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和滅火(第1課時)【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1)認識燃燒的條件與滅火的方法(2)知道常見滅火方法的原理2、 過程與方法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生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對燃燒條件的探究,了解內因和外因的辨證關系(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進取心,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教學重點】圍繞課題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討論交流得出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使學生感受到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教學難點】燃燒條件的探究;認識滅火的原理并應用于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教學方法】探究式【課時安排】2課時【教具學具準備】1、媒體資源:自制課件2、實驗準備:水、手帕、打火機、酒精、小木條、小紙片、棉花球、蠟燭、燒杯、鑷子、火柴、沙土、剪刀、抹布、碳酸鈉溶液、鹽酸【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引入]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個小魔術----“燒不壞的手帕”為什么開始劇烈燃燒不一會兒就熄滅了?手帕卻完好無損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究的問題。 傾聽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入新課[講述]燃燒是一種常見的現象,那么這種現象的發生需要什么條件呢?通過實驗研究燃燒條件 根據已有的知識,想到燃燒需要氧氣 學生實驗 鍛煉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回答:溫度不夠。白磷。 沒有氧氣。 會,或不會。燃燒要有氧氣。學生動手實驗回答學生總結后回答學生整理知識點傾聽一起朗讀 鍛煉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實驗現象的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鍛煉學生實驗操作和設計實驗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板書設計】①是可燃物;一、物質燃燒的條件: ②與氧氣(或空氣接觸); 同時具備,缺一不可。③溫度達到著火點。2、滅火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與其他 物品隔離;2、隔絕氧氣(或空氣);3、使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教后反思】本節課貼近生活,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把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進行對比記憶,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整節課氣氛活躍,課堂效果較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