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總結提升 要點一 中國近代化探索洋務運動 戊戌變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運動時間 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19世紀末 19世紀末20世紀初 1915年開始口號或指 導思想 “自強”“求富” 變法圖強 三民主義 民主、科學領導階級 地主階級洋務派 資產階級維新派 資產階級革命派 先進知識分子探索領域 經濟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性質 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思想解放運動影響 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 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特點 層層遞進、由表及里、逐漸深入(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或從學習西方技術到改變政治制度再到解放思想)感悟 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改變中國的命運;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中國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要想實現國家富強,首先必須實現民族獨立,民族獨立是國家富強的前提 要點二 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異同新民主主義革命 舊民主主義革命起止時間 1919—1949年 1840—1919年領導階級 (根本不同) 無產階級 資產階級指導思想 馬克思主義 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思想和民主共和觀念革命前途 建立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社會 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走西方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結果 成功 舊民主主義革命有勝利的一面,但革命任務沒有完成,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從這一意義上講最終是失敗的革命背景 都發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革命任務 都反對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和本國的封建統治革命性質 都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范疇1.(2021濰坊中考)下圖為近代某一期雜志的目錄(局部)。據此判斷本期雜志的主要內容是 ( )目錄 敬告青年…………………………………………………………………… 陳獨秀 法蘭西人與近代文明……………………………………………………… 陳獨秀 共和國家與青年之自覺…………………………………………………… 高一涵 現代文明史………………………………………………………………… 陳獨秀A.宣傳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B.介紹馬克思主義學說C.提倡通俗平易的新文學 D.抨擊近代維新變法思想2.(2021成都中考)有歷史學家稱贊五四運動為“中國現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眾運動”。以下關于五四運動的史實中,最能體現“群眾運動”這一特點的是 ( )A.提出了“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口號B.廣泛開展了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的斗爭C.后期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了上海D.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3.(2021河南中考)毛澤東說:“五四運動的杰出的歷史意義,在于它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這里的“姿態”強調的是 ( )A.革命的復雜性 B.制度的創新性C.斗爭的徹底性 D.抗戰的持久性4.(2021山西中考)1920年,毛澤東從北京返回湖南后,創辦了一個文化書社。在開業初期,最熱賣的中文書刊有《馬克思<資本論>入門》《新俄國之研究》,以及《新青年》《新生活》和《勞動界》等雜志。這一現象說明 ( )A.政府支持文化事業 B.百姓知識水平提升C.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D.中共宣傳影響巨大5.(2021廣西玉林模擬)下圖為中國共產黨黨綱內容節選,此內容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 ( )A.最低綱領 B.中心工作 C.奮斗目標 D.組織機構6.(2021衢州中考)某校為迎接建黨100周年,舉辦“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主題展。下列內容符合“紅船啟航”版塊的是 ( )A.開天辟地 煥然一新 B.武裝起義 軍旗飄揚C.眾志成城 全民抗戰 D.百萬雄師 橫渡長江7.(2021福州福清期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五四運動前期的新文化運動,上承“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則徐,中接嚴復、梁啟超等改良主義啟蒙思想家,下繼孫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這場運動)空前猛烈地掃蕩了舊的封建思想文化,使民主和科學的精神深入人心,為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進而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必不可少的文化鋪墊工作。——摘編自《前沿》1998年第8期(1)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寫出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地點。(2)閱讀材料,圍繞主題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答案單元總結提升【優選拔高】1.A [解析] 由“敬告青年”可知,這本雜志是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的《青年雜志》。《青年雜志》的創辦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新文化運動初期,主要宣傳西方的民主、科學等思想。2.B [解析] 據所學可知,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學生,到天安門前舉行集會、游行等抗議活動。6月5日,上海工人舉行罷工,聲援學生運動。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最能體現“群眾運動”這一特點的是B。3.C [解析] 根據“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可知,這里的“姿態”強調的是五四運動的反帝反封建的不妥協性,即斗爭的徹底性。4.C [解析] 1919年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材料1920年“最熱賣的中文書刊有《馬克思<資本論>入門》《新俄國之研究》,以及《新青年》《新生活》和《勞動界》等雜志”充分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5.C [解析] 圖片內容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確定的黨的奮斗目標,即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C符合題意。黨的最低綱領是中共二大確定的,排除A。中共一大確定的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故B錯誤。圖片內容反映的是奮斗目標,不是組織機構,排除D。故選C。6.A7.(1)上海。(2)觀點:思想解放推動社會進步。論述: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新文化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新文化運動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由此可見,思想解放是促進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