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分子和原子》教學設計課程名稱 《分子和原子》第1課時一、教材分析本節課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三單元《物質構成的奧妙》課題1 分子和原子的第一課時。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知識與技能,方法和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與能力:1.知道分子、原子的存在;2.認識分子的特點并能夠解釋一些生活現象。(二)過程與方法1.學習通過觀察生活、實驗探究等方法獲取信息。2.學習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對實驗所得的信息進行加工。(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增強學生對微觀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2.逐步提高思維能力、想像力、分析推理能力。(四)教學重點:1.認識分子的三大特點,以及應用分子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五)教學難點:培養抽象思維能力和微觀想像能力。教法與學法:(一)教法:本節課主要采用了創設問題情景法、實驗探究法、啟發教學法等方法。(二)學法:實驗探究法和分析歸納法。四、教學環境、設備與資源準備教學環境:教師演示與分組實驗。 學生準備:課前預習課本。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資源:視頻、實驗等五、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設備資源應用分析情景引入環節一環節二環節三環節四環節五環節六環節七 拿一瓶花露水,在教室進行噴灑,思考為什么能聞到香味?通過引入科學家的假設,把學生帶入微觀世界;通過介紹掃描隧道顯微鏡,和一些真實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分子、原子的真實存在。用圖片、數字等資源讓學生歸納出分子的第一個特性。由一副女孩在花園感受花香的圖片,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能聞到香味?接著進行探究實驗,進一步讓學生思考,濃氨水沒有和酚酞接觸,為什么酚酞會變紅?引導學生得出分子的第二個特性。組織學生討論此實驗的弊端,并根據提供的儀器設計更環保的實驗。由濕衣服在陽光下更易曬干,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分子的運動受溫度的影響。然后提出問題:分子除了能運動外,還有什么特性能讓二氧化氮分子進入到空氣分子中?探究分子間是否有間隔,讓學生做分組實驗啟發學生思考分子間的間隔能否改變?然后通過一系列的探究實驗讓學生總結設置問題,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歸納本節課獲得了什么知識。布置作業 學生猜測各種原因快速從課本找到相關信息學生通過圖片了解水分子的大小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思考,討論學生進行實驗學生看視頻學生回答 直觀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學生迅速的帶入到微觀世界,建立微觀模型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通過視頻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分子永不停息的運動,并為探究分子間有間隙埋下伏筆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提高學生的探究欲。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歸納能力六、課堂小結七、鞏固練習八、板書設計課題1 分子和原子 第1課時1、分子和原子是真實存在的2、分子的特性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2.分子永不停息的運動3.分子之間有間隔九、教學反思物質構成的奧妙啟下分子和原子承上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