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九上第9講-金屬的化學性質(講義+課后練習+答案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九上第9講-金屬的化學性質(講義+課后練習+答案解析)

資源簡介

第9講 金屬的化學性質
1.下列金屬中,活動性最強的是(  )
A.鋁 B.銀 C.鎂 D.汞
2.請你補充完整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K______Na Mg______Zn______Sn Pb (H)______Hg______Pt Au.
3.將光亮的鐵絲浸入藍色的硫酸銅溶液中所產生的現象_____________
寫出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該反應的基本類型是______,該反應也是“濕法冶金”的原理,還說明______比______活潑.
4.不銹鋼材料中含有金屬鉻(Cr),金屬鉻的金屬活動性排在Zn和Fe之間,鉻元素的化合價有+2和+3價,金屬鉻在置換反應中顯示+2價,則以下反應不正確的是(  )
A.Cr+2HCl═CrCl2+H2↑
B.Cr+CuSO4═CrSO4+Cu
C.Cr2O3+6HCl═2CrCl3+3H2O
D.Cr(OH)3+H2SO4═CrSO4+3H2O
5.某化學興趣小組為驗證Ag、Fe、Cu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操作.其中可以達到實驗目的組合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④⑤
6.如圖為探究鋁和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的實驗如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現象:在反應過程中,觀察到溶液顏色由藍色變為無色
B.反應后液體的質量比反應前增重了
C.其反應微觀的實質:2Al+3Cu2+═2Al3++3Cu
D.根據圖示可以得出的鋁活動性比銅強
7.金屬材料在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中都有廣泛的用途,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示金屬的活躍程度。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分析解釋下列實例正確的是(  )
A.常溫下鋁制品比鐵制品更易氧化
B.用鐵制的容器配制浸種用的波爾多液(含硫酸銅)
C.用錫壺來裝酸性物質
D.氫氣不能還原氧化鐵,所以工業煉鐵的還原劑用一氧化碳
8.有X、Y、Z三種金屬,把足量X放入Y(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濾渣中只有X、Z.據此判斷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
A.Y>X>Z B.Y>Z>X C.X>Y>Z D.X>Z>Y
9.常見金屬R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R+3AgNO3=3Ag+R(NO3)3,有關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后溶液質量一定增加 B.該金屬可能是鐵
C.R的活潑性比Ag弱 D.該反應前后R的化合價發生了改變
10.某些電子集成電路常用黃金(Au)鍍膜.廢舊電子產品上的黃金通過某種溶液的溶解后,加入某種金屬,即可回收.對黃金在電子產品上的應用和回收,說法錯誤的是(  )
A.用黃金鍍膜是利用黃金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可防止線路氧化
B.回收時往溶液中加入的金屬一定是金屬銅
C.回收時溶解黃金的溶液不會是稀硫酸
D.回收時加入的金屬的金屬活動性一定比Au活潑
11.化學趣味小組在學習了金屬的化學性質后,對金屬的活動性進行探究。已知金屬X在常溫下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而金屬Y和Z不能;將Y、Z分別投入稀鹽酸中,Y溶解并產生氣泡,Z無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氧化物的化學式只能表示為XO B.Y能將X從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單質形式存在 D.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X>Y>Z
12.小柯為比較Mg、Fe、Cu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進行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實驗后把兩試管中的物質倒入燒杯中(如圖乙),發現燒杯內的紅色固體明顯增多,充分反應后過濾。溶液中含有的金屬離子可能的組成有(  )
①Mg2+
②Mg2+和Fe2+
③Mg2+和Cu2+
④Mg2+、Fe2+和Cu2+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某化學小組的同學在探究銀、銅、鐵三種金屬的 有關性質時,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其中溶液過量:
(1)①號試管中發生的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
(2)試管內物質反應結束后,將①②試管內的物質倒入燒杯中,一段時間后,溶液中一定有的陽離子______。當看到______________現象時,能證明銀、銅、鐵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3)請設計另一種能證明銀、銅、鐵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實驗方案 。
14.某化學探究小組為了驗證鐵、銅、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①將鐵片加入到稀鹽酸中;②將銅片加入到硝酸銀溶液中;③將鋅片加入到稀鹽酸中;④將金屬片X加入到Y中。(該方案中所有金屬均已打磨,且形狀、大小以及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均相同)試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①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通過上述實驗,可以判斷鋅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強,依據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得出這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如果④中Y表示硫酸銅溶液,則X表示的一種金屬是______;如果X表示銅,則Y表示的一種溶液是______或______。
15.同學們一起探究鋁、鐵、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小剛同學設計了用銅絲、鐵絲、鋁絲和稀鹽酸,只用一只試管,取一次鹽酸的探究方案。請你和他們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關問題。
(1)填表
實驗步驟 觀察到的現象
①在試管中取少量鹽酸,插入鐵絲,充分作用。 ____________
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插入______,充分作用。無明顯現象 無明顯現象
③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入______,充分作用。 /
結論:金屬活動性A1>Fe>Cu
(2)鐵與鹽酸反應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將鋁絲插入前應進行的操作是______;
(4)小華同學認為在小剛設計的方案中,只要補充一個實驗,就可得出A1>Fe>H>Cu的結論。小華要補充的實驗是_________;
(5)小強同學認為要得到A1>Fe>H>Cu的結論,不必做補充實驗,只需將小明同學方案中插入金屬的順序調整即可,你認為調整后插入金屬的順序是________。第9講 金屬的化學性質(二)
1. 金屬活動性順序
知識檢測
1.金屬活動性順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屬活動性由強逐漸減弱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2)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
(3)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必須可溶)溶液中置換出來;
(4)K、Ca、Na三種金屬先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堿和氫氣。
2.驗證實驗
比較鐵與銅、銅與銀的化學活動性
藥品:銅絲、鐵絲、FeSO4 溶液、CuSO4 溶液、AgNO3 溶液
(1)在盛有硫酸銅溶液的試管里浸入一段潔凈的鐵絲;鐵絲表面有一層紅色物質生成,
方程式為:Fe+CuSO4=FeSO4+Cu;說明:鐵比銅活潑;
(2)在盛有硝酸銀溶液的試管里浸入一段潔凈的銅絲,過一會兒取出;浸入硝酸銀溶液中的銅絲表面有一層銀白色物質生成 ;方程式為:Cu+2AgNO3=Cu(NO3)2+2Ag ;說明:銅比銀活潑 ;
實驗結論:鐵、銅、銀的活動性大小的順序為Fe>Cu>Ag 。
典型例題
例1-1. 【解答】解:由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則可知,金屬活動性大小為:鋅>鐵>銅>金,所以B符合題意。
故選:B。
例1-2. 【解答】解:A、鐵的金屬活動性在氫前,所以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但生成氫氣的同時會生成硫酸亞鐵,而非硫酸鐵。故A錯誤;
B、銅的金屬活動性在氫后,所以不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故B錯誤;
C、銀的金屬活動性在氫后,所以不能與稀鹽酸發生生成氯化銀。故C錯誤;
D、鋅的金屬活動性在氫前,所以能與稀鹽酸發生置換反應反應生成氫氣和氯化鋅。故正確。
故選:D。
例1-3. 【解答】解:A、Al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能與硫酸銅溶液發生置換反應,故選項錯誤。
B、Zn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能與硫酸銅溶液發生置換反應,故選項錯誤。
C、Fe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能與硫酸銅溶液發生置換反應,故選項錯誤。
D、Ag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弱,不能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故選項正確。
故選:D。
例1-4. 【解答】解:A、鋁制品抗腐蝕能力比鐵制品強,是因為鋁在空氣中能與氧氣反應,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防止內部的鋁進一步被氧化,因此鋁的抗腐蝕性強,不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故選項正確。
B、不能用鐵質容器來配制波爾多液,是因為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能與硫酸銅溶液發生置換反應,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故選項錯誤。
C、不能用銅與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是因為銅的位置排在氫的后面,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故選項錯誤。
D、空氣中,鐵比金和銀更易生銹,是因為金和銀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弱,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故選項錯誤。
故選:A。
例1-5. 【解答】解:A、圖1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Al+3CuSO4=3Cu+Al2(SO4)3,故選項說法錯誤。
B、銅絲表面出現銀白色的金屬銀,是實驗結論而不是實驗現象,故選項說法錯誤。
C、鋁能與硫酸銅溶液反應,說明了金屬活動性鋁>銅,銅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說明了金屬活動性銅>銀,故選項說法正確。
D、由圖1、圖2實驗可以判斷Al、Cu、Ag的金屬活動性強弱,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
例1-6. 【解答】解:A、Hg的位置排在氫的后面,不能與稀鹽酸反應,故選項錯誤。
B、Cu的位置排在氫的后面,不能與稀鹽酸反應,故選項錯誤。
C、鋅的金屬活動性比鉀弱,不能與氯化鉀溶液反應,故選項錯誤。
D、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能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和銅,故選項正確。
故選:D。
例1-7. 【解答】解:(1)相同條件下,取相同狀態的金屬鈧和鋅分別與相同濃度的鹽酸反應,鈧產生氣泡速率明顯更快,則Sc與Zn的金屬活動性順序是Sc>Zn,故填:Sc>Zn;
(2)Sc與稀鹽酸發生置換反應,生成+3價化合物,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Sc+6HCl═2ScCl3+3H2↑,故填:2Sc+6HCl═2ScCl3+3H2↑。
變式訓練
變1. 【解答】解:A、相同條件下,取相同狀態的金屬鈧和鋅分別與相同濃度的鹽酸反應,鈧產生氣泡的速率明顯更快,說明Sc比Zn更活潑,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Sc 放入硝酸亞鐵溶液中,Sc 表面析出黑色固體,是因為 Sc 和硝酸亞鐵反應生成了鐵,進一步說明 Sc 比鐵活潑,因此可以用 Fe(NO3)2溶液和 Sc 能驗證 Sc 和 Fe 的活動性強弱,該選項說法正確;
C、Sc 比銅活潑,將 Sc 投入CuSO4溶液中會有紅色物質析出,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D、單質Sc 可能能和水反應,也可能不能和水反應,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B。
變2. 【解答】解:A、將一根潔凈的銅絲放入AgNO3溶液中,一段時間后,溶液從無色變為藍色,銅絲表面生長出如圖所示的白色“樹枝”,是因為銅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白色“樹枝”的主要成分是銀,故選項說法正確。
B、溶液變為藍色,表明Cu轉變為Cu2+,故選項說法正確。
C、該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故選項說法正確。
D、將一根潔凈的銅絲放入AgNO3溶液中,一段時間后,溶液從無色變為藍色,銅絲表面生長出如圖所示的白色“樹枝”,說明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銀強,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
變3. 【解答】解:A、鎂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硝酸鎂溶液和銀,鎂條表面有明顯的氣泡,氣泡中有氫氣,說明鎂跟硝酸銀溶液反應會生成氫氣,給選項說法錯誤。
B、鎂條表面有明顯的氣泡,氣泡中有氫氣,說明鎂跟硝酸銀溶液反應會生成氫氣,給選項說法正確。
C、疏松的固體物質中有單質銀,說明鎂能從硝酸銀溶液中置換出銀,故選項說法正確。
D、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根據該實驗可判斷鎂比銀化學活動性強,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A。
變4. 【解答】解:A、反應物中不含有碳元素,不能生成二氧化碳,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鋅不能和顯堿性溶液反應,能和顯酸性溶液反應,因此硫酸銅溶液顯酸性,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溶液可能含有氫離子,鋅和氫離子反應生成鋅離子和氫氣,該選項說法正確;
D、銀不能和顯酸性溶液反應,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C。
變5. 【解答】解:A、錳在氫的前面,能與酸發生置換反應生成氫氣,故能反應;
B、錳位于鋁和鋅之間,說明在鎂的后面,能被鎂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故能反應。
C、錳位于鋁和鋅之間,說明在鐵的前面,鐵不能與硫酸錳發生置換反應,故不能反應;
D、錳在銅的前面,能與硫酸銅發生置換反應,故能反應;,
故選:C。
變6. 【解答】解:①在相同的條件下,金屬與氧氣反應時,反應條件越簡單,說明該金屬的活動性越強;金屬鎂在空氣中比鋁更易點燃,說明鎂比鋁活動性強,可用金屬活動性強弱順序加以解釋。
②鋁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從而阻止鋁進一步氧化,因此,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鋁的活動性比鋅強,不可用金屬活動性強弱順序加以解釋。
③用硫酸銅、石灰乳配置農藥波爾多液時,不能用鐵制容器,是因為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能與硫酸銅溶液發生置換反應,故不能用鐵制容器配制硫酸銅溶液,可用金屬活動性強弱順序加以解釋。
④金屬鋅與稀硫酸反應速率適中,更適于實驗室制取氫氣,可用金屬活動性強弱順序加以解釋。
由以上分析可知。①③④能用金屬活動性加以解釋,C符合題意。
故選:C。
變7(2)由①A+BSO4=ASO4+B可知活動性A>B;由②C+H2SO4=CSO4+H2↑可知C在氫前面;由③B+2DNO3=B(NO3)2+2D可知B>D;根據上述反應能判斷出ABD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的關系是A>B>D;
(3)若A、B、C、D分別為鋅、鐵、銅、銀中的一種,金屬C與H2SO4反應后所得溶液呈淺綠色,則C為鐵,據A>B>D,而鋅、銅、銀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關系是鋅>銅>銀,可知則金屬A為鋅,B是銅,D是銀,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為Cu+2AgNO3=Cu(NO3)2+2Ag;
故答案為:
(1)前面; (2)A>B>D; (3)鋅或 Zn; Cu+2AgNO3=Cu(NO3)2+2Ag.
2. 金屬與鹽的反應
知識檢測
1.濕法煉銅
(1)原理: 先用硫酸將銅礦中的銅轉變成可溶性的硫酸銅,再將鐵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把銅置換出來,此過程中金屬鐵失去電子的能力比銅強,變成亞鐵離子進入溶液,而銅離子得到電子變成了金屬銅
(2)方程式: CuO+H2SO4===CuSO4+H2O(復分解反應)
CuSO4+Fe===Cu+ H2O(置換反應)
2.金屬活動性的實驗驗證方法
(1)三種金屬活動性的實驗設計
驗證Zn、Cu、Ag三種金屬的活動性,
方法1:取活動性居中的金屬單質,如取Cu絲,而Cu兩邊的金屬取其鹽溶液,如ZnCl2溶液和AgNO3溶液,然后將Cu絲分別伸入兩溶液中,通過是否有金屬被置換出來而確定金屬的活動性。即“中間的金屬,兩端的溶液”的方法。
方法2:將金屬活動性居中的金屬的鹽溶液,例如取CuSO4溶液,而Cu兩邊的金屬取其單質,如Zn片和Ag片,然后分別將Zn片和Ag片放入CuSO4溶液中,根據是否有紫紅色的銅被置換出來確定金屬的活動性。即“中間的溶液,兩端的金屬”的方法。
(2)比較四種金屬活動性的實驗設計
如驗證Mg、Zn、Cu、Ag的活動性。
一般情況下四種金屬可分成兩類:一類氫前金屬,一類氫后金屬,所以通常先取四種金屬的單質和鹽酸或稀硫酸,然后分別將四種金屬放于鹽酸或稀硫酸中,根據是否有氣泡產生,來確定Mg、Zn比Cu、Ag活潑,同時又可根據產生氣泡速率的快慢來確定Mg比Zn活潑。氫后金屬,可根據金屬單質與金屬的鹽溶液的置換反應來確定Cu比Ag活潑(如將Cu絲放人AgNO3溶液中) 。
【拓展】根據金屬與金屬的鹽溶液的反應判斷濾液、濾渣的成分。如向CuSO4、AgNO3混合液中加鐵粉反應后過濾,判斷濾液和濾渣成分。
鐵與CuSO4、AgNO3溶液反應有先后順序,如果鐵足量,先將AgNO3完全置換后再置換CuSO4, 那么溶液中只有FeSO4, 如果鐵的量不足,依據“先后原則”分別討論濾液和濾渣的成分。
典型例題
例2-1. 【解答】解:A、反應物和生成物中都有單質和化合物,所以該反應是置換反應,故A錯誤;
B、金屬與鹽反應時金屬必須排在鹽中金屬的前面,鋅排在銀的前面,故B正確;
C、因為氯化銀屬于沉淀,所以銅與它不反應,金屬與鹽反應時,反應物中的鹽必須溶于水,故C錯誤;
D、鐵和銅都不能和硫酸鎂反應,因此不能比較二者金屬活動性的順序,故D錯誤。
故選:B。
例2-2. 【解答】解:(1)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化學方程式為:Fe+CuSO4═FeSO4+Cu;
(2)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CuSO4═FeSO4+Cu,在反應前的溶液中含有硫酸根離子和銅離子,反應一段時間后,溶液中含有離子是亞鐵離子、銅離子和硫酸根離子,由離子的變化可知,表示銅離子,表示亞鐵離子,表示硫酸根離子。
故答案為:(1)Fe+CuSO4═FeSO4+Cu;
(2)Fe2+。
例2-3. 【解答】解:①將Zn、Cu分別加入到FeSO4溶液中,鋅能與FeSO4反應而銅不能,可說明鋅的活動性比鐵強而銅不如鐵強,能驗證鋅、鐵、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②將Fe、Cu分別加入到ZnSO4溶液中,都不與該溶液反應,無法驗證鋅、鐵、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③將Zn分別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鋅既能與FeSO4反應也能與CuSO4反應,可說明鋅的活動性比鐵、銅都強,但卻不能驗證鐵與銅活動性的強弱,不能驗證鋅、鐵、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④將Fe 分別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鐵能與CuSO4反應而不能與ZnSO4反應,可說明鐵的活動性比銅強而比鋅弱,能驗證鋅、鐵、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故選:B。
例2-4. 【解答】解:只有X能和稀硫酸反應,說明X>H,Z和Y在氫的后面,Y+Z(NO3)2=Z+Y(NO3)2,說明Y>Z,所以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為X>Y>Z,觀察選項,
故選:C。
例2-5. 【解答】解:由于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是:鎂>鐵>銅,在進行實驗時,鐵不能與氯化鎂反應,能與氯化銅反應生成了氯化亞鐵和銅,反應結束后,將燒杯內物質進行過濾,向濾渣中加入少量稀鹽酸,無明顯現象,說明了鐵沒有剩余,濾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沒有Fe和Mg。所以:
A、根據鐵不能與氯化鎂反應,說明金屬活動性鎂>鐵;能與氯化銅反應,說明金屬活動性鐵>銅;可以判斷出鐵、銅、鎂的活動性順序,故A說法正確;
B、由上述分析可知,濾液中的溶質一定有FeCl2、MgCl2,可能含有CuCl2,說法B不正確;
C、由于每56份質量的鐵能置換出64份質量的銅,所以兩支試管混合后,固體總質量一定增加,故C說法正確。
D、由上述分析可知,濾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沒有Fe和Mg,故D說法正確。
故選:B。
例2-6. 【解答】解:根據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關系(Zn>Fe>Ag),鐵可置換硝酸銀中的銀,而不能與硝酸鋅發生反應,所以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鐵粉充分反應后所得固體中一定含有銀,過濾向濾渣中加稀鹽酸,產生無色氣體,說明固體中含有鐵,故選:D。
例2-7. 【解答】解:(1)不可行的是D,這是因為鐵能和稀鹽酸反應,銅、銀不能和稀鹽酸反應,因此鐵最活潑,但是無法判斷銅、銀的活潑性;
反應Cu+2AgNO3=Cu(NO3)2+2Ag發生在方案BC中,B中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說明銅比銀活潑,C中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說明銅比銀活潑。
故填:D;BC。
(2)將鐵粉加入盛有ZnSO4和CuSO4,混合溶液的燒杯中,鐵不能和硫酸鋅反應,能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充分反應后過濾,在濾渣中滴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說明濾渣中含有鐵,即硫酸銅完全反應后鐵有剩余,據此判斷,濾渣中含有反應生成的銅和過量的鐵,濾液中的溶質由沒有反應的硫酸鋅和反應生成的硫酸亞鐵。
故填:銅、鐵;硫酸鋅、硫酸亞鐵。
變式訓練
變1. 【解答】解:由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具體應用可知:活動性在氫前的金屬可以與稀酸反應生成氫氣,金屬活動性強的金屬可以把金屬活動性比它弱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由Ni+H2SO4═H2↑+NiSO4Fe+NiCl2═Ni+FeCl2可知:Ni活動性比氫強,比鐵弱,鋁的活動性大于鐵,可知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是:Al>Fe>Ni>Cu;
由上述分析可知:
A、鎳的化合價在與稀硫酸反應前后分別是0、+2價,化合價發生變化,故A錯誤;
B、鐵與氯化鎳反應,鐵元素從游離態轉化成化合態,故B錯誤;
C、由于鎂的活潑性大于鐵,上述反應可推理出金屬鎳一定不能與氯化鎂溶液反應,故C錯誤;
D、四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順序為Al>Fe>Ni>Cu,故D正確。
故選:D。
變2. 【解答】解:A、鎂帶能溶于稀鹽酸,銅片不能,說明鎂的金屬活潑性強于銅,不符合題意。
B、鎂帶能與氯化銅溶液反應,置換出銅,說明鎂的金屬活潑性強于銅,不符合題意。
C、銅片不能與氯化鎂溶液反應,說明鎂的金屬活潑性強于銅,不符合題意。
D、取等質量的鎂帶和銅片,加入硝酸銀溶液中,一段時間后,鎂帶置換出的銀更多,與金屬活動性順序無關,符合題意。
故選:D。
變3. 【解答】解:由于A可以把B從鹽溶液中置換出來,說明A的金屬活動性比B強,而C也可以把B從鹽溶液中置換出來,說明C的金屬活動性也比B強,A可以把氫置換出來,而C不行,說明在金屬活動性表中,A在氫前而C在氫后。
故選:B。
變4. 【解答】解:在驗證三種金屬活動性強弱時,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間金屬單質與兩端的金屬的鹽溶液反應或取中間金屬的鹽溶液與兩端金屬的單質反應,限用一種試劑一次性就可以驗證它們的金屬活動性強弱,鐵、銀、銅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鐵、銅、銀,因此可選用硫酸銅溶液。銀、銅均不能與稀硫酸反應,不能選用稀硫酸。
故選:C。
變5. 【解答】解:A、鐵能硫酸銅反應,說明鐵>銅,銀不能與硫酸銅反應,說明銅>銀,從而證明鐵>銅>銀,故A正確;
B、銅不能與硫酸亞鐵反應,說明鐵>銅,銅能與硝酸銀反應,說明銅>銀,從而證明鐵>銅>銀,故B正確;
C、鐵能與硝酸銀反應,說明鐵>銀,銅能與硝酸銀反應,說明銅>銀,但是不能說明鐵與銅的順序,故C錯誤;
D、銅不能與鹽酸反應,說明氫>銅,鐵能與鹽酸反應,說明鐵>氫,銅能與硝酸銀反應,說明銅>銀,從而說明鐵>銅>銀,故D正確。
故選:C。
變6. 【解答】解:由圖象可知,X、Z能和稀鹽酸反應,并且X和稀鹽酸反應時間短,說明X比Z活潑,YM不能和稀鹽酸反應,說明YM不如XZ活潑。Y能和MNO3反應,說明Y比M活潑,因此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X>Z>Y>M。
故選:B。
變7. 【解答】解:實驗過程中,鐵失去電子,鐵圈不斷溶解,銅離子在銀圈上不斷得到電子形成銅單質,附著在銀圈上,因此銀圈表面有紅色的物質析出。
故選:D。
變8. 【解答】解:在AgNO3、Cu(NO3)2和Zn(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因為鐵一定不與硝酸鋅反應,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鋅,濾渣中一定不含有鋅,在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有氣體產生,說明反應后鐵有剩余,則鐵把硝酸銀和硝酸銅中的銀和銅全部置換出來,濾渣中一定含有銅和銀,鐵與硝酸銀或是硝酸銅反應生成的是硝酸亞鐵,故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亞鐵;
故選:D。
變9. 【解答】解:(1)金屬C能和稀硫酸反應,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前面。
故填:前面。
(2)A+BSO4═ASO4+B,說明A比B活潑,B+2DNO3═B(NO3)2+2D,說明B比D活潑,其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A>B>D。
故填:A>B>D。
(3)若A、B、C、D分別為鋅、鐵、銅、銀中的一種,金屬C與H2SO4反應后所得溶液呈淺綠色,金屬C的鐵,則金屬A為鋅,B是銅,D是銀,反應③中,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2AgNO3=Cu(NO3)2+2Ag。
故填:鋅;Cu+2AgNO3=Cu(NO3)2+2Ag。
(4)在實驗室中探究鐵、銅的金屬活動性順序,除鐵、銅外,還需要的一種試劑應選擇硫酸銅溶液,是因為鐵比銅活潑,能和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Fe+CuSO4═FeSO4+Cu。
故填:②;Fe+CuSO4═FeSO4+Cu。
第9講 金屬的化學性質(二)
1. 【解答】解: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的位置越靠前,金屬的活動性就越強,選項提供的四種金屬中鎂的位置最靠前,故四種金屬中金屬活動性最強的是鎂。
故選:C。
2. 【解答】解: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故所缺金屬為Ca、Al、Fe、Cu、Ag;
故答案為:Ca、Al、Fe、Cu、Ag.
3. 【解答】解:因做實驗時鐵置換出銅,銅是紅色物質,該反應是單質與化合物反應生成單質和化合物,利用前置后的規律可知鐵比銅活潑;
故答案為:鐵絲表面覆蓋了一層紅色物質;Fe+CuSO4═FeSO4+Cu;置換反應;鐵;銅.
4. 【解答】解:A、金屬鉻的金屬活動性排在Zn和Fe之間,鉻排在氫的前邊,能與稀鹽酸反應,故A反應正確;
B、金屬鉻的金屬活動性排在Zn和Fe之間,鉻排在銅的前邊,能與硫酸銅反應,故B反應正確;
C、Cr2O3屬于金屬氧化物,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故C反應正確;
D、Cr(OH)3中鉻的化合價為+3價,與硫酸反應生成鹽中鉻的化合價也為+3價,方程式為:2Cr(OH)3+3H2SO4═Cr2(SO4)3+6H2O,故D反應不正確。
故選:D。
5. 【解答】解:A、①中鐵能與硫酸銅反應,說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即Fe>Cu;②中銅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說明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銀強,即Cu>Ag;該組合能得出Ag、Fe、Cu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Fe>Cu>Ag,故選項正確。
B、①中鐵能與硫酸銅反應,說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即Fe>Cu;③中銅不能與硫酸亞鐵溶液反應,說明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弱,即Fe>Cu;該組合無法得出Ag、Cu兩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故選項錯誤。
④中鐵能與稀鹽酸反應,說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氫強,即Fe>H;該組合無法得出Fe、Cu兩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故選項錯誤。
C、③中銅不能與硫酸亞鐵溶液反應,說明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鐵弱,即Fe>Cu;④中鐵能與稀鹽酸反應,說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氫強,即Fe>H;該組合無法得出Ag、Cu兩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故選項錯誤。
D、④中鐵能與稀鹽酸反應,說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氫強,即Fe>H;⑤中銀不能與稀鹽酸反應,說明銀的金屬活動性比氫弱,即H>銀;該組合無法得出Fe、Cu兩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故選項錯誤。
故選:A。
6. 【解答】解:A、鋁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鋁和銅,所以在反應過程中,觀察到溶液顏色由藍色變為無色,故正確;
B、由化學方程式可知,每54份質量的鋁置換192份質量的銅,所以反應后溶液比反應前的溶液質量減少,故錯誤;
C、由微粒的變化可知,其反應微觀的實質:2Al+3Cu2+═3Al3++3Cu,故正確;
D、鋁可以置換銅,說明鋁活動性比銅強,故正確。
故選:B。
7. 【解答】解:A、鋁的活動性大于鐵,所以常溫下鋁制品比鐵制品更易氧化,故A正確;
B、由于鐵能與硫酸銅反應生成了硫酸亞鐵和銅,不能用鐵制的容器配制浸種用的波爾多液(含硫酸銅)故B不正確;
C、由于錫排在氫的前邊,能與酸反應,不能用錫壺來裝酸性物質,故C不正確;
D、氫氣、一氧化碳都能還原氧化鐵,但在工業煉鐵的還原劑用一氧化碳,故D不正確。
故選:A。
8. 【解答】解:把足量X放入Y(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濾渣中只有X、Z.說明了X的活動性大于Z,小于Y.所以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Y>X>Z。
故選:A。
9. 【解答】解:A、R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R+3AgNO3═3Ag+R(NO3)3,由于不知道R的相對原子質量,無法判斷反應后溶液質量的變化,故A錯誤;
B、由R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的生成了R(NO3)3,R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為+3價,鐵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了硝酸亞鐵,故該金屬不可能是鐵,有可能是鋁,故B錯誤;
C、由金屬R能與硝酸銀反應置換出銀,說明R的活動性比銀強,故C錯誤;
D、由金屬R能與硝酸銀反應置換出銀,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因此R和Ag的化合價均發生了變化,故D正確。
故選:D。
10. 【解答】解:A、金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最后面,活動性很差,在空氣中不能被氧化,故說法正確;
B、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金前面的金屬都可以把金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不一定是金屬銅,故說法錯誤;
C、金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后面,金不會溶于稀硫酸,故說法正確。
D、制取金的單質,說明回收時加入的金屬與溶液發生了置換反應,加入的金屬的金屬活動性一定比Au活潑,故說法正確。
故選:B。
11. 【解答】解:A、X氧化物的化學式不一定表示為XO,例如鋁在常溫下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Al2O3,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金屬X在常溫下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而金屬Y和Z不能,說明X比Y和Z活潑,因此Y不能將X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Z在自然界中可能以單質形式存在,也可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例如銅不能和稀鹽酸反應,但是銅礦石中的銅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D、金屬X在常溫下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而金屬Y和Z不能,說明X比Y、Z活潑,將Y、Z分別投入稀鹽酸中,Y溶解并產生氣泡,Z無變化,說明Y比Z活潑,因此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X>Y>Z,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12. 【解答】解:由于鎂的活動性大于鐵,鐵不能與硫酸鎂反應;鐵的活動性大于銅,鐵能將銅從其溶液中置換出來,由題意可知,實驗后把兩試管中的物質倒入燒杯中(如圖乙)發現燒杯內的紅色固體明顯增多,說明了乙中的鐵完全反應了,甲中的鐵又與硫酸銅發生了反應。若硫酸銅完全反應了,溶液中的陽離子是:Mg2+和Fe2+;若硫酸銅沒有完全反應,溶液中的陽離子是:Mg2+、Fe2+和Cu2+。
故選:C。
13. 【解答】解:(1)在甲實驗①中鐵能與硫酸銅反應生成了硫酸亞鐵和銅,化學方程式為Fe+CuSO4=Cu+FeSO4。
(2)由于鐵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銀,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了硫酸亞鐵和銅,所以將甲實驗結束后①②試管內的物質倒入燒杯中,一段時間后對燒杯中的物質進行過濾,濾液中的溶質一定有硫酸亞鐵。當看到紅色固體表面出現銀白色物質的現象時,證明銅的活動性大于銀,能證明銀、銅、鐵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3)根金屬與鹽反應說明金屬排在鹽中金屬的前面,金屬與鹽不反應,說明金屬排在了鹽中金屬的后面,所以加入的鹽溶液應該位于兩種金屬之間;由于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銅在中間,所以兩種金屬放到硫酸銅溶液中即可;或將銅分別放入硫酸亞鐵溶液和硝酸銀溶液中。
故答為:(1)Fe+CuSO4=Cu+FeSO4;(2)Fe2+;紅色固體表面出現銀白色物質的;(3)將鐵絲和銀絲分別放入硫酸銅溶液中,觀察現象(或銅絲分別放入硫酸亞鐵溶液和硝酸銀溶液中,觀察現象)(合理即可)。
14. 【解答】解:(1)將鐵片加入稀鹽酸中,鐵要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故本題的答案為:Fe+2HCl═FeCl2+H2↑;
(2)由于金屬鐵和鋅都能夠和稀鹽酸反應,那么我們判斷它們強弱的先后順序的依據就是:它們與鹽酸反應時產生氫氣速率的快慢,產生氫氣的速率越快,則活動性越強.故本題答案為:鋅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泡的速率較快,而鐵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泡的速率較慢;
(3)在這里我們根據所給的三個實驗,我們可以判斷出鋅比鐵活潑,銅比銀活潑,在這里我們只要驗證一下鐵和銅誰更活潑即可,方法同樣是兩種:一是可以讓銅和稀鹽酸反應,二是讓銅與鐵的鹽溶液,或是讓鐵與銅的鹽溶液進行反應,看能否置換出相應的金屬單質,故本題的答案為:鐵; 稀鹽酸;氯化亞鐵(合理即可).
15. 【解答】解:(1)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鋁和硫化亞鐵反應生成氯化鋁和鐵,填表如下所示:
(2)鐵與鹽酸反應的方程式:Fe+2HCl═FeCl2+H2↑。
故填:Fe+2HCl═FeCl2+H2↑。
(3)將鋁絲插入前應進行的操作是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故填:打磨。
(4)小華要補充的實驗是把銅絲伸入稀鹽酸中,無明顯現象,說明銅不能和稀鹽酸反應。
故填:把銅絲伸入稀鹽酸中。
(5)調整后插入金屬的順序是銅絲(檢驗出銅排在氫的后面)、鐵絲(檢驗出鐵排在氫的前面)、鋁絲(檢驗出鋁排在鐵前面)
故填:銅絲、鐵絲、鋁絲。
實驗步驟 觀察到的現象
①在試管中取少量鹽酸,插入鐵絲,充分作用。 產生氣泡,溶液變成淺綠色
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插入銅絲,充分作用。無明顯現象 無明顯現象
③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入鋁絲,充分作用。 /第9講 金屬的化學性質(二)
1. 認識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學會使用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2.學會用實驗驗證金屬活動性順序;
3.認識金屬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并應用金屬活動性順序。
1.金屬活動性順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屬活動性由強逐漸減弱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 ;
(2)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 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 ;
(3)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位于 的金屬能把位于 的金屬從它們的 (必須可溶)溶液中置換出來;
(4)K、Ca、Na三種金屬先與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堿和氫氣。
2.驗證實驗
比較鐵與銅、銅與銀的化學活動性
藥品:銅絲、鐵絲、FeSO4 溶液、CuSO4 溶液、AgNO3 溶液
(1)在盛有硫酸銅溶液的試管里浸入一段潔凈的鐵絲;鐵絲表面 ,
方程式為: ;說明:鐵比銅活潑;
(2)在盛有硝酸銀溶液的試管里浸入一段潔凈的銅絲,過一會兒取出;浸入硝酸銀溶液中的銅絲表面 生成 ;方程式為: ;說明:銅比銀活潑 ;
實驗結論:鐵、銅、銀的活動性大小的順序為 。
例1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里面詳細記述了金、鋅、銅、鐵等金屬的開采和冶煉方法。上述金屬中金屬活動性最強的是(  )
A.金 B.鋅 C.銅 D.鐵
例2
下列物質可以由相應的金屬和酸發生置換反應而制得的是(  )
A.Fe2(SO4)3 B.CuCl2 C.AgCl D.ZnCl2
例3
下列金屬單質不能與CuSO4溶液反應的是(  )
A.Al B.Zn C.Fe D.Ag
例4
下列事實不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的是(  )
A.鋁制品抗腐蝕能力比鐵制品強 B.不能用鐵質容器來配制波爾多液
C.不能用銅與稀硫酸反應制取氫氣 D.空氣中,鐵比金和銀更易生銹
例5
按圖進行實驗,下列分析或結論正確的是(  )
A.圖1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l+CuSO4═AlSO4+Cu
B.圖2實驗的現象是:銅絲表面出現銀白色的金屬銀
C.由圖1、圖2實驗可知,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Al>Cu>Ag
D.由圖1、圖2實驗無法判斷Al、Cu、Ag的金屬活動性強弱
例6
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如圖所示。下列各組物質間能發生反應的是(  )
A.Hg和稀HCl B.Cu和稀H2SO4
C.Zn和KCl溶液 D.Fe和CuSO4溶液
例7
我國自主設計的大型客機成功試飛,首艘國產航母正式下水,標志著我國的合金制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某合金中含有金屬鈧(Sc)。相同條件下,取相同狀態的金屬鈧和鋅分別與相同濃度的鹽酸反應,鈧產生氣泡速率明顯更快,則Sc與Zn的金屬活動性順序是______。
(2)已知Sc與稀鹽酸發生置換反應,生成+3價化合物。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練1
我國首艘國產航母的合金材料中含有金屬鈧(Sc),相同條件下,取相同狀態的金屬鈧和鋅分別與相同濃度的鹽酸反應,鈧產生氣泡的速率明顯更快,由此可推斷(  )
A.Zn比Sc更活潑
B.用Fe(NO3)2溶液和Sc能驗證Sc和Fe的活動性強弱
C.將Sc投入CuSO4溶液中不會有紅色物質析出
D.單質Sc一定不能和水反應
練2
將一根潔凈的銅絲放入AgNO3溶液中,一段時間后,溶液從無色變為藍色,銅絲表面生長出如圖所示的白色“樹枝”,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白色“樹枝”的主要成分是銀 B.溶液變為藍色,表明Cu轉變為Cu2+
C.該反應為置換反應 D.銀的金屬活動性比銅的強
練3
在試管中加入一段純凈的鎂條,再加入硝酸銀溶液,觀察到如下現象:①鎂條表面迅速覆蓋了一層疏松的固體物質;②鎂條表面有明顯的氣泡。經檢驗,疏松的固體物質中有單質銀,氣泡中有氫氣。對于上述實驗現象,分析錯誤的是(  )
A.鎂投入硝酸銀溶液中,只發生:2AgNO3+Mg═Mg(NO3)2+2Ag
B.鎂跟硝酸銀溶液反應會生成氫氣
C.鎂能從硝酸銀溶液中置換出銀
D.根據該實驗可判斷鎂比銀化學活動性強
練4
若學生將鋅粒放入CuSO4溶液中,發現鋅粒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同時還有少量無色無味氣泡產生。對于產生氣泡的“異常現象”,下列分析有科學道理的是(  )
A.產生的氣泡可能是CO2 B.CuSO4溶液呈堿性
C.溶液可能含有氫離子 D.若用銀粉代替鋅粒也會有同樣的現象
練5
若金屬錳(Mn)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鋁和鋅之間,則下列反應不正確的是(  )
A.Mn+H2SO4═MnSO4+H2↑ B.Mg+MnSO4═MgSO4+Mn
C.Fe+MnSO4═FeSO4+Mn D.Mn+CuSO4═MnSO4+Cu
練6
下列現象和事實,可用金屬活動性順序作出合理解釋的是(  )
①金屬鎂在空氣中比鋁更易點燃,說明鎂比鋁活動性強
②金屬鋁比金屬鋅更耐腐蝕,說明鋅比鋁活動性強
③硫酸銅、石灰乳配制農藥波爾多液,不宜用鐵制容器
④金屬鋅與稀硫酸反應速率適中,更適于實驗室制取氫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練7
A、B、C、D為金屬活動順序表中常見的四種金屬。已知:①A+BSO4=ASO4+B ②C+H2SO4=CSO4+H2↑ ③B+2DNO3=B(NO3)2+2D 請完成以下填空:
(1)金屬C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排在氫______(填“前面”或“后面”)。
(2)根據上述反應能判斷出其中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其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______(用字母填寫)。
(3)若A、B、C、D分別為鋅、鐵、銅、銀中的一種,金屬C與H2SO4反應后所得溶液呈淺綠色,則金屬A為______,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
1.濕法煉銅
(1)原理: 先用硫酸將銅礦中的銅轉變成可溶性的硫酸銅,再將鐵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把銅置換出來,此過程中金屬鐵失去電子的能力比銅強,變成亞鐵離子進入溶液,而銅離子得到電子變成了金屬銅。
(2)方程式: (復分解反應) (置換反應)。
2.金屬活動性的實驗驗證方法
(1)三種金屬活動性的實驗設計
驗證Zn、Cu、Ag三種金屬的活動性,
方法1:取活動性居中的金屬單質,如取Cu絲,而Cu兩邊的金屬取其鹽溶液,如ZnCl2溶液和AgNO3溶液,然后將Cu絲分別伸入兩溶液中,通過是否有金屬被置換出來而確定金屬的活動性。即“中間的金屬,兩端的溶液”的方法。
方法2:將金屬活動性居中的金屬的鹽溶液,例如取CuSO4溶液,而Cu兩邊的金屬取其單質,如Zn片和Ag片,然后分別將Zn片和Ag片放入CuSO4溶液中,根據是否有紫紅色的銅被置換出來確定金屬的活動性。即“中間的溶液,兩端的金屬”的方法。
(2)比較四種金屬活動性的實驗設計
如驗證Mg、Zn、Cu、Ag的活動性。
一般情況下四種金屬可分成兩類:一類氫前金屬,一類氫后金屬,所以通常先取四種金屬的單質和鹽酸或稀硫酸,然后分別將四種金屬放于鹽酸或稀硫酸中,根據是否有氣泡產生,來確定Mg、Zn比Cu、Ag活潑,同時又可根據產生氣泡速率的快慢來確定Mg比Zn活潑。氫后金屬,可根據金屬單質與金屬的鹽溶液的置換反應來確定Cu比Ag活潑(如將Cu絲放人AgNO3溶液中) 。
【拓展】根據金屬與金屬的鹽溶液的反應判斷濾液、濾渣的成分。如向CuSO4、AgNO3混合液中加鐵粉反應后過濾,判斷濾液和濾渣成分。
鐵與CuSO4、AgNO3溶液反應有先后順序,如果鐵足量,先將AgNO3完全置換后再置換CuSO4, 那么溶液中只有FeSO4, 如果鐵的量不足,依據“先后原則”分別討論濾液和濾渣的成分。
例1
下列說法符合圖中漫畫情景的是(  )
A.此反應可能是復分解反應
B.若金屬1是鋅,金屬2可能是銀
C.此反應可能是Cu+2AgCl=2Ag+CuCl2
D.比較鐵和銅的活動性強弱可以用硫酸鎂溶液
例2
北宋張潛在其《浸銅要略序》一書中對銅的冶煉有如下記載:“山麓有膽泉,土人汲以浸鐵,數日輒類朽木,刮取其屑,鍛煉成銅”。
(1)書中提及的“膽泉”為硫酸銅溶液,“浸鐵”即將鐵放入其中,寫出此冶煉銅方法中生成銅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若“浸鐵”前后溶液中存在的離子種類如圖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種類的離子,則“”表示______(填寫離子符號)。
例3
某學生為了驗證鋅、鐵、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四種方案:
①將Zn、Cu分別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將Fe、Cu分別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將Zn分別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將Fe分別加入到ZnSO4和CuSO4溶液中.你認為可行的方案是(  )
A.③或④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①或②
例4
現有X、Y、Z三種金屬,只有X能與稀硫酸反應產生氫氣,Y、Z則不能,但有下列反應關系:Y+Z(NO3)2=Z+Y(NO3)2,則X、Y、Z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由強到弱的是(  )
A.Z>Y>X B.X>Z>Y C.X>Y>Z D.Z>X>Y
例5
小胡按如圖流程進行實驗(每步均充分反應),①中無明顯現象,②中發現紅色固體析出,甲燒杯中的物質完全反應后過濾,向濾渣中加入少量稀鹽酸,無明顯現象,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由實驗可判斷鐵、銅、鎂的活動性順序
B.濾液中的溶質一定有FeCl2、MgCl2和CuCl2
C.兩支試管混合后,固體總質量一定增加
D.濾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沒有Fe和Mg
例6
在盛有硝酸銀和硝酸鋅混合液的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試管底部有固體析出,過濾,向濾渣中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則試管底部析出的固體是(  )
A.只有鋅 B.只有銀 C.鋅和銀 D.鐵和銀
例7
小明同學學習了有關金屬的知識后,做了以下設計和實驗。
(1)探究Fe、Cu、Ag三種金屬的活動順序,他她設計了四個方案,其中你認為不可行的是______。反應Cu+2AgNO3=Cu(NO3)2+2Ag發生在方案______中。
A.Fe、Ag、CuSO4溶液 B.Fe、Cu、AgNO3溶液、稀鹽酸
C.Cu、FeCl2溶液、AgNO3溶液 D.Cu、Ag、Fe、稀鹽酸
(2)將鐵粉加入盛有ZnSO4和CuSO4,混合溶液的燒杯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在濾渣中滴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據此判斷,濾渣中含有 ;濾液中的溶質是 。
練1
我國第四套人民幣的硬幣中涉及到Fe、Cu、Al和Ni(鎳),已知鎳能夠發生如下反應:Ni+H2SO4═H2↑+NiSO4;Fe+NiCl2═Ni+FeCl2.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鎳的化合價在與稀硫酸反應前后不發生變化
B.鐵與氯化鎳反應,鐵元素從化合態轉化成游離態
C.上述反應可推理出金屬鎳一定能與氯化鎂溶液反應
D.四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順序為Al>Fe>Ni>Cu
練2
無法證明鎂的金屬活潑性強于銅的實驗事實是(  )
A.鎂帶能溶于稀鹽酸,銅片不能
B.鎂帶能與氯化銅溶液反應
C.銅片不能與氯化鎂溶液反應
D.取等質量的鎂帶和銅片,加入硝酸銀溶液中,一段時間后,鎂帶置換出的銀更多
練3
B,C三種金屬,根據下列反應式中的關系:
①A+B(NO3)2=A(NO3)2+B, ②C+B(NO3)2=C(NO3)2+B,③A+H2SO4=ASO4+H2↑,④C+H2SO4→不反應
試推斷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  )
A.A>B>C B.A>C>B C.B>C>A D.C>A>B
練4
現有鐵、銀、銅三種金屬,限用一種試劑一次性就可以驗證它們的金屬活動性強弱,則該試劑是(  )
A.氯化亞鐵溶液 B.硝酸銀溶液 C.硫酸銅溶液 D.稀硫酸
練5
為驗證Fe、Cu、Ag 3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某小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4種實驗方案(不做其他實驗).其中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
A. B. C. D.
練6
把等質量的X、Y、Z、M四種金屬分別加入到同體積、同濃度的足量稀鹽酸中。再把Y加入到MNO3溶液中。反應關系如圖所示。據此判斷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  )
A.Z>X>M>Y
B.X>Z>Y>M
C.X>Z>M>Y
D.Y>M>Z>X
練7
如圖所示,在盛有純凈水的燒杯中,等質量的鐵圈和銀圈的連接處吊著一根絕緣的細線(兩圈不接觸),使之平衡.小心地從燒杯中央滴入硫酸銅溶液,在這個實驗過程中(  )
A.燒杯里的溶液中可能有兩種溶質 B.鐵失去電子,銀得到電子
C.鐵圈和銀圈左右搖擺不定 D.銀圈表面有紅色的物質析出
練8
在AgNO3、Cu(NO3)2和Zn(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在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有氣體產生。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濾液中一定有Fe(NO3)3和Zn(NO3)2,濾渣中一定有Ag、Cu、Fe和Zn
B.濾液中一定有Fe(NO3)2和Zn(NO3)2,濾渣中一定有Ag、Cu、Fe和Zn
C.濾液中一定有Fe(NO3)3和Zn(NO3)2,濾渣中一定有Ag、Cu和Fe,一定無Zn
D.濾液中一定有Fe(NO3)2和Zn(NO3)2,濾渣中一定有Ag、Cu和Fe,一定無Zn
練9
A、B、C、D為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常見的四種金屬。已知:①A+BSO4═ASO4+B;②C+H2SO4═CSO4+H2↑;③B+2DNO3═B(NO3)2+2D。請完成以下填空。
(1)金屬C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______(填“前面”或“后面”)。
(2)根據上述反應能判斷出其中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其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______(填字母)。
(3)若A、B、C、D分別為鋅、鐵、銅、銀中的一種,金屬C與H2SO4反應后所得溶液呈淺綠色,則金屬A為______,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實驗室中探究鐵、銅的金屬活動性順序,除鐵、銅外,還需要的一種試劑應選擇______(填序號),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①AgNO3溶液
②CuSO4溶液
③Al2(SO4)3溶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岚皋县| 广河县| 阿合奇县| 大邑县| 息烽县| 巴楚县| 小金县| 茶陵县| 罗田县| 永吉县| 陆丰市| 天长市| 牡丹江市| 大丰市| 义乌市| 长武县| 平江县| 城市| 类乌齐县| 镇康县| 莫力| 克什克腾旗| 宁南县| 临夏市| 肇东市| 孙吴县| 古交市| 昌邑市| 光泽县| 内丘县| 纳雍县| 资溪县| 新干县| 陵川县| 渝北区| 肇东市| 利辛县| 上杭县| 日喀则市| 屯留县| 承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