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2022年浙江中考社會法治真題分類匯編:05 人文地理一、單選題1.(2022·紹興)在傳統煤炭能源大區內蒙古,風電光伏項目在庫布其開工,該項目投產后生產的綠色電能每年可節約標準煤超過100萬噸,年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300萬噸。該項目的建設( ?。?br/>①可以大大增加煤炭資源的供應量②有利于內蒙古地區的環境保護③體現了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④可從根本上解決當地能源問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2·溫州)讀下圖,完成問題。2.美麗山水電站位于里約熱內盧的( )A.東北方 B.西北方 C.東南方 D.西南方3.美麗山輸電工程沿線地區( )A.氣候寒冷 B.地勢北高南低C.河流稀少 D.地形種類多樣4.建設美麗山輸電工程,旨在( )①推動能源的跨國輸送②積極應用可再生資源③促進亞馬孫河流域開發④滿足沿海地區工業需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2·臺州)圖1為世界某區域示意圖,圖2為圖1中甲城市的氣溫和降水量統計圖。完成問題。5.圖1中AB線是( ?。?br/>A.北極圈 B.南極圈 C.北回歸線 D.南回歸線6.下列四幅民居照片中最有可能在圖1區域內拍攝到的是( )A.高腳屋 B.窯洞C.蒙古包 D.冰屋7.甲城市所在國家于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取得金牌數第一的佳績,它是( ?。?br/>A.南非 B.日本 C.挪威 D.巴西8.甲城市所在國家耕作業不發達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稀少②光熱不足③平原狹小④地處低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2022·寧波)2022年2月4日至20日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選擇在2月份舉行冬奧會,所考慮的自然環境因素是( ?。?br/>A.地形 B.經濟 C.交通 D.氣候(2022·寧波)下圖為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小海坨山南麓等高線地形圖(部分)。讀圖完成問題。10.圖中M線所代表的地形部位被稱為( ?。?br/>A.山脊 B.鞍部 C.山谷 D.盆地11.此圖采用的定向方法是( ?。?br/>A.指向標定向法 B.一般定向法C.經緯網定向法 D.實地定方向12.(2022·寧波)讀坎兒井結構示意圖??矁壕@一灌溉設施的優越性在于( ?。?br/>①能將高山雪水經過暗渠引到農田②地下暗渠引水,容易受風沙影響③減少水的蒸發,灌溉更多的土地④免去運水之勞,節約了勞動成本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2022·寧波)生態足跡可用來評估人類對地球生態系統和環境的影響。下圖呈現的是對全球生態足跡的一種估算結果。要實現全球生態足跡從甲到乙的轉變,需要( )①國際組織平均分配減碳任務②世界各國政府共同承擔責任③企業依靠科技實現節能減排④公民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生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2·湖州)每年春秋兩季,斑頭雁沿著較穩定的路線,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來回遷徙。讀斑頭雁某一遷徙路線示意圖(圖1),回答問題。14.秋季,斑頭雁從青海湖繁殖地開始遷出,總體的飛行方向是往( )A.東北 B.西南 C.東南 D.西北15.春季,斑頭雁從卡納塔克邦濕地遷徙至青海湖繁殖地的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危險是( )A.喜馬拉雅山的復雜地形 B.帕米爾高原的大風揚沙C.西北太平洋的超強臺風 D.恒河三角洲的狂風暴雨(2022·杭州)守住18億畝耕地的紅線,確保耕地數量,才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讀“我國耕地面積與糧貪產量變化表”,回答問題。年份 2015 2017 2019耕地面積(億畝) 20.25 20.23 19.18糧食產量(萬噸) 66060 66161 6638416.表中數據顯示,我國耕地面積呈下降趨勢。原因有( )①洪澇等自然災害對耕地的損毀②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政策的實施③我國的耕地資源地區分布均衡④城市、交通等非農業建設用地增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在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的前提下,為持續穩定提高我國糧食總產量,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①積極培育并推廣糧食高產品種②不斷增加我國糧食進口的數量③治理土壤污染以提升耕地質量④不斷完善我國的糧食儲備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2022·杭州)在黃河流域磁山遺址發掘的文化層(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間)中,發現了數以百計的窖穴,其中很多窖穴底部有糧食堆積的痕跡,另外還有石鏟、石白、石杵和圓形陶碗等。據此推測,這一文化層( )①處于舊石器時代②處于新石器時代③當時已經出現了原始農業④當時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22·杭州)讀“某小區平面示意圖”,完成問題。19.位于杭杭家西北方向的核酸檢測點是( ?。?br/>A.① B.② C.③ D.④20.杭杭從檢測點①步行到檢測點②用時15分鐘,她步行速度為每分鐘80米。若量得①②兩檢測點間的圖上距離為2厘米,則該圖的比例尺為( ?。?br/>A.1:6000 B.1:60000 C.1:12000 D.1:120000(2022·杭州)2021年6月,烏東德水電站投產發電。讀“長江流城示意圖”,完成問題。21.建設烏東德水電站與三峽水電站的相同自然條件是( )A.處于我國地勢階梯交界處,地勢落差大B.處于長江中游地區,支流眾多,水量大C.屬西電東送重大工程,有國家政策支持D.長江沿岸經濟發達,電力市場需求量大22.在獨特的自然環境影響下,人們創造了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圖中四地與其特色區域文化對應正確的是( )A.①—稻作文化 B.②—巴蜀文化C.③—雪域文化 D.④—草原文化(2022·舟山)閱讀亞洲大陸局部示意圖,回答下題。23.下列描述,符合圖示區域特征的是( ?。?br/>A.大部分地區處于中高緯度 B.地處南亞,西瀕阿拉伯海C.恒河大致自東南流向西北 D.礦產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24.黃麻是圖示區域重要的經濟作物,適合生長在氣候濕熱、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區。圖中最適合大規模種植黃麻的地區是( ?。?br/>A.① B.② C.③ D.④25.(2022·金華)我們生活在世界不同區域中,每個區域的社會生活,都是展現這個區域人文特色的櫥窗,以下關于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的描述,正確的是( ?。?br/>A.阿爾卑斯山區居民以羊駝和駱馬的奶肉為食物來源B.美國中部大平原農場實行精拼細作的人工早作農業C.威尼斯游客乘坐貢多拉穿梭在縱橫交織的水道之中D.大西洋沿岸的日本在與海共存共生中形成“魚文化”(2022·金華)真理,指引方向;紅色,凝聚力量。某校師生開展以“追尋真理故事,傳承紅色基國”為主題的研學活動,下面是他們分組開展的過程,請參與完成問題。26.【追尋信仰之路】第一組同學擬從金華市區出發,前往陳望道故居。下圖是他們規劃研學路線時搜集到的地圖,據圖可知故居位于金華市區的( ?。?br/>A.西北方向 B.東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東南方向27.【追憶崢嶸歲月】第二組同學在永康市抗美援朝紀念公園,準備向市民講述志愿軍故事。以下最適合在此地宣講的是( ?。?br/>A.飛奪瀘定橋 B.血戰臺兒莊 C.挺進大別山 D.堅守上甘嶺28.【追夢希望田野】第三組同學走進金華市城市展示館,感受到新時代金華人民扛旗爭先、勇闖新路的“紅色精神”。為積極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我市政府實施“八婺同心·共建共富”的山海協作項目,建設武義—永康、磐安一金東等“產業飛地”,努力使山區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至全省平均的70%,以上舉措( ?。?br/>①加強了區域合作,實現平均分配②增進了民生福祉,共享發展成果③深化了對外開故,建設信義金華④傳承了紅色基因,助力共同富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9.(2022·金華)觀察圖幅相同的甲、乙兩圖,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br/>A.a點位于北濕帶B.b點位于中緯度C.甲圖的比例尺要比乙圖的比例尺更大D.甲乙兩圖所示陰影區域均位于東半球30.(2022·麗水)中企承建東非最大光伏電站,緩解肯尼亞“電荒”;中國技術支持非洲“綠色長城”,阻止撒哈拉沙漠南侵;中國電動大巴在南美,有效緩解環境污染……共建美麗地球,中國一直在努力。這體現了中國致力于( )①主導經濟全球化進程②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③推動世界多級化發展④建設綠色清潔美麗的世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1.(2022·麗水)從《麗水市域甌江水系圖》可以看出( ?。?br/>A.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45千米B.甌江的支流小溪自東北向西南流C.麗水屬溫帶季風氣候,甌江水量大D.麗水全市以平原為主,江水流速緩慢32.(2022·麗水)讀經緯網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A點位于B點的西北方向B.B點經緯度為(70°N,130°W)C.C點位于低緯度、北溫帶D.D點位于東西半球的分界線上33.(2022·麗水)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現有15個成員國,包括東南亞國家聯盟10國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5國。讀下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br/>A.甲處的日本地域狹小,有獨特的“魚文化”B.乙大洲的印度是RCEP成員國,IT業發達C.丙所在的國家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D.RCEP所有的成員國都位于丁大洋的沿岸34.(2022·麗水)2021年,麗水市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首次成為全國唯一水、氣環境質量排名同時進人前十的地級市,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提高。這體現了( ?。?br/>A.因地制宜的區域經濟發展原則B.我市堅持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C.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難以協調D.解決環境問題是當前工作的中心二、材料分析題35.(2022·溫州)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奏響“共同富?!毙聵氛?。[蝶變之路]溫州H村,原是無資源、無產業、無發展環境的“三無村”。近年來,在村黨支部領導下,通過“村企合作”改革,走出了一條鄉村蝶變之路,成為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典型案例;[振興之舉]H村以田園綜合體建設為抓手,推進產業發展。倡導綠色生產,推廣鐵皮石斛高標準種植;打造四季飄香的百果園。充分利用科技,引進人才,重點延伸鐵皮石解產業鏈,研發沖劑、日化品等深加工產品。建設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石斛展覽館、文創園,打造高品質的鄉村文旅項目。[領路之人]走共同富裕路,就是百姓的“中國夢”。圓夢,離不開領路人。身為共產黨員,他致富不忘鄉親,投入數化資金建設美麗鄉村,通過“村企合作”帶動鄉村發展。身為黨支部書記,他為了H村的發展,帶領40余名黨員奮戰在工作一線,緊盯施工現場、頻繁走訪村民、組織工作夜談會、舉辦石斛觀賞節、解決閑余勞動力就業……鄉村振興路上,這樣的領路人還有很多。(1)根據材料,概括H村改革發展所取得的成就。(2)運用所學知識,分析H村發展舉措的合理性。(3)以“中國夢”為主題寫一段話,向領路人致敬。36.(2022·溫州)捕捉社會光影,再現兩宋溫州。[百物周流][科舉競流]下表 南宋州郡科舉及第人數統計(前三甲) 福州 溫州 明州進士 2249 1096 777狀元 6 5 4兩宋時期,大量北方和福建移民流入溫州,形成了“耕以務本,讀以明救”等家訓、族規。北宋中期,朝廷開始不斷擴充太學人數。南宋設太學于都城臨安(今杭州)。1019年,溫州率先建立州學。至北宋后期,下轄四縣均已建立縣學。北宋中期,溫州出現著名學者聚徒講學的景象。如“儒志先生”王開祖,中第后“杜門著書,從學常數百人”。——整理自買松弟主編《溫州通史·宋元卷》[文化匯流]南戲,是北宋時期北方雜劇傳播到南方后,與溫州民間藝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戲劇。兩宋時期,溫州經濟繁榮,城市人口激增,南戲率先將市民小人物作為正面主人公寫進戲文。南戲流傳到臨安后,包含勾欄的繁盛,使其發展為成熟的戲曲藝術。——摘編自黃文杰《兩宋江浙城市變革與南戲的發生》(1)根據圖7,描述宋朝溫州港海外貿易的路線。(2)結合材料,分析南宋時期溫州科舉鼎盛的原因。(3)南戲的產生與發展,反映了兩宋時期社會生活與文化方面的哪些特征?37.(2022·溫州)千年農區新發展,昨日糧庫變種倉。下表 河西走廊主要農業產業的比較 小麥種植 玉米制種①收益(元/公頃) 7905 24606作物蒸騰系數② 450~600 250~300注:①制種,即生產已經培育成功的作物種子。②蒸騰系效越高,作物生長需水越多。(1)根據圖5、圖6,說明河西走廊農業發展的優越條件。(2)隨著作物制種面積的增加,河西走廊逐漸從國家級商品糧基地轉變為“種子繁育黃金走廊"。結合上述材料,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分析這一轉變的重要意義。38.(2022·臺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下圖為我國某區城示意圖。昭通蘋果產區位于昭通市南部,與我國北方蘋果產區相比,昭通蘋果具有“成熟早、甜度高、色澤艷”的特點,受到消費者喜愛。近年來,政府相關部門成立專家工作站,對關鍵技術進行集成創新。隨著昭通到昆明空中航線、內昆鐵路、昭待高速公路等相繼開通,昭通蘋果銷售量不斷提升。(1)昭通蘋果產區位于我國 (青藏/云貴/黃土)高原的北部地區,從我國四大地區角度分,屬于 (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2)分析昭通蘋果“成熟早、甜度高、色澤艷”特點的形成原因。(3)歸納昭通蘋果銷售量不斷提升的社會經濟條件。39.(2022·寧波)“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寧波“賬本”顯隱憂寧波市耕地、人口調查數據表(部分)年份 耕地(萬畝) 總人口(萬人) 人均耕地面積(畝/人)2009 334.2 571.02 0.592021 218.28 613.66 0.36材料二:耕地“亮碼”在行動從2018年開始,寧波市用三年時間為耕地建立了“健康碼”,賦碼流程見下圖。材料三:耕地“兜底”保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強調,要落實耕地保護,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1)從上表數據中你發現了哪些隱憂?(2)依據材料二,分析耕地“健康碼”的建立在耕地保護方面所起的作用。(3)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從資源、人口與發展三者關系角度簡述“落實耕地保護”的重要性。40.(2022·湖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新疆是國家重要的煤炭、油氣、清潔能源基地和輸出地之一。我國實現“雙碳”目標對新疆能源綠色轉型提出了新要求。資料卡“雙碳”目標碳達峰是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通過節能減排、植樹造林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零排放”。中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1)讀圖5,寫出新疆油氣田主要分布的兩大盆地名稱。(2)根據圖6,歸納新疆能源消費結構變化特點。(3)綜合上述材料,請你為新疆能源綠色轉型提出具體措施。41.(2022·杭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南非充分利用礦產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工礦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大。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南非政府承諾到2030年減少28%的碳排放。圖1為南非略圖,圖2為約翰內斯堡和德班氣溫數據,表為南非主要的礦產資源儲量居世界位次。南非的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居世界第一位 鉑族金屬、錳、鉻、黃金、紅柱石、釩儲量居世界第二位 螢石、鈦、蛭石、鋯儲量居世界第四位 金剛石、銻、磷酸鹽儲量居世界第五位 鎳、鈾(1)與約翰內斯堡相比,德班緯度較 (填“高”或“低”),氣溫較 (填“高”或“低”),請從地勢的角度解釋原因?!? (2)從礦產資源角度,分析南非大力發展工礦業的條件。(3)簡述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的過程,并指出海平面上升的危害。42.(2022·杭州)一河貫南北,文脈承古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京杭運河連接北京與杭州,不僅承載著歷史,還擔負著水資源的調配功能。圖1為我國調水工程示意圖,圖2為天津、杭州兩地降水資料,圖3為圖1中調水工程縱斷面示意圖。材料二:隋朝時,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運河的基礎之上,開鑿了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某同學為進一步了解大運河,翻閱書籍,看到如下描述。西通河洛,南達江淮……其交、廣、荊、益、楊、越等州,運漕商旅,往來不絕。——(唐)杜佑《通典》材料三:該同學從書中摘錄了有關隋朝大運河的評價,并制作了如下書摘。書摘一:隋之疏淇汴……在隋之民不勝其害也,在唐之民不勝其利也。——(唐)皮日休《皮子文藪·汴河銘》書摘二:隋煬帝開鑿運河,本是惠及百姓、澤被后世,利國利民的工程,但因勞役過于繁重,反而成了一項虐政,加速了農民起義的爆發。但是運河的開通,對于以后唐、宋兩代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政權的鞏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安作璋主編《中國運河文化史》(上冊)(1)天津與杭州的降水都是夏季 (填“多”或“少”)于冬季,年降水量天津比杭州 (填“多"或“少”),利用京杭運河調水的方向為 (填"南水北調”或“北水南調”)。調水過程中,甲乙、乙丙、丙丁三個運河段能引水自流的是 段(填“甲乙”、“乙丙”或“丙 丁”),原因是 (2)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大運河的歷史價值。(3)材料三中對隋朝大運河的評價,對我們認識史事有何借鑒意義?43.(2022·舟山)治理水土流失,實現綠色富民。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 材料三:(1)依據材料一,簡述長汀縣水土易流失的自然原因。(2)“長汀經驗”是各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就材料二中的舉措分別提煉一條經驗。(3)根據材料三,概括長汀縣發生的巨變,并揭示該變化蘊涵的道理。44.(2022·金華)雙星爭華地,天人和諧居。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金華古稱婺州,因地處金星與婺女兩星爭華之地而得名。為了更好地了解家鄉、發展家鄉,某校師生決定開展以“來自家鄉的報告”為主題的項目化學習。通過社會調查、野外考察等方式已取得階段性成果,請你共同完成報告的部分內容。(1)[農業狀況與分析]成果3攝于成果1中的A處。請結合成果1、2分析此處種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條件。(2)[生態問題與對策]考察發現該地有“季節性缺水“水土流失”等問題,請從B、C兩處入手提出解決方案。(3)[項目感悟與分享]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經過本次項目化學習,同學們梳理出以下思維導圖,請補充完整并談談你的感悟。45.(2022·麗水)隨著新疆和若鐵路(和田至若羌)的開通,世界上首條沙漠環線鐵路——環塔克拉瑪干沙漠鐵路將形成閉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紅棗習性:喜光,喜干冷,耐濕熱;對土壤要求不高,耐貧瘠、耐鹽堿。紅棗5-6月開花,9月成熟。 若羌縣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與阿爾金山脈交匯處,一年有210天無霜期,年均日照時間長達3100小時。受塔克拉瑪干沙漠高溫與阿爾金山雪城涼爽氣流的影響,若羌的平均晝夜溫差達20°C以上。 知識卡片 與麗水市結對的新疆新和縣,位于環塔克拉瑪干,沙漠鐵路沿線。 新和縣有著“核桃之鄉”的美譽,其核桃不但銷往國內,而且遠銷海外。新和縣還盛產葡萄、小白杏、水蜜桃、沙棗等物產。(1)圖1中A是 盆地;B是 山脈,阿爾金山脈是 階梯分界線。(2)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從自然環境角度分析若羌紅棗甜度高品質佳的原因。(3)運用知識卡片及所學知識,談談我們麗水市與新和縣該如何做好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可持續發展【解析】【分析】 內蒙古建設風電光伏項目, 該項目投產后可節約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這有利于內蒙古地區的環境保護,體現了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所以②③符合題意,正確。①不符合題意,應排除。④錯誤,選項觀點夸大了該項目的作用,應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答案】2.B3.D4.D【知識點】世界地形、河湖、氣候【解析】【點評】本題考查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難度適中。美麗山水電站是巴西第二大水電站,巴西最大的水電站是伊泰普水電站。2.根據圖示信息,本題采用經緯網定向法。美麗山水電站位于里約熱內盧的西北方向。故答案為:A3.該水電站沿線地區是熱帶,終年高溫,故A錯誤;地勢是西高東低,故B錯誤;該地區河流眾多,故C錯誤。沿線地區經過平原、高原、山地,故D說法正確。故答案為:D4.該水電站把巴西北部的水電資源直接輸送到東南部的負荷中心 ,故①說法有誤;輸電工程應用水力資源,促進亞馬孫河流域的資源開發,滿足沿海地區工業的需求,故②③④說法正確。故答案為:D【答案】5.A6.D7.C8.B【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解析】【點評】 北極圈是指北寒帶與北溫帶的界線。其緯度數值為北緯66°34',與黃赤交角互余,其以內大部分是北冰洋。北極圈的范圍包括了格陵蘭導、北歐和俄羅斯北部,以及加拿大北部。北極圈內島嶼很多,最大的是格陵蘭島。5.根據圖1的經緯度及地理位置,可以判定AB線是北極圈。故答案為:A。6.高腳屋是一種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干欄式”民居;窯洞中國北部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冰屋是北極地區的獨特建筑。所以,四幅圖片中最有可能在圖1區域內拍攝到的是冰屋。故答案為:D。7.根據圖1中甲的位置可知是挪威,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取得金牌數第一的國家。故答案為:C。8.挪威的緯度較高,西北基本屬于北極圈,光照少,不利于農作物生長;挪威的地形為山地地形,地勢不平坦,不利于發展耕作業,故②③符合題意。①不是主要原因;④錯誤。故答案為:B。9.【答案】D【知識點】中國的地形、氣候【解析】【分析】2022年2月4日至20日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選擇在2月份舉行冬奧會,所考慮的自然環境因素是氣候,D項正確;ABC項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北京冬奧會以冰雪項目為主,所以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地理氣候因素。【答案】10.C11.A【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點評】等高線圖上山脊和山谷的判讀:等高線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是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則是山谷。10.根據圖片信息可知,圖中M線所代表的地形為山谷。故答案為:C。11.圖片采用的定向方法是指向標定向法。故答案為:A。12.【答案】C【知識點】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解析】【分析】坎兒井這一灌溉設施的優越性在于能將高山雪水經過暗渠引到農田,減少水的蒸發,灌溉更多的土地,免去運水之勞,節約了勞動成本,①③④符合題意;坎兒井利用地下暗渠飲水,不受季節影響,不受風沙影響,②項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坎兒井是在干旱地的勞動人民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創造的一種地下水利工程。坎兒井引出了地下水,讓沙漠變成綠洲,古代稱作“井渠”。13.【答案】D【知識點】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可持續發展【解析】【分析】分析生態足跡的數據可知,實現甲到乙的轉變必須世界各國政府共同承擔責任,企業依靠科技實現節能減排 , 公民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所以②③④符合題意,正確。①錯誤,國際組織平均分配減碳任務,不公平,也不現實。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題需要在正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根據所學知識,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答案】14.B15.A【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點評】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它聳立在青藏高原南緣,分布在中國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和不丹等國境內,其主要部分在中國和尼泊爾交接處。14.由圖可知,秋季,斑頭雁從青海湖繁殖地開始往卡納塔克邦濕地遷徙,總體的飛行方向是往西南。故答案為:B。15.從圖片信息中可提取在春季的遷徙途中會遇到高度為2000-5000以上的復雜地形,結合地形和所學知識可推斷是喜馬拉雅山,A項正確;帕米爾高原地跨中國新疆西南部、塔吉克斯坦東南部、阿富汗東北部,與圖中位置不符,B項錯誤;CD兩項與圖片位置不符,排除。故答案為:A。【答案】16.B17.B【知識點】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解析】【點評】 隨著人口的增加,人地矛盾將越來越尖銳。目前人類已經面臨耕地資源不足的困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供求矛盾的矛盾將進一步突出。如果使現有農業生產水平翻一番、甚至翻兩番,世界土地資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把這樣的困境延緩一段時期。但不是根本的解決方案,因為耕地供需矛盾實質上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長是解決此矛盾的關鍵。16.從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國的耕地面積呈下降趨勢,但糧食產量則呈上升趨勢,其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洪澇等自然災害對耕地的損毀,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政策的實施,城市、交通等非農業建設用地增加,故①②④符合題意;我國的耕地資源是不均衡的,人均耕地少,可開墾的后備土地資源不多,加上使用不合理,亂占耕地的現象十分嚴重,造成耕地面積日益減少,③錯誤。故答案為:B。17.在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的前提下,為持續穩定提高我國糧食總產量,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積極培育并推廣糧食高產品種,治理土壤污染以提升耕地質量,①③正確;不斷增加我國糧食進口的數量,不斷完善我國的糧食儲備制度,并沒有體現守住耕地的前提,②④錯誤。故答案為:B。18.【答案】C【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據“很多窖穴底部有糧食堆積的痕跡,另外還有石鏟、石臼、石杵和圓形陶碗等”可知材料反映當時人們已經開始種植糧食,出現原始農業,處于新石器時代。水稻是長江流域的作物,排除①④。C項②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古代的農耕生活。我國原始居民進入農耕時代時已經處于新石器時代。掌握我國古代的農耕生活的表現和影響。【答案】19.B20.B【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點評】 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19.由圖可知,位于行行家西北方向的核酸檢測點是②號。故答案為:B。20.從①點到②點,每分鐘步行速度80米,用時15分鐘,通過計算可得出距離為:80*15=1200(米);①②兩檢測點間的圖上距離為2厘米,則比例尺為:2:120000=1:60000;故答案為:B。【答案】21.A22.B【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解析】【點評】稻作文化主要是指人們以水稻種植為主要生存和發展方式的文化;巴蜀文化顧名思義,指的是四川盆地的地域文化;雪域文化指的是以世界屋脊著稱的青藏高原地區;草原文化是指世代生息在草原地區的先民、部落、民族共同創造的一種與草原生態環境相適應的文化。21.烏東德水電站和三峽水電站都處于我國地勢階梯交界處,地勢落差大,A項正確;烏東德水電站位于金沙江干流上,即長江的上游,B項錯誤;CD兩項都不屬于自然條件,排除;故答案為:A。22.根據圖中序號的位置及所學知識可知:①是雪域文化,②是巴蜀文化,④是稻作文化,圖片中沒有體現草原文化。故答案為:B。【答案】23.B24.A【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點評】印度位于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位于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23.印度大部分地區處于低緯度,A項錯誤;印度地處南亞,西瀕阿拉伯海,B項正確;恒河流向是自西北朝東南的,C項錯誤;礦產資源主要分布在東部,D項錯誤。故答案為:B。24.黃麻是圖示區域重要的經濟作物,適合生長在氣候濕熱、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區,結合這些信息及圖片分析,①地區是最適合大規模種植黃麻的。故答案為:A。25.【答案】C【知識點】世界典型區域;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解析】【分析】羊駝和駱馬分布于安第斯山區和南美洲南部的草原、半荒漠地區,阿爾卑斯山區居民生活在歐洲中南部,長期冰雪覆蓋,無法以羊駝和駱馬的奶肉為食物來源,A項錯誤;美國中部大平原,土地平整,以旱地為主,地廣人稀,科學技術發達等條件使得該地區的農業生產以家庭農場為主,普遍使用機械化大生產,B項描述錯誤;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人們喜歡乘坐一種尖頭小船——“貢多拉”,穿行在縱橫交錯的水道中。這種輕盈纖細、造型別致的小船是威尼斯人日常的交通工具,C項正確;日本是一個太平洋西岸的島國,D項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貢多拉是獨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這種輕盈纖細、造形別致的小舟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它一直是居住在瀉湖上的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答案】26.B27.D28.C【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解析】【點評】本題為綜合考查試題,內容涵蓋了人文地理、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領域,需要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多積累、沉淀,并能夠靈活運用。26.根據地圖信息可知,陳望道故居位于金華市區的東北方向。故答案為:B。27.飛奪瀘定橋發生于1935年5月29日,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的一場重要戰役,不屬于抗美援朝時期的志愿軍故事,A項不符合題意;血戰臺兒莊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B項不符合題意;挺進大別山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是解放戰爭的一個偉大轉折,C項不符合題意;堅守上甘嶺發生在抗美援朝試題,最適合在抗美援朝紀念公園宣講,D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8.從題干信息的舉措中可以看出,增進了民生福祉,共享發展成果,傳承了紅色基因,助力共同富裕,②④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到實現平均分配,排除①;沒有涉及到深化對外開放,排除③;故答案為:C。29.【答案】C【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讀圖可知:a點位于熱帶地區,b點位于低緯度,AB兩項錯誤;觀察緯度和經度可知,甲圖的比例尺比乙圖的比例尺大,C項正確;以本初子午線(0°)為起點,向東為東經(E),向西為西經(W),無論向西向東,都以180°為終點,甲屬于東經,乙屬于西經,D項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經度差相同的兩幅圖,你就要注意看緯度了,緯度越低,實際距離越大;緯度越高,實際距離越小。30.【答案】C【知識點】可持續發展;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解析】【分析】 中企承建東非最大光伏電站,緩解肯尼亞“電荒”;中國技術支持非洲“綠色長城”,阻止撒哈拉沙漠南侵等。這體現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建設綠色清潔美麗的世界,所以 ②④符合題意,正確。①錯誤,中國沒有主導經濟全球化,選項觀點夸大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應排除。③錯誤,題干材料中國的做法也推動世界多極化沒有直接關系,應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在國際上的擔當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需要在正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排除不符合題意的干擾項,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31.【答案】A【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解析】【分析】由圖可知,圖片上1厘米表示實地距離4500000厘米,即45千米,A項正確;甌江的支流小溪不是自東北向西南流,而是自西向東流,B項錯誤;麗水市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C項錯誤;麗水市處浙江省西南浙閩兩省結合部,以中山、丘陵地貌為主,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部以中山為主,有低山、丘陵和山間谷地;東北部以低山為主,間有中山及河谷盆地,D項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 甌江,中國東海獨流入海河流,浙江第二大江,位于浙江南部,歷史上曾名永寧江、永嘉江、溫江、慎江。發源于龍泉市與慶元縣交界的百山祖西北麓鍋帽尖,自西向東流,貫穿整個浙南山區,流經麗水、溫州等市,干流全長388公里,流域面積18028平方公里,從溫州市流入東海溫州灣。32.【答案】D【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由圖可知,A點位于B點的西南方向,A項錯誤;B點經緯度為70°N,130°E,B項錯誤;C點的緯度為50°N,屬于中緯度、北溫帶,C項錯誤;東半球的分界線是東經160度和與其相對的西經20度所組成的經線圈,D點位于160°E,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南北半球與南北緯度的分界線是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以南為南半球(南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是以30度和60度為界,0°-30°是低緯度,30°-60°是中緯度,60°-90°是高緯度。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33.【答案】C【知識點】七大洲、四大洋【解析】【分析】由圖可知,甲是格陵蘭島,位于北美洲東北部,A項錯誤;RCEP成員國包含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文萊、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不包含印度,B項錯誤;丙是澳大利亞,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放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也被稱為“騎在羊背的國家”,C項正確;丁位于印度洋,而RCEP成員國中的中國、日本、韓國臨近太平洋,D項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 格陵蘭島位于北美洲東北部,是丹麥屬地之一(另外一個是法羅群島),世界上最大的島嶼,面積2,166,313.54 平方千米。RCEP一般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是2012年由東盟發起,歷時八年,由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十國共15方成員制定的協定。34.【答案】B【知識點】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解析】【分析】“2021年,麗水市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首次成為全國唯一水、氣環境質量排名同時進人前十的地級市,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提高”體現了麗水市堅持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我市堅持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發展理念,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35.【答案】(1)根據H村發展歷程,從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等角度回答,答出兩點即可:如,社會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條件改善,就業崗位增加。(2)H村倡導綠色生產,體現了新發展理念,在提升鄉村生態環境的同時,也促進了當地農業生產的發展;堅持創新引領發展,通過科技研發深加工產品,提高了產品附加值,擴大了經濟收益;堅定文化自信,通過建設地方文化特色濃郁的石斛展覽館、文創園,將文化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3)結合人物事跡,從加強黨的領導、凝聚中國力量等角度,向發揮引領作用的領路人致以敬意,盲之成理即可。示例:在共同富裕的奮斗路上,你們不忘初心,示范引領,凝聚發展共識,為推進鄉村振興按下“加速鍵”。在民族復興的逐夢路上,你們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裉本宗旨,傳遞改革創斷的時代精神,凝聚實干興邦的中固力量。【知識點】可持續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我們的理想與責任;權利和義務【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成就可以從 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等角度具體回答即可。(2)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本題可以從 H村倡導綠色生產 體現了新發展理念, 堅持創新引領發展, 堅定文化自信,將文化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等方面結合材料進行分析回答即可。(3)本題可以從如何實現中國 夢結合人物事跡進行回答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騰飛的主要表現,可持續發展,創新及作用,中華文化,如何實現中國夢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一般。36.【答案】(1)溫州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出口商品或從溫州港走海路直接運往日本、韓國和東南亞;或從溫州港運往明州,再銷往歐洲各國。(2)隨著移民的大量涌入,溫州逐漸形成了重視教育、崇尚科舉的社會風氣;宋朝崇文抑武,重視科舉;擴充太學,加之南宋太學設于臨安,為溫州籍學子入學提供了便利;溫州州縣學發達,推動了地方教育的發展;溫州學者熱心講學,促進了本地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3)多元文化交融;城鎮文化蓬勃發展;娛樂文化發展反映市民需求等。【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根據圖示信息可知,溫州港直接運往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東南亞國家;北上到達明州,然后運往歐洲各國。(2)根據題意中“ 兩宋時期,大量北方和福建移民流入溫州,形成了“耕以務本,讀以明救”等家訓、族規”可知,移民使溫州形成了重視教育的氛圍;兩宋時期擴充太學、建立州學和縣學,促進了溫州教育的發展;溫州學者聚徒講學,提升了溫州的文化教育水平。(3)雜劇和溫州民間藝術的結合,體現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南戲將市民小人物寫入戲文,發展成為成熟的戲曲,體現了城鎮文化的發展和娛樂文化的發展。故答案為:(1) 溫州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出口商品或從溫州港走海路直接運往日本、韓國和東南亞;或從溫州港運往明州,再銷往歐洲各國。(2)隨著移民的大量涌入,溫州逐漸形成了重視教育、崇尚科舉的社會風氣;宋朝崇文抑武,重視科舉;擴充太學,加之南宋太學設于臨安,為溫州籍學子入學提供了便利;溫州州縣學發達,推動了地方教育的發展;溫州學者熱心講學,促進了本地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3) 多元文化交融;城鎮文化蓬勃發展;娛樂文化發展反映市民需求等。【點評】本題考查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難度較大。37.【答案】(1)河流流經,提供穩定的灌溉水源;交通便利,便于產品對外輸送;光照充足,有利于農作物的光合作用。(2)當地氣候干旱,水資源較為稀缺,作物制種與商品糧種植相比,需水量少,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作物制種收益更高,增加了農民收人。因此,這一轉變有助于河西走廊可持續發展。【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信息可知,河西走廊地區有多條河流,為農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鐵路,說明交通便利,便于農產品的運輸;圖6說明該地區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利于農作物營養成分的積累。(2)根據題意可知,種子的蒸騰系數高,需水量相對于商品糧少,適應當地氣候干旱,水資源短缺的的自然環境,有利于節約水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作物制種的收益比糧食種植的收益更高,有利于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故答案為:(1) 河流流經,提供穩定的灌溉水源;交通便利,便于產品對外輸送;光照充足,有利于農作物的光合作用。(2) 當地氣候干旱,水資源較為稀缺,作物制種與商品糧種植相比,需水量少,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作物制種收益更高,增加了農民收人。因此,這一轉變有助于河西走廊可持續發展。【點評】本題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考查可持續發展的內容,難度適中。38.【答案】(1)云貴;西部(2)緯度較低,熱量適宜,成熟早;海拔較高,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甜度高;海拔較高,光照充足,紫外線強,色澤艷。(3)政策(支持);技術(創新);交通(改善);市場(擴大)。【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解析】【分析】(1)根據題干信息“ 昭通蘋果產區位于昭通市南部”可知, 昭通蘋果產區位于我云貴高原的北部地區,屬于西部地區。(2)由于產區的緯度較低,海拔較高,適宜蘋果的生長;緯度較低,熱量適宜;海拔較高,光照充足;就形成了昭通蘋果“成熟早、甜度高、色澤艷”的特點。(3)根據題干信息“ 近年來,政府相關部門成立專家工作站,對關鍵技術進行集成創新。隨著昭通到昆明空中航線、內昆鐵路、昭待高速公路等相繼開通,昭通蘋果銷售量不斷提升。 “可知,昭通蘋果銷售量不斷提升的條件是政策支持,技術創新,交通改善,市場擴大。【點評】 “昭通蘋果”是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特產,本題以昭通蘋果為切入點,考查了云南的地理及人文等內容,難度不大,可在材料中找到答案。39.【答案】(1)耕地總量減少,人均耕地面積減少;人多地少,糧食保障有隱患等。(2)耕地一本賬,耕地資源數據化;耕地易監管,使用情況全掌握;違法早知道,整改措施早落實等。(3)資源、人口與發展是一個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統一整體。耕地等自然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耕地資源如遭到破壞,會影響糧食安全、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保護耕地等資源,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的表格信息可知,從2009年到2021年,寧波市的耕地總量減少,人均耕地面積減少;人多地少,糧食保障有隱患等。(2)根據材料二可知,耕地健康碼的建立起到了耕地一本賬,耕地資源數據化;耕地易監管,使用情況全掌握;違法早知道,整改措施早落實等作用。(3)試題可結合以上三個材料,從資源、人口與發展三者關系角度說明,言之有理即可。【點評】本題以寧波市耕地、人口、發展為切入,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不大。40.【答案】(1)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2)以煤炭等非可再生能源為主;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占比低,比重不斷上升。(3)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降低煤炭消費比重);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低碳技術推廣等。【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解析】【分析】(1)讀圖5可知,新疆油氣田主要分布的兩個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2)讀圖6可知,新疆能源消費以煤炭等非可再生能源為主,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占比低,比重不斷上升。(3)綜合上述材料可知,要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降低煤炭消費比重);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低碳技術推廣等。【點評】新疆位于中國西北部,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是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理想之地。面對“雙碳”目標,新疆提出了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加快“疆電外送”通道、大型煤炭基地、新能源基地等重大項目實施,建立綠色低碳能源體系。41.【答案】(1)高;高;因為德班地勢較低,所以氣溫較高。(2)儲量大,種類多。(3)全球氣候變暖,致使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引發土地鹽漬化。【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解析】【分析】(1)由圖1、圖2可知,與約翰內斯堡相比,德班緯度較高,氣溫較高;從圖1可知,德班的地勢比約翰內斯堡低,所以氣溫相對較高。(2)根據表格信息可知,南非礦產種類多,儲量大。(3)開放性試題,回答可參考全球氣候變暖,致使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等方面。【點評】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于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42.【答案】(1)多;少;南水北調;丙??;地勢丙處高于丁處。(2)大運河的開通,有力地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對于鞏固統地和推動沿岸地區的城鎮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在隋唐以后的朝代,大運河繼續發揮著貫通南北水路的作用。直到今天,大運;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擔著水路運輸的作用。(3)堅持唯物史觀,用發展的、辯證的眼光認識史事。【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1)由圖2降水量表可知,天津和杭州的降水量都是夏季多于冬季,天津的年降水量比杭州少;從圖1可知,利用京杭運河調水的方向為南水北調,調水過程中丙丁運河段能引水自流,是因為丙處的地勢高于丁處。(2)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①加強了中國南北的溝通。在古代,水運通常是比陸路靠馬、牛車運輸方式便宜的。坐船過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輜重,往往比走旱路要便宜。大運河把南北用水道連起來,組成水網,把幾大自然水系(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錢塘江)變成一個大水系。②促進沿河城市的繁榮。唐、北宋的頻繁開鑿、疏浚、整修使大運河在較長的時期保持暢通,經過唐宋的長期發展,大運河沿線的城鎮借助大運河的便利條件,發展的更加興旺。大運河促進了沿線城市揚州、杭州、西安、洛陽、開封的發展。(3)歷史評價則是指對歷史現象或歷史事件進行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判表達,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點評】 隋唐大運河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地區,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大動脈,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巨大作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筑工程。43.【答案】(1)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坡度較大;年降水量較大且相對集中;土質疏松容易被沖刷。(2)政府加大治理投入;禁止亂砍濫伐,保護植被;因地制宜開展水土流失治理,提高植被覆蓋率。(3)長汀從一個生態環境惡劣、經濟落后、人民生活貧困縣轉受成了生態環境良好,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富??h。這一變化告訴我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可知,長汀縣大部分地形是丘陵山地,坡度較大;降水量較大且相對比較集中;以紅壤土為主,土層結構疏松,含沙量大。(2)從材料二的治理舉措中可知,①是政府加大治理投入,②是禁止亂砍濫伐,③是因地制宜,開展水土流失治理。(3)結合材料三的數據可知,從1985年到2020年,長汀縣從一個生態環境惡劣、經濟落后的貧困縣,發展成生態環境良好的富??h,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科學論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點評】本題以長汀縣為切入,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不大。長汀縣為丘陵地形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3℃,年平均降水量1700毫米左右。44.【答案】(1)A處:地勢平坦,利于耕作;臨近水源,便于灌溉;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于水稻生長。(2)B處:修建堤壩或建設水庫。C處:植樹造林或退耕還林。(3)①氣候;②人文環境,③感悟: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相互影響,人類在開發和利用自然時,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知識點】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解析】【分析】(1)根據成果1可知,A處地勢平坦,利于耕作,臨近水源,便于灌溉;根據成果2可知,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于水稻生長。(2)根據成果1的等高線示意圖,可在B處修建堤壩或建設水庫,解決季節性缺水的問題;在C處植樹造林或退耕還林,解決水土流失的問題。(3)自然環境包含地形、氣候、水土等,思維導圖中有地形和河流,可推出①處應填入氣候;農業、村落、交通等,則屬于人文環境,②處應填入人文環境;感悟可以從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相互影響,人類在開發和利用自然時,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等方面著手回答。【點評】自然環境指的是由水土、地域、氣候等自然事物所形成的環境;人文環境可以定義為,一定社會系統內外文化變量的函數,文化變量包括共同體的態度、觀念、信仰系統、認知環境等。45.【答案】(1)塔里木;昆侖山;第一、二級(2)若羌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有冰川融水;該地紅棗開花期與成熟期氣候較干冷,果實生長期熱量充足。(3)麗水可在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方面給新和提供支持;新和可將核桃、葡萄等物產銷往麗水,可將獨特的旅游資源推薦給麗水;開展區域合作,實現共同發展。【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解析】【分析】(1)根據圖1及所學知識可知,A是塔里木盆地,B是昆侖山山脈,阿爾金山脈是一二階梯的分界線。(2)分析作物品質優勢的自然原因一般要從區域自然條件和區域自然生態環境方面思考。根據材料可知,紅棗習性:喜光,喜干冷,耐濕熱;對土壤要求不高,耐貧瘠、耐鹽堿;若羌縣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與阿爾金山脈交匯處,一年有210天無霜期,年均日照時間長達3100小時。受塔克拉瑪干沙漠高溫與阿爾金山雪城涼爽氣流的影響,若羌的平均晝夜溫差達20°C以上,可知:若羌位于西北內陸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光熱充足,降水少,作物養分積累多。(3)麗水市與新和縣結對,可在 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方面給新和提供支持;新和縣盛產葡萄、小白杏、水蜜桃、沙棗等物產,可銷往麗水,展開區域合作;開放性試題,回答合理即可。【點評】 一二階梯分界線: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脈;二三階梯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2022年浙江中考社會法治真題分類匯編:05 人文地理一、單選題1.(2022·紹興)在傳統煤炭能源大區內蒙古,風電光伏項目在庫布其開工,該項目投產后生產的綠色電能每年可節約標準煤超過100萬噸,年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300萬噸。該項目的建設( ?。?br/>①可以大大增加煤炭資源的供應量②有利于內蒙古地區的環境保護③體現了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④可從根本上解決當地能源問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識點】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可持續發展【解析】【分析】 內蒙古建設風電光伏項目, 該項目投產后可節約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這有利于內蒙古地區的環境保護,體現了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所以②③符合題意,正確。①不符合題意,應排除。④錯誤,選項觀點夸大了該項目的作用,應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2022·溫州)讀下圖,完成問題。2.美麗山水電站位于里約熱內盧的( )A.東北方 B.西北方 C.東南方 D.西南方3.美麗山輸電工程沿線地區( )A.氣候寒冷 B.地勢北高南低C.河流稀少 D.地形種類多樣4.建設美麗山輸電工程,旨在( )①推動能源的跨國輸送②積極應用可再生資源③促進亞馬孫河流域開發④滿足沿海地區工業需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2.B3.D4.D【知識點】世界地形、河湖、氣候【解析】【點評】本題考查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能力,難度適中。美麗山水電站是巴西第二大水電站,巴西最大的水電站是伊泰普水電站。2.根據圖示信息,本題采用經緯網定向法。美麗山水電站位于里約熱內盧的西北方向。故答案為:A3.該水電站沿線地區是熱帶,終年高溫,故A錯誤;地勢是西高東低,故B錯誤;該地區河流眾多,故C錯誤。沿線地區經過平原、高原、山地,故D說法正確。故答案為:D4.該水電站把巴西北部的水電資源直接輸送到東南部的負荷中心 ,故①說法有誤;輸電工程應用水力資源,促進亞馬孫河流域的資源開發,滿足沿海地區工業的需求,故②③④說法正確。故答案為:D(2022·臺州)圖1為世界某區域示意圖,圖2為圖1中甲城市的氣溫和降水量統計圖。完成問題。5.圖1中AB線是( ?。?br/>A.北極圈 B.南極圈 C.北回歸線 D.南回歸線6.下列四幅民居照片中最有可能在圖1區域內拍攝到的是( )A.高腳屋 B.窯洞C.蒙古包 D.冰屋7.甲城市所在國家于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取得金牌數第一的佳績,它是( ?。?br/>A.南非 B.日本 C.挪威 D.巴西8.甲城市所在國家耕作業不發達的主要原因是( ?。?br/>①降水稀少②光熱不足③平原狹小④地處低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5.A6.D7.C8.B【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解析】【點評】 北極圈是指北寒帶與北溫帶的界線。其緯度數值為北緯66°34',與黃赤交角互余,其以內大部分是北冰洋。北極圈的范圍包括了格陵蘭導、北歐和俄羅斯北部,以及加拿大北部。北極圈內島嶼很多,最大的是格陵蘭島。5.根據圖1的經緯度及地理位置,可以判定AB線是北極圈。故答案為:A。6.高腳屋是一種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干欄式”民居;窯洞中國北部黃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冰屋是北極地區的獨特建筑。所以,四幅圖片中最有可能在圖1區域內拍攝到的是冰屋。故答案為:D。7.根據圖1中甲的位置可知是挪威,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取得金牌數第一的國家。故答案為:C。8.挪威的緯度較高,西北基本屬于北極圈,光照少,不利于農作物生長;挪威的地形為山地地形,地勢不平坦,不利于發展耕作業,故②③符合題意。①不是主要原因;④錯誤。故答案為:B。9.(2022·寧波)2022年2月4日至20日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選擇在2月份舉行冬奧會,所考慮的自然環境因素是( ?。?br/>A.地形 B.經濟 C.交通 D.氣候【答案】D【知識點】中國的地形、氣候【解析】【分析】2022年2月4日至20日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選擇在2月份舉行冬奧會,所考慮的自然環境因素是氣候,D項正確;ABC項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北京冬奧會以冰雪項目為主,所以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地理氣候因素。(2022·寧波)下圖為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小海坨山南麓等高線地形圖(部分)。讀圖完成問題。10.圖中M線所代表的地形部位被稱為( )A.山脊 B.鞍部 C.山谷 D.盆地11.此圖采用的定向方法是( )A.指向標定向法 B.一般定向法C.經緯網定向法 D.實地定方向【答案】10.C11.A【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點評】等高線圖上山脊和山谷的判讀:等高線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是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則是山谷。10.根據圖片信息可知,圖中M線所代表的地形為山谷。故答案為:C。11.圖片采用的定向方法是指向標定向法。故答案為:A。12.(2022·寧波)讀坎兒井結構示意圖??矁壕@一灌溉設施的優越性在于( ?。?br/>①能將高山雪水經過暗渠引到農田②地下暗渠引水,容易受風沙影響③減少水的蒸發,灌溉更多的土地④免去運水之勞,節約了勞動成本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解析】【分析】坎兒井這一灌溉設施的優越性在于能將高山雪水經過暗渠引到農田,減少水的蒸發,灌溉更多的土地,免去運水之勞,節約了勞動成本,①③④符合題意;坎兒井利用地下暗渠飲水,不受季節影響,不受風沙影響,②項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坎兒井是在干旱地的勞動人民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創造的一種地下水利工程??矁壕隽说叵滤?,讓沙漠變成綠洲,古代稱作“井渠”。13.(2022·寧波)生態足跡可用來評估人類對地球生態系統和環境的影響。下圖呈現的是對全球生態足跡的一種估算結果。要實現全球生態足跡從甲到乙的轉變,需要( ?。?br/>①國際組織平均分配減碳任務②世界各國政府共同承擔責任③企業依靠科技實現節能減排④公民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生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識點】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可持續發展【解析】【分析】分析生態足跡的數據可知,實現甲到乙的轉變必須世界各國政府共同承擔責任,企業依靠科技實現節能減排 , 公民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所以②③④符合題意,正確。①錯誤,國際組織平均分配減碳任務,不公平,也不現實。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題需要在正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根據所學知識,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2022·湖州)每年春秋兩季,斑頭雁沿著較穩定的路線,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來回遷徙。讀斑頭雁某一遷徙路線示意圖(圖1),回答問題。14.秋季,斑頭雁從青海湖繁殖地開始遷出,總體的飛行方向是往( )A.東北 B.西南 C.東南 D.西北15.春季,斑頭雁從卡納塔克邦濕地遷徙至青海湖繁殖地的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危險是( )A.喜馬拉雅山的復雜地形 B.帕米爾高原的大風揚沙C.西北太平洋的超強臺風 D.恒河三角洲的狂風暴雨【答案】14.B15.A【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點評】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它聳立在青藏高原南緣,分布在中國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和不丹等國境內,其主要部分在中國和尼泊爾交接處。14.由圖可知,秋季,斑頭雁從青海湖繁殖地開始往卡納塔克邦濕地遷徙,總體的飛行方向是往西南。故答案為:B。15.從圖片信息中可提取在春季的遷徙途中會遇到高度為2000-5000以上的復雜地形,結合地形和所學知識可推斷是喜馬拉雅山,A項正確;帕米爾高原地跨中國新疆西南部、塔吉克斯坦東南部、阿富汗東北部,與圖中位置不符,B項錯誤;CD兩項與圖片位置不符,排除。故答案為:A。(2022·杭州)守住18億畝耕地的紅線,確保耕地數量,才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讀“我國耕地面積與糧貪產量變化表”,回答問題。年份 2015 2017 2019耕地面積(億畝) 20.25 20.23 19.18糧食產量(萬噸) 66060 66161 6638416.表中數據顯示,我國耕地面積呈下降趨勢。原因有( )①洪澇等自然災害對耕地的損毀②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政策的實施③我國的耕地資源地區分布均衡④城市、交通等非農業建設用地增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在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的前提下,為持續穩定提高我國糧食總產量,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①積極培育并推廣糧食高產品種②不斷增加我國糧食進口的數量③治理土壤污染以提升耕地質量④不斷完善我國的糧食儲備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6.B17.B【知識點】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解析】【點評】 隨著人口的增加,人地矛盾將越來越尖銳。目前人類已經面臨耕地資源不足的困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供求矛盾的矛盾將進一步突出。如果使現有農業生產水平翻一番、甚至翻兩番,世界土地資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把這樣的困境延緩一段時期。但不是根本的解決方案,因為耕地供需矛盾實質上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長是解決此矛盾的關鍵。16.從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國的耕地面積呈下降趨勢,但糧食產量則呈上升趨勢,其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洪澇等自然災害對耕地的損毀,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政策的實施,城市、交通等非農業建設用地增加,故①②④符合題意;我國的耕地資源是不均衡的,人均耕地少,可開墾的后備土地資源不多,加上使用不合理,亂占耕地的現象十分嚴重,造成耕地面積日益減少,③錯誤。故答案為:B。17.在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的前提下,為持續穩定提高我國糧食總產量,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積極培育并推廣糧食高產品種,治理土壤污染以提升耕地質量,①③正確;不斷增加我國糧食進口的數量,不斷完善我國的糧食儲備制度,并沒有體現守住耕地的前提,②④錯誤。故答案為:B。18.(2022·杭州)在黃河流域磁山遺址發掘的文化層(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間)中,發現了數以百計的窖穴,其中很多窖穴底部有糧食堆積的痕跡,另外還有石鏟、石白、石杵和圓形陶碗等。據此推測,這一文化層( )①處于舊石器時代②處于新石器時代③當時已經出現了原始農業④當時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水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據“很多窖穴底部有糧食堆積的痕跡,另外還有石鏟、石臼、石杵和圓形陶碗等”可知材料反映當時人們已經開始種植糧食,出現原始農業,處于新石器時代。水稻是長江流域的作物,排除①④。C項②③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古代的農耕生活。我國原始居民進入農耕時代時已經處于新石器時代。掌握我國古代的農耕生活的表現和影響。(2022·杭州)讀“某小區平面示意圖”,完成問題。19.位于杭杭家西北方向的核酸檢測點是( )A.① B.② C.③ D.④20.杭杭從檢測點①步行到檢測點②用時15分鐘,她步行速度為每分鐘80米。若量得①②兩檢測點間的圖上距離為2厘米,則該圖的比例尺為( ?。?br/>A.1:6000 B.1:60000 C.1:12000 D.1:120000【答案】19.B20.B【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點評】 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19.由圖可知,位于行行家西北方向的核酸檢測點是②號。故答案為:B。20.從①點到②點,每分鐘步行速度80米,用時15分鐘,通過計算可得出距離為:80*15=1200(米);①②兩檢測點間的圖上距離為2厘米,則比例尺為:2:120000=1:60000;故答案為:B。(2022·杭州)2021年6月,烏東德水電站投產發電。讀“長江流城示意圖”,完成問題。21.建設烏東德水電站與三峽水電站的相同自然條件是( )A.處于我國地勢階梯交界處,地勢落差大B.處于長江中游地區,支流眾多,水量大C.屬西電東送重大工程,有國家政策支持D.長江沿岸經濟發達,電力市場需求量大22.在獨特的自然環境影響下,人們創造了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圖中四地與其特色區域文化對應正確的是( )A.①—稻作文化 B.②—巴蜀文化C.③—雪域文化 D.④—草原文化【答案】21.A22.B【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解析】【點評】稻作文化主要是指人們以水稻種植為主要生存和發展方式的文化;巴蜀文化顧名思義,指的是四川盆地的地域文化;雪域文化指的是以世界屋脊著稱的青藏高原地區;草原文化是指世代生息在草原地區的先民、部落、民族共同創造的一種與草原生態環境相適應的文化。21.烏東德水電站和三峽水電站都處于我國地勢階梯交界處,地勢落差大,A項正確;烏東德水電站位于金沙江干流上,即長江的上游,B項錯誤;CD兩項都不屬于自然條件,排除;故答案為:A。22.根據圖中序號的位置及所學知識可知:①是雪域文化,②是巴蜀文化,④是稻作文化,圖片中沒有體現草原文化。故答案為:B。(2022·舟山)閱讀亞洲大陸局部示意圖,回答下題。23.下列描述,符合圖示區域特征的是( )A.大部分地區處于中高緯度 B.地處南亞,西瀕阿拉伯海C.恒河大致自東南流向西北 D.礦產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24.黃麻是圖示區域重要的經濟作物,適合生長在氣候濕熱、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區。圖中最適合大規模種植黃麻的地區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23.B24.A【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點評】印度位于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位于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23.印度大部分地區處于低緯度,A項錯誤;印度地處南亞,西瀕阿拉伯海,B項正確;恒河流向是自西北朝東南的,C項錯誤;礦產資源主要分布在東部,D項錯誤。故答案為:B。24.黃麻是圖示區域重要的經濟作物,適合生長在氣候濕熱、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區,結合這些信息及圖片分析,①地區是最適合大規模種植黃麻的。故答案為:A。25.(2022·金華)我們生活在世界不同區域中,每個區域的社會生活,都是展現這個區域人文特色的櫥窗,以下關于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的描述,正確的是( ?。?br/>A.阿爾卑斯山區居民以羊駝和駱馬的奶肉為食物來源B.美國中部大平原農場實行精拼細作的人工早作農業C.威尼斯游客乘坐貢多拉穿梭在縱橫交織的水道之中D.大西洋沿岸的日本在與海共存共生中形成“魚文化”【答案】C【知識點】世界典型區域;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解析】【分析】羊駝和駱馬分布于安第斯山區和南美洲南部的草原、半荒漠地區,阿爾卑斯山區居民生活在歐洲中南部,長期冰雪覆蓋,無法以羊駝和駱馬的奶肉為食物來源,A項錯誤;美國中部大平原,土地平整,以旱地為主,地廣人稀,科學技術發達等條件使得該地區的農業生產以家庭農場為主,普遍使用機械化大生產,B項描述錯誤;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人們喜歡乘坐一種尖頭小船——“貢多拉”,穿行在縱橫交錯的水道中。這種輕盈纖細、造型別致的小船是威尼斯人日常的交通工具,C項正確;日本是一個太平洋西岸的島國,D項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貢多拉是獨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這種輕盈纖細、造形別致的小舟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它一直是居住在瀉湖上的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2022·金華)真理,指引方向;紅色,凝聚力量。某校師生開展以“追尋真理故事,傳承紅色基國”為主題的研學活動,下面是他們分組開展的過程,請參與完成問題。26.【追尋信仰之路】第一組同學擬從金華市區出發,前往陳望道故居。下圖是他們規劃研學路線時搜集到的地圖,據圖可知故居位于金華市區的( ?。?br/>A.西北方向 B.東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東南方向27.【追憶崢嶸歲月】第二組同學在永康市抗美援朝紀念公園,準備向市民講述志愿軍故事。以下最適合在此地宣講的是( ?。?br/>A.飛奪瀘定橋 B.血戰臺兒莊 C.挺進大別山 D.堅守上甘嶺28.【追夢希望田野】第三組同學走進金華市城市展示館,感受到新時代金華人民扛旗爭先、勇闖新路的“紅色精神”。為積極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我市政府實施“八婺同心·共建共富”的山海協作項目,建設武義—永康、磐安一金東等“產業飛地”,努力使山區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至全省平均的70%,以上舉措( ?。?br/>①加強了區域合作,實現平均分配②增進了民生福祉,共享發展成果③深化了對外開故,建設信義金華④傳承了紅色基因,助力共同富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26.B27.D28.C【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解析】【點評】本題為綜合考查試題,內容涵蓋了人文地理、歷史、道德與法治三個領域,需要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多積累、沉淀,并能夠靈活運用。26.根據地圖信息可知,陳望道故居位于金華市區的東北方向。故答案為:B。27.飛奪瀘定橋發生于1935年5月29日,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的一場重要戰役,不屬于抗美援朝時期的志愿軍故事,A項不符合題意;血戰臺兒莊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B項不符合題意;挺進大別山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是解放戰爭的一個偉大轉折,C項不符合題意;堅守上甘嶺發生在抗美援朝試題,最適合在抗美援朝紀念公園宣講,D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8.從題干信息的舉措中可以看出,增進了民生福祉,共享發展成果,傳承了紅色基因,助力共同富裕,②④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到實現平均分配,排除①;沒有涉及到深化對外開放,排除③;故答案為:C。29.(2022·金華)觀察圖幅相同的甲、乙兩圖,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br/>A.a點位于北濕帶B.b點位于中緯度C.甲圖的比例尺要比乙圖的比例尺更大D.甲乙兩圖所示陰影區域均位于東半球【答案】C【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讀圖可知:a點位于熱帶地區,b點位于低緯度,AB兩項錯誤;觀察緯度和經度可知,甲圖的比例尺比乙圖的比例尺大,C項正確;以本初子午線(0°)為起點,向東為東經(E),向西為西經(W),無論向西向東,都以180°為終點,甲屬于東經,乙屬于西經,D項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經度差相同的兩幅圖,你就要注意看緯度了,緯度越低,實際距離越大;緯度越高,實際距離越小。30.(2022·麗水)中企承建東非最大光伏電站,緩解肯尼亞“電荒”;中國技術支持非洲“綠色長城”,阻止撒哈拉沙漠南侵;中國電動大巴在南美,有效緩解環境污染……共建美麗地球,中國一直在努力。這體現了中國致力于( )①主導經濟全球化進程②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③推動世界多級化發展④建設綠色清潔美麗的世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識點】可持續發展;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解析】【分析】 中企承建東非最大光伏電站,緩解肯尼亞“電荒”;中國技術支持非洲“綠色長城”,阻止撒哈拉沙漠南侵等。這體現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建設綠色清潔美麗的世界,所以 ②④符合題意,正確。①錯誤,中國沒有主導經濟全球化,選項觀點夸大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應排除。③錯誤,題干材料中國的做法也推動世界多極化沒有直接關系,應排除。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在國際上的擔當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需要在正確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排除不符合題意的干擾項,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31.(2022·麗水)從《麗水市域甌江水系圖》可以看出( )A.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45千米B.甌江的支流小溪自東北向西南流C.麗水屬溫帶季風氣候,甌江水量大D.麗水全市以平原為主,江水流速緩慢【答案】A【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解析】【分析】由圖可知,圖片上1厘米表示實地距離4500000厘米,即45千米,A項正確;甌江的支流小溪不是自東北向西南流,而是自西向東流,B項錯誤;麗水市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C項錯誤;麗水市處浙江省西南浙閩兩省結合部,以中山、丘陵地貌為主,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部以中山為主,有低山、丘陵和山間谷地;東北部以低山為主,間有中山及河谷盆地,D項錯誤。故答案為:A。【點評】 甌江,中國東海獨流入海河流,浙江第二大江,位于浙江南部,歷史上曾名永寧江、永嘉江、溫江、慎江。發源于龍泉市與慶元縣交界的百山祖西北麓鍋帽尖,自西向東流,貫穿整個浙南山區,流經麗水、溫州等市,干流全長388公里,流域面積18028平方公里,從溫州市流入東海溫州灣。32.(2022·麗水)讀經緯網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點位于B點的西北方向B.B點經緯度為(70°N,130°W)C.C點位于低緯度、北溫帶D.D點位于東西半球的分界線上【答案】D【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由圖可知,A點位于B點的西南方向,A項錯誤;B點經緯度為70°N,130°E,B項錯誤;C點的緯度為50°N,屬于中緯度、北溫帶,C項錯誤;東半球的分界線是東經160度和與其相對的西經20度所組成的經線圈,D點位于160°E,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南北半球與南北緯度的分界線是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以南為南半球(南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是以30度和60度為界,0°-30°是低緯度,30°-60°是中緯度,60°-90°是高緯度。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33.(2022·麗水)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現有15個成員國,包括東南亞國家聯盟10國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5國。讀下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br/>A.甲處的日本地域狹小,有獨特的“魚文化”B.乙大洲的印度是RCEP成員國,IT業發達C.丙所在的國家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D.RCEP所有的成員國都位于丁大洋的沿岸【答案】C【知識點】七大洲、四大洋【解析】【分析】由圖可知,甲是格陵蘭島,位于北美洲東北部,A項錯誤;RCEP成員國包含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文萊、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不包含印度,B項錯誤;丙是澳大利亞,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放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也被稱為“騎在羊背的國家”,C項正確;丁位于印度洋,而RCEP成員國中的中國、日本、韓國臨近太平洋,D項錯誤。故答案為:C。【點評】 格陵蘭島位于北美洲東北部,是丹麥屬地之一(另外一個是法羅群島),世界上最大的島嶼,面積2,166,313.54 平方千米。RCEP一般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是2012年由東盟發起,歷時八年,由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盟十國共15方成員制定的協定。34.(2022·麗水)2021年,麗水市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首次成為全國唯一水、氣環境質量排名同時進人前十的地級市,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提高。這體現了( )A.因地制宜的區域經濟發展原則B.我市堅持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C.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難以協調D.解決環境問題是當前工作的中心【答案】B【知識點】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解析】【分析】“2021年,麗水市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明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首次成為全國唯一水、氣環境質量排名同時進人前十的地級市,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提高”體現了麗水市堅持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我市堅持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發展理念,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二、材料分析題35.(2022·溫州)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奏響“共同富?!毙聵氛隆?br/>[蝶變之路]溫州H村,原是無資源、無產業、無發展環境的“三無村”。近年來,在村黨支部領導下,通過“村企合作”改革,走出了一條鄉村蝶變之路,成為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典型案例;[振興之舉]H村以田園綜合體建設為抓手,推進產業發展。倡導綠色生產,推廣鐵皮石斛高標準種植;打造四季飄香的百果園。充分利用科技,引進人才,重點延伸鐵皮石解產業鏈,研發沖劑、日化品等深加工產品。建設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石斛展覽館、文創園,打造高品質的鄉村文旅項目。[領路之人]走共同富裕路,就是百姓的“中國夢”。圓夢,離不開領路人。身為共產黨員,他致富不忘鄉親,投入數化資金建設美麗鄉村,通過“村企合作”帶動鄉村發展。身為黨支部書記,他為了H村的發展,帶領40余名黨員奮戰在工作一線,緊盯施工現場、頻繁走訪村民、組織工作夜談會、舉辦石斛觀賞節、解決閑余勞動力就業……鄉村振興路上,這樣的領路人還有很多。(1)根據材料,概括H村改革發展所取得的成就。(2)運用所學知識,分析H村發展舉措的合理性。(3)以“中國夢”為主題寫一段話,向領路人致敬。【答案】(1)根據H村發展歷程,從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等角度回答,答出兩點即可:如,社會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條件改善,就業崗位增加。(2)H村倡導綠色生產,體現了新發展理念,在提升鄉村生態環境的同時,也促進了當地農業生產的發展;堅持創新引領發展,通過科技研發深加工產品,提高了產品附加值,擴大了經濟收益;堅定文化自信,通過建設地方文化特色濃郁的石斛展覽館、文創園,將文化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3)結合人物事跡,從加強黨的領導、凝聚中國力量等角度,向發揮引領作用的領路人致以敬意,盲之成理即可。示例:在共同富裕的奮斗路上,你們不忘初心,示范引領,凝聚發展共識,為推進鄉村振興按下“加速鍵”。在民族復興的逐夢路上,你們踐行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裉本宗旨,傳遞改革創斷的時代精神,凝聚實干興邦的中固力量。【知識點】可持續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我們的理想與責任;權利和義務【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成就可以從 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等角度具體回答即可。(2)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本題可以從 H村倡導綠色生產 體現了新發展理念, 堅持創新引領發展, 堅定文化自信,將文化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等方面結合材料進行分析回答即可。(3)本題可以從如何實現中國 夢結合人物事跡進行回答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騰飛的主要表現,可持續發展,創新及作用,中華文化,如何實現中國夢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一般。36.(2022·溫州)捕捉社會光影,再現兩宋溫州。[百物周流][科舉競流]下表 南宋州郡科舉及第人數統計(前三甲) 福州 溫州 明州進士 2249 1096 777狀元 6 5 4兩宋時期,大量北方和福建移民流入溫州,形成了“耕以務本,讀以明救”等家訓、族規。北宋中期,朝廷開始不斷擴充太學人數。南宋設太學于都城臨安(今杭州)。1019年,溫州率先建立州學。至北宋后期,下轄四縣均已建立縣學。北宋中期,溫州出現著名學者聚徒講學的景象。如“儒志先生”王開祖,中第后“杜門著書,從學常數百人”。——整理自買松弟主編《溫州通史·宋元卷》[文化匯流]南戲,是北宋時期北方雜劇傳播到南方后,與溫州民間藝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戲劇。兩宋時期,溫州經濟繁榮,城市人口激增,南戲率先將市民小人物作為正面主人公寫進戲文。南戲流傳到臨安后,包含勾欄的繁盛,使其發展為成熟的戲曲藝術。——摘編自黃文杰《兩宋江浙城市變革與南戲的發生》(1)根據圖7,描述宋朝溫州港海外貿易的路線。(2)結合材料,分析南宋時期溫州科舉鼎盛的原因。(3)南戲的產生與發展,反映了兩宋時期社會生活與文化方面的哪些特征?【答案】(1)溫州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出口商品或從溫州港走海路直接運往日本、韓國和東南亞;或從溫州港運往明州,再銷往歐洲各國。(2)隨著移民的大量涌入,溫州逐漸形成了重視教育、崇尚科舉的社會風氣;宋朝崇文抑武,重視科舉;擴充太學,加之南宋太學設于臨安,為溫州籍學子入學提供了便利;溫州州縣學發達,推動了地方教育的發展;溫州學者熱心講學,促進了本地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3)多元文化交融;城鎮文化蓬勃發展;娛樂文化發展反映市民需求等。【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根據圖示信息可知,溫州港直接運往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東南亞國家;北上到達明州,然后運往歐洲各國。(2)根據題意中“ 兩宋時期,大量北方和福建移民流入溫州,形成了“耕以務本,讀以明救”等家訓、族規”可知,移民使溫州形成了重視教育的氛圍;兩宋時期擴充太學、建立州學和縣學,促進了溫州教育的發展;溫州學者聚徒講學,提升了溫州的文化教育水平。(3)雜劇和溫州民間藝術的結合,體現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南戲將市民小人物寫入戲文,發展成為成熟的戲曲,體現了城鎮文化的發展和娛樂文化的發展。故答案為:(1) 溫州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出口商品或從溫州港走海路直接運往日本、韓國和東南亞;或從溫州港運往明州,再銷往歐洲各國。(2)隨著移民的大量涌入,溫州逐漸形成了重視教育、崇尚科舉的社會風氣;宋朝崇文抑武,重視科舉;擴充太學,加之南宋太學設于臨安,為溫州籍學子入學提供了便利;溫州州縣學發達,推動了地方教育的發展;溫州學者熱心講學,促進了本地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3) 多元文化交融;城鎮文化蓬勃發展;娛樂文化發展反映市民需求等。【點評】本題考查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難度較大。37.(2022·溫州)千年農區新發展,昨日糧庫變種倉。下表 河西走廊主要農業產業的比較 小麥種植 玉米制種①收益(元/公頃) 7905 24606作物蒸騰系數② 450~600 250~300注:①制種,即生產已經培育成功的作物種子。②蒸騰系效越高,作物生長需水越多。(1)根據圖5、圖6,說明河西走廊農業發展的優越條件。(2)隨著作物制種面積的增加,河西走廊逐漸從國家級商品糧基地轉變為“種子繁育黃金走廊"。結合上述材料,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分析這一轉變的重要意義。【答案】(1)河流流經,提供穩定的灌溉水源;交通便利,便于產品對外輸送;光照充足,有利于農作物的光合作用。(2)當地氣候干旱,水資源較為稀缺,作物制種與商品糧種植相比,需水量少,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作物制種收益更高,增加了農民收人。因此,這一轉變有助于河西走廊可持續發展。【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信息可知,河西走廊地區有多條河流,為農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鐵路,說明交通便利,便于農產品的運輸;圖6說明該地區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利于農作物營養成分的積累。(2)根據題意可知,種子的蒸騰系數高,需水量相對于商品糧少,適應當地氣候干旱,水資源短缺的的自然環境,有利于節約水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作物制種的收益比糧食種植的收益更高,有利于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故答案為:(1) 河流流經,提供穩定的灌溉水源;交通便利,便于產品對外輸送;光照充足,有利于農作物的光合作用。(2) 當地氣候干旱,水資源較為稀缺,作物制種與商品糧種植相比,需水量少,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作物制種收益更高,增加了農民收人。因此,這一轉變有助于河西走廊可持續發展。【點評】本題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考查可持續發展的內容,難度適中。38.(2022·臺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下圖為我國某區城示意圖。昭通蘋果產區位于昭通市南部,與我國北方蘋果產區相比,昭通蘋果具有“成熟早、甜度高、色澤艷”的特點,受到消費者喜愛。近年來,政府相關部門成立專家工作站,對關鍵技術進行集成創新。隨著昭通到昆明空中航線、內昆鐵路、昭待高速公路等相繼開通,昭通蘋果銷售量不斷提升。(1)昭通蘋果產區位于我國 (青藏/云貴/黃土)高原的北部地區,從我國四大地區角度分,屬于 (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2)分析昭通蘋果“成熟早、甜度高、色澤艷”特點的形成原因。(3)歸納昭通蘋果銷售量不斷提升的社會經濟條件。【答案】(1)云貴;西部(2)緯度較低,熱量適宜,成熟早;海拔較高,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甜度高;海拔較高,光照充足,紫外線強,色澤艷。(3)政策(支持);技術(創新);交通(改善);市場(擴大)。【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解析】【分析】(1)根據題干信息“ 昭通蘋果產區位于昭通市南部”可知, 昭通蘋果產區位于我云貴高原的北部地區,屬于西部地區。(2)由于產區的緯度較低,海拔較高,適宜蘋果的生長;緯度較低,熱量適宜;海拔較高,光照充足;就形成了昭通蘋果“成熟早、甜度高、色澤艷”的特點。(3)根據題干信息“ 近年來,政府相關部門成立專家工作站,對關鍵技術進行集成創新。隨著昭通到昆明空中航線、內昆鐵路、昭待高速公路等相繼開通,昭通蘋果銷售量不斷提升。 “可知,昭通蘋果銷售量不斷提升的條件是政策支持,技術創新,交通改善,市場擴大。【點評】 “昭通蘋果”是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特產,本題以昭通蘋果為切入點,考查了云南的地理及人文等內容,難度不大,可在材料中找到答案。39.(2022·寧波)“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寧波“賬本”顯隱憂寧波市耕地、人口調查數據表(部分)年份 耕地(萬畝) 總人口(萬人) 人均耕地面積(畝/人)2009 334.2 571.02 0.592021 218.28 613.66 0.36材料二:耕地“亮碼”在行動從2018年開始,寧波市用三年時間為耕地建立了“健康碼”,賦碼流程見下圖。材料三:耕地“兜底”保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強調,要落實耕地保護,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1)從上表數據中你發現了哪些隱憂?(2)依據材料二,分析耕地“健康碼”的建立在耕地保護方面所起的作用。(3)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從資源、人口與發展三者關系角度簡述“落實耕地保護”的重要性。【答案】(1)耕地總量減少,人均耕地面積減少;人多地少,糧食保障有隱患等。(2)耕地一本賬,耕地資源數據化;耕地易監管,使用情況全掌握;違法早知道,整改措施早落實等。(3)資源、人口與發展是一個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的統一整體。耕地等自然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耕地資源如遭到破壞,會影響糧食安全、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保護耕地等資源,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的表格信息可知,從2009年到2021年,寧波市的耕地總量減少,人均耕地面積減少;人多地少,糧食保障有隱患等。(2)根據材料二可知,耕地健康碼的建立起到了耕地一本賬,耕地資源數據化;耕地易監管,使用情況全掌握;違法早知道,整改措施早落實等作用。(3)試題可結合以上三個材料,從資源、人口與發展三者關系角度說明,言之有理即可。【點評】本題以寧波市耕地、人口、發展為切入,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不大。40.(2022·湖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新疆是國家重要的煤炭、油氣、清潔能源基地和輸出地之一。我國實現“雙碳”目標對新疆能源綠色轉型提出了新要求。資料卡“雙碳”目標碳達峰是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通過節能減排、植樹造林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零排放”。中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1)讀圖5,寫出新疆油氣田主要分布的兩大盆地名稱。(2)根據圖6,歸納新疆能源消費結構變化特點。(3)綜合上述材料,請你為新疆能源綠色轉型提出具體措施。【答案】(1)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2)以煤炭等非可再生能源為主;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占比低,比重不斷上升。(3)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降低煤炭消費比重);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低碳技術推廣等。【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解析】【分析】(1)讀圖5可知,新疆油氣田主要分布的兩個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2)讀圖6可知,新疆能源消費以煤炭等非可再生能源為主,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占比低,比重不斷上升。(3)綜合上述材料可知,要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降低煤炭消費比重);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低碳技術推廣等。【點評】新疆位于中國西北部,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是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理想之地。面對“雙碳”目標,新疆提出了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加快“疆電外送”通道、大型煤炭基地、新能源基地等重大項目實施,建立綠色低碳能源體系。41.(2022·杭州)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南非充分利用礦產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工礦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大。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南非政府承諾到2030年減少28%的碳排放。圖1為南非略圖,圖2為約翰內斯堡和德班氣溫數據,表為南非主要的礦產資源儲量居世界位次。南非的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居世界第一位 鉑族金屬、錳、鉻、黃金、紅柱石、釩儲量居世界第二位 螢石、鈦、蛭石、鋯儲量居世界第四位 金剛石、銻、磷酸鹽儲量居世界第五位 鎳、鈾(1)與約翰內斯堡相比,德班緯度較 (填“高”或“低”),氣溫較 (填“高”或“低”),請從地勢的角度解釋原因?!? (2)從礦產資源角度,分析南非大力發展工礦業的條件。(3)簡述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的過程,并指出海平面上升的危害。【答案】(1)高;高;因為德班地勢較低,所以氣溫較高。(2)儲量大,種類多。(3)全球氣候變暖,致使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引發土地鹽漬化。【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解析】【分析】(1)由圖1、圖2可知,與約翰內斯堡相比,德班緯度較高,氣溫較高;從圖1可知,德班的地勢比約翰內斯堡低,所以氣溫相對較高。(2)根據表格信息可知,南非礦產種類多,儲量大。(3)開放性試題,回答可參考全球氣候變暖,致使冰川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等方面。【點評】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于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42.(2022·杭州)一河貫南北,文脈承古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京杭運河連接北京與杭州,不僅承載著歷史,還擔負著水資源的調配功能。圖1為我國調水工程示意圖,圖2為天津、杭州兩地降水資料,圖3為圖1中調水工程縱斷面示意圖。材料二:隋朝時,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運河的基礎之上,開鑿了一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某同學為進一步了解大運河,翻閱書籍,看到如下描述。西通河洛,南達江淮……其交、廣、荊、益、楊、越等州,運漕商旅,往來不絕。——(唐)杜佑《通典》材料三:該同學從書中摘錄了有關隋朝大運河的評價,并制作了如下書摘。書摘一:隋之疏淇汴……在隋之民不勝其害也,在唐之民不勝其利也。——(唐)皮日休《皮子文藪·汴河銘》書摘二:隋煬帝開鑿運河,本是惠及百姓、澤被后世,利國利民的工程,但因勞役過于繁重,反而成了一項虐政,加速了農民起義的爆發。但是運河的開通,對于以后唐、宋兩代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政權的鞏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安作璋主編《中國運河文化史》(上冊)(1)天津與杭州的降水都是夏季 (填“多”或“少”)于冬季,年降水量天津比杭州 (填“多"或“少”),利用京杭運河調水的方向為 (填"南水北調”或“北水南調”)。調水過程中,甲乙、乙丙、丙丁三個運河段能引水自流的是 段(填“甲乙”、“乙丙”或“丙 丁”),原因是 (2)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大運河的歷史價值。(3)材料三中對隋朝大運河的評價,對我們認識史事有何借鑒意義?【答案】(1)多;少;南水北調;丙??;地勢丙處高于丁處。(2)大運河的開通,有力地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對于鞏固統地和推動沿岸地區的城鎮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在隋唐以后的朝代,大運河繼續發揮著貫通南北水路的作用。直到今天,大運;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擔著水路運輸的作用。(3)堅持唯物史觀,用發展的、辯證的眼光認識史事。【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1)由圖2降水量表可知,天津和杭州的降水量都是夏季多于冬季,天津的年降水量比杭州少;從圖1可知,利用京杭運河調水的方向為南水北調,調水過程中丙丁運河段能引水自流,是因為丙處的地勢高于丁處。(2)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①加強了中國南北的溝通。在古代,水運通常是比陸路靠馬、牛車運輸方式便宜的。坐船過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輜重,往往比走旱路要便宜。大運河把南北用水道連起來,組成水網,把幾大自然水系(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錢塘江)變成一個大水系。②促進沿河城市的繁榮。唐、北宋的頻繁開鑿、疏浚、整修使大運河在較長的時期保持暢通,經過唐宋的長期發展,大運河沿線的城鎮借助大運河的便利條件,發展的更加興旺。大運河促進了沿線城市揚州、杭州、西安、洛陽、開封的發展。(3)歷史評價則是指對歷史現象或歷史事件進行態度與價值觀的評判表達,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點評】 隋唐大運河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地區,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大動脈,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巨大作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筑工程。43.(2022·舟山)治理水土流失,實現綠色富民。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 材料三:(1)依據材料一,簡述長汀縣水土易流失的自然原因。(2)“長汀經驗”是各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就材料二中的舉措分別提煉一條經驗。(3)根據材料三,概括長汀縣發生的巨變,并揭示該變化蘊涵的道理。【答案】(1)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坡度較大;年降水量較大且相對集中;土質疏松容易被沖刷。(2)政府加大治理投入;禁止亂砍濫伐,保護植被;因地制宜開展水土流失治理,提高植被覆蓋率。(3)長汀從一個生態環境惡劣、經濟落后、人民生活貧困縣轉受成了生態環境良好,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富??h。這一變化告訴我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解析】【分析】(1)依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可知,長汀縣大部分地形是丘陵山地,坡度較大;降水量較大且相對比較集中;以紅壤土為主,土層結構疏松,含沙量大。(2)從材料二的治理舉措中可知,①是政府加大治理投入,②是禁止亂砍濫伐,③是因地制宜,開展水土流失治理。(3)結合材料三的數據可知,從1985年到2020年,長汀縣從一個生態環境惡劣、經濟落后的貧困縣,發展成生態環境良好的富??h,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科學論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點評】本題以長汀縣為切入,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不大。長汀縣為丘陵地形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3℃,年平均降水量1700毫米左右。44.(2022·金華)雙星爭華地,天人和諧居。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金華古稱婺州,因地處金星與婺女兩星爭華之地而得名。為了更好地了解家鄉、發展家鄉,某校師生決定開展以“來自家鄉的報告”為主題的項目化學習。通過社會調查、野外考察等方式已取得階段性成果,請你共同完成報告的部分內容。(1)[農業狀況與分析]成果3攝于成果1中的A處。請結合成果1、2分析此處種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條件。(2)[生態問題與對策]考察發現該地有“季節性缺水“水土流失”等問題,請從B、C兩處入手提出解決方案。(3)[項目感悟與分享]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經過本次項目化學習,同學們梳理出以下思維導圖,請補充完整并談談你的感悟。【答案】(1)A處:地勢平坦,利于耕作;臨近水源,便于灌溉;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于水稻生長。(2)B處:修建堤壩或建設水庫。C處:植樹造林或退耕還林。(3)①氣候;②人文環境,③感悟: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相互影響,人類在開發和利用自然時,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知識點】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解析】【分析】(1)根據成果1可知,A處地勢平坦,利于耕作,臨近水源,便于灌溉;根據成果2可知,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于水稻生長。(2)根據成果1的等高線示意圖,可在B處修建堤壩或建設水庫,解決季節性缺水的問題;在C處植樹造林或退耕還林,解決水土流失的問題。(3)自然環境包含地形、氣候、水土等,思維導圖中有地形和河流,可推出①處應填入氣候;農業、村落、交通等,則屬于人文環境,②處應填入人文環境;感悟可以從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相互影響,人類在開發和利用自然時,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等方面著手回答。【點評】自然環境指的是由水土、地域、氣候等自然事物所形成的環境;人文環境可以定義為,一定社會系統內外文化變量的函數,文化變量包括共同體的態度、觀念、信仰系統、認知環境等。45.(2022·麗水)隨著新疆和若鐵路(和田至若羌)的開通,世界上首條沙漠環線鐵路——環塔克拉瑪干沙漠鐵路將形成閉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紅棗習性:喜光,喜干冷,耐濕熱;對土壤要求不高,耐貧瘠、耐鹽堿。紅棗5-6月開花,9月成熟。 若羌縣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與阿爾金山脈交匯處,一年有210天無霜期,年均日照時間長達3100小時。受塔克拉瑪干沙漠高溫與阿爾金山雪城涼爽氣流的影響,若羌的平均晝夜溫差達20°C以上。 知識卡片 與麗水市結對的新疆新和縣,位于環塔克拉瑪干,沙漠鐵路沿線。 新和縣有著“核桃之鄉”的美譽,其核桃不但銷往國內,而且遠銷海外。新和縣還盛產葡萄、小白杏、水蜜桃、沙棗等物產。(1)圖1中A是 盆地;B是 山脈,阿爾金山脈是 階梯分界線。(2)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從自然環境角度分析若羌紅棗甜度高品質佳的原因。(3)運用知識卡片及所學知識,談談我們麗水市與新和縣該如何做好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答案】(1)塔里木;昆侖山;第一、二級(2)若羌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有冰川融水;該地紅棗開花期與成熟期氣候較干冷,果實生長期熱量充足。(3)麗水可在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方面給新和提供支持;新和可將核桃、葡萄等物產銷往麗水,可將獨特的旅游資源推薦給麗水;開展區域合作,實現共同發展。【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運用地圖圖表描述區域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解析】【分析】(1)根據圖1及所學知識可知,A是塔里木盆地,B是昆侖山山脈,阿爾金山脈是一二階梯的分界線。(2)分析作物品質優勢的自然原因一般要從區域自然條件和區域自然生態環境方面思考。根據材料可知,紅棗習性:喜光,喜干冷,耐濕熱;對土壤要求不高,耐貧瘠、耐鹽堿;若羌縣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與阿爾金山脈交匯處,一年有210天無霜期,年均日照時間長達3100小時。受塔克拉瑪干沙漠高溫與阿爾金山雪城涼爽氣流的影響,若羌的平均晝夜溫差達20°C以上,可知:若羌位于西北內陸地區,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光熱充足,降水少,作物養分積累多。(3)麗水市與新和縣結對,可在 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方面給新和提供支持;新和縣盛產葡萄、小白杏、水蜜桃、沙棗等物產,可銷往麗水,展開區域合作;開放性試題,回答合理即可。【點評】 一二階梯分界線: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脈;二三階梯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年浙江中考社會法治真題分類匯編:05 人文地理(學生版).docx 2022年浙江中考社會法治真題分類匯編:05 人文地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