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和滅火 一、教學設計思路 在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切實提高課堂的實效性,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就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設計中也應以學生所求、所需為基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學生研讀、質疑、思悟為主體,以教師啟發、辨析、點撥為主導,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共3個課題:燃燒和滅火;燃料和熱量;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其中1、3課題是重點,也是難點,并且配有大量的實驗來解決重點和難點。本單元從常見的燃燒現象入手,介紹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識。利用燃燒反應的實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燒,所以,在介紹燃燒等知識之后,又介紹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等。并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論聯系實踐的科學理念。 三、學情分析 本單元在內容的安排上注意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出發,選擇學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見的知識和現象,并配合圖像,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感受;同時,注意通過與探究、調查研究、討論和實驗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材中還適當的編入與社會發展、新科技等相關的資料,以開闊學生的眼界。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對人類生活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認識合理開采和節約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認識燃料充分燃燒的重要性。 3、了解化石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認識使用和開發清潔燃料及各種能源的重要性。 過程和方法:1、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2、從化石燃料的元素組成及其變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燒在使用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 3、通過對燃料的選用和化石燃料綜合利用的學習,培養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五 教學策略1.組織學生探討并舉例說明火對人類生存的意義。2.根據課本“活動與探究”實驗,總結出燃燒條件:①可燃物②氧氣或空氣③達到著火點說明:①燃燒一般是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劇烈氧化反應。②著火點是物質固有的屬性,不能隨意改變。3.根據生活常識,列舉一些火災的事例和滅火的方法,結合課本[實驗7-1]和[實驗7-2],總結出滅火原理。4.展示一些常用的消防器材,選擇滅火的影視素材播放,引導學生找出滅火的方法和消防知識,理解課本中與燃燒和爆炸有關的圖標的含義。到實驗室或一些消防重點單位如加油站、油庫、商場等地方實地調查后,設置虛擬火災現場,組織消防演習方案評比,強化消防安全意識。5. 課本習題可以安排在課堂上討論完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