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和滅火(第一課時)1、 教學內容分析1、 教材的內容和地位:《燃燒和滅火》是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七單元課題1的內容。突出化學在科技、社會、生活中的作用,體現化學的應用價值;對于學生認識化學的重要性,體會化學與人類的關系,增強化學觀念有重要作用。2、 教材主要內容:本課題內容包括物質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識等內容,分兩課時完成。因為燃燒條件和滅火的原理與方法是相互聯系的,所以我把燃燒定義,物質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設計為第一課時。2、 教學設計思想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培養學生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進行試驗探究。讓學生從化學的角度認識燃燒,對比分析得出滅火原理與燃燒條件之間的關系。形成辯證認識事物的科學觀念,認識到用燃燒和滅火的知識可以掌控火,親身實踐中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完善本課題的內容。3、 教學對象分析學生已經學習了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性質、用途和蠟燭、木炭、硫、磷、鎂等物質燃燒,這節課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學生對燃燒和滅火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對現象的本質認識比較缺乏。4、 教學目標設計1、 知識與技能(1) 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提高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 分析生活實例和實驗中的現象,綜合認識燃燒的條件,培養綜合分析問題能力;(3) 能用學到的化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燃燒和滅火現象。2、 過程與方法通過運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進行對比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形成科學的邏輯思維習慣,提高設計實驗的能力;靈活運用多樣式教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通過對燃燒條件、滅火原理的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樂趣,激起對化學的學習欲望。(2) 形成辯證認識事物的科學觀念,體會“科學是把雙刃劍”,只有掌握其規律,才能趨利避害。5、 教學重點、難點1、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2、 教學難點:利用燃燒條件推理得出滅火的原理和方法;科學探究方法的運用6、 教學方法情境創設、實驗探究、對比分析、合作交流、引導探究等7、教學用品1、學生分組實驗用品:白磷(替代品)、紅磷、試管兩支、燒杯(250ml)1個、膠塞(帶氣球)兩個、鑷子、藥匙、紙等2、教師實驗用品:熱水、玻璃片、濾紙、紅磷、白磷、試管三支、膠塞(帶氣球)、燒杯(500 ml三個)藥匙、鑷子、紙等八、教學過程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 【播放】視頻片段根據視頻內容提出問題導出本節課想要研究的問題 學生觀看視頻回答問題 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新課一、實驗 探究燃燒的條件 【猜想和假設】猜想燃燒三條件【提出問題】1、所有物質都燃燒嗎?2、可燃物在任何條件下都燃燒嗎?如何驗證我們的猜想?設計實驗驗證可燃物燃燒的另兩個條件【分組實驗】指導【展示評價】評價、完善實驗裝置【演示實驗】用改進后的裝置,驗證燃燒的條件 學生回答猜想假設小組討論,動手實驗,交流展示總結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猜想的意識。培養學生用科學探究的方法進行實驗,提高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二、燃燒定義 根據課堂實驗及第二單元所學知識,總結燃燒的定義 思考、回答 讓學生從化學的角度認識燃燒的特征,形成概念三探究滅火方法和原理 【過渡】火造福于人類,有時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討論圖片中的滅火方法,結合燃燒條件,分析滅火原理【揭秘】視頻中的答案 學生思考、回答。 通過分析得出燃燒和滅火之間的關系學會利用科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題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體會? 學生總結。 培養學生的歸納的能力布置作業 課本課后習題2.上網查找消防安全知識板書設計: 課題一 燃燒和滅火燃燒的條件 滅火的原理可燃物 清除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 降低溫度至著火點以下氧氣(或空氣) 隔絕氧氣(或空氣)缺一不可 其一即可燃燒和滅火一、學習目標:1.知道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2.通過運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進行對比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提高實驗方案設計的能力。二、自主探究:知識點一:燃燒的條件【歸納】燃燒的定義:可燃物與 發生的一種 、 的 的氧化反應。【猜想】燃燒需用的條件是什么?1、燃燒需要 、2、溫度達到 、3、可燃物與 接觸。■著火點:可燃物燃燒時所需的 溫度。著火點是物質的固有屬性,不會改變。【實驗探究】認真分析課本實驗的設計方法(體會控制變量法)【交流討論】教材P1291.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2.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3.本來在熱水中不燃燒的白磷在通入氧氣(或空氣)后燃燒,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結論】請根據實驗現象進行討論交流,并歸納。燃燒的條件:① ;② ;③ 。燃燒三條件的關系是同時 ,缺一 。【設計改進實驗】 學生分組實驗用品:白磷(替代品)、紅磷(替代品)、試管兩支、燒杯1個(250ml、盛800C熱水)、膠塞 兩個(插玻璃管系氣球)、鑷子、藥匙、紙等(運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對比實驗)探究可燃物的溫度需達到著火點 探究可燃物必須與氧氣(或空氣)接觸方案(畫出簡圖)分析知識點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思考】如果控制不當,發生火災怎么辦,如何滅火?【交流討論】1.炒菜時油鍋中的油不慎著火,如何處理?為什么?2.堆放雜物的紙箱著火,如何處理?為什么?3.撲森林火災時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將大火蔓延線路前的一片樹木砍掉,為什么?【結論】1.滅火原理:破壞燃燒的條件,使燃燒反應停止,就可以達到滅火的目的。滅火的原理:① ;② ;③ 。(只要破壞任意一個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