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和滅火》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燃燒和滅火》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上冊第七單元課題1的內容,在生活中,同學們熟悉燃燒的現象。在第一單元中探究蠟燭的燃燒及第二單元中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氧氣性質實驗中,同學們對常見物質的燃燒有了一定的認識-----有氧氣參與、伴隨發光、放熱的氧化反應。本課題是對之前所學過“燃燒”的意義進行深入了解,重在探究燃燒條件和認識滅火原理,并將理論用于實際生活之中。2.教材主要內容:本課題共包含三大內容:燃燒、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②、通過活動與探究,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合作與交流能力,在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思難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活動中的問題和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②、能用化學科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燒現象。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通過對燃燒條件、滅火原理的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樂趣,激起對化學的學習欲望。②、通過對燃燒利弊的分析,樹立科學的物質觀,學會用辯證的觀點看待事物。③、通過對實驗的再設計,開闊思路,發展創造性思維。[教學重點]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的探究[教學難點]1.利用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2.科學探究過程中提出合理問題及對獲得事實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教法和學法]教學方法采用啟發、實驗探究的教學策略。通過多媒體中的圖片和錄象創設情景,設置問題任務,鼓勵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參與、合作,給每位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展示的空間,力求讓學生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進行研究學習,體驗到學科學的樂趣。學法指導1、自主學習;2、合作學習。[儀器、用品]學生分組:小煤塊、小石子、小木塊、小蠟燭、鑷子、坩堝鉗、酒精燈、燒杯、打火機。教師演示:白磷、紅磷、帶塞試管兩支、水、剪刀、小扇子、燒杯、硬紙片、濕抹布、碳酸鈉、鹽酸、膠頭滴管、酒精燈、打火機、鑷子、蠟燭、藥匙、濾紙、其他多媒體課件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路1.問題導入 觀看視頻、圖片 體會到燃燒以及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2.傳授新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第二階段: 第一階段:表演小魔術一.燃燒二.燃燒的條件結論:燃燒需滿足三個條件:①可燃物②氧氣③溫度達到著火點演示白磷燃燒實驗 師:提出問題:物質燃燒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呢?生:1。根據自己的經驗提出猜想和假設。2.分組討論根據所提供的材料哪些材料在一起可以驗證燃燒的條件。師:參與小組活動并指導學生實驗,宏觀了解學生的討論進展。生:匯報討論結果師:根據討論結果,老師選擇其中一種實驗方案,請學生動手做實驗并觀察實驗現象。師:參與小組活動并指導學生實驗,宏觀了解學生的實驗進展。生:匯報實驗現象師:總結燃燒的定義及燃燒的條件觀看視頻師:白磷與紅磷的燃燒實驗,提出系列問題:①上述實驗中為什么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水中的白磷沒有燃燒?②為什么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沒有燃燒?③如何讓水中的白磷燃燒起來?觀看視頻師:實驗改進后的目的是什么? 1、通過小魔術的分析以及學生的生活經驗猜測條件。2、培養學生實驗與探究及合作的能力。進一步根據實驗現象并在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由不同的實驗事實再次得出燃燒所需要的條件。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嚴謹的思維方式,了解對比實驗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第二階段:三.滅火原理:①清除可燃物②隔絕氧氣③降溫達到著火點以下。(破壞燃燒條件之一) 觀看火災視頻師:展示燃著的蠟燭,問:你有哪些方法使其熄滅?生:動手實踐,同時上臺交流播放視頻生活中的各種火情,以及滅火方法。 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經驗入手,了解燃燒與滅火的關系。在通過一組簡單的實驗,進一步分析得出幾種常見的滅火方法。通過討論并解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滅火措施,理論聯系實際,進一步理解燃燒與滅火的關系,突破難點。3.歸納總結 師、生小結本節學習的內容 使本節學習內容更加條理清晰4.課堂反饋 生:練習,口答 鞏固本結所學知識5.布置課外作業【板書設計】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和滅火(1)一、燃燒二、燃燒的條件 三、滅火原理 1.可燃物 1.清除可燃物 2.可燃物與氧氣接觸 2.隔絕氧氣 3.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3.降溫到著火點以下PAGE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