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質量守恒定律(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通過探究活動能說出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2).從微觀角度知道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3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2、過程與方法(1)通過實驗及分析?培養學生利用實驗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2)通過對化學反應實質與質量守恒定律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使學生了解研究化學問題的基本思路。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嚴謹求學的科學態度。(2)對學生進行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教學的重點?質量守恒定律含義的理解及運用教學難點: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沒有變化。教學準備托盤天平,錐形瓶,橡膠塞,試管,燒杯,石棉網,紅磷,鐵釘,硫酸銅,鹽酸,碳酸鈉,鎂條,多媒體課件等。教學過程:導入 復習學過的化學反應,如磷在空氣中燃燒?水電解產生氫氣和氧氣。 學生回憶并書寫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學生思考在化學反應中物質發生了質的變化,那么這些物質在量的方面能否發生變化?探究 反應后物質的質量關系?方案一?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引導學生觀察?1、錐形瓶內白磷燃燒的現象2、氣球的變化情況?3、化學反應前后質量的變化情況歸納總結實驗現象和結論。學生分組實驗 指導實驗探究?完成方案二鐵釘和硫酸銅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提問學生總結方案二實驗現象。學生動手實驗并記錄實驗現象。學生回答方案二現象?鐵釘表面有紅色固體物質析出,溶液由藍色變成淺綠色,天平平衡。展示實驗5-1學生回答實驗5-1現象并引導思考為什么反應后質量減少?是不是這個反應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小結:1.質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2.對質量守恒定律概念的理解(1)、只有化學變化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物理變化不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2)、守恒的是“總質量”,即“參加反應的各反應物的總質量”和“生成物的總質量”。如沉淀、氣體等都應考慮進去。質量守恒而不是體積,分子數目等守恒。(3)、“參加”意味著沒有參加反應剩余的物質的質量不能算在內。(4)任何反應都遵守質量守恒定律。3.方案三是由于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逸散到空氣中,所有反應后質量減輕。學生討論:1. 如何改進實驗5-1 的實驗裝置才能使實驗前后所有的物質都稱量在內?有氣體產生必須在什么容器中進行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2.質量守恒的原因。展示 質量守恒定律微觀動畫并解釋。小結:.質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改變。板書 課題1質量守恒定律1.質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2.對質量守恒定律的概念的理解。(1)、只有化學變化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物理變化不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2)、守恒的是“總質量”,即“參加反應的各反應物的總質量”和“生成物的總質量”。如沉淀、氣體等都應考慮進去。質量守恒而不是體積,分子數目等守恒。(3)、“參加”意味著沒有參加反應剩余的物質的質量不能算在內。(4)任何反應都遵守質量守恒定律。3.質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改變。課堂練習及作業(見課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