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實驗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原理。2、探究實驗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3、了解實驗室里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過程與方法1、通過與熟悉的氧氣制備的方法對比設計制備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2、學會分析各種裝置的優(yōu)缺點,選擇最佳方案。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2、增強合作意識,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2、教學重難點重點:1、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2、二氧化碳制取裝置的探究難點:二氧化碳制取裝置探究3、教學方法歸納比較法,實驗探究法4、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給出幾張漂亮的干冰在平時日常應用中的圖片,提出問題,什么是干冰?在我們已學的內(nèi)容中,用什么方法可以制出二氧化碳? 回答:干冰就是二氧化碳。從空氣中分離二氧化碳,木炭燃燒,蠟燭燃燒,用木炭還原氧化銅等。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回顧已學知識。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這些方法確實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但是它們也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實驗條件比較苛刻,中學實驗室難以實現(xiàn),或者得到的二氧化碳不純凈。那么我們有什么方法可以得到比較純凈二氧化碳而且實驗條件也比較簡單呢? 一、探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藥品編號實驗內(nèi)容實驗現(xiàn)象實驗分析1Na2CO3粉末和稀鹽酸 2大理石和稀鹽酸 3大理石和稀硫酸 1、分組完成上面的實驗:探究二氧化碳制取的原料的選擇。 2、記錄實驗現(xiàn)象。3、分析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論。 4、小組內(nèi)交流。 讓學生學會通過反應現(xiàn)象來選擇合適的反應原理制備二氧化碳【得出結論】實驗一,反應太迅速,不方便收集;實驗三,反應一小段時間后停止了,該反應生成不易溶的硫酸鈣,覆蓋在大理石表面,使反應中止;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速率適中,適合用于制備二氧化碳。 做筆記,學習書寫化學方程式。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 確定了制備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我們要選擇合適的實驗裝置來制備二氧化碳了。首先我們來復習氧氣的制備方法,思考它們兩者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所以能否用這套發(fā)生裝置來制備二氧化碳呢? 比較二氧化碳與氧氣的物理性質(zhì),選擇合適的收集裝置。 根據(jù)二氧化碳的制備原理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我們可以從書本114頁中選擇哪些哪些儀器來制備二氧化碳? 并且小組討論各種裝置的優(yōu)缺點。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注意事項:1、長頸漏斗下端管口應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中逸出);2、出氣的導氣管應剛露出膠塞為宜(便于氣體排出);3、伸入集氣瓶中的導氣管口應伸到接近集氣瓶底部(把空氣排干凈,收到較干凈的氣體)。 填寫書本114頁表格制取原理反應物狀態(tài)反應條件二氧化碳稀鹽酸與大理石反應氧氣加熱高錳酸鉀加熱氯酸鉀分解過氧化氫溶液【小結】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來制備氧氣,與二氧化碳制備在反應物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方面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固體與液體反應,而且都不需要加熱的。可以的。氣體的密度與空氣的比較(大或小)是否溶于水,是否與水反應二氧化碳溶于水,與水反應氧氣從書本儀器中選擇合適的來組裝制備二氧化碳的裝置。做好筆記,并且學會畫裝置圖。 通過比較氧氣的制備實驗,找出適合二氧化碳的裝置,既可以復習氧氣的制備方法,又可以讓學生知道如何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靈活的選擇合適的裝置。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醒學生在實驗中的注意事項。【提問】怎樣檢驗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碳?怎樣證明集氣瓶中二氧化碳已充滿? 把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變渾濁,證明該氣體是二氧化碳。 把燃著的木條放在瓶口,若木條熄滅證明已滿。拓展思考 我們常見的氣體發(fā)生裝置還有哪些?它們的優(yōu)點是什么? 發(fā)散學生思維。板書:1、反應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2、實驗裝置圖 發(fā)生裝置——固液不加熱裝置收集裝置——向上排空氣法3、注意事項1、長頸漏斗下端管口應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2、出氣的導氣管應剛露出膠塞為宜3、伸入集氣瓶中的導氣管口應伸到接近集氣瓶底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