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講 酸和堿的反應-講義1.酸堿反應-實驗知識檢測1、酸堿反應實驗: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滴加幾滴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向變紅的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或稀硫酸),邊滴邊振蕩、溶液的顏色變淺直至消失,說明溶液由堿性變為中性或酸性,氫氧化鈉和酸發生了反應。2、酸堿反應的原理:酸和堿之間發生反應能生成鹽和水(酸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如:HCl+NaOH==NaCl+H2O3、酸與堿之間反應的實質:酸溶液電離出來的H+離子與堿溶液電離出來的OH-離子結合成中性的水。典型例題例1-1. 【解答】無色酚酞加入氫氧化鈉中后顏色變成紅色,不斷滴入稀鹽酸,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溶液中沒有了氫氧化鈉,酚酞又變回了原來的無色。故選:C。例1-2. 【解答】解:根據題意,“〇”“”表示不同離子。A、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結合氫氧根離子生成水分子,反應后氫離子消失,則〇表示氫離子,故選項說法錯誤。B、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結合氫氧根離子生成水分子,反應后氫氧根離子消失,則表示氫氧根離子,故選項說法錯誤。C、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鈉離子和氫氧根離子,表示的是鈉離子,不能用適量硝酸銀溶液和足量稀硝酸進行檢測,故選項說法錯誤。D、中和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結合氫氧根離子生成水分子,此反應的實質是和〇結合生成水分子,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例1-3. 【解答】解:A、①中NaOH溶液不易潮解,氫氧化鈉固體易潮解;氫氧化鈉溶液易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需密封保存,故選項說法錯誤。B、②中酚酞試液變紅,其原因是溶液中存在OH-,故選項說法錯誤。C、③中反應的實質是H+和OH-結合生成水,故選項說法正確。D、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地擴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濃硫酸中,甲物質是濃硫酸,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例1-4. 【解答】解:A、a點溶液的pH小于7,溶液顯酸性,說明稀鹽酸過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為HCl和NaCl,故選項說法錯誤。B、由a點到b點的pH 變化過程中,酸性逐漸減弱,證明酸和堿發生了中和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C、b點到c點的過程中,是完全反應后繼續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氯化鈉質量不變,故選項說法錯誤。D、c點時溶液的pH大于7,顯堿性,向圖中c點所示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變紅色,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例1-5. 【解答】解:(1)恰好完全反應時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最終溶液中的粒子有Na+、Cl-、H2O。(2)該實驗設計是通過驗證某種反應物的消失來完成的,即通過氫氧化鈉的消失完成。(3)若把該NaOH溶液換成等質量等濃度的KOH溶液,鹽酸質量不變,則反應后鹽酸過量,鹽酸不能和二氧化碳反應,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和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和碳酸鉀反應生成氯化鉀、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為:Na+、Cl-、H2O;①;①。例1-6. 【解答】解:(1)需稱取NaOH的質量是200g×10%=20g;(2)設廢水中含有的硫酸為x,2NaOH+H2SO4=Na2SO4+2H2O80 9840g×10% x=x=4.9g所以廢水中硫酸的質量分數是:×100%=4.9%.故答案為:(1)20g;(2)廢水中硫酸的質量分數是4.9%.變式訓練變1. 【解答】解:鹽酸和氫氧化鈉發生反應的方程式為:HCl+NaOH═NaCl+H2O,由于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所以如果發生反應,溶液顯堿性,可以用Zn粒、石蕊試液、Na2CO3溶液驗證溶液中是否有氫離子,但是AgNO3溶液與NaCl同樣會生成沉淀,無法驗證HCl是否參加了反應,故選:D。變2. 【解答】解:A.滴加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紅,溶液顯酸性,pH<7,故A正確;B.溶液顯酸性,即鹽酸過量,則反應后溶液為NaCL、HCl的混合溶液,故B錯誤;C.由質量守恒可知,混合后溶液的質量是混合前兩種溶液的質量之和,故C正確;D.由質量守恒可知,若不反應混合后溶液中的水的質量等于混合前酸、堿溶液中的水的質量之和,但該反應還生成鹽和水,所以混合后溶液中水的質量大于混合前兩種溶液中水的質量之和,故D正確;故選:B。變3. 【解答】解:A、由圖象可知,pH值是開始時大于7逐漸減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顯堿性,然后不斷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減小,說明是把稀鹽酸滴加到氫氧化鈉溶液中,故選項說法正確。B、a點時溶液的pH大于7,溶液顯堿性,存在的離子有Cl-、OH-、Na+,故選項說法錯誤。C、b點時溶液的pH等于7,顯中性,表示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D、c點時溶液的pH小于7,呈酸性,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變4. 【解答】解:A、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屬于復分解反應,反應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價均無變化,故選項說法正確。B、反應前的溶液均可導電,反應后的溶液為氯化鈉溶液,也能導電,故選項說法錯誤。C、反應后溶液為氯化鈉溶液,顯中性,故選項說法錯誤。D、反應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除了有Na+和Cl-,還有水分子,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A。變5. 【解答】解:(1)氫氧化鈉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當氫氧化鈉與鹽酸恰好中和時,溶液呈中性,無色酚酞不變色,所以溶液由紅色恰好變為無色,說明二者恰好反應;故填:溶液由紅色恰好變為無色;(2)氫氧化鈉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故填:2NaOH+CO2=Na2CO3+H2O;(3)碳酸鈉能與氯化鋇(或氯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鋇(或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氯化鈉,為了避免碳酸鈉的堿性對氫氧化鈉堿性的干擾,所以加入的氯化鋇溶液或氯化鈣溶液是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能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紅色。故填: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①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 過量的氯化鈣或氯化鋇溶液 產生白色沉淀 溶液只有部分變質②取少量充分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入 無色酚酞試液 溶液變紅色變6. 【解答】解:(1)當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的溫度是20.9℃,這是因為恰好完全反應時放熱最多,溫度最高。故填:20.9。(2)設恰好完全反應時生成氯化鈉質量為x,NaOH+HCl═NaCl+H2O,40 58.540g×10% x=,x=5.85g,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10g鹽酸,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100%=11.7%,答: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11.7%。2.酸堿反應-應用知識檢測1.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利用酸堿反應的原理,在酸(堿)性土壤中加人適量的堿(酸),調節土壤的酸堿性。如農業上常施加熟石灰來降低土壤的酸性。2. 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處理工業廢水,解決環保問題:精制石油時,可用氫氧化鈉來中和過量的酸。3.在醫藥方面的應用。胃酸過多時,醫療上常用能與酸反應的堿性物質作為藥品降低胃液的pH,使之達到正常范圍,常用的藥劑有Al(OH)3等。典型例題例2-1. 【解答】解:A、小蘇打和威猛先生的pH都大于7,都顯堿性,因此兩者混用不會降低去污效果,故選項錯誤;B、肥皂水和威猛先生的pH都大于7,都顯堿性,因此兩者混用不會降低去污效果,故選項錯誤;C、小蘇打和肥皂水的pH都大于7,都顯堿性,因此兩者混用不會降低去污效果,故選項錯誤;D、潔廁靈的pH小于7,顯酸性,小蘇打的pH大于7,顯堿性,因此兩者混用會降低去污效果,故選項正確。故選:D。例2-2. 【解答】解:A、氫氧化鈣與酸性物質發生中和反應,故與中和反應原理有關,故A正確;B、氫氧化鋁與胃液中的鹽酸反應為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故B正確;C、熟石灰與硫酸銅的反應為堿和鹽的反應,不是中和反應,故C錯誤;D、氫氧化鈉與硫酸的反應為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故D正確,故選:C。例2-3. 【解答】解:(1)濃鹽酸泄漏,形成白霧彌漫,這是因為濃鹽酸具有揮發性。(2)白色粉末可能是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價格較低,屬于堿,能夠中和稀鹽酸。(3)A.溶液可能呈中性,也可能呈酸性;B.白色粉末可能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也可能鹽酸過量;C.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說明白色粉末一定沒有殘留;D.在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純堿,若產生氣泡,就可以證明鹽酸有殘留。故選ACD。故答案為:(1)揮發; (2)氫氧化鈣; (3)ACD。例2-4. 【解答】解:【猜想】:參加反應的物質是氫氧化鋇和稀硫酸,二者完全反應生成硫酸鋇和水,不完全反應則物質有剩余,故無色液體還可能是稀硫酸,故填:稀硫酸;【實驗探究】(1)肖明猜想是水,是因為氫氧化鋇與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生成硫酸鋇和水,而且加入酚酞不變色,故填:氫氧化鋇能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酚酞不變色,則無色液體可能是水;(2)酚酞試液在堿性溶液中變紅,故無色液體不可能是氫氧化鋇溶液,故填:不正確,氫氧化鋇的水溶液能使酚酞變紅;(3)李麗的猜想是稀硫酸,要檢驗是否存在硫酸,可以依據硫酸的性質進行,可以使用加入碳酸鈉溶液的方法,觀察是否有氣泡產生,若有氣泡產生,則含有硫酸,若無氣泡產生,則不含有硫酸,故填:(4)中和反應可以應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處理酸堿性廢水等,故填:改良酸性土壤.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及結論取上層清液,滴入碳酸鈉溶液 有氣泡產生,溶液中含有硫酸無氣泡產生,溶液中不含有硫酸例2-5. 【解答】解:(1)A、根據氯化氫的質量結合方程式求解氫氧化鎂的質量,氫氧化鎂的質量除以每片質量(1g),可得每片藥物中氫氧化鎂的含量;B、根據氯化氫的質量結合方程式可以求解氯化鎂的質量;C、根據氯化氫的質量結合方程式可以求解氯化鎂的質量,反應后溶液的質量為20g+1g=21g,氯化鎂的質量除以21g,可得反應后溶液中氯化鎂的質量分數;D、根據20g溶質質量分數為3.65%的稀鹽酸,可求氯化氫的質量20g×3.65%=0.73g,則水的質量為20g-0.73g=19.27g.故選ABCD;(2)設含有氫氧化鎂的質量為xMg(OH)2+2HCl=MgCl2十2H2O58 73X 20g×3.65%x-=0.58g答:l g藥物中含氫氧化鎂0.58 g.故答案為:(1)ABCD; (2)0.58g.變式訓練變1. 【解答】解:顯酸性的土壤的pH小于7,引淡水沖洗過程中,溶液的pH升高,越來越接近7.B圖符合沖洗過程酸堿性變化情況。故選:B。變2. 【解答】解:生石灰吸水是金屬氧化物與水的反應,不屬于中和反應,排除有①的選項,故AC不對,熟石灰屬于堿,硫酸銅屬于鹽,所發生的反應不屬于中和反應,排除有②的選項,③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氫氧化鈣與酸反應,為酸堿中和反應;④用氫氧化鈉溶液處理泄漏的濃硫酸,氫氧化鈉溶液與濃硫酸反應,為酸堿中和反應;故選:B。變3. 【解答】解:(1)農業上可用來降低土壤的酸性,改良土壤結構的物質是氫氧化鈣,其化學式為Ca(OH)2。(2)氫氧化鎂和胃酸中的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g(OH)2+2HCl═MgCl2+2H2O.(3)反應中消耗硫酸與氫氧化鈉的質量比關系如下:H2SO4+2NaOH═Na2SO4+2H2O98 80可知,98份質量的硫酸與80份質量的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反應中消耗鹽酸與氫氧化鉀的質量比關系如下:H2SO4+2KOH═Na2SO4+2H2O98 112可知,98份質量的硫酸與112份質量的氫氧化鉀恰好完全反應。改用與該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和溶質質量分數均相同的氫氧化鉀溶液,稀硫酸有剩余,所得溶液的pH<7。故答案為:(1)Ca(OH)2; (2)Mg(OH)2+2HCl═MgCl2+2H2O; (3)<。變4. 【解答】解:(1)在過濾操作中,燒杯要緊靠在玻璃棒的中下部;(2)pH試紙測定pH的方法是:將一小片pH試紙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或膠頭滴管將待測液滴在試紙上,再將變色的試紙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出數值;(3)土壤溶液的pH等于8,顯堿性,可以加入酸性物質加以中和。氨水和氫氧化鈣均顯堿性,碳酸鈣不與堿性物質反應,酸性肥料能與土壤中的堿性物質發生中和反應加以改良;故答案為:(1)燒杯沒有靠在玻璃棒的中下部;(2)將一小片pH試紙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或膠頭滴管將待測液滴在試紙上,再將變色的試紙與標準比色卡對照讀出數值;(3)B。變5. 【解答】解:50千克石油產品所含的硫酸的質量為50kg×4.9%=2.45kg設需要的氫氧化鈉的質量為x,需要的氫氧化鈣的質量為y2NaOH+H2SO4=Na2SO4+2H2O80 98x 2.45kg=x=2kgCa(OH)2+H2SO4=CaSO4+2H2O74 98y 2.45kg=y=1.85kg用氫氧化鈉的經費為24.00元/kg×2kg=48.00元、用氫氧化鈣的經費為6.00元/kg×1.85kg=11.1元化廠進行了技術改造,采用Ca(OH)2中和這些殘余硫酸。每處理50千克這種產品,可以節約48.00元-11.1元=36.9元。答:(1)若要清洗50千克這種石油產品,需要2千克NaOH。(2)石化廠進行了技術改造,采用Ca(OH)2中和這些殘余硫酸。每處理50千克這種產品,可以節約36.9元。第5講 酸和堿的反應-課后練習1. 【解答】解: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NaOH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0,HCl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6.5,在反應中,參與反應的NaOH質量>HCl質量,故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燒堿溶液與鹽酸完全反應后,鹽酸有剩余,溶液顯酸性,故加入紫色石蕊試液后,溶液呈現紅色。故選:A。2. 【解答】解:A、氫氧化鈉固體易潮解,將氫氧化鈉固體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會兒,固體受潮,逐漸溶解,故選項說法正確。B、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入無色酚酞試液,溶液變紅,故選項說法正確。C、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加稀鹽酸,生成氯化鈉是實驗結論而不是實驗現象,故選項說法錯誤。D、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加硫酸銅溶液,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硫酸鈉,氫氧化鈉溶液加入硫酸銅溶液中產生藍色沉淀,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C。3. 【解答】解:A、設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鹽酸質量為x,NaOH+HCl═NaCl+H2O,40 36.520g×10% x×7.3%=,x=25g,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質量為:20g+25g=45g,該選項對應關系不正確;B、由A中計算可知,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鹽酸質量是25g,溶液質量是45g,該選項對應關系正確;C、由A中計算可知,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鹽酸質量是25g,此時pH=7,該選項對應關系不正確;D、向盛有20g 10%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鹽酸時,溶液pH應該是由大于7逐漸減小,該選項對應關系不正確。故選:B。4. 【解答】解: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質不一定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選項推理錯誤.B、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不一定都是酸堿反應,如CO2+2NaOH═Na2CO3+H2O,故選項推理錯誤.C、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變紅,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變紅,所以能使石蕊變紅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故選項推理正確。D、溶液是均一、穩定的,但均一、穩定的物質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選項推理錯誤。故選:C。5. 【解答】解:A、圖象中pH值的變化是從小于7逐漸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顯酸性,然后不斷的加入堿性溶液,使pH增大,說明是把氫氧化鈉溶液滴加到稀鹽酸中,故選項說法錯誤。B、a點時溶液的pH小于7,溶液顯酸性,說明稀鹽酸過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為HCl和NaCl,故選項說法正確。C、b點時溶液的pH等于7,溶液顯中性,b點表示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D、c點時溶液的pH大于7,顯堿性,向點c所示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色,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A。6. 【解答】解:A、滴入適量FeCl3溶液,溶液變黃,但無沉淀生成,不能說明是否含有稀鹽酸,不能證明兩者恰好完全中和,故選項錯誤。B、測得反應后溶液中Na+與Cl-的個數比為1:1,說明溶液中溶質只有氯化鈉,能證明兩者恰好完全中和,故選項正確。C、滴入幾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變色,溶液可能顯酸性,稀鹽酸可能有剩余,不能證明兩者恰好完全中和,故選項錯誤。D、滴入適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氯化鈉、鹽酸均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不能證明兩者恰好完全中和,故選項錯誤。故選:B。7. 【解答】解:A、由圖象可知,pH值是開始時大于7逐漸的減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顯堿性,然后不斷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減小,說明是把稀鹽酸滴加到氫氧化鈉溶液中,故選項說法正確。B、B點的pH=7,顯中性,表示硫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溶液呈無色,故選項說法正確。C、C點的pH小于7,溶液顯酸性,溶液中的溶質是硫酸鈉和硫酸,故選項說法錯誤。D、稀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后,氫氧化鈉溶液消失,酚酞試液變為無色,是通過證明堿溶液的消失來證明發生了中和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8. 【解答】解:(1)在燒杯中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2)圖象一開始是pH>7說明溶液是堿,隨著藥品的加入溶液的pH逐漸變成小于7,說明是往堿溶液中逐滴滴加酸溶液,儀器A中是鹽酸溶液,溶質是HCl;(3)根據圖2和圖3 的信息可知,該反應是放熱反應,當二者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的溫度最高,所以圖3中V的數值最接近12;(4)A.在圖2中b點所示溶液中pH>7溶液呈堿性,溶液中的溶質是NaCl和NaOH,故A正確;B.圖2中d點所示溶液中pH<7,溶液呈酸性,溶質是NaCl和HCl,氯化氫是氣體在蒸發過得中跑掉了,所得固體為純凈物,故B正確;C.圖2中在c點鹽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c→d所示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不會增加,故C錯誤;D.圖3中e→f變化趨勢可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故D正確。故答案為:(1)NaOH+HCl=NaCl+H2O;(2)HCl;(3)12;(4)C。9. 【解答】解:(1)金屬材料堅硬、結實,而無機非金屬材料如陶瓷、玻璃等硬而脆易破碎;因此,應攜帶導熱性好,不易破碎的金屬材料制成的餐具;(2)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食醋可以和碳酸鈣反應,所以可用食醋將其除去;(3)螞蟻分泌的是蟻酸,可以涂抹顯堿性的物質與蟻酸反應,使蟻酸減少,其中肥皂水顯堿性,所以可用肥皂液減輕痛苦;(4)波爾多液是一種農業上常用的殺菌劑,它由硫酸銅、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不能用鐵質容器配制波爾多液的原因是鐵比銅活潑,能將銅從其溶液中置換出來,化學方程式是:Fe+CuSO4=FeSO4+Cu.故答案為:(1)A;(2)A; (3)B;(4)Fe+CuSO4=FeSO4+Cu.10. 【解答】解:(1)探究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當滴入幾滴酚酞試液后,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故答案為:紅;NaOH+HCl=NaCl+H2O;(2)探究上述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后燒杯中的鹽酸是否過量:在上述設計的實驗方案中,正確的是方案二,方案一錯誤原因是: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后生成的氯化鈉也能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鋇;故答案為:方案二;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后生成的氯化鈉也能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鋇;(3)實驗方案:取樣,然后加入鋅粒,若有氣體放出,證明稀鹽酸過量,反之稀鹽酸不過量;故答案為:鋅粒(合理即可);若有氣體放出,證明稀鹽酸過量,反之稀鹽酸不過量;11. 【解答】解:(1)由圖象可知,圖二從A到B過程中,溶液的pH逐漸減小;(2)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當酸堿恰好完全反應時放出的熱量最多,溶液的溫度最高,所以圖二表示酸堿恰好完全反應的點是B。(3)由圖象可知,恰好酸堿中和時消耗稀鹽酸的質量是20g設20g的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HCl+NaOH═NaCl+H2O36.5 40x 20g×4%解得x=0.73g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3.65%答:(1)減小;(2)B;(3)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3.65%第5講 酸和堿的反應1.等質量,等質量分數的燒堿溶液與鹽酸混合后,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呈現的顏色是( )A.紅色 B.藍色 C.無色 D.紫色2.研究氫氧化鈉性質實驗中的部分實驗及現象記錄如下,其中現象不合理的是( )選項 實驗 現象A 將氫氧化鈉固體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會兒 固體受潮,逐漸溶解B 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入無色酚酞試液 溶液變紅C 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加稀鹽酸 有氯化鈉生成D 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加硫酸銅溶液 產生藍色沉淀A.A B.B C.C D.D3.向盛有20g 10%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鹽酸,下列是關于溶液總質量或溶液pH隨鹽酸質量變化的關系圖(Q點表示恰好完全反應)。其中正確的是( )A. B. C. D.4.推理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質一定是氧化物B.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所以生成鹽和水的反應都是酸堿反應C.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變紅,所以能使石蕊變紅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D.溶液是均一、穩定的,所以均一、穩定的物質一定是溶液5.某化學小組利用數字化傳感器探究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過程,測得燒杯中溶液的pH隨滴加液體體積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 )A.該實驗是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B.a點所示溶液中,溶質含有NaCl和HClC.b點表示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D.向點c所示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色6.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后,下列實驗能證明兩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A.滴入適量FeCl3溶液,溶液變黃,但無沉淀生成B.測得反應后溶液中Na+與Cl-的個數比為1:1C.滴入幾滴酚酞試液,酚酞試液不變色D.滴入適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觀察到有白色沉淀7.某實驗小組探究稀硫酸和氫氧化鈉(滴有酚酞試液)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規律,得到如圖所示曲線.下列有關該實驗事實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該實驗是將稀硫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B.B點時表示硫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溶液呈無色C.C點時,溶液中的溶質只有硫酸鈉D.實驗通過證明堿溶液的消失來證明發生了中和反應8.中和反應是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某同學利用圖1裝置研究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過程,并用pH和溫度傳感器測量反應過程中相關物理量的變化情況,得到圖2和圖3。(1)燒杯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儀器A中溶液的溶質是______(填化學式);(3)圖3中V的數值最接近______(填“6”、“12”或“16”);(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______。A.圖2中b點所示溶液中的溶質是NaCl和NaOHB.取圖2中d點所示溶液加熱蒸干所得固體為純凈物C.圖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質量不斷增加D.圖3中e→f變化趨勢可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9.節假日去郊游野炊實為一大快事.然而,在野外的情趣中,如果遇到下面的一些問題,你是如何處理的?(填字母)(1)對野炊有經驗的人來說,餐具最好是由導熱性好、不易破碎的材料制作的,你準備帶的餐具是用______制成的。A、金屬 B、陶瓷 C、無所謂(2)燒水的水壺有較多的水垢,你準備用______將其除去。A、食醋 B、洗潔精 C、食鹽水(3)在活動中,某同學不小心被螞蟻咬了(螞蟻的毒液呈酸性),很癢,用下列物質可以減輕痛苦的是______A、食醋 B、肥皂液 C、汽水(4)同學們發現買來的蔬菜葉片上有藍色固體殘留物,老師告訴同學們這是農民在使用波爾多液殺蟲劑的結果,必須洗干凈。老師還問個問題菜農在配制波爾多液時不能用鐵質的容器,你用化學方程式解釋其中道理_______________。10.在研究酸和堿的化學性質時,某小組同學想證明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雖然無明顯現象,但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試與他們一起完成實驗,并得出有關結論。(1)探究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當滴入幾滴酚酞試液后,溶液由無色變為______色。根據上述實驗中顏色變化,可確定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2)探究上述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后燒杯中的鹽酸是否過量:根據上述反應過程中溶液變成無色,不能確定稀鹽酸是否過量。同學們又分別選取硝酸銀溶液、紫色石蕊試液設計實驗方案,請你判斷并分析:實驗方案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方案一 取樣,滴入適量的硝酸銀溶液 出現白色沉淀 稀鹽酸過量方案二 取樣,滴入幾滴紫色石蕊試液 溶液變紅 稀鹽酸過量在上述設計的實驗方案中,正確的是______(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個實驗方案錯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請你再設計一個確定稀鹽酸是否過量的實驗方案,你選用的藥品是______,實驗現及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將40g稀鹽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質質量分數為4%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邊滴加邊攪拌。隨著稀鹽酸的滴加,溶液的pH變化如圖一所示,溶液的溫度變化如圖二所示(不考慮反應過程中熱量損失)。試回答:(1)圖二從A到B過程中,溶液的pH逐漸______(填“增大”或“減小”)。(2)圖二表示酸堿恰好完全反應的點是______。(3)計算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第5講 酸和堿的反應1.理解中和反應的概念;2.知道中和反應的本質,并會用中和反應的本質解題;3.了解中和反應的應用。1.酸堿反應實驗: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滴加幾滴酚酞試液,溶液變 ,向變紅的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或稀硫酸),邊滴邊振蕩、溶液的顏色變淺直至消失,說明溶液由堿性變為中性或酸性,氫氧化鈉和酸發生了反應。2.酸堿反應的原理:酸和堿之間發生反應能生成 (酸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 )。如:HCl+NaOH==NaCl+H2O3.酸與堿之間反應的實質:酸溶液電離出來的 與堿溶液電離出來的 結合成中性的水。例1在做酸和堿中和反應的實驗時,有時需借助指示劑顏色的變化判斷反應是否發生、完成。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燒杯中,不斷滴入稀鹽酸。此過程燒杯中溶液顏色的變化是( )A.由紅色變為藍色 B.由藍色變為紅色 C.由紅色變為無色 D.由無色變成紅色例2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反應前后溶液中存在的離子種類如圖所示(其中“〇”“”表示不同離子)。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〇表示氯離子B.表示鈉離子C.可用適量硝酸銀溶液和足量稀硝酸進行檢測D.此反應的實質是和〇結合生成水分子例3小樂按圖示操作進行酸和堿反應的實驗,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①中NaOH溶液易潮解和變質,需密封保存B.②中酚酞試液變紅,其原因是溶液中存在Na+C.③中反應的實質是H+和OH-結合生成水D.⑤中濃硫酸的稀釋中,甲物質是水例4某校科學興趣小組利用數字化傳感器探究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過程,將氫氧化鈉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鹽酸的燒杯中,測得燒杯中溶液的pH隨滴加液體體積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a點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NaCl和NaOHB.由a點到b點的pH 變化過程證明酸和堿發生了中和反應C.由b點到c點的氯化鈉質量逐漸增加D.向圖中c點所示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例5某同學為探究酸堿中和反應,設計了如圖實驗,當酚酞恰好由紅色變為無色時停止實驗。(1)最終溶液中的粒子有________(用符號表示,酚酞除外)。(2)該實驗設計是通過驗證______來完成的(填序號,下同)。①某種反應物的消失②某種新物質的生成(3)若把該NaOH溶液換成等質量等濃度的KOH溶液,鹽酸質量不變,則反應后溶液不能與下列______反應。①二氧化碳 ②硝酸銀 ③鐵 ④碳酸鉀例6某工廠化驗室常用10%的氫氧化鈉溶液測定工業廢水中硫酸的含量。(1)若配制10%的氫氧化鈉溶液200g,需稱取NaOH的質量是______g;(2)取該氫氧化鈉溶液40g恰好能將100g廢水中的H2SO4中和,求廢水中硫酸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練1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中和反應時常觀察不到明顯現象,如圖①所示。為證明氫氧化鈉與稀鹽酸會發生反應,步驟②中加入的試劑不能是( )A.Zn粒B.Na2CO3溶液C.石蕊試液D.AgNO3溶液練2常溫下,將某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紅,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混合后溶液的pH<7B.混合后溶液為氯化鈉溶液C.混合后溶液的質量是混合前兩種溶液的質量之和D.混合后溶液中水的質量大于混合前兩種溶液中水的質量之和練3某實驗小組用pH傳感器探究稀鹽酸和氫氧化鈉的反應過程,實驗中溶液pH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實驗是將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B.圖中a點所示溶液中,存在的離子只有OH-、Na+C.圖中b點代表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D.圖中c點所示溶液pH<7,呈酸性練4如圖是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的微觀示意圖,由此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A.反應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價均無變化B.反應前的溶液均可導電,反應后的溶液不導電C.反應后溶液呈堿性D.反應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練5實驗室開放日,某化學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探究了氫氧化鈉和稀鹽酸的中和反應,結果出現了一些問題,請你利用所學知識幫助他們解決問題:(1)甲同學向滴有無色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一定量的稀鹽酸,二者恰好反應,出現的現象是___________。(2)乙同學用另外一瓶氫氧化鈉的溶液進行試驗時,取氫氧化鈉溶液于燒杯中,向燒杯中滴加稀鹽酸,發現有少量的氣泡冒出,小組同學根據這一現象進行討論,一致認為其原因可能是氫氧化鈉溶液已經變質。變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3)為了進一步探究氫氧化鈉溶液是否完全變質,請幫助完成下列實驗報告: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①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加入__________溶液 ______ 溶液只有部分變質②取少量充分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入______ ______練6將20g稀鹽酸逐滴加入到裝有40g質量分數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隨著稀鹽酸的滴加,杯內溶液的p變化情況如圖所示,溫度變化如表所示(不考慮反應過程中熱量散失)。 反應時間(s) 0 10 20 30 40 50 60 溶液溫度(℃) 20.5 20.6 20.7 20.8 20.9 20.8 20.7(1)當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的溫度是______℃(2)計算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多少?1.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利用酸堿反應的原理,在酸(堿)性土壤中加人適量的堿(酸),調節土壤的酸堿性。如農業上常施加 來降低土壤的酸性。2. 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處理工業廢水,解決環保問題:精制石油時,可用氫氧化鈉來中和過量的酸。3.在醫藥方面的應用。胃酸過多時,醫療上常用能與酸反應的堿性物質作為藥品降低胃液的pH,使之達到正常范圍,常用的藥劑有 等。例1如圖是生活中常見洗滌用品的pH,混用會降低去污效果甚至產生危害的組合是( )A.小蘇打和威猛先生 B.肥皂水和威猛先生 C.小蘇打和肥皂水 D.潔廁靈和小蘇打例2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它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下列應用一定與中和反應原理無關的是(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服用含Al(OH)3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C.用熟石灰和硫酸銅配制波爾多液 D.用NaOH溶液洗滌石油產品中的殘余硫酸例3某高速公路發生一起嚴重追尾事故,造成槽罐車內的12噸多濃鹽酸泄漏,泄漏處白霧彌漫,環境監察部門組織大批人員對泄漏的鹽酸進行處理,緊急調運大量堿性的白色粉末進行中和稀釋,最后鹽酸被攔截在限定區域,使影響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請回答下列問題(1)濃鹽酸泄漏,形成白霧彌漫,這是因為濃鹽酸具有______性。(2)調運大量堿性的白色粉末進行稀釋,根據你學過的知識,從可行、經濟、環保等綜合因素考慮,白色粉末最有可能是______。(3)環保檢測人員對處理過的廢液進行檢測。取少量廢液滴加無色酚酞試液,結果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則下面推斷合理的是______。A.溶液可能呈酸性 B.鹽酸一定沒有殘留C.白色粉末一定沒有殘留 D.若在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純堿,就可以證明鹽酸是否殘留例4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選定稀硫酸和氫氧化鋇溶液做中和反應實驗.在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鋇溶液后滴入幾滴酚酞試液,再向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用玻璃棒充分攪拌后過濾,得白色沉淀和無色液體。【提出問題】無色液體是什么物質?(不考慮指示劑)【猜想】肖明:無色液體是水;王巖:無色液體是Ba(OH)2溶液;李麗認為無色液體還可能是______。【實驗探究】(1)如果你是小組成員之一,你認為肖明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巖的猜想是否正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3)填寫李麗的猜想,并針對她的猜想,請你設計實驗驗證是否正確。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及結論 【拓展應用】(4)請舉例說明中和反應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______。例5測定抗酸藥物有救成分的含量胃酸的主要成分為鹽酸,胃酸太多導致胃不舒服時,可以考慮服用抗酸藥物來中和胃酸。某抗酸藥物的有效成分為氫氧化鎂,為測定氫氧化鎂的含量,小霞同學取一片該藥物(規格為1g)于燒杯中,加入20g溶質質量分數為3.65%的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假設藥物中其他成分可溶于水,但不與鹽酸反應)。(1)通過已知數據能求出的量有______(填字母編號,符合題意的選項都選)。A.每片藥物中氫氧化鎂的含量 B.反應中生成氯化鎂的質量C.反應后溶液中氯化鎂的質量分數 D.20g稀鹽酸中水的質量(2)計算1g該藥物中含氫氧化鎂的質量(要求寫出計算過程)。練1我國土壤的分布情況大體是“南酸北堿”,南方農民引淡水沖洗以降低其酸性,在圖中符合沖洗過程酸堿性變化的曲線是( )A. B. C. D.練2下列實際應用中,利用中和反應原理的是( )①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劑 ②用熟石灰和硫酸銅配制波爾多液③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氫氧化鈉溶液處理泄漏的濃硫酸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③練3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有廣泛應用。(1)農業上可用來降低土壤的酸性,改良土壤結構的物質是______。(填化學式)(2)醫療上可用含氫氧化鎂的藥物來中和過多的胃酸(視為鹽酸),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3)取某硫酸廠排出的一定體積的廢水與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若改用與該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和溶質質量分數均相同的氫氧化鉀溶液與上述一定體積的廢水混合,則所得溶液的pH______7(填“>”、“<”或“=”)。練4西瓜適合在弱酸性土壤中生長,某校化學課外小組的同學,為了考查某地土壤是否適合種植西瓜,對其土壤進行了實驗分析,具體實驗步驟如下:第一步:將在該地多點選取的土壤混合,并研成粉末狀。第二步:稱量一定質量的土壤粉末置于燒杯中,加入適量水,攪拌。第三步:將充分溶解后的混合液進行過濾,所使用的裝置如圖所示。(1)請指出圖中的一項錯誤:_____________。(2)第四步:用pH試紙測定過濾后所得土壤溶液的pH,測定的具體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經測定,該土壤溶液的pH為8,為了適合西瓜種植,需對該土壤的酸堿性進行調節,則下列各項中,可采用的是______A.施以碳酸鈣粉末 B.適量施用酸性肥料 C.用氨水進行噴灌 D.施以氫氧化鈣粉末練5某石化廠有一種石油產品含有質量分數為4.9%的殘余硫酸,過去他們都是用NaOH溶液來清洗這些硫酸。NaOH和Ca(OH)2的市場價格如表:名稱 Ca(OH)2 NaOH價格(元/千克) 6.00 24.00(1)若要清洗50千克這種石油產品,需要多少千克NaOH?(2)石化廠進行了技術改造,采用Ca(OH)2中和這些殘余硫酸。每處理50千克這種產品,可以節約多少經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5講-酸和堿的反應-講義.docx 第5講-酸和堿的反應-課后練習.docx 第5講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