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實驗室中制取CO2的反應原理:探究實驗室中制備CO2的裝置:了解實驗室中制取氣體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 過程和方法:能合理使用課堂資料,會利用這些資料設計和改進實驗方案,并設計裝置進行制取和收集;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實驗、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求實、創新、合作的科學品質;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體驗探究成功樂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續不斷的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學方法】啟發探索法:講解、討論、實驗的引導探究。【教學重點】探究實驗室中制取CO2的裝置,并制取CO2【教學難點】通過二氧化碳的制取過程,總結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教學準備】儀器:注射器、錐形瓶、平底燒瓶、大試管、集氣瓶、長頸漏斗、(帶導管的)雙孔塞及單孔塞、帶塞子的彎導管、水槽、酒精燈、藥匙、破底試管,銅絲,帶孔小藥瓶、分液漏斗、干燥管、具支試管、U形管。藥品:碳酸鈉粉末、碳酸鈣粉末、石灰石、稀鹽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木條。【教學過程】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設計意圖情景引入 課程引入:提問: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物質是什么?引出:二氧化碳制取課題?!景鍟浚赫n題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觀察,討論,交流。 1、聯系實際生活,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探究二氧化碳制取方法的期待與欲望。提出問 題,做出假設 一、反應原理和原料的選擇:1、列舉部分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碳酸鈉+稀鹽酸 石灰石+稀鹽酸 石灰石+稀硫酸 2、提問:以上反應是否都適合用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 1、書寫有關化學方程式。2、討論并分析是否適合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3、大膽猜想。 1、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意識。2、練習化學方程式的書寫。3、初步形成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反應原料的選擇思路。實驗與探究 1、介紹實驗用品和實驗內容,完成以上三個實驗,驗證設想。2、提示實驗觀察重點。3、提示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項。4、對學生得出的結論做評價。【板書】:一、原料的選擇和反應原理原料:稀鹽酸與石灰石或大理石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1、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2、分析實驗現象,小組內交流討論,得出結論。3、識記: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 1、培養學生對比探究及應用已有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練習基本操作。3、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深入剖析化學反應的內因,體會化學反應的奇妙,激發興趣。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設計意圖復習比較探究發現 二、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1、過渡提問:實驗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已經確定,但其實驗裝置該怎么樣選擇?是否與制取氧氣的裝置一樣?要從哪些方面進行考慮?2、多媒體展示: 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兩套實驗裝置及反應原料。3、比較反應物狀態和反應條件,比較二氧化碳與氧氣的物理性質。4、指導嘗試:鼓勵學生從教材中所給出的儀器中選擇,自行設計組裝出實驗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5、請個小組代表展示分享本組的成果,并分析其優缺點。6、發散思維:引導對現有裝置的不足進行分析,如何改進?7、多媒體展示: 簡易裝置 便于加酸 控制反應 1、回顧舊知識,觀察,思考討論,大膽思維。2、完成教材中的表格。3、思考、嘗試,將自己組裝出的裝置分小組進行交流討論。4、展示、匯報,分析裝置的優點和缺點。5小組討論,提出改進方案,改進裝置。 1、通過復習、比較,培養學生自主分析得出結論的學習能力。2、實現雙基目標。3、培養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4、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評價設計方案的能力和創新意識。歸納小結 講述:通過探究、分析和討論, 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應分別選哪種?【板書】:二、裝置的確定 發生裝置:固液不加熱型收集裝置:向上排空氣法 1、思考,回答。 1、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實現雙基。知識提升歸納小結 講述: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我們會學到很多種氣體的實驗室制取方法,那么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怎么樣呢?【投影】反應物狀態 發生裝置反應條件氣體密度氣體溶解性 收集裝置是否與水反應 1、交流,完善,歸納。 1、教會學生初步學會實驗室制取氣體裝置的選擇。2、潛意識地培養學生認識規律的一般方法。教學 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整合與應用 1、【投影】課堂練習 1、思考,解答 1、及時鞏固新知啟迪升華 1、課外作業:化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就地取材,選用你家中現有的物品,自制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參加班級展覽、討論。 1、化學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展示成果。 1、鞏固本課氣體制取的探究思路,激勵探索。【板書設計】課題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原料的選擇和反應原理原料:稀鹽酸與石灰石或大理石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二、裝置的確定發生裝置:固液不加熱型收集裝置:向上排空氣法【教學反思】本實驗的教學設計中突出了研究的成分,在制取二氧化碳所選試劑的探究活動中,學生基本上能從探究實驗中選擇塊狀石灰石與稀鹽酸一組物質,對為什么選擇這樣一組物質,學生從直觀的實驗現象中得出了比較明確的答案,同時還發現粉末狀固體物質較塊狀物質與酸溶液反應速率快等等,得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第二塊探究內容是重頭戲,涉及到裝置的設計、改進等,用時較多,盡管學生設計的裝置中有不少的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有的不具有可操作性,但學生在活動中所表現出的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升,課堂上學生的投入程度和表現出的主動性是很平時很少見的。本實驗的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創置問題讓學生討論,適當點撥指導,使學生的思維不斷的處于亢奮狀態,在學生的做做、想想、說說、議議中愉快地完成本課研究。但是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也感到有兩點不足:一是學生實驗中對取用物質的量的要求沒有著重進行說明,做為對比實驗這是不可取的,對比實驗應該盡可能創設相同的條件;二是時間安排略顯倉促,對學生設計的裝置點評時間較少,不能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對自己設計的裝置進行說明。PAGE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