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空氣》 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①、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②、初步認識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③、通過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記錄,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2、過程與方法:①、初步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通過“紅磷的燃燒”測定空氣的含量,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記錄并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象。②、學會觀察實驗、收集資料,利用已有知識經驗進行分析、總結等。③、在實驗探究中,能主動與人交流、討論,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人類認識事物都必須是實事求是的,要有認知的科學態度。②、保持生活和實驗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發揮學習化學的興趣。③、體會科學探究中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4、教學重點和難點①、重點:空氣的成分、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②、難點:通過“拉瓦錫測定空氣成分的實驗”設計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實驗,指導學生如何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現象的方法。二、學情分析學生在自己的學習中,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基礎,接觸了不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過,已逐步形成分析問題的方法,他們正處于獲得新鮮事物和求知欲望高的時候,對科學探究實驗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們在實驗中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通過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識,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因此做好每一個實驗能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不斷提供動腦和動手的練習機會,讓每位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是上好本課題的關鍵。三、教學方法新課改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大力提倡“自己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科學方,本課題我設計情境教學法、“科學探究”教學法、實驗法,本節課的設計思想是在“拉瓦錫測定空氣成分”的實驗的情境中,讓學生進行探究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分析性、實用性、創造性等多項思維,同時了解人類認識事物的曲折過程以及科學家的探索精神。具體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科學探究”教學法、實驗法。要求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法,重視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討論。四、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是什么?條件中最重的又是什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引出課題。2、實驗探究:①、你能用生活中簡單的實例來說明空氣確實存在嗎?a)空杯子倒扣在水中有氣泡,而且易翻轉;b)吹氣球,氣球會變大;c)給車胎打氣,輪胎會變鼓;d)夏天吹風扇,會有涼風吹過等都能證明空氣的存在。通過生活中的趣味實驗,不但可以拉近學生和化學的距離,而且還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的能力。②、空氣的成分怎樣呢?學生們自主討論:a)第一單元“探究蠟燭的燃燒”實驗說明了空氣中有O2;b) 第一單元通過對吸入氣體的探究實驗說明了空氣中有CO2;c)干脆的餅干在空氣中變軟了,說明空氣中有H2O;那么,空氣中還有其它成分嗎?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學習拉瓦錫探究空氣成分的實驗,同時再講述拉瓦錫發現空氣成分的故事。二百多年前拉瓦錫在舍勒和普里斯特列兩位科學家的基礎上通過嚴格的實驗得出了空氣的成分:空氣是由N2和O2組成,其中O2約占空氣體積的1/5。通過拉瓦錫的故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科學探究的精神,樹立學無止境的思想,學習中做到實事求是,勇于創新。③、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分析“拉瓦錫測定空氣成分的實驗”,我們也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學生合作完成教材實驗 2-1,按圖2-3連接裝置并實驗(注意裝置氣密性的檢查),提醒學生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通過實驗,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敢于說出自己的見解,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同學之間的合作,也增進了學生之間學習熱情和友誼,深入分析教材實驗2-1,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思考:1.該實驗的原理?紅磷燃燒消耗O2生成固體,使瓶內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水倒吸入集氣瓶,進入水的體積等于消耗的 O2體積2.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水的作用?水的作用:一是吸收產物,防止污染空氣;二是防止高溫物落下炸裂瓶底。3.為什么要先夾止水夾后點燃紅磷 防止集氣瓶中氣體從導氣管逸出,影響實驗結果4.紅磷能否用蠟燭、碳來代替?不能,因為蠟燭、碳的燃燒有氣體生成,會影響實驗結果5.紅磷點燃后伸入集氣瓶,為什么立即塞緊瓶塞?防止集氣瓶中氣體從瓶口逸出,影響實驗結果6.為什么要待紅磷熄滅冷卻到室溫才能打開止水夾?若裝置未冷卻,瓶內溫度高氣壓較大,會阻止水倒吸入集氣瓶,影響實驗結果7.瓶中剩余氣體是什么?有什么性質?剩余氣體是N2,其性質為: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根據“紅磷熄滅”判斷不能溶于水——根據“集氣瓶內水只上升一定高度”判斷實驗反思:1.在實驗中若進入水的體積小于集氣瓶中空氣總體積的1/5,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原因:一是紅磷量不足,集氣瓶中O2沒有耗完;二是裝置漏氣;三是紅磷熄滅后未待裝置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2.在實驗中若進入水的體積大于集氣瓶中空氣總體積的1/5,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原因:一是沒有夾緊彈簧夾,紅磷燃燒時瓶內有氣體受熱從導氣管逸出;二是可能伸入燃燒匙太慢,塞緊瓶塞之前,瓶內有空氣受熱逸出。3.由于操作的準確性不一樣,得出的結論也存在較大的誤差,為了實驗的準確性,我們能否把實驗裝置進行改進?知識的延伸:常見的測定空氣成中氧氣含量的其他裝置A B C4.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大約是:氮氣 78% 、氧氣21% 、稀有氣體0.94% 、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 0.03%5.混合物與純凈物學生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比較可以更好的掌握概念。混合物 純凈物成分 由幾種純凈物組成 只有一種物質性質 不固定;保持它們各自的性質 固定表示方法 無固定符號 有固定化學符號例子 空氣、礦泉水等 N2、O2、H2O等五、完成課本有關練習板書設計:課題1 空氣一、空氣的組成1.用實驗驗證空氣的存在2.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得出空氣的成分是:空氣由N2和O2組成,其中O2約占空氣體積的1/5。3.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現象:紅磷燃燒時有大量白煙生成,冷卻到室溫后,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沿著導管進入集氣瓶且約占集氣瓶中空氣體積的1/5。點燃文字表達式:紅磷+氧氣 --→ 五氧化二磷P O2 P2O5結論:O2 約占空氣體積的1/5 ;瓶內剩余的氣體主要是N2。4.空氣中的成分按體積分數計算,大約是:氮氣 78% 、氧氣21% 、稀有氣體0.94% 、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 0.03%5.混合物與純凈物混合物:含有多種物質 如:空氣、糖水;礦泉水;自來水;地下水等純凈物:只含一種物質 如:水、純凈水、蒸餾水、冰水混合物、N2、O2、CO2等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比較混合物 純凈物成分 由幾種純凈物組成 只有一種物質性質 不固定;保持它們各自的性質 固定表示方法 無固定符號 有固定化學符號例子 空氣、礦泉水等 N2、O2、H2O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