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金剛石、石墨、C60(第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知道不同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物質,同種元素也可形成不同物質,了解金剛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單質。2. 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3. 知道物質多樣性的原因。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金剛石、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質結構、性質和用途之間的關系。2.通過木炭、活性炭對紅墨水的吸附性實驗,學會用實驗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碳的不同單質不同用途的討論探究,體會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道理。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金剛石、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物質的結構、性質和用途之間的關系。難點:物質的結構、性質和用途之間的關系。教具: 1.多媒體材料 2.鉛筆、放大鏡、導電裝置及實驗6-1所需的有關器材和藥品教學方法:課件展示法、實驗探究法、啟發講授法、組織討論、指導閱讀、歸納引導法等方式進行教學。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引入) 金剛石、石墨圖片展示,讓學生選擇其中一種作為禮物,并說說選擇該禮物的理由。板書 課題課題1 金剛石、石墨、C60 學生觀看。學生回答。 激發學生的興趣、開宗明意活動1探究學習一種物質的思路提問:學習一種氣體從哪些方面入手? 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主要學習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用途。 使學生了解學習物質的方法。活動2 觀看flash動畫、視頻剪輯、實驗探究1. 觀看flash動畫,學習金剛石、石墨組成2.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104;觀看視頻剪輯。3. 學生實驗探究學習石墨的物理性質。學習金剛石、石墨的結構、性質、用途 1.觀看、小組討論2.閱讀、觀看、思考3.動手實驗探究。 培養學生閱讀、觀察、實驗探究能力;加強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活動3 小結 1.學生自由發言小結:物質的性質、結構、用途的關系并完成表格。金剛石石墨C60外觀光澤硬度導電性用途物理性質差異的原因結論結構 性質 用途 思考、小結、筆記 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眾人智慧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聆聽別人表達的能力。將所學的知識升華形成理論。對學生滲透物質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性質決定物質用途的規律。活動4 學生演示實驗 6-1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 1.仔細觀察、思考、分析 1.首先讓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2.培養學生的學科創新意識活動5 鞏固知識,激發興趣以搶答的方式進行習題練習。 學生搶答。 以知識競賽的形式再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動6 交流討論、課堂小結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多媒體展示本節課知識網絡圖 思考并回答問題。觀看、理解、補充知識網絡圖。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概括、歸納、小結的能力活動7課外作業1.請同學們利用家中現有的木炭除去家用冰箱里的異味。2、完成課本P109: 1、5題。 學生課余時間完成實驗探究。 使學生能將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體現學以致用。板書設計課題1 金剛石、石墨、C60教學反思:一、教學中的成功之處1、本課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2、本節課的導入較好。俗話說: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課堂導入設計,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3、通過設置有代表性的探究性課題,既復習了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步驟,又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使三維教學目標較好地得到落實。4、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本次教學過程中,靈活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的好奇心轉化成強烈的求知欲,進而引發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的動力。5、及時評價,當學生在學習中有積極表現時,及時用激勵性的語言加以表揚,這樣既給學生成功的欣喜,又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熱情,當學生回答、操作錯誤時,不要簡單批評、責怪,而是以信任期待的目光和鼓勵性的語言適當引導、點撥,引起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調節,使師生產生情感共鳴,促進學生保持并增進學習化學的興趣。7、多媒體課件效果非常好,通過動畫、圖片、文字等各種表現手法激發興趣、擴大信息時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二、存在的不足:學習的內容較多,課堂密度有點大。(活動3)師生小結(活動6、7)交流討論、課堂小結、作業(活動4)學生演示實驗實驗(活動5)討論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活動2)觀看flash、視頻、實驗探究(活動1)觀看視頻剪輯PAGE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