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質量守恒定律教材分析《質量守恒定律》是第五單元課題一內容,從本節起,學生對化學的學習將由生成何種物質向生成多少物質(質量)方面展開,質量守恒定律是分析物質在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的理論依據,它的應用將貫穿于整個化學教學,在初中化學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前幾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對化學反應從“質變”上有了一定的認識,本節課將引導學生通過探究活動,從量的方面去認識化學反應,并得出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質量守恒定律,為化學方程式的教學做好理論準備,更是學好本單元的基礎。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內容以及存在的原因.(2)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決實際問題.2.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實驗的觀察與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 觀察分析能力.(2)使學生利用科學探究的方法,通過對實驗記錄分析,學會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3)通過對化學反應實質的分析及質量守恒的分析,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激發學生對現實生活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習興趣.(2)通過學習質量守恒定律,使學生認識到物質是永恒運動變化著的,并認識到物質不滅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勤于思考,嚴謹務實,勇于實踐,不斷創新的科學精神,感受科學研究的人文教育價值.教學重點:認識質量守恒定律,理解其涵義.教學難點:對質量守恒定律涵義的理解和運用學情分析本班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很高,基礎知識掌握的比較扎實,好奇心較強,合作探究意識好,尤其對新生事物的探究興趣濃厚,很有利于本節課的順利進行。教具學具:水分子分解flash動畫、鐵釘(2個) 、 硫酸銅溶液 (2瓶) 錐形瓶(2個)、橡皮塞(1個)、 5個天平、氣球,碳酸鈉(2瓶)、稀鹽酸(3瓶)、藥匙(3個)、砂紙(2張)活動與探究(每人1頁),燒杯(2個),鑷子(2個)小試管(3個)教學方法情境——啟發——引導——總結學法指導實驗——探究——分析——歸納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學生板演:“水通電分解”文字表達式教室口述:“前面我們只是從反應物、生成物的角度來認識化學反應的,從本節課開始,我們將從質量的角度來認識化學反應——質量守恒定律”。二、新課講解1、假設與猜想根據同學們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大家猜想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有可能發生哪幾種變化?A、變大 B、變小 C、不變2、設計實驗方案一 鐵+硫酸銅 銅+硫酸亞鐵方案二 碳酸鈉+稀鹽酸 氯化鈉+水+二氧化碳3、實驗探究根據以上兩個實驗方案進行探究 (將學生分為A、B兩大組, A組做方案一, B組做方案二)注:教師:巡回指導實驗,為學生解答疑難。學生:a、小組分工進行實驗。b、記錄實驗的數據:反應前物質總質量_______g,反應 后天平指針情況如何,天平是否平衡_______4、交流與歸納【交流】每個小組由記錄的同學對本組的實驗情況匯報討論總結。引導學生對實驗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通過分析得出不同結論,有了矛盾沖突。啟發學生對方案二進行改進,可否密封進行。5、師生共同探究剛才大家通過實驗得到了不同的結論,那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到底是否相等呢,下面,大家一起將裝置改進來再次進行驗證。實驗方案:碳酸鈉+稀鹽酸 氯化鈉+水+二氧化碳提示學生:注意裝置改進情況現象:天平依然平衡 結論:反應前后總質量不變強調:測定質量的實驗中,有氣體參加或者生成的反應,應該在密閉的環境中進行反應。6、查閱資料[閱讀94頁]找出質量守恒定律內容教室板演: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說明】:①適應范圍:所有化學變化②總和前后相等,非各物質質量前后相等7、分析原因【提出問題】:為什么參加化學 ( http: / / www.teachercn.com / HuaXue / " \t "_blank )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化學 ( http: / / www.teachercn.com / HuaXue / " \t "_blank )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課件演示]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的微觀過程提示: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組合,而在變化中原子種類、數目、質量不變,所以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不變。因此:化學變化中,元素種類、質量不變。三、隨堂練習學生各自隨堂檢測練習題,教師指導。四、課堂小結教師引導學生談談學習本節課之后的體會和收獲作業布置P98 2、3、4板書設計教后反思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質量守恒定律原子的“三不變”種類不變數目不變質量不變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PAGE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