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和滅火一、教學目標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提高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增強安全意識。3.通過實驗、探究等活動,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二、教學重點探究燃燒的條件、滅火原理。三、教學難點燃燒條件的實驗設計、利用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解釋一些日常現象。四、教學過程【導入】觀看視頻:“燒不壞的手帕”:為什么手帕沒有燃燒呢 物質的燃燒需要什么條件呢 【課堂探究】探究一:燃燒的條件問題1:燃燒的定義: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氧化反應。問題2:探究燃燒的條件。猜想:(1)燃燒需要有可燃物(2)燃燒需要與氧氣(或空氣)接觸(3)燃燒需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問題3:通過實驗進行探究:觀看視頻視頻(1)實驗現象:銅片上的紅磷和白磷: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通入氧氣之后,水中白磷燃燒。(2)實驗分析:可燃物 是否達到著火點 是否與氧氣接觸 是否燃燒銅片上的白磷 是 是 是銅片上的紅磷 否 是 否熱水中的白磷 是 否 否熱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氣 是 是 是(3)實驗結論:燃燒的條件: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缺一不可)。探究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問題4:滅火的原理破壞燃燒的條件,使反應停止。問題5:滅火的方法板書一、燃燒與滅火1.燃燒的條件三者缺一不可2.滅火的原理和方法3.認識與燃燒和爆炸有關的圖標當堂檢測一、選擇1.在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中,小明發現棉花比煤更易被點燃,他認為這主要是因為( )A.棉花比煤接觸空氣面積大B.棉花比煤的著火點高C.棉花比煤的著火點低D.棉花比煤的密度小2.點燃的火柴豎直向上,火柴不易繼續燃燒,其原因是( )A.火柴溫度達不到著火點B.火柴著火點高C.火柴接觸氧氣少D.火柴潮濕,不易繼續燃燒3.下列關于燃燒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有放熱、發光現象的變化不一定是燃燒B.在氧氣中不能燃燒的物質在空氣中也不能燃燒C.可燃物燃燒時一定有發光放熱現象D.可燃物燃燒時一定有火焰和發光的現象4.森林著火以后,當火勢蔓延過快,無法撲滅時,消防隊員通常會開辟“防火隔離帶”,其目的是( )A.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B.方便運水C.隔離可燃物D.隔離空氣二、將下列滅火措施的標號填在各小題后的括號內:(A)隔絕空氣(B)隔離可燃物(C)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①消防隊員用冷水澆滅燃著的可燃物( )②油鍋著火時,蓋上鍋蓋( )③草原著火時,在著火點周圍割除草,打出防火道( )④將沙土鋪撒在燃燒的化學藥品上(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