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五四學制)化學八年級全冊 第三單元 課題1 分子和原子 教案(表格式)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五四學制)化學八年級全冊 第三單元 課題1 分子和原子 教案(表格式)

資源簡介

課 題 分子和原子 課 型 新 授
教學媒體 多媒體 實驗器材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通過生活實例,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2)通過實驗,認識分子的基本性質并能夠解釋一些生活現象。
過程 方法 (1)通過學生親身體驗,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意義,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微觀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2)學習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對實驗信息進行加工。
情感態度 (1)通過用分子、原子的觀點來解釋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來增強學生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和合作學習意識。(2)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可分的”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觀。
教學重點 1、分子的基本性質2、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透過物質變化的宏觀表象,建立微觀粒子的想象表象,形成正確的微觀想象。
活動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問題導入 1. 先在一塊手巾上噴上香水,走到學生中間。設疑:為什么離老師比較遠的同學也能聞到香味呢? 進入情境,討論聞到香水的原因;聯系生活,思考為什么離老師比較遠的同學也能聞到香味?猜想:…… 聯系生活實例,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活動探究培養能力 學生分組探究向盛有冷水的小燒杯中加入少量品紅。引導學生觀察現象。提問:品紅為什么會消失,而整杯水變紅色?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 動手實驗 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合作學習意識。
指導學生觀看苯分子圖像和世界上最小的漢字—中國。設問:通過觀看以上資料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分子和原子是真實存在的。設問:既然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那微粒有什么性質呢?結合問題導入提問:我們能不能看到有香味的分子一個一個地進入我們的鼻孔呢? 思考、討論、猜測觀察圖片,獲取信息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得出結論:分子很小,質量小體積也小。舉例:微粒究竟有多小呢,給大家舉個例子,你們就會有一個比較直觀的了解。如:一個水分子的質量約是3×10-26kg,在每一滴水中水分子大約有1.67×1021個,當然用我們人類眼睛是看不見的。如果用10億人來數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鐘數100個,日夜不停,需要數3萬多年才能數完。 觀察,討論,得出結論 比較直觀的認識微粒確實很小
設問:分子是性格活潑好動,還是文文靜靜? 思考、討論、猜測
教師演示:分子運動現象 1、向盛有約20mL蒸餾水的小燒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攪勻,觀察現象。 2、從燒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試管中,向其中慢滴濃氨水,觀察溶液顏色有何變化。 3、另取一小燒杯B,加入約5mL濃氨水。用一大燒杯罩住A、B兩小燒杯。觀察幾分鐘,有何現象發生?你能解釋這一現象嗎?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認真觀察實驗現象。思考、討論、交流產生此種現象的原因,歸納得出結論。 引導學生在做對比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實驗設計和探究,訓練學生發散性思維,同時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
知識回顧:還記得前面做過的實驗,向盛有熱水和冷水的小燒杯中分別加入少量品紅嗎現象一樣嗎?歸納結論: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組織討論,增強學生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問:日常生活中,哪些現象說明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回顧現象,思考、討論原因,交流看法。思考、討論、交流 讓學生從宏觀現象得出“溫度影響微粒運動的速率”這一結論。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動性。聯系生活,鞏固本節課知識
設問:分子坐在教室里是親密無間,還是保持一定的距離? 聯系生活舉例,進行知識類比遷移。 引起思考
教師演示:1.向容量瓶中加入紅色的水(品紅溶液);2.向容量瓶中加入酒精,振蕩。觀察體積發生什么變化?為什么?引導學生歸納得出:分子間有間隔。思考:1燒杯蠶豆和1燒杯芝麻混合后總體積小于2燒杯,為什么? 觀察實驗現象,發現問題:1+1≠2,從蠶豆到芝麻混合的真實情境里獲得啟發,理解分子間是有間隔的。 引導學生透過現象分析本質,得出分子的基本性質——分子間有一定的間隔。
學生分組實驗:取一注射器,分別擠壓同等體積的空氣和水。討論:哪一種較容易被壓縮; 哪一種較難被壓縮。結論:吸有空氣的注射器比吸有水的注射器容易推進。通過多媒體直觀觀察物質三態間隔的大小引導學生歸納得出:氣體>液體>固體 討論、猜測直觀上感受物質三態間隔的大小 通過同學共同完成實驗及組際間的討論、交流,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也使學生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科學創新精神。
聯系生活運用知識 組織討論,增強學生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問:日常生活中,哪些現象說明分子間有間隔? 思考、討論、交流 培養學生知識遷移,學以致用的能力
課堂小結 提問: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 思考,猜測 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小結。同時也幫助學生養成將所學的知識進行階段性歸納的習慣
鞏固訓練消化新知 課堂練習 限時完成 有針對性的選擇習題,由淺及深,鞏固本節課知識
作業鞏固 作業布置課后習題2以化學小論文、海報等形式完成 好奇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知識的價值。
五、板書設計
課題1 分子和原子
一、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
1、分子
(1)分子的基本性質
①分子很小,質量小體積也小
②分子總在不斷地運動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③分子間有間隔
氣體>液體>固體
6、教學反思
1.對于學生來說,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學生初次接觸到的微小粒子,學生將從認識分子、原子的真實存在,開始認識微觀世界,是化學學習由形象到抽象,從宏觀轉向微觀的開始。太過于抽象的事物學生基本難于理解,所以必須通過從生活實例入手,才能幫助學生理解,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
2.對于老師來說,通過讓同學共同完成實驗及組際間的討論、交流,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避免了枯燥的教學方式,也使學生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課堂活躍,提高教學效率。
3.對于教學來說,課的最后,通過用分子、原子的觀點來解釋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現象,與課的開始恰好相反,一正一反的教學方式,更能增強學生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和合作學習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关县| 南澳县| 三台县| 仁怀市| 平谷区| 城市| 平陆县| 成安县| 罗江县| 屯昌县| 宾阳县| 前郭尔| 桓台县| 千阳县| 博兴县| 板桥市| 固始县| 嘉禾县| 贵南县| 芜湖县| 沅江市| 慈利县| 荣昌县| 内黄县| 金乡县| 崇左市| 安仁县| 绥芬河市| 漠河县| 深水埗区| 西乌| 政和县| 应用必备| 揭西县| 嫩江县| 周宁县| 鄢陵县| 上栗县| 嘉兴市| 山西省| 吐鲁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