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和滅火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1.通過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滅火方法的分析,從化學反應的角度認識燃燒和滅火的原理。2.知道控制燃燒的條件就能達到防火、滅火的目的。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創新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燃燒條件”的學習,認識到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起作用,由此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教學重難點:重點:引導學生從化學反應的角度認識燃燒和滅火的原理;增強安全意識、學會火災自救和逃生的方法。難點:對實驗現象的化學實質的理解。教學過程:【內容一】觀看創意圖片,引領學生回顧生活中常見燃燒現象。提出:問題一:燃燒是生活和實驗中常見的現象,你能列舉出來哪些?:問題二:對上述燃燒現象進行分析,歸納燃燒的概念并從化學反應的角度分析燃燒結束的原因:溫度降低、可燃物耗盡、氧氣不足。 選取常見蠟燭作為探究對象,引領學生探究滅火原理。實驗探究1 :“讓燃著的蠟燭熄滅”將學生分為幾組,先自主思考,然后小組內交流共享,盡可能多的找到熄滅蠟燭的方法,并作簡要的記錄;根據組內方案,規范、有序的分別進行(每兩人一種)實驗驗證并負責展示和交流。根據方案兩人一個小組進行實驗驗證,觀察實驗現象并對現象進行描述和分析,由學生代表做典型發言,其他學生補充,最后老師進行總結。演示實驗1.將紅磷和白磷放在試管中,塞緊瓶塞,同時浸泡在熱水中,觀察現象;2.將白磷放在熱水中,將充滿空氣的試管倒扣在白磷上方,觀察現象。問題:對比兩種實驗方式,分析優缺點(學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對產生的現象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組內討論,并展示討論結果,學生總結展示燃燒條件,并認識到這三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才能燃燒。)【內容二】問題三:怎么才能讓燃燒的物質熄滅?1、柴草發生火災時用水可以救滅火的原因:水可以降低火場內的溫度,使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2、保存白磷的方法是將白磷放到水中,原因是:白磷著火點低,水的作用是將白磷與空氣隔絕3.森林著火,是把大火蔓延路線前的一段樹木砍掉樹木是可燃物,清除前方可燃物可以達到滅火的目的總結:滅火的原理(滿足其一即可):1.清除或隔離可燃物。2.隔絕氧氣(或空氣)。3.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內容三】幾種常用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適用范圍1、泡沫滅火器:泡沫滅火器在滅火時,能噴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們能粘附在可燃物上達到滅火的目的;可用來撲滅木材、棉布等燃燒引起的失火。2、干粉滅火器:利用壓縮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氫鈉)來滅火;可用來撲滅一般火災外,還可用來撲滅油、氣等燃燒引起的失火。3、二氧化碳滅火器:在加壓時將液態二氧化碳壓縮在小鋼瓶中,滅火時再將其噴出;用來撲滅圖書、檔案、貴重設備、精密儀器等處的失火。課堂練習:1.為什么燃燒的蠟燭一吹就滅,而煤爐火用扇子扇,卻扇越旺?2.酒精燈火焰可以用燈帽來熄滅,原因是( )A.燈帽能降溫; B.隔絕空氣;C.燈帽是滅火劑; D.蓋上燈帽后酒精燈芯上沒有了酒精;3.商場和住宅等地方發生火災時,消防員用高壓水槍噴水滅火,水在滅火中的作用是( )A.降低可燃物著火點; B.水蒸發吸熱,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C.水的密度比空氣大;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質;4.《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曹操率百萬水師乘船橫渡長江,聲勢浩大,卻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來的東風弄得大敗而逃。用燃燒三條件回答: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進曹軍的連環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著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火后曹軍的部分船只逃脫,這些船沒有被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孔明“借”來的“東風”不僅使火勢吹向曹營,還為燃燒提供了__________,使火燒得更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