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區別,并學會判斷一些典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從而分析歸納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以化學實驗為載體,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動手操作的能力;能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用化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體驗到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化學從字面意思上即研究物質的變化,物質的變化根據有無新物質生成分為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眾所周知,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區別。教學難點:這是一節新授課,判斷學生們對知識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是實戰練習。因此,本節課的難點的是學生準確判斷一個變化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即要讓學生會判斷變化中產生的物質是否為新物質。 學情分析 本節課面對的是初二學生,他們已經對物質變化的具體事例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如:水結冰,鋼鐵生銹等。要抓住學生已有的知識導入新知識。另外,在上學期的物理課上已經學習熔化、沸騰等變化。這些都是學生的知識基礎。值得注意的是,學生還沒有原子和分子的概念,不能要求學生從微觀角度認識物質,教學只能停留在宏觀層面,此時就要緊緊圍繞概念去判斷---是否有新物質生成。這是教學的難點,要思考如何突破這一難點。教學方法及學法指導 教學方法:本節課教學以學生觀察、探究為主,教師輔以實驗法、引導法、設問法、討論法、對比法、歸納法等組織開展教學。學法指導:指導學生討論、合作探究、學習對比、歸納等方法,加強學生體驗,使學生深入理解概念并達到學以致用的境界。教學準備 試管若干、鐵架臺(帶鐵夾)、玻璃片、酒精燈、火柴、研缽、鑰匙、鑷子、膽礬、氫氧化鈉溶液、帶導管的橡膠塞、石灰石、鹽酸、氫氧化鈣溶液。教學通案 設計意圖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一、導入:同學們好,上課。在序言部分我們已經知道化學是研究物質變化的一門學科。而且物質變化與咱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例如,一年四季輪回,春天冰雪消融、炎炎夏日我們會將西瓜榨成汁、秋天果實會成熟、冬天我們又會燃燒煤炭取暖等等。這些變化從化學的角度有什么區別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第一單元課題1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第一課時物質的變化。板書:第一單元 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一、物質的變化二、講新課:化學是從實驗發家的,許多知識和規律都是通過實驗獲得的,因此要想學好化學必須重視實驗,大家第一次接觸到實驗,學習實驗的方法要掌握。請大家認真閱讀書中P6頁左下角的方法指導,老師一會找個同學來大聲讀一遍。老師想看看誰是今天的勇敢之星,第一個來發言。好,你是第一個舉手的,你就是咱班的勇敢之星。你來大聲讀一下。學生:做化學試驗時……教師:這位同學聲音洪亮,吐字清晰值得大家學習(或者請這位同學再大聲一點好讓我們都聽到,好,謝謝。)通過剛才的閱讀我們已經清楚了學習實驗的具體方法,老師再給大家總結一下,請同學們記在書的左下角。副板書:實驗方法引導①、觀察變化前試劑的顏色、狀態和氣味等;(講述:可以聯想我們的五官職責,眼睛可以觀察到顏色、鼻子可以問氣味、嘴巴可以嘗味道,因為有些試劑有毒所以一般不嘗味道。)②、觀察變化過程中的現象;③、觀察變化后試劑的顏色、狀態和氣味等。下面我們一塊來做幾個實驗,注意觀察變化前后試劑的顏色、狀態和變化中的實驗現象,另外,大家一定及時記錄在書上P7頁的實驗記錄部分。實驗1-1(1):水的沸騰教師:下面老師來演示這個實驗,這是一支潔凈的試管,老師向其中注入少量的水,擦干試管外壁,然后將其斜夾在這個鐵架臺上,用酒精燈加熱。為了讓水受熱均勻,我們需要進行預熱,就是將酒精燈前后左右移動幾次。過一段時間,水沸騰了,這時有氣泡冒出。這時,老師在試管口放一塊潔凈的玻璃片,大家觀察有什么現象?有沒有主動站起來回答的呢,大家要踴躍參與哦。學生:水沸騰了,在試管口生成了水蒸氣,遇玻璃片又凝結為液體,也就是說實驗中物質由水變成水蒸氣又冷凝為液態水。實驗1-1(2):膽礬的研碎教師:接下來我們來做個固體的實驗,這個藍色固體叫膽礬,也叫藍礬,在化學上它的組成是硫酸銅。老師取少量膽礬于這個研缽內,然后用杵將其研碎,大家觀察膽礬發生了什么變化?學生:塊狀固體被粉碎成藍色粉末。實驗1-1(3):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的反應教師:分別與少量塊狀和研碎的膽礬與兩支試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蕩,這時候我們發現怎么樣了呀?學生:膽礬沒有了,水變成藍色的。教師:在化學上我們稱這種溶有一定物質的均勻液體為溶液,像我們平時在家喝的白糖水、鹽水都是溶液,這個藍色溶液就是硫酸銅溶液。然后我們再向其中分別滴加這個氫氧化鈉溶液,請同學們觀察實驗現象。學生:溶液變渾濁了。教師:那大家猜想一下,這個藍色沉淀還是不是硫酸銅?那是不是我們后加的氫氧化鈉?教師:都不是,因為它們都可溶,能成溶液,而我們得到一種不溶的沉淀,老師告訴大家,反應生成的這個物質叫氫氧化銅。也就是說在實驗過程中,由藍色的硫酸銅溶液,變成了藍色絮狀的氫氧化銅沉淀。實驗1-1(4):石灰石與鹽酸的反應教師:這個白色塊狀固體是石灰石,它的化學組成是碳酸鈣,也就是和雞蛋殼一樣的成分。這個是配有玻璃彎管的橡皮塞,實驗時將橡皮塞塞進試管口,老師已經檢驗好裝置是密閉的了。首先,老師取少量石灰石于試管中,用鐵架臺固定。老師再向試管中加入少量的稀鹽酸,請同學位注意觀察實驗現象。學生:石灰石表面有氣泡產生且石灰石逐漸變小。教師:通過實驗現象,我們分析,可以知道,石灰石逐漸變小,說明石灰石反應了,生成了氣體。教師:現在我們用橡皮塞塞住試管口,使彎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里,請同學位注意觀察實驗現象。學生:石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教師: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老師告訴大家,生成的氣體是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二氧化碳特殊的性質。那也就是說通過實驗四,由實驗前的顆粒狀石灰石變成了實驗后的二氧化碳氣體。教師:大家觀察這四個反應前后的物質(用顏色粉筆圈出變化前后的物質),將它們分類。學生:實驗1-1(1)和(2)為一類,實驗1-1(3)和(4)。教師:學生們回答的很到位,前兩個實驗中都只是形狀或狀態發生了變化,并沒有其他物質生成。我們把這種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物理變化。板書:1、分類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教師:后兩個實驗中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質。我們把這種生成了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化學變化。化學變化:生成了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教師:學習了化學和物理變化,你能說出我們上課之前的變化---冰雪消融、西瓜榨汁、果實成熟、煤炭燃燒屬于什么變化以及你的原因?學生1:冰雪消融和西瓜榨汁屬于物理變化,因為變化前后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學生2:果實成熟和煤炭燃燒屬于化學變化,因為變化前后有其他物質生成。板書:1、分類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如:冰雪消融、西瓜榨汁等?;瘜W變化:生成了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如:煤炭燃燒、鋼鐵生銹等。教師:你們覺得哪種變化的現象更精彩呢?學生:化學變化的現象更精彩。教師:同學們的回答很準確,你知道為什么嗎?停頓?;瘜W變化是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表現為顏色改變、氣體或沉淀的生成,常常伴有發光、發熱和能量的變化。板書:2、注意事項①、化學變化表現為顏色改變、氣體或沉淀的生成,常常伴有發光、發熱和能量的變化。教師:那么問題來了,有顏色改變、放出氣體或生成沉淀、發光、發熱和能量的現象都是化學變化嗎?停頓,讓學生思考。不一定,如:燈泡發光發熱就是物理變化,這個過程中燈絲還是燈絲,并沒有新物質生成。所以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的本質依據是什么呢?學生:是否有新物質生成。(你的回答抓住了精髓。)板書:②、本質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教師:唐代詩人李商隱曾用一首詩描述了蠟燭燃燒的過程,就是:“蠟炬成灰淚始干”。誰能告訴我蠟燭燃燒的過程中發生了哪些變化?學生:既有化學變化又有物理變化。(你的回答非常全面)教師: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瘜W變化常常伴隨著物理變化。板書:③、聯系:化學變化常常伴隨著物理變化。三、總結:以上就是本節課全部的內容。大家抬頭看黑板回顧一下,一會我找位同學用自己的語言說一下,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學生:我學到了物質的變化分為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學生:我還學到了區別他們的方法---判斷有無新物質生成。學生:我還學到了這兩種變化的聯系。教師:通過以上同學的發言,本節課的知識更加清晰明了?;瘜W圍繞物質變化展開,而物質變化又圍繞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分為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這兩種變化對立又統一,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學生聯系生活并思考,從身邊的現象中走近今天的內容。自主閱讀。找學生發言閱讀實驗方法。學生記筆記。學生觀察實驗并記錄實驗現象。學生觀察實驗并記錄實驗現象。學生歸納總結并積極發言。歸納出本節知識點并記錄筆記。學以致用,剛學的知識解決本節課引言中所提到的生活中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通過觀察對比得出化學變化現象的精彩。明白化學變化的通常表現并不是判斷的根本依據。蠟燭燃燒過程中的變化。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學生發言鍛煉勇氣以及再讀加深知識印象。比較老師歸納的重點是否和自己閱讀一致,達到檢驗自主學習的效果,進而發現不足從而提高自身水平。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實驗現象歸納總結實驗背后的知識。通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引入本節重點。通過解決引言中的問題,深化理解本節課的重點。另外,學會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知識。通過對比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精彩引出化學變化的通常表現。化學變化的表現可以輔助判斷但并不是判斷的本質,從而引出判斷的根本依據。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李商隱詩句中的蠟燭燃燒過程,既包含化學變化又包含物理變化,得出兩者的聯系。讓學生看黑板總結本節課的內容,進一步強化本節課的知識,既鍛煉了學生的歸納能力又檢驗了學生們的學習成果。板書設計 第一單元 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一、物質的變化1、分類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如:冰雪消融、西瓜榨汁等。化學變化:生成了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如:煤炭燃燒、鋼鐵生銹等。2、注意事項①、化學變化表現為顏色改變、氣體或沉淀的生成,常常伴有發光、發熱和能量的變化。②、本質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③、聯系:化學變化常常伴隨著物理變化。教學反思PAGE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