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 元 第五單元 課 題 質量守恒定律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1.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能說明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2.能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決一些相關問題。3.了解化學方程式的涵義。過程與方法1.通過定量實驗,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2.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對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作出解釋,培養學生分析及推理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2.通過史實資料,學習科學家開拓創新的精神。3.產生學習的成功體驗,享受學習、享受科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探究認識質量守恒定律難點:從微觀的角度解釋質量守恒定律教具準備 PPT多媒體學與教活動設計 教學反思及批注(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紙燃燒后變成灰,那么紙和灰有什么不同?(停頓)顏色不同,紙是有機物質,灰是紙燃燒剩下的灰燼。可我想讓大家思考的是,他們的質量相等嗎?學生踴躍發言,大膽作出很多猜想;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可能增加,可能減少,可能不變……(二)自主學習反饋,引入問題:小組展示、交流成果。(三)合作探究,實驗求真。⑴作出猜想: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常識,大膽質疑、猜想,作出盡可能多的假設:①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可能增加;②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可能減少;③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可能不變;④在某些反應中可能增加,在某些反應中可能減少,而在某些反應中可能不變……⑵探索實驗:在充分假設基礎上,讓學生交流討論可以用什么方法來驗證哪一種假設是正確的呢? 讓同學們觀察幾個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會出現什么情況?然后說出將討論的幾個實驗: ①白磷在空氣中燃燒; ②鐵釘與硫酸銅溶液反應。⑶驗證實驗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白磷在空氣中燃燒和鐵釘跟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實驗。通過討論,學生發現在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的確是守恒的;也通過總結進一步的訂正、規范實驗技巧,進一步驗證了小組討論結論。⑷深入探究①教師演示實驗:CuSO4溶液與NaOH溶液的反應;⑸分析歸納(1)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提問(討論):①鹽酸與碳酸鈉反應,天平失去了平衡,這個反應符合質量守恒定律嗎 【投影】②鎂條燃燒后生成氧化鎂的質量大于鎂的質量,這個反應符合質量守恒定律嗎 【投影】③啟發學生探索為什么質量會守恒呢 (2)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可以用質量守恒定律來解釋的?以及質量會守恒適用的范圍?⑹活學活用 (1)下列說法對嗎 錯的請改正:①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②因為“質量守恒”,故氫氣燃燒后生成水的質量一定等于氫氣的質量。③玻璃打碎后質量沒有變化,這符合質量守恒定律。(2)填空①電解水時生成2克H2和16克O2,則有 克水參加了反應。②將15.8克的KMnO4加熱一段時間,稱得剩余固體的質量為14.2克,則生成了 克氧氣?(四)、整體感知,構建圖解①讓學生快速瀏覽全節教材內容,并回憶教師的講述內容,從整體上感知和把握所學知識。 ②讓學生口頭表述自己的收獲。告訴同學們,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過百度去網上搜索相關內容參考復習。(五)、完成作業,拓展延伸 ①鞏固練習:課堂練習和課本習題P95 ②預習化學方程式,為下一節學習作好準備。【作業拓展】( )1、下列變化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的是A、鎂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的質量比鎂重 B、10g冰融化后得到10g水 C、2g氫氣與8g氧氣點燃后生成9g水D、蠟燭燃燒后其減少的質量等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質量之和( )2、2H2+O2 點燃 2H2O的反應中,反應前后肯定發生變化的是 A、元素的種類 B、各元素的化合價 C、物質的質量總和 D、各種原子的數目( )3、西班牙有一條酸河,經調查發現是由于其上游河床含有某種物質R在水中氧的作用下發生反應所致,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R+2H2O+7O2=2FeSO4+2H2SO4,則R的化學式為 A、FeS B、Fe2S3 C、FeO D、FeS2 ( )4、在一個密閉容器內有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后,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右表,下列推理正確的是物質XYZQ反應前質量/g410121反應后質量/g01215待測A、反應物是X和Q,生成物是Y和Z B、反應后生成15gZ C、參加反應的Y和Q的質量比是1:1 D、參加反應的X與Q的質量比是1:3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一、概念?質量定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二、質量守恒的原因(521數字記憶)課后評價與反思備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