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課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課標要求: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特點;理解新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理解我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人民的選擇。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最終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科學精神:走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是由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科學分析和把握探索、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歷程。公共參與:感受近代中國艱辛的探索和復興之路,領悟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真理。思維導圖核心考點一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悲愴的歷程——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1)原因: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2)任務:近代以后,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就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3)探索: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4)結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內因 中國的封建勢力同帝國主義相勾結,嚴重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的特點,不能承擔起領導中國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外因 帝國主義入侵中國的目的是要維護其在華特權,決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提醒] 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指在形式上保留有封建社會國家機關及主權所有,同時在經濟、政治、文化上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國家控制與壓迫的社會。2.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內涵指導思想 ①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②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正確道路 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領導階級 無產階級(批注:領導階級是與舊民主主義革命最主要的區別)階級基礎 工農聯盟革命動力 人民大眾革命對象 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2)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及其關系①兩個步驟: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②關系(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重大意義新舊 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中外 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方向 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道路 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世界 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拓展提升] 如何區分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①時間節點法②差異劃分法舊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指導 思想 三民主義、維新思想等 馬克思主義領導 階級 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等 無產階級革命 前途 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和資本主義制度 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革命 結果 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但最終革命勝利果實被竊取,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 最終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取得勝利考向一 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典例1 習近平總書記把近代中國的國情概括為“內憂外患、社會危機空前嚴重”。他明確指出:“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由于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山河破碎,生靈涂炭,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這一狀況決定了中國人民必須完成的歷史任務是( )①改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②爭得民族自覺和人民自省,實現社會主義③改變中國經濟技術的落后面貌④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同步富裕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阱e誤,近代中國的主要任務是反帝反封反官僚資本主義,而不是實現社會主義;④錯誤,我國要實現人民的共同富裕。故選B。基本國情——主要矛盾——歷史任務變式1 《茶館》中,秦仲義是維新變法后出現的民族資本家,他企圖走“實業救國”的道路,但慘淡經營幾十年的工廠卻被當作“逆產”沒收。以他為代表的各階層之所以沒有成功,原因在于他們( )①沒有認清革命的對象,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打擊真正的敵人②在中國的出路、前途和命運問題上,沒有提出自己的方案③沒有廣泛地發動人民群眾特別是工農群眾,未能形成有組織、持久的群眾運動④人數太少,分布太廣,不能集中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阱e誤,在中國的出路、前途和命運問題上,民族資產階級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案;④不符合題意,與題干不構成因果關系。考向二 新民主主義革命典例2 《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是畫家蔣兆和的代表作,作于1949年。蔣兆和歷盡舊社會磨難,對舊中國勞動人民遭受的欺辱與苦難,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勞苦大眾翻身做主人的幸福都體會尤深,他以仰視的角度描繪了手持鐮刀、高舉五星紅旗的工農群眾的偉大形象,表現了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的真實感受。這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①中國人民在經濟上實現小康,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②中國人民在政治上獲得解放,迎來當家作主的時代③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開始④是中國歷史進程的偉大轉折點,是古老中國獲得新生的里程碑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答案 D解析?、馘e誤,試題限定時間是1949年,彼時的中國人民在經濟上尚未實現小康;③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結束和社會主義革命階段開始的標志。新中國成立的重大意義可以從三個方面歸納(1)從國家發展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2)從革命任務看:標志著一百多年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從此結束。(3)從世界角度看: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變式2 新中國的誕生,是20世紀的偉大歷史事件,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對“新篇章”理解正確的是( )①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奴役的歷史,標志著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結束②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有了主心骨③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④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方向,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②不符合題意,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有了主心骨;④不符合題意,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使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易錯點一 混淆新舊民主主義革命提醒 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標志著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1956年,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訓練1 人民英雄紀念碑文:“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碑文中的“人民革命”是指新民主主義革命。下列對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認識正確的是( )①它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革命②就所屬的世界革命范疇來說,它屬于世界資產階級革命一部分③就領導權來說,它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這一點具有決定性的意義④它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偉大民主革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 ①錯誤,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為主的資產階級性質的人民民主革命;②錯誤,就所屬的世界革命范疇來說,新民主主義革命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易錯點二 誤認為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就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提醒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訓練2 1939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首次明確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個科學概念,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任務、性質、動力和前途等問題,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論述,并把新民主主義革命概括為“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由此推斷,新民主主義革命( )①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②參與主體是人民群眾③勝利后將直接確立起社會主義社會④順利完成了第一次歷史巨變的任務,使人民斗爭有了主心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坼e誤,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還要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才能確立社會主義社會。④錯誤,辛亥革命完成了第一次歷史巨變的任務。核心考點二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1.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時間 1949年~1956年歷史 背景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總路線、 總任務歷史必 然性 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偉大 意義 ①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②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提醒] 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改革的關系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改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兩個階段。社會主義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是一脈相承的。社會主義改革是對社會主義改造理論和實踐的進一步發展。2.在艱辛探索中前進(1)歷史課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嶄新的歷史課題。(2)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主要 矛盾 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主要 任務 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確立 依據 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我國的社會經濟制度發生了根本的變革;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不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幾千年來的剝削制度已經基本結束[提醒] 主要矛盾對比(3)取得的成就和結論成就 顯著 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農業、建筑、交通運輸、教育醫療、科技等均取得顯著發展實踐 結論 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4)艱辛探索的重大意義①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③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考向一 社會主義改造典例1 1956年9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劉少奇代表中共中央正式宣布:“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社會主義公有制這個極其復雜和困難的歷史任務,現在在我國已經基本上完成了。我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誰戰勝誰的問題,現在已經解決了?!辈牧媳砻? )①我國已實現了國家富強和人民生活富裕②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初步確立社會主義制度③社會主義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的經濟命脈④中國完成了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馘e誤,我國正在朝著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生活富裕的目標前進;③錯誤,國有經濟控制我國社會的經濟命脈。變式1 1953年9月25日,黨中央正式向全國公布過渡時期總路線。在大力發展國營和合作社經濟之外,采取全面安排,積極改造,逐步將私營商業納入國家資本主義軌道。到11月,全國基本實現了農業合作生產高級化,建立起了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完成了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這一改造的歷史必然性有( )①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②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③個體農業經濟有利于實現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④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考向二 在艱辛探索中前進典例2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嶄新的歷史課題,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循。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艱辛探索,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社會主義建設探索中成功的經驗有( )①以蘇聯的經驗教訓為鑒戒②堅持了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三個法寶”③緊緊抓住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這個主要矛盾④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诓环项}意,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三個法寶”是革命時期的成功經驗,不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成功經驗;③錯誤,黨的八大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變式2 以史為鑒,可以興黨國。在黨的歷次代表大會中,中共八大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舉行的首次全國代表大會,尤其值得我們回顧,其意義有如當時《人民日報》社論標題所說,是“我國偉大社會主義事業的里程碑”。這次大會指出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 )①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②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③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④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易錯點一 混淆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提醒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訓練1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下列對新民主主義革命認識正確的有( )①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②社會主義制度確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③新民主主義革命性質屬于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④新民主主義革命主要任務是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資本主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易錯點二 混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的內容提醒 “一化三改”為核心內容的總路線,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以發展生產力、實現工業化為主體;二是以解放生產力、實現三大改造為兩翼。訓練2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下列對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理解正確的是( )①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科學地指明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②過渡時期的總任務的完成實現了中華民族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③工業化是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社會主義改造是工業化的條件手段④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完成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建設歷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①錯誤,1956年毛澤東《論十大關系》初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而不是過渡時期的總路線。④錯誤,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完成標志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而不是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建設歷程。課時精練一、選擇題1.鴉片戰爭以后,為挽救民族危機,無數仁人志士不斷探索救國道路,走過了自救之路、維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這是因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各階級和各階層在對外國侵略者和本國統治者進行的斗爭中( )①沒有認識到日益衰微的國情②沒有認清革命的目的和對象③沒有廣泛團結動員人民群眾④沒有同侵略者和統治者斗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2.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開始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瓜分勢力范圍,封建地主階級殘酷壓榨農民,資產階級與帝國主義相互勾結,同時又與封建地主階級盤根錯節,共同壓榨勞苦大眾,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這表明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是( )①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②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③各帝國主義爭奪對中國控制的矛盾④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 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敝袊伯a黨的成立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原因有( )①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其廣泛傳播奠定了階級基礎②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③中國人民和中國工人運動急需要斗爭的主心骨④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佗苠e誤,馬克思列寧主義廣泛傳播奠定了思想基礎,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奠定了階級基礎。4.馬克思曾經說過,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中國共產黨的下列做法符合該論斷的是 ( )①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②全盤吸收馬克思列寧主義,實行“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③認真研究近代中國基本國情,據此探索中華民族復興之路④消滅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谥小叭P吸收”是錯誤的;④中“消滅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錯誤的。5.毛澤東闡明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綱領,即要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們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這就是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有( )①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是推翻資產階級統治②新民主主義革命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③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意味著階級斗爭的消失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前途是社會主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①錯誤,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以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為主的資產階級性質的人民民主革命;③錯誤,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并不意味著階級斗爭的消失。6.毛澤東把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比喻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他指出,“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我們是為著社會主義而斗爭”。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對二者關系理解正確的是( )①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②只有完成社會主義革命才算最終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③社會主義革命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指明了方向④中國革命分兩個步驟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答案 D解析?、阱e誤,只有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才能完成社會主義革命。④表述本身正確,但不是對二者關系的表述,不符合題意。7.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和頑強奮斗,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主要有( )A.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B.促進中國產業工人成長并使其成為一支日趨重要的社會力量C.為實現國家解放、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D.徹底改變舊中國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答案 A解析 B不符合題意,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中國產業工人已經成長并成為一支日趨重要的社會力量;C不符合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解放、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D不符合題意,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逐步改變舊中國貧窮落后的面貌,初步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8.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大會上發出號召:“新形勢下,我們要堅持和運用好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把我們黨建設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边@是基于毛澤東思想( )①產生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③是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④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C解析 ①錯誤,毛澤東思想產生于中國革命中;②錯誤,毛澤東思想不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9.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問題上,中共黨內曾存在“二次革命論”和“一次革命論”兩種錯誤傾向。毛澤東就是在批判這兩種錯誤傾向的過程中正確地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辯證統一關系。下列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表述正確的是( )①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相同②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③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領導階級不同④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10.1956年,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生產資料公有制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這一偉大變革的完成( )A.實現了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B.是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確立的重要標志C.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D.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答案 B11.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這是我國在民主政治建設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到1956年年底,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生產資料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的經濟基礎,這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初步確立,這為我國逐步走向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__________。( )A.環境基礎 B.文化基礎C.產業基礎 D.制度基礎答案 D12.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如何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東方大國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是黨面臨的一項嶄新課題。為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黨帶領人民進行了艱難曲折的初步探索。這一初步探索的意義主要體現在( )①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②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③為此后的改革開放奠定堅實的基礎④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 D解析 ①錯誤,沒有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④不符合題意,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故選D。13.1956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是我們黨在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舉行的全國代表大會,其歷史任務是總結七大以來的歷史經驗和成就,團結全黨,團結國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了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而奮斗。由此可知,這次會議上可能提到的問題有( )①確立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③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我國開始進入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④國內主要矛盾轉變為人民對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俨环项}意,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②不符合題意,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14.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要求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因此,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 )A.加強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法制建設,鞏固完善社會主義政治上層建筑B.優先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C.集中力量改革社會生產關系,使之能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D.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答案 D15.探索中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是一個十分艱難的過程,需要經歷復雜的考驗。1957~1976年,我黨連續發生嚴重失誤,主要表現為將階級斗爭擴大化和盲目追求經濟建設的高速度。這兩方面的失誤相互影響,使探索過程出現了歧途和曲折,給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這啟示我們( )①從中國的國情出發,不應片面追求經濟建設的高速度②生產力必須適應生產關系,不能只憑主觀愿望和意志辦事③對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的階級斗爭要作出科學、符合實際的分析,不能擴大化④始終不渝地堅持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正確道路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阱e誤,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④不符合題意,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正確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故選B。16.毛澤東說:“照抄是很危險的,成功的經驗,在這個國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個國家如果不同本國的情況相結合而一模一樣地照搬就會失敗。照抄別國的經驗是要吃虧的,照抄是一定會上當的。這是一條重要的國際經驗?!边@啟示我們( )①要獨立自主地確定本國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方式②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③要立足于中國實際,根據群眾愿望建設社會主義④只有將本國改造成與他國完全一致后才能照搬別國經驗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要立足于中國實際,根據中國具體國情建設社會主義,③錯誤;任何時候都不能照搬別國經驗來確定本國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方式,④說法錯誤。二、非選擇題17.2021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撫今追昔,繼往開來!材料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宣布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對新生的政權而言,外國媒體和外國人士中,既有友好的,又有敵對的。友好與敵對共同存在,這是正常的。英國的《泰晤士報》、美國的《紐約時報》、日本的《朝日新聞》等著名世界大報幾乎都在這幾天的同樣時刻,簡單介紹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的生平。相反,在友好國家及其媒體中卻是另一番景象。蘇聯首都莫斯科各報均刊登了中國政協首屆會議的消息,并全文發表了毛主席的開幕詞。第一個發表專文,熱烈贊揚新中國誕生的是英國共產黨領袖波立特,新華社全文翻譯了文章,并發了通稿。一些地方報紙,如《新華日報》1949年10月1日全文刊登了這篇熱情洋溢的長文,該文說:“毛澤東的聲音響遍了世界。”結合材料,根據所學知識,說明新中國的成立分別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答案 (1)對中國的影響:①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2)對世界的影響: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是我黨制定的第一條基本路線。這就是毛澤東同志在1948年4月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所概括的:“新民主主義的革命,不是任何別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須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笔聦嵶C明,這是一條合乎我國國情的基本路線。在其指導下,黨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把一百多年來受三座大山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變成了獨立的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于1952年制定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即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通過三大改造,建立了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材料二 據《紐約郵報》2020年4月2日報道,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造成牛奶供過于求,美國北部幾個州的奶農計劃將大量優質牛奶倒掉。對此一些經濟學家深感憂慮,新一輪的經濟危機是否會到來成為美國經濟學家普遍關心的問題。上一次見到如此大規?!暗古D獭笔录€要追溯到1929年,當時的美國農場主大肆倒牛奶進入密西西比河,遠遠望去猶如一道“銀河”一般。彼時的經濟危機,直到現在仍是美國民眾心中的一道疤。(1)結合材料一,運用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相關知識,說明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過渡的意義。(2)結合材料二并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知識,回答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1)①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大國,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2)①導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是: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當矛盾尖銳化時,社會生產結構會嚴重失衡,一方面社會生產大規模增長,另一方面工人階級因資本家的剝削日益貧困化,從而造成社會生產嚴重過剩。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難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即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