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總結提升 要點一 比較西歐莊園和租地農場西歐莊園 租地農場產生背景 封建等級制度(封君封臣制度) 莊園制度衰落流行時間 9世紀開始 14世紀中葉以后人員組成 領主、佃戶(農民、農奴) 租地農場主、雇工剝削方式 勞役地租為主 雇傭關系產品歸屬 自給自足 推向市場規模 分散 集中性質 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 資本主義性質 ★結論:從莊園到租地農場的轉變,表明西歐經濟和社會發生重大變化;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面貌。 要點二 新航路開辟支持國家 航海家或船隊 時間 航行經過 意義葡萄牙 迪亞士 1487—1488年 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繞過非洲大陸,進入印度洋 “發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達·伽馬 1497—1498年 沿迪亞士開辟的航路到達印度西海岸 開辟了到達印度的新航路西班牙 哥倫布 (意大利人) 1492年 橫渡大西洋,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 “發現”了新大陸麥哲倫船隊 1519—1522年 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歐洲 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 ★結論:(1)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 (2)但是,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國家開始了殖民掠奪、殖民擴張和殖民侵略活動,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要點三 文藝復興與新航路開辟的比較文藝復興 新航路開辟相同點 背景 都受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影響,代表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影響 都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不同點 開始 開始于意大利 開始于葡萄牙、西班牙性質 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具有殖民性質 ★結論:文藝復興宣傳人文主義思想,為新航路開辟奠定了思想基礎;而新航路開辟也在世界范圍內傳播了人文主義思想。二者相互促進,相互推動。1.(2021恩施中考)構建知識結構圖,能很好地從整體駕馭和把握所學知識。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識結構圖,其中“ ”處是 ( )A.西歐城市的興起 B.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C.西歐莊園的出現 D.生產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化2.(2021綿陽中考)右圖是西歐某時期流行的一首詩歌。其中蘊含的理念是 ( )A.人文主義 B.理性主義 C.英雄主義 D.平等主義3.(2021益陽中考)有一部創作于14世紀初的作品,描寫了現實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擊了教會的貪婪腐化,表達了市民階層的情感和理想。這部作品是 ( )A.《神曲》 B.《最后的晚餐》 C.《哈姆雷特》 D.《共產黨宣言》4.有學者經過統計列出了1600年運入歐洲的部分商品統計表,對此表解讀正確的是( )1600年運入歐洲部分商品的統計表經好望角 經地中海胡椒 100萬~200萬磅 300萬~400萬磅丁香、藍靛、肉豆、藥品 35萬~65萬磅 70萬~100萬磅A.傳統的商路受到了挑戰B.歐洲與亞非聯系更緊密C.世界市場已經正式形成D.貿易中心轉移到地中海5.(2021長春中考)“第一匹馬于1493年登陸美洲,馬令印第安人感到異常驚恐,他們從未看到過這種高大而快捷的動物。”與此相關的人物是 ( )A.迪亞士 B.達·伽馬 C.麥哲倫 D.哥倫布6.(2021菏澤中考)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觀察全球化進程示意圖,開啟“全球化1.0版本”的事件是 ( )亞歷山大東征 B.“三角貿易”C.文藝復興運動 D.新航路開辟7.(2021呼和浩特中考)新航路的開辟結束了世界各地相對孤立的狀態,歐洲、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直接聯系,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這個“市場”的中心應該位于( )A.北美 B.地中海C.西歐 D.大西洋8.(2021廣東珠海香洲區模擬)據研究,拉丁美洲使用的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英語等,夾雜了大量印第安人和黑人土語詞匯,與西、葡、英的語言不盡相同。這種狀況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 ( )A.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B.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C.歐洲早期的殖民擴張 D.英法爭奪殖民地霸權9.(2021攀枝花中考)“三角貿易”是人類歷史上最悲慘的一頁(如右圖),最能反映其悲慘性的是 ( )A.將非洲黑人奴隸運往美洲販賣B.將美洲蔗糖、煙草等運回歐洲C.將歐洲火器、雜物等運往非洲D.加快了歐洲資本主義發展進程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材料二 文藝復興關心的是今世而不是來世,它關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學。大多數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和文學關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藝復興時期的新人,他或她是自身命運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們不需要專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發展自身所固有的潛能。——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美洲15—19世紀居民結構變化(估值)白人 黑人 混血人種 原住民1490年 0 0 0 100%1570年 1.37% 2.42% 0.25% 96.06%1650年 6.42% 8.95% 5.70% 80.65%1852年 7.77% 14.47% 36.84% 48.39%(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面貌的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2)據材料二,歸納文藝復興有哪些主張。(不得照抄原文)(3)根據材料三,說一說導致表中居民結構和人口遷移變化的原因有哪些。圖片反映了資本原始積累的什么特點 (4)根據以上探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上述歷史事件的共同影響。答案單元總結提升【優選拔高】1.D 14世紀中葉以后,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戶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13世紀,農村出現了分散的手工工場。后來,這種分散的手工工場逐漸轉向集中的手工工場。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故D符合題意。2.A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開始于14世紀中葉的意大利,15、16世紀擴展到西歐其他國家和地區。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世生活中的幸福。題干詩歌“青春是多么美麗啊,卻留不住這逝水年華!得歡樂時且歡樂吧,誰知明天有沒有這閑暇”蘊含的理念是人文主義,A符合題意。3.A4.A 從統計表中可以看出,1600年“經好望角”航路的商品少于“經地中海”航路的商品,但占到“經地中海”航路商品數量的一半,這說明以“經地中海”航路為代表的傳統商路受到了挑戰,A符合題意。材料反映出歐洲與亞洲、非洲之間的貿易,但無法體現出歐洲與亞洲、非洲的聯系更緊密,故B排除。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世界市場正式形成,故C錯誤。新航路開辟后歐洲貿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區轉移到歐洲大西洋沿岸,故D錯誤。5.D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哥倫布的航海成就是“發現”美洲,D項正確;迪亞士到達非洲南端的好望角,A項排除;達·伽馬打開了通往印度的航路,B項排除;麥哲倫船隊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C項排除。6.D 據全球化進程示意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開啟“全球化1.0版本”的事件是新航路的開辟(或哥倫布“發現”美洲)。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的開辟,使得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因而可以說開啟“全球化1.0版本”的事件是新航路開辟。故選D。7.C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歐洲大西洋沿岸的國家都屬于西歐國家,以這些西歐國家為中心,通過貿易將全球各地聯系起來,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C項正確;北美是當時世界市場的組成部分,但不是中心,排除A項;歐洲傳統航路的中心是地中海沿岸,排除B項;大西洋的范圍太廣,不如“西歐”表述準確,排除D項。故選C項。8.C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種狀況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歐洲早期的殖民擴張。印第安人是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但是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國先后在拉丁美洲地區進行殖民擴張,并且從非洲擄掠黑人販賣到拉丁美洲,因此拉丁美洲不僅使用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英語等,還夾雜了大量印第安人和黑人土語詞匯,C正確;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與題干所述拉丁美洲的語言無關,A、B排除;題干沒有涉及法語,無從得出與英法爭奪殖民地霸權有關,D排除。9.A10.(1)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2)主張:追求現世生活的幸福、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強調人的價值。(3)變化的原因:新航路的開辟(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進行“三角貿易”(黑奴貿易)。特點:殘酷性(或野蠻性、血腥性)。(4)共同影響: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