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探究燃燒的條件課標要求:1、自己設計并動手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2、通過完成一系列促進或阻止燃燒反應的實驗,初步體會控制化學變化的一般思路。內容和學情分析:本次實驗對學習第六單元的內容有很多幫助,在實驗之前應先做好準備工作。學習建議:1、先回顧有關知識,燃燒條件,滅火方法。2、確定本實驗你想解決的問題。學習目標: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2、學習運用比較、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3、學習運用主動探究的方法,設計實驗利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問題,使學生對化學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知識點(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燃燒的條件。難點: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準備:學習過程:燒杯、蠟燭、火柴等教師活動一、準備導入,激發興趣[引入]從人類發現了火、使用火以來,火為我們做出了哪些貢獻?[提問]同學們用過火嗎?參加過野炊嗎?大家思考幾個問題:1.枯柴為什么會燃燒,而下面的泥土為什么不會燃燒?2.為什么直接用火柴不容易點燃枯柴?3.你是怎么使火堆燃燒的更旺?[復習]碳、硫、磷、鐵、蠟燭等在氧氣中燃燒有些什么共同點?二、自主學習、探究試驗[指導閱讀]提綱:1.燃燒需要什么條件?2.可以用什么試驗來證明燃燒需要的條件?[分組探究]兩人一組作實驗探究1:用鑷子夾取分別蘸有酒精、水的棉花球,放到酒精燈火焰片刻,觀察現象。探究2:用鑷子分別夾取一塊形狀、大小相近的木塊和煤球,將他們分別放到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觀察木塊和煤球燃燒的先后。探究3:分別點燃兩支蠟燭,其中一只用燒杯罩住,觀察蠟燭的燃燒情況。演示:燒不壞的手帕你能想出多少種熄滅蠟燭的方法,這些方法分別破壞了燃燒的什么條件。 學生活動回答:加工食物、冶煉金屬、取暖、照明等回憶、思考討論并回答問題1.因為枯柴可以燃燒,泥土不能燃燒。2.火柴放出的熱量太小不容易點燃枯柴。3.把木柴架空、將木柴變成小塊等。思考回答:物質能燃燒、很劇烈、發光、放熱、需要氧氣等操作探究實驗1、2、3,觀察實驗現象,分組討論、得出結論:探究1:蘸酒精的棉球燃燒,蘸水的棉球不能燃燒。結論是燃燒的物質必須是可燃物。探究2:木塊先燃燒,煤球后燃燒。結論是燃燒需要達到著火點(燃燒的最低溫度)。探究3:空氣中的蠟燭繼續燃燒,燒杯中的蠟燭逐漸熄滅。結論是燃燒需要有氧氣(或空氣)。思考:手帕燒不壞的原因。 活動意圖開門見山,利用準備提問直接引入新課。使學生明確本堂課學習的是什么。用學生的常識引入新課,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求知欲。對燃燒建立一個初步認識使學生初步了解燃燒的條件,從自學中掌握探究燃燒的條件的一些方法,使80%的學生掌握燃燒的三個條件通過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觀察能力、積極思考問題的能力以板書形式歸納重點知識鞏固知識點,正確理解燃燒的條件閱讀:“歐羅馬”事件1854年5月30日,英國戰艦“歐羅巴”號按照作戰命令開始了遠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艙里結結實實地裝滿了供戰馬吃的草料。兩個多月后,船艙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沒了整艘戰艦,片刻之間戰艦便葬身海底,全艦官兵、戰馬無一生還……檢測學生的完成情況,及時講解。小結 做題鞏固知識。 提高學習的效率,讓學生學以致用,提升學生的成就感布置作業: 預習第六單元第一節燃燒與滅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