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和滅火第一課時一、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是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的總結和延伸。在生活中,同學們熟悉燃燒的現象;并且在1-6單元的學習中,分別接觸了液態(酒精)、固態(硫,鐵等)、氣態(氫氣等)物質的燃燒。所以本課題是對之前所學過“燃燒”的意義進行深入了解并且應用于實際之中。教材從燃燒條件的實驗入手,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燃燒需要的三個必備條件和滅火的一般方法,最后通過解決實例將理論運用于實際生活。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讓學生在動手探究中感悟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分析得出結論,再將結論運用到生產、生活實際當中,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和總結規律的能力。2、學情分析學生在學習本課題之前已經有了一定的化學知識積累,對化學中的燃燒現象也比較熟悉,且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了解了部分物質的燃燒情況,對燃燒的條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對滅火的有一定的生活經驗。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操作技能,并對化學特別是對實驗探究有著十分濃厚的興趣。為了讓學生充滿樂趣地獲得有關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教師可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自主探究,分析得出結論。3、教學設想由于《燃燒與滅火》著重體現化學學習內容的現實性,使學生感受到化學來源于生活,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化學知識,化學在現實世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在這一節的教學中,我本著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教師設疑、引導為輔的原則來組織教學,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問題情境-實驗探究-交流討論-歸納總結”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自行建構。4、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掌握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識,培養自護自救能力;(3)通過活動與探究,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合作與交流能力。2、過程與方法:(1)通過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2)能用化學科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燒現象和滅火的原理。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燃燒可造福人類,又會帶來災害的事實,學會用辨證的觀點看問題;(2)通過認識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規律,認識規律,掌握規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進展,避開災害,造福人類;(3)通過安全知識的學習,增強安全意識。五、教學重點難點:重點:燃燒條件和滅火的原理難點:通過科學探究分析得出結論的方法;運用燃燒與滅火的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六、教法學法:教法:本節課采用了問題引導、合作探究、分組實驗、多媒體輔助、講解歸納等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學法:課堂上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動手操作等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讓學生主動學習。7、教學流程→ → → → →→8、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魔術激趣引入新課 教師表演魔術:戴上手套后,伸入酒精中將手套潤濕后,在酒精燈上點燃手套,手套燃燒了起來,火滅后,手套沒有燒壞,手也沒有燒壞。大家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 學生目不轉睛地看著奇跡的發生,驚奇萬分。紛紛討論起來:這其中到底有什么奧秘呢? 表演魔術引入新課,引起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興趣,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圖片展示直觀感受 展示幾幅圖片:生活中的燃燒奧運火炬火箭升空在這些圖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認真觀察圖片,并看到了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象“火”。 貼近學生生活學習,聯系實際,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體會化學與人類的關系。回顧舊知形成概念 火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現象,火其實就是物質燃燒的一種現象,那么什么是燃燒呢?圖片展示前面學習過的物質的燃燒:硫在氧氣中燃燒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3、鐵絲在氧氣中燃燒請學生討論回顧這些物質燃燒的現象。教師課件表格總結。提問:這些物質燃燒的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學生分組討論回顧,匯報這些物質燃燒的現象。學生討論,概括歸納出燃燒的概念。 聯系已學過的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找到知識間的聯系,形成知識網絡。并讓學生自己分析概括總結出燃燒的概念,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提出問題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燃燒是否能隨時發生,是否需要什么條件呢?教師為學生提供實驗儀器和藥品:1、小石子、小木條、酒精燈、火柴;兩支小蠟燭、一支燒杯、火柴;鑷子、一根小木條、一小塊煤、酒精燈、火柴。教師多媒體展示實驗步驟,學生自主完成實驗探究過程。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實驗現象,并注意實驗操作的規范性。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并得出燃燒所需的三個條件。 學生認真閱讀教師提供的實驗方案后,自主完成實驗探究過程。實驗后匯報各自小組提實驗現象。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的結論:燃燒需要的條件:1、可燃物;與氧氣(空氣)接觸;3、溫度達到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 用明顯的實驗現象使學生體驗探究獲得成功的樂趣,進一步增強學生探究知識的信心,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實驗能力和創新能力。驗證實驗建立關系 提出問題:同學們剛剛得出的結論是否正確呢?燃燒的三個條件之間又有什么樣的關系呢?下面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實驗。多媒體演示實驗。引導分析: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 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并描述實驗現象。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實驗現象,并得出結論:燃燒的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了解對比實驗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作用,并加強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圖片展示直觀感受 多媒體展示:展示火災的圖片提出問題:燃燒的發光、放熱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光明和溫暖,但使用不當,也會給我們帶來損失和災難。如何停止不必要的燃燒呢? 學生觀看圖片后,感受到火的使用不當給我們帶來的損失和災難我。 聯系生活實驗,讓學生讓直觀的感受,培養學生辯證思考問題的思維和方法。提出問題實驗探究 教師提供器材:兩支小蠟燭、火柴、一支小燒杯、水、濕抹布、沙子.......提出問題:你能想到哪些方法可以熄滅蠟燭?請用盡可能多的方法將蠟燭熄滅。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為什么這些方法可以熄滅蠟燭?它破壞了燃燒的什么條件?教師總結:只要破壞燃燒的任意一個條件就可以滅火。 學生分組實驗,并進行熱烈地討論。小組代表匯報本組提出的方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滅火的方法:1、隔離可燃物;隔絕氧氣(空氣);降低溫度到著火點以下。 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感受到身邊處處有化學。學科綜合知識應用 游戲問答:比比誰的語文功底好。利用“燃燒和滅火”的化學知識解釋下在的成語:釜底抽薪、火上澆油、扇風點火、抱薪救火、杯水車薪。 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聯系生活經驗得到滅火的方法,并分析其中所包涵的原理。 學會用學習的化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安全教育珍愛生命 圖片展示:火災逃生與自救 學生觀看圖片,并思考生活中的安全常識和面對危險時如何逃生。 將化學理論應用于實際生活,讓學生學習的化學知識受益終生。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學生回顧歸納 總結本課的重點,讓學生對本課的知識點由短時記憶過渡到長時理解。9、板書設計課題1 燃燒和滅火師生總結得出結論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回顧舊知形成概念圖片展示直觀感受魔術激趣引入新課安全教育珍愛生命學科綜合知識應用燃燒條件可燃物氧氣(空氣)溫度達到著火點火滅火原理缺一滅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