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名稱: 分子和原子一、教學內容分析課題1,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認識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使學生懂得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培養抽象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二、教學目標1、學習通過觀察自然、識圖、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學習運用想象類比、分析歸納、推理判斷等方法處理信息,能運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和實驗現象。2、能在學案的引導下自主完成預習內容,能在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主動與他人合作學習,積極思考,實驗中認真觀察與思考相結合;對實驗觀察的結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圖表及化學語言進行表述和交流。3、能認識物質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的;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不斷運動、有間隔等基本特征,建立‘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可分的’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觀。三、學習者特征分析對已進入初三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均已初步形成,在課堂他們厭倦教師的說教灌輸的教學方式,希望教師能創設便于他們自主學習的環境,給他們發表自己見解和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這樣不但讓學生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始終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而且還能為學生在探索中學會學,認識物質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構成的;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不斷運動、有間隔等基本特征,建立‘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可分的’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觀。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第一階段:創設情境:把一瓶香水帶進教室,放在講臺上,打開瓶塞 提出疑問:聞到什么味嗎?再次【課件展示】花園圖片。設計意圖: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這樣做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感受到在生活中化學是無處不在的。第二階段:創設問題,導入新課糖放入水中為什么不見了?為什么墻內開花墻外香?設計意圖:從與教學內容有內在關系的素材中,抽取有啟發性的情節,提取富于思考性、激發想象力的化學話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第三階段:自主參與,探索新知識 自主探究、展示交流一 [設問]分子和原子真實存在嗎?[展示課件]:圖片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現代高科技,并借助圖片和形象又具體的數字讓學生感知到微觀粒子的真實存在。明確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 【自主探究、展示交流二】 [設問]分子有哪些基本性質?[展示課件]:圖片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微觀想象力,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化學是興趣。五、教學重點及難點教學學重點:認識分子、原子是客觀存在的,認識分子的性質 。學習難點:建立微觀粒子想象,初步體會它與宏觀物體運動的不同六、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課前預習】簡單家庭小實驗:請同學們做一做、想一想。1、一瓶白酒敞口放置,你會觀察到的現象是什么?想一想過段時間后你還會觀察到什么現象?2、取一水杯,在杯內盛有2/3的水,向杯內放入半匙糖(最好紅糖),靜置觀察現象并思考產生此現象的原因。3、1小杯(平口)石籽與1小杯(平口)沙子混合,其總體積是否等于2 小杯(平口)。知道為什么嗎?4、將空礦泉水瓶捏癟,然后擰緊瓶蓋,放入熱水中,觀察現象。你能解釋其中原因嗎?課前檢查 課前完成實驗與思考 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意識。也為本課學習提供事實依據,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創設情景新課導入】生活中有兩句諺語:“墻內開花墻外香”和“酒香不怕巷子深”,誰能解釋一下這兩句諺語中隱含了哪些化學原理?這里的奧妙等我們學完本節課后就能揭曉。[講解]為什么我們看不見花和酒卻能聞到花和酒漂灑出的香味呢?根據大量的實驗證明許多物質都是由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粒子--分子和原子構成的。(體驗)同學們用手對著臉輕輕扇動,感受一下粒子撞擊皮膚的感覺。今天我們就來探究構成物質的粒子分子和原子。【板書】第三章第二節分子和原子(1) 根據生活常識和已有知識嘗試解答產生好奇根據實驗事實和體驗學生初步接受物質由的微小粒子組成的科學設想。 用生活諺語創設情景,活躍課堂氣氛,并引出待研究的內容,引起懸念,為后面引出分子和原子的性質做鋪墊。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初步形成物質是由分子和原子構成的觀點。【自主探究、展示交流一】[設問]分子和原子真實存在嗎? [展示課件①]:①用掃描隧道顯微鏡獲得的苯分子圖片通過移走硅原子構成的“中國”世界上最小的漢字圖片。(說明我國己掌握上操縱原子的技術) 從圖片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師生共同小結] 【板書】一、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分子和原子真實存在的。 觀看圖片提取信息交流信息總結結論。 讓學生了解現代高科技,并借助圖片和形象又具體的數字讓學生感知到微觀粒子的真實存在。明確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七、教學評價設計在這節課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動探索。體現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題是學生學習某些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后,從宏觀的物質世界跨入微觀的物質世界的啟蒙教學,對于學生認識宏觀物質的微觀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還是后面繼續學習我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原子結構、化學方程式、質量守恒定律等內容所必備的基本知識。因此,本節教材內容不僅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并且對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有重要作用。八、板書設計 九.教學反思可以從如下角度進行反思(不少于200字):在這節課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動探索。體現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課中注重學科知識與學生生活經驗的緊密聯系,注重學生對科學探究過程的體驗,使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借助宏觀現象來幫助學生想象微觀事物,理解微觀事物,使抽象問題具體化,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直觀效果,使深奧的知識變得淺顯而易于理解。降低學習難度,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學會用化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達成了學習目標。不足的是由于有一小部分同學學案預習不到位,導致有的小組同學實驗操作內容和步驟不明確,沒能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使實驗沒能達成預期效果。這就說明我的指導監督不到位,過高估計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生的自覺性,在今后教學中有待于完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