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藥品、反應原理及實驗步驟;(2)初步學會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檢驗及收集方法;2、過程與方法(1)通過總結(jié)、歸納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逐步了解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探究思路。(2)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裝置和藥品,并利用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3)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體驗、反思、熟悉基本實驗技能,培養(yǎng)多角度、全面地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4)通過探究活動過程,體驗化學實驗方法的科學性,了解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5)初步認識觀察分析、討論、歸納、總結(jié)、交流及運用的方法過程。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創(chuàng)設制取二氧化碳的問題情境,豐富學生的科學體驗;(2)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和學習化學的動機;(3)養(yǎng)成互相交流,勇于實踐的良好習慣。二、教材內(nèi)容和學習對象分析本課題主要研究實驗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首先從反應原理導入,采用活動與探究的方式來研究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并利用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這是本課題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先分析氣體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時應考慮的因素,然后讓學生從反應物的狀態(tài)、反應條件、氣體密度的大小比較以及是否與水反應等方面,比較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異同。在此基礎上,給出一些儀器,由學生自己來組裝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然后利用設計裝置制取二氧化碳,最后讓學生來總結(jié)實驗室中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三、教學重點、難點:1、重點: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裝置設計及制取方法。2、難點:(1)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裝置的設計思路;(2)知識技能與過程方法的有機結(jié)合。四、教學媒體:多媒體投影、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關儀器和藥品。五、教學策略:利用汽水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觀察到石灰水變渾濁,引入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同時激發(fā)學生對二氧化碳的探究興趣;引導學生了解實驗室制取氣體裝置的設計思路,然后讓學生對提供的儀器進行選擇組裝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通過對比實驗及討論交流確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原理;學生觀看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微課,讓學生直觀的感知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過程;學生分組實驗,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氣體并檢驗和驗滿, 讓學生親自體會實驗的整個過程。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大膽實踐,盡可能設計出多套裝置。精心設計練習,對課堂上可能反饋的信息作好充分預測,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調(diào)控。六、教學過程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引言】同學們,根據(jù)我們的常識,打開汽水瓶蓋,我們會看到什么現(xiàn)象?如何來檢驗所生成德氣體是二氧化碳氣體?。【投影】實驗室制取氣體的裝置圖 【提出問題】 實驗室制取氣體,選擇原料的條件是什么? 【教師引導】 現(xiàn)有稀鹽酸、稀硫酸、石灰石、碳酸鈉,請你通過實驗,最終確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好原料。 回憶二氧化碳的有關知識,小組討論從一些資料中得到的制取二氧化碳有關途徑。(如:木炭燃燒、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和氧化鐵、煅燒石灰石、稀鹽酸、稀硫酸跟石灰石反應、稀鹽酸、稀硫酸跟碳酸鈉粉末反應、) 小組交流,對多種制二氧化碳途徑進行篩選,從能源和環(huán)保的角度、污染的角度、操作的困難,各抒己見,排除明顯不適合的原料、方法。 活動探究一: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實驗現(xiàn)象:碳酸鈉粉末+稀鹽酸→大量氣泡,反應速度很快,來不及收集。 石灰石+稀鹽酸→有許多氣泡,反應速度適中。 碳酸鈉+稀硫酸→大量氣泡,反應速度很快,來不及收集。 石灰石+稀硫酸→有很少氣泡,反應一會,反應停止。 討論交流、歸納總結(jié):(1)選擇原料的條件應該是價格便宜,反應速度適中,利于收集,操作簡便。(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好原料為石灰石和稀鹽酸。 讓學生體驗收集、處理信息的過程,培養(yǎng)優(yōu)化能力。 培養(yǎng)獲取信息、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增強學生間合作的精神,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fā)揮評價的激勵功能。 培養(yǎng)學生善于通過實驗解決問題的意識,體驗探究成功的快樂,加深學生對原料選定的印象。【設置問題情景】 同學們,我們已確定了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及原料,下面我們實驗探究的下一步工作重點應放在哪里呢? 通過學習氧氣實驗室制取的知識,你能總結(jié)出實驗室制取氣體的發(fā)生裝置取決于什么嗎?收集裝置取決于什么嗎? 【提出問題】 請你根據(jù)你們的思路,選擇下面的儀器來組裝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并設計出二氧化碳的收集、檢驗和驗滿實驗方案。 思考、回答:實驗裝置 回憶、思考、總結(jié): 氣體發(fā)生裝置取決于反應物的狀態(tài)及反應條件,主要有固固加熱型和固液反應型。活動探究二: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收集裝置則跟所制氣體的物理性質(zhì)中密度和溶解性有緊密聯(lián)系。收集方法主要有排水法和排空氣法。活動探究三:探究收集裝置 讓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思考。 通過知識的類比,達到鍛煉學生對知識舉一反三的能力,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得以發(fā)散, 對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遷移把握得更游刃有余。 創(chuàng)設真實問題情境,鼓勵小組合作探究,激勵創(chuàng)新,提高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促進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 讓學生對方案進行反思、診斷、改進、補充完善的群體探究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使學生體驗到探究發(fā)現(xiàn)的樂趣。【引導交流】 同學們已設計出不同的實驗室制二氧化碳裝置,請小組代表闡述一下你們小組設計的裝置的優(yōu)缺點,看看到底哪組裝置是較好的。 【繼續(xù)引導交流】 好,你們心目中基本都已確定了公認的最佳制取裝置,那么如何收集、檢驗、驗滿呢,請同學們小組討論。 展示交流: ①學生展示交流用本組給定儀器設計的實驗裝置和實驗成敗的原因 ②在交流展示實驗裝置的同時,與小組設計的另外幾組實驗裝置進行比較,找出異同之處,反思自己所設計裝置的不足,并總結(jié)歸納實驗最佳裝置 ③討論實驗室制取氣體,在選擇儀器組裝成裝置時,要思考哪些方面的問題學生聯(lián)系生活討論總結(jié):(1)收集方案及原理:向上排空氣法,因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聯(lián)系汽水里溶有二氧化碳)(2)檢驗方案及原理:無色無味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則通入的氣體為二氧化碳。(3)驗滿方案及原理:點燃的木條放在瓶口,若木條熄滅,則已收集滿二氧化碳。因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燒。 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評價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體驗科學發(fā)現(xiàn)的過程。 既培養(yǎng)了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充分把化學知識聯(lián)系上了生活現(xiàn)象。 【運用探究成果】 請用你認為最理想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用你設計的收集、檢驗、驗滿二氧化碳的方案,動手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氣體。 【鞏固與提升】 比較實驗室制取氧氣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如:反應原料的狀態(tài),反應原理、反應條件、制氣體的反應裝置、氣體密度、氣體溶解性、氣體是否與水反應、制氣體的收集及檢驗氣體的方法。歸納出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提出問題】課堂小結(jié):1、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本節(jié)課,你學會了哪些方法? 活動探究四:學生動手實驗制取co2 歸納操作步驟:(1)檢查裝置氣密性。(2)放藥品,連接儀器。(3)收集。(4)驗滿。(5)檢驗。 回憶、比較、歸納。 積極響應。學生分組討論,歸納總結(jié)。 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能力,自我歸納能力,體驗科學發(fā)現(xiàn)的完整過程,再次體驗探究成功的喜悅。 通過知識的類比,讓學生既鞏固了舊知識,又獲取了新的知識和技能,讓自己的思維再次得到升華。 讓學生思維得以繼續(xù)擴展,真正感受到化學實驗不用局限在實驗室,可以無處不在。7、布置作業(yè):完成課本的課后練習。8、教學反思:化學作為科學基礎課程之一,其特點鮮明,理論與實踐并重,拓展性較強。本節(jié)課以新課標為本,以過程完整化教學模式為依據(jù),結(jié)合本校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以下幾個問題:1、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動手能力比較弱,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提醒學生。2、基礎知識方面學生掌握情況并不是很好,諸如: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面略欠缺,后期改進需要加強。3、學生對生活化學興趣極高,后期實驗課設計盡量加大生活化學教學的比重。附:板書設計課題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實驗室制取CO2藥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一、反應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 CO2↑+ H2O二、裝置的設計及操作步驟:1、裝置設計思路:氣體發(fā)生裝置:由反應條件和反應物狀態(tài)決定;氣體收集裝置:由氣體溶解性和氣體密度決定。2、操作步驟檢查氣密性→加藥品→檢驗→收集并驗滿3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