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和滅火》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分析1、課標中的內容《燃燒與滅火》隸屬課標中的第五部分《化學與社會發展》中的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2、教材中的內容:本課題共包含三大內容: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簡介。本課題共需兩課時,此設計為第一課時。二.教學對象分析學生學習本課之前已經有了一定的化學知識積累,對燃燒的現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對學習特別是實驗探究有較濃厚的興趣。本課的重點是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學生可以通過探究、分析總結得出。三.教學設計思想1、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從生產、生活實際中發現和提出問題,通過實驗探究得到結論。2、創造條件讓學生親自完成燃燒條件的探究、滅火的方法等實驗。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使學生在實驗中發展學習的興趣,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四.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①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②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識,培養自護自救能力。③通過活動與探究,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合作與交流能力,在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2、過程與方法:①通過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②能用化學科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燒現象和滅火的原理。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通過燃燒可造福人類,又會給人類帶來災害的事實,學會用辨證的觀點看問題;②通過認識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規律,認識規律,掌握規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進展,避開災害,造福人類;③通過安全知識的學習,增強安全意識。五.重點、難點:重點:燃燒條件和滅火的原理難點:燃燒條件的實驗探究六.教學方法:實驗探究、多媒體輔助、小組合作交流討論七.教學過程1、引入新課【創設情景】通過PPT課件展示7幅與火有關的圖片。通過創設情景使學生回顧燃燒的“功”和“過”,并由此進一步體會“科學是把雙刃劍”,只有掌握其規律,才能趨利避害,也激發起學生探究燃燒本質與燃燒條件的興趣。【學生活動:思考并回答】列舉火的應用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所帶來的巨大益處與弊端。【教師引言】火是人類文明的搖籃?;鸾o我們帶來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當也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損失和災難。了解火,用好火顯得特別重要。這就是我們要研究的課題《燃燒與滅火》2、復習回顧交流【布置任務】同學們找到了哪些燃燒事例?請與大家交流。【提問】根據以上事例,同學們能否歸納和描述什么是燃燒?【提問】燃燒具有什么特征?(讓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總結】燃燒是一種劇烈的發光發熱的氧化反應。3、實驗探究【提問】燃燒究竟需要怎樣的條件呢?請根據自己對燃燒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布置任務】同學們根據以上猜想通過自己10分鐘的探究活動尋找物質燃燒的條件。并將結論填寫在學案上。【教師演示實驗】探究物質的燃燒條件。4、師生總結交流【點評】學生思考并回答:㈠通過觀察探究實驗,你看到了哪些現象 ㈡分析實驗現象并得出結論:【介紹】著火點【小結】燃燒的條件5、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生產、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利用燃燒的條件為人類服務?(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歸納整理)6、實驗探究【分組實驗】點燃蠟燭,請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熄滅。實驗方式:同學代表上講臺演示其余同學觀察并思考【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根據實驗探究得出滅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 (2)隔絕氧氣(或空氣)(3)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三者任滿足其一。【創設情景】通過PPT課件展示4幅與滅火有關的圖片。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感性認識,總結滅火的一般原理與基本方法。【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㈠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形應該怎樣滅火,其原理是什么?(1)炒菜的鍋起火了;(2)做實驗時,不慎碰倒酒精燈,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3)由于電線老化,短路起火;(4)鄰居吸煙,不慎引燃被子;(5)森林在打雷閃電時起火。㈡油田起火,采用降低其著火點的方法將其熄滅是否可行。為什么?㈢了解幾種常見的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滅火范圍(見教材127頁)。7、演示實驗:簡易滅火器滅火㈠觀察思考簡易滅火器滅火的原理㈡自學了解幾種常見的滅火器【創設情景】播放錄像:《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災和自救》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學會基本的防火、滅火及火災現場的自救。8、結束語:師生一起莊重承諾:珍愛生命、防止火災、學會自救、遠離傷害板書設計:一、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1、燃燒的條件:{三個條件同時滿足}有可燃物、和空氣(或氧氣)接觸、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2、滅火原理:{三者任滿足其一}清除可燃物、隔絕氧氣(或空氣)、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二、燃燒的本質:有新物質生成的化學變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