叫南極。
(3)經線:在地球儀上,連接 的線,也叫 。
(4)赤道:在南北兩極中間,與兩極等距,并且與經線垂直的線。
(5)緯線:在地球儀上,與赤道 、同經線垂直相交的線。 是最長的緯線。
2.緯度的劃分:
低緯度 中緯度 高緯度
0° ~30° 30° ~60° 60° ~90°
3.經度和緯度:
經線(經度) 緯線(緯度0)
形狀特征 半圓 圓
位置關系 相交于南北兩極點 相互平行
長短 等長
指示的方向
最大度數值 180° 90°
0°的確定 本初子午線(經過格林尼治天文臺) 赤道
度數的變化規律 向西向東各180° 從赤道向兩極遞增至90°
分布規律 無數條,除0°和180°外,其余的都有2條 無數條,除0°外,其余度數的緯線有2條
從兩極看的形狀 輻射狀 以極點為圓心的同心圓
劃分半球的界線
4.半球劃分
(1)南北半球
南半球: 以南,北半球:赤道以北。
(2)東西半球
東半球包括:西經 以東到東經 ;
西半球包括:東經 以東到西經 。
5.利用經緯網定位
(1)經緯網的含義:在地球儀或地圖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格.
(2)經緯網的作用:確定地球表面某一點的位置.
例1
下列關于地球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地球儀是人們制作的地球模型
B.地球儀和地球的形狀是完全一致的
C.地球儀上的經緯線在地球上并不存在
D.地球儀上用不同顏色和符號來表示地理事物
例2
下列有關經緯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本初子午線就是0°緯線
B.經線指示東西方向,緯線指示南北方向
C.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D.緯線長度都相等
例3
關于經緯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以0°經線為界,東經和西經的度數分別向東、向西越來越大
B.以180°經線為界,東經和西經的度數分別向東、向西越來越大
C.以赤道為界,北緯和南緯的度數分別向北、向南越來越大,到南北極點時緯度為180°
D.以赤道為界,北緯和南緯的度數分別向北、向南越來越小,到南北極點時緯度為0°
例4
下列關于東西半球分界線的描述正確的是(  )
A.0°經線和180°經線組成的經線圈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B.赤道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C.20°W經線和160°E經線組成的經線圈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D.23.5°N的緯線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例5
讀經緯網圖,回答問題。
(1)圖中通過A、C兩點,連接南北兩極的0°經線又叫______,該線指示的方向為______。
(2)圖中B點的緯度是______,經度是______。
(3)圖中位于南半球、中緯度地區的點是______。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線上的點是______。D點位于B點的______方向,C點位于B點的______方向。
(4)A點和B點哪點先迎來日出?______。
(5)從A點出發,沿通過A點的經線一直向北前進,能否到達圖中的C點?______。
練1
地球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下列關于地球儀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地球儀繞著一根旋轉軸在運動,說明地軸是真實存在的軸
B.地球儀上通常用不同的顏色、符號、文字來表示各個地理事物
C.地球儀是人們仿照地球形狀,并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制作成的地球模型
D.地球儀的形狀與地球的真實形狀不完全相同
練2
下列關于本初子午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本初子午線是180°經線 B.本初子午線是0°經線
C.本初子午線是赤道 D.本初子午線是地球表面具有的線
練3
關于經緯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從赤道開始,向北是北緯,向南是南緯
B.180°經線以西是西經,以東為東經
C.北緯用“S”表示,南緯用“N表示”
D.東經用“W”表示,西經用“E”表示
練4
在經緯網圖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在B的東北方
B.B點經緯度是40°S,120°E
C.A、B都在西半球
D.A、B都在南半球
練5
讀圖的經緯網,完成下列問題:
(1)寫出A、B兩點的經緯度:
A點的緯度是______,經度是______。
B點的緯度是______,經度是______。
(2)D點在B點的______方,B點屬于緯度帶中的______(低\中\高)緯度,A點位于______(東/西)半球,B點位于______(南/北)半球。
1.地圖的三要素: 、 、 。
2.比例尺:表示實地距離在地圖上的縮小程度。即:比例尺= 距離÷ 距離。
(1)比例尺的大小與地圖的詳略:
在同樣的圖幅上:①比例尺越大,地圖上所表示的實際距離范圍 ,但表示的內容越 ,精確度越高。
②比例尺越小,則表示的范圍 ,內容越 ,精確度越低。
(2)規律:
①大范圍的地區多選用較小的比例尺地圖。如:世界地圖,中國政區圖。②小范圍的地區多選用較大的比例尺地圖。如:平面圖、軍事圖、旅游圖。
(3)方向:
①一般地圖:面對地圖,上北下南, 。
②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用一個指北的方向標指示 。
③有經緯網的地圖:經線靠北極端的指向為 ,經線靠南極端的指向為 。經線指示 方向,緯線指示 方向。
3.圖例和注記
用不同的圖例符號表示各種地理事物,還有許多說明山脈、河流、國家等文字稱為注記。
例1
下列四幅地圖的比例尺,最小的是(  )
A.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千米
B.五萬分之一
C.1:500000
D.
例2
我國最北端到最南端的距離是5500千米,若按1厘米代表500千米的比例尺繪制地圖,那么圖上的距離應是(  )
A.5厘米 B.11厘米 C.15厘米 D.20厘米
例3
黎明在北京動物園游覽時,看到兩幅圖幅相同的地圖,
判斷正確的是(  )
A.甲圖的比例尺小
B.乙圖表示的范圍大
C.甲圖表示的內容詳細
D.動物園在北京城區的東北方向
例4
下列確定方向的方法不正確的是(  )
A.面對地圖,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B.不論什么樣的地圖,均用經緯網確定
C.有指向標的地圖,按照指向標判讀
D.有經緯網的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例5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沒有指向標的地圖中,通常遵循“______,______”的原則確定方向。如圖中的地圖有指向標,指向標的箭頭指向______方。
(2)學校在水電站的______方向,A村在醫院的______方向。
(3)一輛汽車沿公路從B村駛向農機站,其行駛方向應是先向______再向______。
(4)圖中的比例尺屬于______式;用文字式表達為_________________。如果A村到B村的圖上距離是2.2厘米,則兩地間的實地距離是______米。
練1
下列比例尺屬于文字式的是(  )
A.
B.1:100 000 000
C.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00千米
D.
練2
地理,常常要用“圖”說話。以下常用圖例的符號和它所表示的意義搭配錯誤的是(  )
A.▲山峰沙漠
B.首都〇其他城市
C.洲界國界
D.長途汽車站飛機場
練3
在一幅地圖上,量得北京至天津的直線距離為3厘米,兩地實地距離是120千米,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  )
A.1:40000 B.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400千米
C.四十萬分之一 D.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40千米
練4
如圖為圖幅相等的甲、乙兩幅地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圖表達的內容比乙圖復雜
B.甲圖比例尺比乙圖比例尺大
C.甲圖表示的范圍比乙圖更大
D.清河位于香山西北方向
練5
讀某村平面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采用的是哪一種定向方法______.
(2)面對此圖,它的上、下、左、右的方向分別是:上:______下:______左:______右:______
(3)圖中小河的流向是從______往______流.
(4)一輛汽車從村莊向小河方向駛過公路橋,其行駛方向應是:先從______向______;再從______向______.
1.地形和地形圖
(1)地形的類型
——地面起伏較小,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對高度小;
——地面寬大,起伏較小,海拔明顯較低,相對高度小(200米以下);
——地面起伏明顯,海拔高度較高(500米以上),相對高度較大;
——頂面較大,起伏小,海拔較高(500米以上),相對高度較小(和山地的區別);
——周圍山脈,中部低陷,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對高度較小。
(2)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圖
①等高線: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高值;
②地形和等高線分布的關系;
地形部位 等高線分布特點
山頂 等高線呈封閉狀態,由外向內,海拔增高
鞍部 兩條等高線凸出部位相對應
峭壁 等高線重疊處
山脊 等高線向海拔較低處凸出
山谷 等高線向海拔較高處凸出
陡坡 等高線較密處
緩坡 等高線較疏處
山峰(洼地) 等高線呈很小的封閉的曲線時(中間高)或(中間低)
(3)地形的變化
①引起地表形態變化的外力因素主有
主要是受風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的風化、侵蝕、搬運、沉積作用。
(風的侵蝕作用:風蝕城堡;沉積作用:沙丘;流水的侵蝕作用:黃土高原、溶洞;沉積作用:江河的中下游和河口形成平原和三角洲;冰川作用:角峰和冰斗谷)
②內力和外力作用對地球的地形形成有什么不同?
內力作用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起伏加大。影響是階段性的。
外力作用主要是 , ,使地表趨于 。具有緩慢、持久的影響。
③地球表面的形態是 和 共同作用的結果
就全球而言,內力的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居主導地位,而在局部地區,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導地位。
例1
下列對五種陸地地形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地面廣闊平坦的只有平原
B.地面連綿起伏的只有山地
C.高原和丘陵相對高度都比較小,但海拔差異大
D.盆地是周圍高、中間低的地形
例2
下列四幅基本地形類型圖中,表示山地地形的是(  )
A. B. C. D.
例3
關于圖中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說法錯誤的是(  )
A.登山路線①比登山路線②坡度更緩
B.②處可能發育河流
C.③處適合攀巖運動
D.④海拔高于400米
例4
泥石流是一種多發的地質災害。因此,我們需要掌握相應的應急措施。如圖為等高線地形圖,實線為等高線(單位:m),虛線及箭頭為泥石流將要經過的路線及方向。則位于O點的小樂應(  )
A.沿路線①逃生
B.沿路線②逃生
C.沿路線③逃生
D.原地等待救援
例5
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
(1)A點的海拔是______米,A、B的相對高度是______米。
(2)小清河的流向為______。
(3)圖中字母代表的山體部位名稱C______、D______。
(4)E、F兩村之間準備修一條村級公路,有甲、乙兩條路線可選,你認為較為合理的是______線。
練1
某同學在一篇旅游日記中寫到:“此處海拔1277米;放眼四顧,只見峰巒起伏,坡度陡峻;到處植被茂盛,景色秀美”。該同學描述的地形類型是(  )
A.丘陵 B.盆地 C.山地 D.高原
練2
關于等高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等高線的高度是指相對高度 B.等高線閉合的地方一定是山頂
C.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就陡 D.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就緩
練3
圖中所示的山體各部位名稱,對應正確的是(  )
A.a--山峰
B.b--山谷
C.c--陡崖
D.d--山脊
練4
深山藏古寺,幽林聽梵音,這是何等的清幽境界,讓人聞之無不心向往之。山谷地形往往更隱蔽。如圖是四幅等高線地形示意圖,能體現“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
A.a處 B.b處 C.c處 D.d處
練5
讀我國南方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中標有數字③④的地方,可能有小溪流出的是______地。(填數字序號)
(2)適合攀巖活動的是______地。(填數字序號)
(3)⑧地位于⑦地的______方向
(4)圖中甲、乙、丙三地中適合修梯田種水稻的是______;若在A處修水壩,在防洪減災方面對B、C兩地更有利的是______。
課后練習
練1
人類歷史上,最先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的事件是(  )
A.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B.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
C.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 D.中國人較早提出“蓋天說”與“渾天說”
練2
如圖是“某地平面圖”,嚴格來說,一幅地圖應該包括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等基本要素,本圖缺少(  )
A.方向
B.比例尺
C.圖例
D.注記
練3
如圖中,公路AB段的走向是(  )
A.西北--東南走向
B.西南--東北走向
C.南北走向
D.東西走向
練4
下列四幅圖中的P點,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東半球的一幅是(  )
A. B. C. D.
練5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地球半徑任何地方都是6378千米 B.兩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稍長
C.從中國上海市出發繞地球一周約4萬千米 D.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
練6
下列關于地球內部結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地殼是由巖石圈和軟流層組成的
B.地球內部的軟流層位于地幔中
C.地球內部結構中從內到外依次是地幔、地核、地殼
D.地球內部結構中,地核厚度最小,由固體物質構成
練7
實際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是(  )
A.任意兩條相對的經線所組成的經線圈 B.0°和180°經線所組成的經線圈
C.西經20°和東經160°所組成的經線圈 D.東經20°和西經160°所組成的經線圈
練8
關于經線和緯線的正確敘述有(  )
①在地球儀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②每條經線的長度都相等,緯線長度由赤道向南北兩極變短
③在地球儀上,每條緯線形狀都是半圓
④經線和緯線的度數范圍都是0°到90°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練9
某地圖比例尺為,圖中甲乙兩地圖上距離為25cm,則實地距離為(  )
A.2km B.200m C.1250m D.7.5km
練10
讀圖,①、②、③、④對應的地形名稱排列正確的是(  )
A.①山地 ②高原 ③平原 ④丘陵
B.①高原 ②山地 ③丘陵 ④平原
C.①高原 ②山地 ③丘陵 ④盆地
D.①山地 ②高原 ③盆地 ④丘陵
練11
關于地圖比例尺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比例尺是實地距離與圖上距離之比
B.比例尺可以用數字式、文字式和線段式三種方式表示
C.地圖上量算距離時,比例尺較小的地圖更精確
D.繪制地圖選用比例尺,與所表示地區的范圍大小無關
練12
如圖中虛線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選項中,地形部位名稱排序與圖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脊 ②山谷 ③鞍部 ④山頂
B.①山谷 ②山谷 ③山頂 ④鞍部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頂 ④鞍部
D.①山脊 ②山脊 ③山頂 ④鞍部
練13
讀有指向標的地圖,回答:
(1)河流流向由______向______,然后折向______方向流;
(2)公路的方向從C沿______方向到D,然后從D折向______方向到E;
(3)村莊A在村莊B的______方向,村莊B在橋梁的______方向.
練14
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處、B處、C處的地形部位名稱分別是:A______B______C______
(2)圖中B、D兩處,適合漂流的是______處,適合攀巖的是______處,B處河流的流向大致為______
(3)量一量甲乙兩山峰的圖上距離,計算其實地距離是約為______米。
(4)圖中山坡E和山坡F坡度相比,坡度較陡的是山坡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練15
讀經緯網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A點的緯度:______。
(2)A、B兩點中,位于東半球的是______,A、D兩地位于熱帶的是______。
(3)B點位于A點的______方。
(4)圖中陰影部分甲、乙、丙中,面積最大的是______。
(5)B、D兩地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
(6)寫出C點的經度: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寿县| 蓝山县| 南投县| 滨州市| 大连市| 炎陵县| 灵川县| 晋江市| 碌曲县| 武隆县| 德兴市| 灯塔市| 福贡县| 邹平县| 大石桥市| 甘德县| 买车| 盖州市| 临邑县| 赤壁市| 宁陕县| 武威市| 三都| 屯门区| 兴义市| 金沙县| 灌阳县| 阜宁县| 宝山区| 湟源县| 兴仁县| 七台河市| 鲜城| 江油市| 溧阳市| 临颍县| 华坪县| 白城市| 厦门市| 株洲市| 乐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