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總結提升 要點一 兩次學生運動——五四運動和一二·九運動的比較五四運動 一二·九運動背景 (導火索) 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日本制造華北事變,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時間 1919年 1935年口號 “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取消二十一條”等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性質 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偉大社會革命運動、偉大思想啟蒙運動 一場愛國救亡運動意義 為中國共產黨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精神遺產 憂國憂民、熱愛祖國、敢于斗爭、不屈不撓的愛國主義精神 要點二 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主要戰役 影響 評價正面 戰場 淞滬會戰 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 ①積極:國民黨組織的一系列會戰使日軍陷入長期戰爭而不能自拔,同時振奮了民族精神,堅定了抗戰必勝的信念。 ②消極:抗日戰爭后期,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以致出現豫湘桂戰役的大潰敗臺兒莊戰役 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武漢會戰 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既定戰略徹底破滅。武漢會戰后,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第三次長沙會戰 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豫湘桂戰役 丟失了大片領土敵后戰場 平型關大捷 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抗戰初期,敵后戰場主要在戰略上配合國民黨軍隊正面戰場作戰。進入相持階段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逐漸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百團大戰 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兩者關系 前者多是大兵團進行的會戰,后者基本是群眾性的游擊戰;前者在戰略防御階段起主導作用,后者在相持階段起主導作用。兩個戰場相互配合、協同作戰,構成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整體抗戰精神 中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不畏強暴、前仆后繼、捍衛領土、追求民族解放的精神 要點三 近代史上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甲午中日戰爭 日本侵華戰爭背景 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實行對外擴張的政策 日本為擺脫危機,積極向外侵略擴張時間 1894—1895年 1931—1945年主要戰役 黃海海戰、威海衛戰役等 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等英雄人物 左寶貴、鄧世昌等 楊靖宇、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左權等暴行 旅順大屠殺等 南京大屠殺等結果 清政府戰敗,簽訂《馬關條約》 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影響 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勝敗主要 原因 腐朽的封建專制制度不能抵抗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 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啟示 落后就要挨打,發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實行全民族抗戰,才能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實現民族團結才能維護民族利益 要點四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共兩黨的兩次合作第一次國共合作 第二次國共合作背景 北洋軍閥統治黑暗,軍閥之間連年混戰 日本挑起侵華戰爭,中日民族矛盾逐漸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形成 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①初步形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②正式形成: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目的 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 抗擊日本侵略,實現國家獨立成果 創建黃埔軍校;進行北伐戰爭;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敵入侵的民族解放戰爭的完全勝利啟示 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1.(2021臨沂中考)右圖中的歷史人物發動了一次震驚中外的“事變”,他們發動這次“事變”的目的是 ( )A.逼迫蔣介石擴充軍隊、抗日救亡B.促成國民黨軍隊與中共紅軍停戰C.扣押蔣介石,提升自身國內威望D.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2.(2021北京中考)以下書籍出版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此類書籍在當時大量出版意在( )時間 書名1932年 《五千年來中華民族愛國魂》1936年 《民族英雄評傳》系列1940年 《中國歷史上之民族英雄》1940年 《民族英雄詩話》1944年 《中國民族女英雄傳記》A.宣傳民主科學,開展新文化運動B.反對專制獨裁,抨擊北洋軍閥統治C.弘揚愛國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D.爭取和平民主,推動國共兩黨談判3.(2021無錫中考)紀念館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我們要了解“鮮血凝固的那個時候,長江嗚咽,鐘山悲泣。三十萬,三十萬同胞,在黑暗中掙扎;三十萬,三十萬冤魂,在地里哭泣”這段歷史,最應該去的紀念館是 ( )A.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B.新四軍紀念館 C.九一八紀念館D.渡江戰役紀念館4.(2021蘇州中考)1942年1月11日,《新華日報》對某次會戰發表社論指出,“它配合了友邦作戰,使盟軍在太平洋戰場的香港陷落、馬尼拉失守、馬來亞危急之際,有著中國戰場的勝利,以鼓舞友邦,以打擊敵人”。這場會戰是( )A.淞滬會戰 B.徐州會戰 C.武漢會戰 D.第三次長沙會戰5.(2021天水中考)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表格內容記錄的是 ( )時間 指揮者 規模 戰績1940年 8—12月 彭德懷 八路軍投入 105個團 斃傷日、偽軍 25000多人A.淞滬會戰 B.臺兒莊戰役C.百團大戰 D.平型關大捷6.(2022安徽淮南期末)中國人民對日本20世紀30年代發動的侵華戰爭帶來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根據在教材中要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精神,教育部對各級各類教材進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實。材料二 下面是某同學瀏覽某網站的網頁截圖(1)寫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戰”的開始時間。材料二中“國家公祭日”是哪一天 如果讓你搜集身邊的日軍侵華暴行,你會通過哪些途徑搜集資料 材料三 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 ——北平學生 凡是日軍進犯,堅決抵抗,誓與盧溝橋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 ——佟麟閣甲 乙(2)結合所學,分別寫出材料甲與乙反映的歷史背景。分析當時時局折射出的中國的社會矛盾。(3)下表是某同學整理的關于“抗戰中的敵后戰場”的學習筆記,請完善。人物 事件 意義林彪 ① ② ③ ④ 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材料四 假如沒有中國抗戰,假如中國被打敗,你想有多少個日本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印度……他們可以一直沖向中東……和德國配合起來……斬斷通往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線。——美國總統羅斯福(4)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分析中國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關系。答案單元總結提升【優選拔高】1.D [解析] 據所學可知,1936年12月,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中共中央派周恩來到西安參與談判,進行協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揭開了國共兩黨聯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C [解析] 據所學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中國開始局部抗戰。20世紀三四十年代大量出版宣傳、介紹民族英雄的書籍,意在弘揚愛國精神,致力于抗日救亡,C符合題意;1915年興起的新文化運動,宣傳民主科學,A時間上不符合題意,排除;1928年“東北易幟”,標志著北洋軍閥的統治已經結束,排除B;D反映的是1945年的重慶談判,排除。3.A [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后,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故A符合題意。4.D [解析] 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可知,1941年12月開始的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國國民黨軍隊在正面戰場抗擊日軍,大獲全勝。這一勝利增強了中國軍民對抗戰必勝的信心,也令國際輿論刮目相看,鼓舞了盟國的抗日斗爭。5.C [解析] 由材料信息“彭德懷”“八路軍投入105個團”可知,這反映的是百團大戰。百團大戰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斗志,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6.(1)1931年。12月13日。上網查詢、去圖書館查找、去遺址實地考察、尋找日軍侵華暴行的親歷者和目擊者等。(2)日本企圖策劃華北自治;七七事變。中日民族矛盾。(3)①平型關大捷 ②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③彭德懷 ④百團大戰(4)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