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空氣的成分課標要求:教材教法分析:本課題包括三個部分,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保護空氣。這三部分內容密切聯系,并逐步深入。本節教學內容主要以科學探究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實驗是學習化學的基礎。通過實驗探究有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體驗實驗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在此過程中不僅得出了空氣的成分,而且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內容和學情分析:本課的教學內容為第二章課題1空氣的第一課時。要求學生通過對空氣成分的探究,了解空氣的組成。學習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2)認識純凈物、混合物的概念。2、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的實驗操作,觀察、分析、了解空氣的組成。(2)通過對空氣,氧氣等幾種常見物質的比較,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養成探究問題的良好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知識點(重點、難點):重點: 探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難點: 從通過實驗探究空氣的組成。教學方法:實本課題主要采用問題探究來設計教學,始終貫穿“設置主題――分析思考――實驗探究――總結交流”的教學流程,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學和探究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索精神。。實驗準備:測定空氣成分的實驗裝置(詳見教材P23)、500mL量筒、100mL量筒、10mL量筒、500mL燒杯、紅磷、水、火柴。……學習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活動意圖力操作算機、氣等幾種常見物質的比較,了向燃燒匙中加入稍過量的紅磷,關閉c處的止水夾后,點燃紅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緊。提示學生觀察紅磷燃燒現象。 冷卻后,打開止水夾,再由學生觀察現象。進入廣口瓶中的水的體積相當于原廣口瓶內空氣中哪種氣體的體積?總結:由于紅磷燃燒生成了固體五氧化二磷,導致集氣瓶內的氣壓減小,因而水倒流。【實驗活動探究二】 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1)在兩個注射器組成的密閉系統內有30mL空氣。 (2)給裝有銅絲的玻璃管加熱,同時緩慢交替推兩 個注射器,使注射器內的氧氣與銅絲充分反應 (3)停止加熱,等裝置冷卻到室溫后將氣體全部推至一支注射器中,讀出注射器內氣體體積 請將實驗結果填入下列表格中反應前注射器內空氣氣體體積反應后注射器內空氣氣體體積消耗的氧氣體積氧氣在空氣中的體積分數【交流與反思】1.上述實驗中,為什么把銅絲做成螺旋狀 2.實驗中:①如果裝置氣密性不好 ,會產生怎樣的結果?②如果銅絲的量不足,沒有把氧氣耗盡,會產生怎樣的結果?③如果沒冷卻到室溫就讀數 , 那又會產生怎樣的結果? 3.此實驗同時說明氮氣具有什么性質?思考:按上述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你認為還有何不足?紅磷可否用木炭等其他物質代替?三.空氣是一種重要的資源1、空氣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在工業上通過降溫加壓使空氣液化,然后 液態空氣,利用空氣中氧氣、氮氣的 不同,可以從空氣中分離出氮氣和氧氣。該過程屬于 變化。2.用線段分別將氧氣、氮氣和稀有氣體與它們的用途連接起來氧氣 用作保護氣稀有氣體 合成氮肥氮氣 制造多種電光源 支持燃燒課堂小結:你有哪些收獲?你還有哪些困惑? 學生思考并回答學生討論,交流,再描述提出的問題閱讀課本74頁觀察統計數據閱讀課本76頁知識,完成下列問題,與同學們交流學生觀察紅磷燃燒的現象:紅磷燃燒時產生黃色火焰,并有大量白煙,最終燃燒停止。學生觀察:打開止水夾后,燒杯中的水進入廣口瓶中,約占紅磷燃燒前瓶中空氣體積的1/5。學生分組討論后,各組派代表回答掀起高潮,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學生作出結論:不能用燃燒后產生氣體的可燃物燃燒后不生成氣體的可燃物學生交流實驗心得[自學討論]:閱讀課本78頁知識,完成下列問題,與同學們交流談個人收獲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測定實驗及注意事項空氣的組成 以兒時耳熟能詳的謎語,迅速拉近學生與化學的距離,產生對化學的親近感。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學生知道物質溶解時是否會伴隨能量變化?利用化學史進行嚴肅認真,敢于創新的優良品質的教育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培養分析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增進學生間友誼和凝聚力通過實驗增強感性認識,解決學生的疑難讓學生學會思考,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培養科學觀察,規范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對實驗現象作進一步的分析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了解重點知識及學習要求反饋矯正:1、早期化學家為了認識空氣的本質,將一些物質放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實驗,結果發現:每次都有約1/5的空氣不知去向。當時化學家把這1/5的空氣稱為“有用空氣”,這種有用空氣指( ) A.氮氣 B.氧氣 C.二氧化碳 D.稀有氣體2、 電工師傅使用的“驗電筆”中常充入一種氣體,此氣體通電時會發光,它是( ) A.氧氣 B.氮氣 C.氖氣 D.空氣3、空氣中氮氣與氧氣的體積比約為( ) A 1:4 B 5:4 C 4:1 D 5:1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空氣本來是純凈物,但被污染后變成了混合物 B.空氣中氧氣的質量分數約為21% C.空氣中的稀有氣體肯定是純凈物 D.空氣中各成分的含量通常保持穩定5、夏天從冰箱中拿出一瓶飲料,放在空氣中,外壁會潮濕,這說明空氣中含有( )A 二氧化碳 B 稀有氣體 C 二氧化碳 D水蒸氣6、 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如右圖所示:(1)該實驗中,紅磷需稍過量,目的是 ____________。(2)待燃燒停止,白煙消失并冷卻后,打開止水夾,觀察到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水的體積大約占集氣瓶容積的1/5。由此可知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_____,本實驗還可推知氮氣的哪些性質?試寫出其中的一 種 。(3)若將紅磷換成炭粉,該實驗能否獲得成功?________(填“能”或“否”)由是_______ 。布置作業:1、助學課時1。板書設計:一、認識空氣的組成氮氣 78%氧氣 21%稀有氣體 0.934%二氧化碳 0.033%其他氣體和雜質 0.002%二 、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現象:紅磷燃燒集氣瓶中有大量的白煙產生,并放出熱量,打開了彈簧夾,燒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氣瓶中,并上升約五分之一。結論:①紅磷(P)+氧氣(O2)點燃 五氧化二磷(P2O5固體)②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三.空氣是一種重要的資源教學反思:本節內容的重點是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這就需要在講課前,讓學生了解與之相關的一些知識,如壓強等。還要讓學生了解實驗失敗的某些可能原因。氣密性不好、紅磷的量不足、沒有冷卻到室溫都會導致倒流水的體積小于五分之一。實驗結束分析、結論,體現了明確的目的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