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和滅火1、 地位與作用本課題是在學習了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和燃燒的基礎上比較系統地學習燃燒和滅火相關的知識。它具有比較歸納總結延伸的作用。因此它的學習算是對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一個檢測,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我將確定本課題的教學目標為:2、 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1)了解燃燒的條件和燃燒的概念(2)了解滅的原理和方法(3)介紹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2、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聯系已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的比較歸納總結能力(2)提高學生探究實驗的能力(3)培養學生利用探究實驗進行總結的能力3、德育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樹立安全第一的安全意識;樹立辨證唯物主義觀點,任何事物之間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總是對立而又統一的觀點。3、 教學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4、 教學難點燃燒的條件的探究5、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對比——總結——討論——引導——創設情景6、 教具準備(1) 多媒體課件(2) 實驗儀器和藥品7、 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及方法第二課時:易燃燒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8、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引入:展示多媒體課件“人類利用火的發展歷程”創設情境——提出問題“燃燒”究竟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森林發生火災后該怎樣科學的去撲滅等,本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討:[板書]: 課題1 燃燒和滅火1、 燃燒的條件演示實驗7—1:提醒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然后討論以下四個問題:(見投影內容在教材125頁上);讓學生總結歸納:板書:1、燃燒的概念:可燃燒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板書一]:2、燃燒的條件(1)可燃物(2)氧氣(3)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即著火點)(展示)多媒體課件中的四種現象,讓學生判斷是否發生燃燒(此時學生就將會暴露出對燃燒三條件使用思考不全面的地方)然后通過教師正確引導使學生清晰地知道燃燒三條件一定要同時具備,缺一不可的道理,從而突破本課題的難點,繼續讓學生觀察教材7—6再一次鞏固燃燒三條件的“共一性”。讓學生了解著火點并介紹一些常見物質的著火點(過渡)燃燒的有效利用為人類提供大量的能源,使人類社會變得更加文明健康;但燃燒有時也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但又不可避免,就我國每年因火災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數億元,當火災發生后,我們該怎樣科學有效地將它撲滅,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滅火的原理及方法吧[板書二]、 滅火的原理和方法(演示實驗7—2)提醒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作好記錄,分組討論蠟燭的燃燒現象為何不同?(在討論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結論,教師要隨時深入小組中,激勵討論并及時正確地給予引導,然后將各組討論的結果寫在紙上,給予綜合點評,最后讓學生總結出板書:1、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或清除可燃物2、使可燃物與空氣隔絕3、降低溫度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活動與探究)根據滅火的原理和已學化學知識讓學生分組討論設計一個簡易滅火器(包括器材、藥品、裝置及使用方法)然后演示教材7—9的簡易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操作方法,讓學生寫出反應原理。為了使學生對滅火的原理和方法得到鞏固和應用,出示多媒體課件中的三個燃燒現象,讓學生討論滅火的方法,并找到最佳滅火方案:比較燃燒和滅火,讓學生指出二者的區別和聯系(小結)本堂課在同學們的積極思維和活動中,一起探討了燃燒和滅火的相關知識,收益頗豐,望同學們下去后聯系身邊的生活實際再去體會,并提高對這部分知識的應用。作業布置1、課堂練習P131 第 1:(1)、 2 、 4題2、課外練習P131 第 3 、 5 、 6題3、后進生完成其中的第1:(1)、 2、 6題[板書設計]課題1 燃燒和滅火一、燃燒的條件1、 燃燒的概念:可燃燒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2、燃燒的條件(1)可燃物(2)氧氣(3)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即著火點)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1、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或清除可燃物2、使可燃物與空氣隔絕3、降低溫度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