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生物學一輪復習學案:第1講借助顯微鏡走近細胞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生物學一輪復習學案:第1講借助顯微鏡走近細胞

資源簡介

INCLUDEPICTURE"第一單元.tif"
第1講 借助顯微鏡走近細胞
課程內容 核心素養——提考能
1.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區別2.使用顯微鏡觀察各種細胞 生命觀念 比較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異同,理解結構與功能觀
科學思維 通過討論細胞的統一性,形成歸納與概括的思維方法
科學探究 觀察與分析,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
考點一 從生物圈到細胞
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
(1)
(2)多細胞生物生命活動的基礎(連線)
1.病毒相關知識的歸納與概括
2.下圖1、2、3分別為煙草花葉病毒、T2噬菌體、艾滋病病毒的亞顯微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以下問題:
(1)圖1和圖3所示的病毒為何比圖2所示的病毒更容易發生變異?
提示 圖1、圖3所示的病毒遺傳物質為RNA,呈單鏈,不穩定,更易變異。
(2)怎樣把圖2中的a和b物質同時帶上32P和35S的同位素標記?
提示 首先用32P和35S的同位素物質培養大腸桿菌,然后再用T2噬菌體感染帶有同位素的大腸桿菌,釋放的子代T2噬菌體可同時帶有32P和35S的同位素標記。
(1)(教材必修1 P2“資料分析”)由SARS病毒和HIV病毒侵害的人體細胞的類型不同,可得出病毒的寄生有怎樣的特點?
提示 不同的病毒寄生的細胞不同,即病毒的寄生具有專一性。
(2)(教材必修1 P6“練習2(2)”)培養皿中的大腸桿菌菌落為什么屬于種群而不屬于群落?
提示 大腸桿菌菌落是由相同的大腸桿菌組成的。
 圍繞病毒的特點考查生命觀念與科學思維
1.(2018·全國卷Ⅱ,5)下列關于病毒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從煙草花葉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T2噬菌體可感染肺炎雙球菌導致其裂解
C.HIV可引起人的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D.阻斷病毒的傳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發病率
解析 煙草花葉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A正確;T2噬菌體是一種專門寄生在大腸桿菌體內的病毒,其不能感染肺炎雙球菌,B錯誤;HIV是艾滋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病原體,C正確;阻斷病原體的傳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發病率,D正確。
答案 B
2.(2019·青島重點中學聯考)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一種雙鏈DNA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人類是該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下列有關VZV的敘述,正確的是(  )
A.VZV的遺傳物質徹底水解后得到4種脫氧核苷酸
B.VZV屬于生命系統結構層次的最低層次,能通過分裂繁殖后代
C.VZV與它的宿主能發生的可遺傳變異類型相同
D.VZV離開活細胞后將不能完成其生命活動
解析 VZV的遺傳物質是DNA,DNA徹底水解的產物包括脫氧核糖、磷酸及4種堿基(A、T、G、C),A錯誤;病毒無細胞結構,不屬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B錯誤;病毒只能發生基因突變這一種可遺傳變異,而它的宿主——人能發生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三種可遺傳變異,C錯誤;病毒的生命活動離不開活細胞,D正確。
答案 D
考點二 細胞的多樣性與統一性
1.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6個方面區別
2.細胞學說及其建立過程
(1)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
(2)細胞學說的內容
①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
②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細胞多樣性與統一性的分析
(1)細胞多樣性的“兩個”原因
(2)細胞統一性的“五個”表現
下面是生物體不同細胞的結構模型,根據模型特點解讀相關問題:
(1)圖2屬于真核細胞,(選填“原核細胞”或“真核細胞”)判斷的最主要依據是圖2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2)圖1中①可以與蛋白質結合嗎?為什么?
提示 可以與蛋白質結合,例如DNA轉錄時RNA聚合酶就與之結合,RNA聚合酶就是蛋白質。
(3)圖1藍藻細胞中無圖2細胞中的⑥葉綠體,但它也能進行光合作用,原因是其細胞中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及光合作用所需的酶。
教材高考
1.真題重組 判斷正誤
(1)藍藻細胞的能量來源于其線粒體有氧呼吸過程(2016全國Ⅰ,T1C)(  )
(2)控制細菌性狀的基因位于擬核和線粒體中的DNA上(2015全國Ⅰ,T1D)(  )
提示 (1)× 藍藻是原核細胞,沒有線粒體,但能進行有氧呼吸。
(2)× 細菌是原核細胞,沒有線粒體,控制細菌性狀的基因位于擬核和細胞質的質粒上。
2.深挖教材
(1)教材必修1 P9圖1-5信息:生物膜只有細胞膜嗎?
提示:不是,在細胞質中有分布藻藍素和葉綠素的光合膜。
(2)教材必修1 P12“科學前沿”:目前所發現的細胞中最小、最簡單的可能是什么細胞?在細胞分類上屬于哪種類型?
提示:人體生殖道支原體,屬于原核細胞。
 圍繞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異同點考查科學思維
1.(2018·海南卷,2)關于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酵母菌和乳酸菌都能進行無氧呼吸
B.酵母菌有線粒體,而乳酸菌無線粒體
C.酵母菌具有細胞核,而乳酸菌具有擬核
D.溶菌酶能破壞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細胞壁
解析 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型菌,乳酸菌是厭氧型菌,二者都能進行無氧呼吸,A正確;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線粒體等眾多細胞器和細胞核,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有擬核和唯一細胞器——核糖體,無線粒體,B、C正確;溶菌酶只能溶解破壞細菌的細胞壁,D錯誤。
答案 D
2.(2018·11月浙江選考)下列關于原核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有膜包被的細胞器
B.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C.擬核區有DNA分子
D.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
解析 原核細胞唯一具有的細胞器是無膜的核糖體,A錯誤;原核細胞并非全部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如藍細菌就可進行光合作用,B錯誤;原核細胞的擬核區存在環狀DNA分子,C正確;植物細胞的細胞壁由纖維素和果膠組成,但屬于原核細胞的細菌的細胞壁主要由肽聚糖組成,D錯誤。
答案 C
INCLUDEPICTURE"歸納提煉.tif" INCLUDEPICTURE "F:\\課件 勿動\\2020版 選考總復習 學生用書 生物(四省市)(魯津京瓊)\\歸納提煉.tif" \* MERGEFORMATINET
關注原核細胞、真核細胞的3個“不等于”
(1)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真核生物,如藍藻是原核生物,細胞中無葉綠體但含有葉綠素和藻藍素,能進行光合作用。
(2)能進行有氧呼吸的生物≠真核生物,如需氧型的原核生物的細胞質和細胞膜上含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雖然沒有線粒體也能進行有氧呼吸。
(3)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原生生物是低等的單細胞真核生物,如草履蟲、變形蟲等。
 圍繞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考查科學思維
3.下列關于細胞學說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細胞學說的主要建立者是虎克和列文虎克
B.細胞學說主要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C.細胞學說從建立伊始,觀點就全部是正確的
D.細胞學說是生物學發展的偉大成就,與其他學科關系不大
解析 細胞學說的主要建立者是施萊登和施旺,A錯誤;細胞學說揭示了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體現了生物體的統一性,B正確;細胞學說中的觀點是在不斷補充修正的,C錯誤;細胞學說的建立與物理等學科發展有關,D錯誤。
答案 B
4.建立于19世紀的細胞學說,是自然科學史上的一座豐碑。有關其建立過程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顯微鏡的出現推動了細胞學說的建立
B.細胞學說的建立是從發現細胞分裂開始的
C.細胞學說證明了植物界與動物界最本質的聯系
D.細胞學說的建立依賴于理論思維與科學實驗的結合
解析 細胞學說的建立是從人體的解剖和觀察入手的,而不是從發現細胞分裂開始的。
答案 B
考點三 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各種細胞
1.實驗原理
(1)放大倍數的計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目鏡放大倍數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
(2)放大倍數的實質:放大倍數是指放大的長度或寬度,不是指面積或體積。
2.實驗步驟
(1)低倍鏡:取鏡→安放→對光→安放裝片→調焦→觀察。
(2)高倍鏡觀察的“四字訣”:
1.甲圖中①②③④表示目鏡或物鏡,⑤⑥表示物鏡與載玻片之間的距離,乙圖和丙圖分別表示不同物鏡下觀察到的圖像。據圖思考:
(1)①②③④中哪些是目鏡,哪些是物鏡?如何判斷?它們的放大倍數和長度各有什么關系?
提示 ①②無螺紋,是目鏡,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③④有螺紋,是物鏡,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2)要獲得最大的放大倍數,應選擇甲圖中的哪種組合?
提示 應選用組合②③⑤。
(3)把視野里的標本從圖中的乙轉為丙時,正確的調節順序是什么?
提示 正確的調節順序:移動標本→轉動轉換器→調節光圈→轉動細準焦螺旋。
2.(1)若視野中出現一半亮一半暗,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觀察切片標本材料時出現一半清晰一半模糊,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前者可能是反光鏡的調節角度不對;后者可能是切片厚薄不均勻。
INCLUDEPICTURE"歸納提煉.tif" INCLUDEPICTURE "F:\\課件 勿動\\2020版 選考總復習 學生用書 生物(四省市)(魯津京瓊)\\歸納提煉.tif" \* MERGEFORMATINET
1.顯微鏡的成像特點及裝片移動規律
(1)顯微鏡下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虛像,相當于將觀察物水平旋轉180度,如實物為字母“b”,則視野中觀察到的為“q”。
(2)裝片與物像移動方向相反。若物像在偏左上方,則裝片應向左上方移動,才能使其位于視野中央。
2.視野中細胞數目的相關計算
(1)若視野中細胞成單行,計算時只考慮長度,可根據看到的細胞數量與放大倍數成反比的規律進行計算。如:在顯微鏡放大倍數為40倍時看到m個細胞,放大倍數變成400倍時看到的細胞數目=m÷=。即“視野中的細胞數目與放大倍數成反比”。
如圖所示:
(2)若視野中細胞均勻分布,可根據看到的細胞數目與放大倍數的平方成反比的規律進行計算。如:在顯微鏡放大倍數為40倍時看到m個均勻分布的細胞,放大倍數變為400倍時看到的細胞數目=m÷()2=。即“視野中的細胞數目與放大倍數的平方成反比”。
如圖所示
 結合光學顯微鏡的使用考查觀察提問能力
1.(2018·海南卷,23)關于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在高倍鏡下觀察時,用粗準焦螺旋調整焦距
B.高倍鏡下無法觀察到花生子葉中被染色的脂肪顆粒
C.由低倍鏡轉到高倍鏡前,將待觀察目標移至視野中央
D.高倍鏡下可以觀察到細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層結構
解析 粗準焦螺旋可使得顯微鏡的鏡筒大幅度地上升或下降,在高倍鏡下觀察時,只能用細準焦螺旋調整焦距,A錯誤;脂肪的鑒定實驗中用在高倍顯微鏡下可以清晰地觀察到細胞中被染成橘黃色或紅色的脂肪顆粒,B錯誤;在低倍鏡下比高倍鏡下更容易找到要觀察的目標,換高倍鏡前,需在低倍鏡下將待觀察目標移至視野中央,C正確;細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層結構屬于亞顯微結構,在電鏡下才能觀察到,D錯誤。
答案 C
2.(2019·海南模擬)下列有關顯微鏡操作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高倍鏡下細胞質流向是逆時針的,則細胞中細胞質流向應是順時針的
B.標本染色較深,觀察時可選用凹面反光鏡和調大光圈
C.用顯微鏡的凹面反光鏡反光,則視野更加明亮
D.裝片反放可能導致低倍鏡下能觀察到標本,高倍鏡下無法觀察
解析 高倍鏡下成的像是上下左右顛倒的虛像,但環流方向不變;標本染色較深,可以通過選用凹面反光鏡和調大光圈增大視野亮度;裝片反放可能導致低倍鏡下能觀察到標本,高倍鏡下無法觀察。
答案 A
INCLUDEPICTURE"易錯警示.tif" INCLUDEPICTURE "F:\\課件 勿動\\2020版 選考總復習 學生用書 生物(四省市)(魯津京瓊)\\易錯警示.tif" \* MERGEFORMATINET
有關顯微鏡使用的注意事項
(1)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雙眼要從側面注視物鏡與玻片標本之間的距離,到快接近時(距離約為0.5 cm)停止下降。
(2)換用高倍物鏡后,不能再轉動粗準焦螺旋,只能用細準焦螺旋來調節。
(3)換用高倍物鏡后,若視野太暗,應先調節遮光器(換大光圈)或反光鏡(用凹面反光鏡)使視野明亮,再調節細準焦螺旋。
(4)觀察顏色深的材料,視野應適當調亮,反之則應適當調暗。   
 結合顯微鏡原理及使用考查科學思維能力
3.用顯微鏡的一個目鏡分別與4個物鏡組合來觀察某一細胞裝片。當成像清晰時,每一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如圖1所示。圖2是圖1中d條件下觀察到的視野,如果不改變載玻片位置、光圈及反光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b條件下比c條件下看到的細胞數多
B.a條件下視野的亮度比d條件下大
C.a條件下可能觀察不到細胞
D.由d條件下轉變為c條件下觀察時,應先將裝片向左方移動
解析 根據物鏡距載玻片的距離,可判斷物鏡放大倍數的高低,b條件下物鏡放大倍數高于c條件下物鏡放大倍數,則b條件下比c條件下看到的細胞數目少;a條件下物鏡放大倍數大于d條件下物鏡放大倍數,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在d條件下看到的物像在右上方,轉化為a或c條件下觀察時,應將載玻片向右上方移動,如果不改變載玻片位置,可能觀察不到細胞。
答案 C
4.若在10×10的放大倍數下看到64個細胞,而且在視野的直徑上排成一行,則轉換為10×40的放大倍數后,看到的一行細胞數為多少個?若這64個細胞充滿視野,則轉換為10×40放大倍數后,看到的細胞數為多少個?
解析 視野直徑上一行細胞的數量變化與放大倍數成反比,則看到視野內一行的細胞數為64÷4=16個;圓形視野范圍內細胞數量的變化,可根據看到的實物范圍與放大倍數的平方成反比的規律計算,則看到充滿視野的細胞數為64÷42=4個。
答案 16個;4個。
澄清易錯易混·強化科學思維
[易錯易混]
易錯點1 對病毒的分類及生活方式分辨不清
點撥 (1)病毒無細胞結構,既不屬于真核生物,也不屬于原核生物。
(2)病毒不能在普通培養基上生存,只能在活細胞中生存,原因是病毒本身缺少蛋白質合成系統、原料、能量等,這些條件必須由宿主細胞提供。
易錯點2 對帶“藻”字和帶“菌”字的生物類型分辨不清
點撥 (1)生物名稱中帶“藻”字的不一定都是原核生物:如綠藻、黑藻、紅藻等都是真核藻類,常見的只有藍藻類(念珠藻、魚腥藻、顫藻、螺旋藻、發菜等)屬于原核生物。
(2)生物名稱中帶“菌”字的不一定都是細菌: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毛霉等)都是真核生物,但“菌”字前帶有“桿”“球”“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細菌。
易錯點3 對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結構分辨不清
點撥 (1)沒有細胞核的生物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
(2)真核細胞不一定都有線粒體。某些厭氧型動物如蛔蟲。
(3)沒有葉綠體不一定不進行光合作用,如藍藻。
(4)沒有線粒體不一定不進行有氧呼吸,如好氧型細菌、藍藻等。
(5)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不一定都是纖維素和果膠。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而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深度糾錯]
1.(針對易錯點2)下面關于綠藻和藍藻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綠藻和藍藻都能進行光合作用,這與它們含有葉綠體有關
B.綠藻和藍藻合成蛋白質的場所都是核糖體
C.綠藻有核膜、核仁,而藍藻沒有
D.綠藻和藍藻的大爆發與水體富營養化有關
解析 綠藻是真核生物,藍藻是原核生物,綠藻和藍藻都能進行光合作用,綠藻含有葉綠體,而藍藻是依靠含有的葉綠素和藻藍素進行光合作用;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綠藻和藍藻都含有核糖體;真核細胞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即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原核細胞沒有;水體富營養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湖泊、河口、海灣等緩流水體,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體溶氧量下降,魚類及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
答案 A
2.(針對易錯點2)酵母菌和大腸桿菌都(  )
A.在細胞核內進行遺傳信息的轉錄
B.在粗面內質網上大量合成蛋白質
C.在有絲分裂間期進行DNA復制
D.在射線照射時可能會發生基因突變
解析 大腸桿菌是原核細胞,沒有細胞核、內質網,也不進行有絲分裂;酵母菌和大腸桿菌在射線照射時都可能會發生基因突變。
答案 D
3.(針對易錯點3)下列有關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都具有核膜但不一定具有中心體
B.都能合成蛋白質但合成場所不一定是核糖體
C.都能進行細胞呼吸但不一定發生在線粒體中
D.都含有遺傳物質但遺傳信息不一定都儲存在DNA中
解析 原核細胞沒有核膜,所以“具有核膜”不是細胞的共性;所有細胞合成蛋白質的場所都一定是核糖體;無氧呼吸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原核細胞不含線粒體,但有些原核細胞也能進行有氧呼吸,所以細胞都能進行細胞呼吸但不一定發生在線粒體中;所有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即細胞的遺傳信息都一定儲存在DNA中。
答案 C
隨堂·真題&預測
1.(2018·海南卷,1)關于真核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線粒體的內膜上有酶的分布
B.細胞核中含有DNA和蛋白質
C.核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
D.葉肉細胞的細胞膜含有纖維素
解析 線粒體內膜上發生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需要大量酶的催化,A正確;細胞核中含有染色質,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B正確;核膜等生物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C正確;纖維素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葉肉細胞的細胞膜不含有纖維素,D錯誤。
答案 D
2.(2017·海南卷,2)下列關于原核生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大腸桿菌的細胞內有核糖體
B.細胞對物質的吸收具有選擇性
C.擬核區中含有環狀的DNA分子
D.藍藻細胞的葉綠體中含有葉綠素
解析 大腸桿菌屬于原核生物,細胞中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A正確;細胞可根據自身的生命需求,從周圍環境中選擇性吸收所需物質,B正確;原核細胞中,擬核區存在大的環狀DNA,C正確;藍藻屬于原核生物,沒有葉綠體,D錯誤。
答案 D
3.(2017·江蘇卷,4)下列關于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的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
A.轉換物鏡時應該手握物鏡小心緩慢轉動
B.以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為材料不能觀察到質壁分離
C.蘇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葉細胞中可觀察到橘黃色顆粒
D.在新鮮黑藻小葉裝片中可進行葉綠體形態觀察和計數
解析  轉換物鏡時應該手握轉換器小心緩慢轉動,不能手握物鏡,A錯誤;洋蔥鱗片葉內表皮是高度分化的活的植物細胞,可發生質壁分離,只是在顯微鏡下不易觀察,B錯誤;脂肪遇蘇丹Ⅲ染色后顯現橘黃色顆粒,C正確;在新鮮黑藻小葉裝片中可進行葉綠體形態觀察,由于細胞中的葉綠體可能會相互遮擋,計數結果不夠準確,因此無法計數,D錯誤。
答案 C
4.(2020·選考預測)人體腸道中常見的兩類細菌——脆弱擬桿菌和大腸桿菌會增加人體患結腸癌的風險。下列關于這兩類細菌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細胞壁主要成分相同
B.脆弱擬桿菌和大腸桿菌都通過無絲分裂進行增殖
C.脆弱擬桿菌與癌細胞有氧呼吸的場所是線粒體
D.大腸桿菌和癌細胞中蛋白質的合成場所相同
解析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中的植物細胞和真菌細胞都有細胞壁,但其成分不同,原核生物細胞壁的成分主要是肽聚糖,植物細胞細胞壁主要的成分是纖維素與果膠,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幾丁質,A錯誤;脆弱擬桿菌和大腸桿菌都是原核生物,二者都通過二分裂的方式增殖,B錯誤;脆弱擬桿菌是原核生物,無線粒體,細胞呼吸場所不在線粒體進行,C錯誤;大腸桿菌和癌細胞中蛋白質的合成場所都是核糖體,D正確。
答案 D
(時間:35分鐘)
1.(2019·石家莊一模)關于病毒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病毒是一種生物,在分類上屬于原核生物
B.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細菌的遺傳物質只有DNA
C.病毒體內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
D.獲取大量病毒的方法是將其接種在營養齊全的培養基上培養
解析 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在分類中屬于不具有細胞結構的一類生物;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細菌的遺傳物質是DNA;病毒只由蛋白質外殼和遺傳物質構成,沒有任何的細胞器;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中,因此培養病毒不能用普通培養基培養。
答案 B
2.(2019·臨川一中等重點高中聯考)有關艾滋病病毒(HIV)和T2噬菌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兩者都屬于結構簡單的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體這一種細胞器
B.兩者都只能生活在細胞中,都能侵染人體的T淋巴細胞
C.兩者遺傳物質在五碳糖、堿基和化學元素組成上均有不同
D.兩者都會在繁殖過程中發生遺傳信息的流動,但具體途徑存在差異
解析 HIV和T2噬菌體都屬于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不含核糖體,A錯誤;T2噬菌體為細菌病毒,不侵染人體細胞,B錯誤;HIV的遺傳物質是RNA,T2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組成元素相同,都是C、H、O、N、P,C錯誤;HIV為逆轉錄病毒,而T2噬菌體在宿主細胞中無逆轉錄過程,二者遺傳信息的流動途徑有差別,D正確。
答案 D
3.(2019·穩派教育高考壓軸考試)下列關于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原核細胞有一個環狀的DNA分子位于細胞的特定區域,這個區域叫擬核
B.原核細胞沒有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但有染色質
C.真核細胞在細胞分裂時,都會出現紡錘絲牽拉染色體的行為現象
D.真、原核細胞有相似的細胞膜,施萊登和施旺由此創建細胞學說
解析 原核細胞沒有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也沒有染色體(質),但有一個環狀的DNA分子位于細胞內特定區域,這個區域叫擬核。真核細胞的分裂有三種形式,即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和無絲分裂。其中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均有染色體和紡錘體出現,也都會出現紡錘絲牽拉染色體的行為現象,而無絲分裂則不出現染色體和紡錘體,不會出現紡錘絲牽拉染色體的行為現象。施萊登和施旺是通過對動植物細胞的研究而揭示了細胞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從而建立細胞學說。
答案 A
4.豌豆、酵母菌、大腸桿菌和果蠅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明星生物”。下列關于它們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它們都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B.它們在生態系統中都是消費者
C.它們的遺傳物質都主要分布于染色體上
D.它們都可能發生基因突變
解析 大腸桿菌屬于原核生物,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A錯誤;四種生物中,豌豆在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酵母菌屬于分解者,B錯誤;豌豆、酵母菌和果蠅的遺傳物質都主要分布于細胞核中的染色體上,但大腸桿菌無染色體,C錯誤;無論是原核生物還是真核生物,都可以發生基因突變,D正確。
答案 D
5.某同學在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切片標本時,當看到物像后發現視野較暗,他可進行的操作是(  )
A.轉換反光鏡,將凹面鏡換成平面鏡
B.轉動遮光器,將大光圈換成小光圈
C.轉動遮光器,將小光圈換成大光圈
D.換高倍鏡為低倍鏡
解析 視野較暗可以轉換反光鏡,將平面鏡換成凹面鏡,A錯誤;也可以通過轉動遮光器,將小光圈換成大光圈,B錯誤,C正確;不能將高倍鏡換為低倍鏡,此時會觀察的物像不清楚,D錯誤。
答案 C
6.下列關于細胞與細胞學說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均以DNA作為遺傳物質
B.細胞的多樣性即不同細胞的結構完全不同
C.理論思維和科學實驗的結合促進細胞學說的建立和完善
D.“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是對細胞學說的修正和補充
解析 細胞的多樣性并不是不同細胞的結構完全不同。
答案 B
7.如圖是結構模式圖。請根據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圖中屬于原核細胞的是________;它在結構上不同于真核細胞的最顯著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與真核細胞的統一性則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最有可能屬于病毒的是________,它是一種營________生活的生物,它在結構上不同于其他三種圖示的顯著特點是____________。
(3)圖中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細胞是________;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細胞是________,能完成此生理過程的物質基礎是因為其內含有________,因而它是一類營________(“自養”或“異養”)生活的生物。
解析 (1)分析圖示可知:A、B、C、D依次是細菌、藍藻、高等植物細胞、病毒的結構模式圖,其中屬于原核細胞的是A和B。原核細胞在結構上不同于真核細胞的最顯著特點是:沒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也沒有染色體,但有一個環狀的DNA。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統一性則表現在:都有細胞膜、細胞質、DNA、核糖體。
(2)圖中最有可能屬于病毒的是D。病毒是一種營寄生生活的生物,沒有細胞結構。
(3)圖中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細胞是C所示的高等植物細胞;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細胞是B 所示的藍藻細胞。組成藍藻的原核細胞內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等光合色素及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因此藍藻能進行光合作用,是一類營自養生活的生物。
答案 (1)A、B 沒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 都有細胞膜、細胞質、DNA、核糖體 (2)D 寄生 無細胞結構 (3)C B 藻藍素和葉綠素以及光合作用所需的酶 自養
8.(科學探究)分析下列三個實驗,回答問題:
實驗一: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池塘水并加少許棉纖維,然后蓋上蓋玻片,先后用顯微鏡的低倍鏡和高倍鏡觀察,所看到的圖像如圖甲。
實驗二:用顯微鏡觀察人體的組織切片,看到的圖像如圖乙。
實驗三:用顯微鏡觀察植物葉表皮,看到的圖像如圖丙。
(1)實驗一所看到的圖像中的生物,有病毒嗎?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病毒________(填“有”或“無”)細胞結構,所以說生物的生命活動有的可以不需要細胞參與,你認為對嗎?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過實驗一與實驗二中的圖甲與圖乙的比較,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圖甲、圖乙、圖丙中看到的細胞形態相同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三(即圖丙)看到的是葉表皮的保衛細胞的兩種不同形態,同樣,紅細胞呈兩面凹的圓餅狀、神經細胞伸出的突起有的長達1米左右,以上這些事實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病毒不是細胞生物,個體極其微小,只有借助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病毒只能營寄生生活,不能獨立生存。(2)細胞的形態各種各樣,細胞的大小也是各不相同,從顯微鏡下看到的許多細胞可以說明這一點。(3)甲、乙、丙中的細胞形態是不同的,說明細胞的形態具有多樣性。(4)保衛細胞的兩種形態有利于氣孔的開閉,紅細胞呈兩面凹的圓餅狀有利于氣體交換,神經細胞的長突起有利于神經沖動的傳導,三者都說明了細胞的形態與功能相適應。
答案 (1)沒有,因為病毒個體微小,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無 不對,病毒雖不具有細胞結構,但必須寄生在活細胞中,單獨存在時,不能繁殖,也沒有生命活動
(2)不同生物及同種生物體中不同部位細胞的形態和大小千差萬別
(3)不同 細胞的形態具有多樣性
(4)細胞的形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
9.(新題快遞)“微區”是細菌中由數千個蛋白質形成的,它類似于細菌內原始的細胞器。它的發現使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界限變得并不是那么明顯。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最主要的區別是有無核膜
B.原核細胞沒有真核細胞中各種專能的細胞器
C.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一樣能獨立完成各種生命活動
D.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遺傳物質都是一樣的
解析 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最主要的區別是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原核細胞中含有核糖體,真核細胞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細胞器;原核細胞也能獨立完成各種生命活動;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遺傳物質都是DNA。
答案 B
10.(新題快遞)創傷弧菌可通過人體表面傷口或者是游泳者吞咽海水而進入人體內繁殖,嚴重危害人體健康。下列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
A.創傷弧菌是病毒的一種,必須依賴活細胞才能生活
B.創傷弧菌細胞內的DNA都位于擬核中
C.創傷弧菌在分裂過程中不會出現染色體的周期性變化
D.創傷弧菌的變異來源主要是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解析 創傷弧菌是細菌,不屬于病毒;創傷弧菌的DNA分布在擬核和質粒中;創傷弧菌進行的分裂是二分裂,沒有染色體的周期性變化;自然情況下,細菌的變異類型只有基因突變。
答案 C
11.支原體感染引起的傳染性尿道炎較難治愈。如圖是支原體細胞結構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INCLUDEPICTURE"19.tif" INCLUDEPICTURE "F:\\課件 勿動\\2020版 選考總復習 學生用書 生物(四省市)(魯津京瓊)\\19.tif" \* MERGEFORMATINET
A.支原體是原核生物,通過無絲分裂而增殖
B.細胞膜和核膜構成支原體的生物膜系統
C.在mRNA合成的同時就會有多個核糖體結合到mRNA上
D.青霉素能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形成,可用于治療支原體感染引起的疾病
解析 支原體是原核生物,通過二分裂增殖;支原體無核膜;原核細胞沒有核膜的限制,在mRNA合成的同時就會有多個核糖體結合到mRNA上,轉錄和翻譯可以同時進行;青霉素能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形成,但支原體沒有細胞壁。
答案 C
12.(新題快遞)科學網報道,食腦變形蟲(阿米巴)會瞄準大腦,這可能是因為大腦前部的細胞會釋放大量的乙酰膽堿,而阿米巴體內存在一種與人體乙酰膽堿受體結構類似的蛋白質,下列與此相關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阿米巴屬于生命系統結構層次的細胞層次和個體層次
B.大腦中相關細胞分泌乙酰膽堿的方式是胞吐
C.侵入人體后,阿米巴和人體間存在寄生關系
D.乙酰膽堿和其受體的化學本質均為蛋白質
解析 阿米巴是一種變形蟲,屬于單細胞生物,既屬于細胞層次,也屬于個體層次;乙酰膽堿是一種神經遞質,突觸前膜通過胞吐的方式釋放神經遞質到突觸間隙中;侵入人體后,阿米巴和人體間存在寄生關系;乙酰膽堿不屬于蛋白質。
答案 D
13.(科學探究)墨西哥曾經爆發“人感染豬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蔓延,給全球人民帶來嚴峻的考驗。世界衛生組織初始將此型流感稱為“人感染豬流感”,后將其重新命名為“甲型H1N1流感”。請回答下列問題:
(1)現已從患者體內分離出了細菌和病毒,并分別制成溶液。為了驗證該“流感”是由細菌還是病毒引起,進行了如下實臉:
實驗材料:小鼠、注射器、從患者體內分離得到的細菌溶液和病毒溶液、小鼠食物等。
實驗原理:(略)
實驗步驟:
①取12只生活健壯且同等大小的小鼠,均分為3組,編號為甲、乙、丙。
②向甲組小鼠注射適量生理鹽水;向乙組________;向丙組________。
將3組小鼠放在相同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觀察記錄實驗結果。
(2)結果分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明該“流感”是由細菌引起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明該“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
(3)經證實,該“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不能離開活細胞獨立完成代謝,但卻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②根據設計對照實驗的原則:一個探究實驗中只能有一個實驗變量,所以向甲組小鼠注射適量生理鹽水;向乙組小鼠注射等量的細菌溶液,向丙組小鼠注射等量的病毒溶液。
(2)將3組小鼠放在相同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如果乙組患病,而甲、丙不患病,說明該“流感”是由細菌引起的;如果甲、乙不患病,而丙組患病,說明該“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
(3)病毒雖然不能離開活細胞獨立完成代謝,但卻是生物,其主要原因是病毒能在細胞內繁殖(增殖)產生后代。
答案 (1)②注射等量的細菌溶液 注射等量的病毒溶液 (2)①若乙組患病而甲、丙組不患病 ②若甲、乙組不患病而丙組患病 (3)病毒能在細胞內繁殖(增殖)產生后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胶南市| 正阳县| 行唐县| 康乐县| 从江县| 安塞县| 紫阳县| 津市市| 伊川县| 鄂托克旗| 梅河口市| 淮北市| 友谊县| 天峻县| 讷河市| 民县| 谢通门县| 灌云县| 小金县| 曲沃县| 永丰县| 临邑县| 崇州市| 新丰县| 自治县| 隆化县| 通化市| 合作市| 红原县| 南城县| 崇明县| 洛浦县| 龙口市| 定结县| 内丘县| 慈溪市| 贵阳市| 和田县| 张家川| 兴海县| 大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