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與滅火一.教材分析“燃燒與滅火”屬于義務教育化學課程內容中的“化學與社會發展”部分,本主題是體現化學教育價值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教學策略與方法上,應注重在情景設計和活動設計上多下功夫,發掘化學學科知識,有助于學生全面認識化學知識對人類和社會的影響。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于燃燒與滅火的知識有了一些了解,教師應盡量從學生熟悉的事物、現象等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實物、圖片、視頻及實驗等各種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興趣盎然。只有學生的自主活動充分,參與面廣(人人參與),課堂氣氛活躍、學習的積極性高,學生的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認識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2、過程與方法:通過活動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防火安全意識;養成關注社會的責任意識;體會化學與生活的聯系。四.教學重點與難點: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對用水進行滅火與“著火點”關系的理解。 實驗探究、小組合作、綜合啟發五.教學流程(1)趣味實驗“魔棒點燈”引入課題,讓學生感受化學的魅力,產生愉悅的心情,同時留下懸念,使學生產生疑惑,發現問題。(2)小組合作,探究燃燒需要哪些條件,引導學生感受科學探究的方法: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驗證、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3)教師演示課本實驗[7-1],并改進,啟發學生討論改進后的實驗的亮點,發展實驗技能。(4)學生探究實驗[7-2],得出滅火原理。(5)點燃7支紅燭為班上某同學慶祝生日,要求每小組討論協商后派出1位代表上來熄滅其中一支蠟燭,并說出滅火方法包含的原理,要求每組方法不一樣。(6)課件展示2010年11月,吉林商業大廈、上海高層住宅火災視頻,發散思維,促進新知識生成。(7)小組實驗:點燃兩支高低不同的蠟燭,用燒杯倒扣,觀察現象,引發火災逃生方法大討論。將知識延伸拓展。(8)習題訓練、反饋鞏固、布置作業。經過反復斟酌、多次實踐、集體討論形成了上述設計,如引入新課時,就經過了幾次修改,一開始是利用縣城東街火災新聞,后來又通過奧運圣火引入課題,通過實踐,最終還是感到化學魔術引入課題效果最佳,即通過化學魔術,激發學生興趣,營造問題情境,從而使學生對疑惑產生急需了解的心理,進而通過實驗探究,分析討論、找出奧秘、完成新知識的生成。下面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本人認為比較成功的教學片斷。六.教學環節[片斷1] 師:同學們通過自己動手探究得出了燃燒的條件,那么物質燃燒是需要其中一個或二個條件,還是三個條件都同時滿足呢?生:都同時滿足(聲音不大)。師:同學們聲音不夠響亮,看來有一部分同學還是持懷疑態度。下面,請同學們觀察老師做的一個實驗,演示課本實驗[7-1]。生:啊,薄銅片上的白磷燒起來了。師:(立即用一燒杯扣在銅片上的白磷上。)本實驗有點污染,用燒杯扣住可減輕污染。請同學們思考:同樣是白磷,熱水中的白磷為什么未燃燒?生1:因為銅片上的白磷接觸到空氣,溫度達到其著火點,白磷又是可燃物,而水中白磷未接觸到空氣。師:那如果向水中通入空氣或氧氣,白磷會燃燒嗎?生:應該會吧?師:(演示)用一大試管對準水中白磷倒扣下去,水中白磷燃燒起來。生:奇跡,果然燒起來了!(掌聲響起)。師:請同學們結合實驗現象討論p125思考題。生2:再次說明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即要有可燃物、氧氣或空氣、溫度達到著火點。師:三者可用火三角表示: 要使物質燃燒,三者必須 同時滿足。 [片斷2] 熄滅蠟燭方法大賽師:今天是張蔚同學生日,讓我們為她點燃7根蠟燭,祝她從星期一到星期日,天天快樂。下面,我想請同學們每組討論商量后各派一位同學上來動手熄滅蠟燭,要求每組熄滅方法不能重復。每組可先舉手,后操作,并說明你滅火方法蘊含的原理。生:b組上來一同學,吹滅蠟燭。回答:滅火原理是隔絕空氣。師:b組滅火原理也包含空氣流動時,帶走熱量使溫度降至蠟燭著火點以下。生:c組上來一同學,用本子扇滅。回答:溫度降至蠟燭著火點以下。生:d組上來一同學,用水澆滅。回答:溫度降至蠟燭著火點以下。生:e組上來一同學,用濕抹布蓋滅。回答:隔絕空氣。生:g組上來一同學,用燒杯倒扣。回答:隔絕空氣。生:a組用剪刀剪去燭芯。回答:移走可燃物。師:大家是各顯神通,方法很快,原理也恰當,但f組同學還未想出答案,老師這里有個自制滅火器,請你們組派1位同學操作,另一位同學寫反應原理:生f:na2co3+2hcl=2nacl+co2+h2o↑,生成co2隔絕空氣。師:這次滅蠟燭大賽活動進得很好,充分展示了同學們的聰明才智,讓我們用掌聲鼓勵我們自己。生:掌聲雷動。該片斷是想通過活動設計讓學生生成知識并將知識應用于實踐中。①剛上這節課時并沒有想到這一環節,只不過是演示課本中的三支蠟燭熄滅方法。②在眾人聽評課后,再次進行集體備課時,有老師提出了可增加2支蠟燭讓學生熄滅,發散思維,讓學生多想辦法。③后來,本人在再次備課中又聯想到了生日蠟燭,并把想法告之同伴,大家熱烈討論,又提到尋找當日、當周、當月生日的同學,并把蠟燭增加到7支,寓意每周天天快樂。從課堂實踐看,這一改進發掘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感動了學生,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七、板書設計: 燃燒與滅火 (一)、燃料的條件 1、要有可燃物 2、要與氧氣或空氣接觸。3、溫度要達到著火點(二)、滅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 2、隔絕氧氣或空氣 3、溫度降至著火點以下。(三)、火災與逃生1、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2、蹲下找機會逃生 3、靠近火源一邊的門窗不要打開 4、三樓以上不得跳樓 5、拔打119,說明火災發生的地點、時間、著火原因等。 八、學生學習活動評價 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境,是該片斷的特色。形成目前比較成熟的場景大致經歷了下列過程:①開始是由我個人單獨備課,利用課本上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結果污染較大,教室里白煙縈繞,水中白磷也燒不起來,造成了教學秩序的混亂。②在聽評課基礎上,進行集體備課,有的教師建議將銅片上白磷、紅磷改在兩支試管中進行,結果在教學中碰到了新問題:看到的是試管中的白磷只冒煙,不燃燒,連情境創設都成了問題。③再次集體備課,與外校化學老師交流,得到了一個新信息,用注射器抽取預yzzkf選制取的氧氣對準水中白磷,在教學中我用此法獲得了很好的效果和學生熱烈的掌聲。④聯想到白磷燃燒只需要空氣,我們又想是否可用一個大試管直接對準白磷實驗,結果同樣獲得了成功,并且在銅片上蓋一個小燒杯,減少了污染。從這一片斷的回顧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同伴互助重要性。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學生自主探究解決“燃燒與滅火”課題為中心,引導學生從趣味實驗入手,由學生探究得出燃燒與滅火的條件,并演示改進實驗,強化燃燒條件的“三合一”觀點,進而遷移到探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在整節課中,通過學生間的質疑,引發思維沖突、進行了師生間的多向交流與展示,達到了實驗解惑的目標,同時培養了科學素養和安全意識,體現了我校倡導的“欣賞(感受)→探究(質疑)→生成”的“樂享”主題教學模式。1、本節課模式的形成,體現了個人備課、上課、聽評課、集體備課、再授課、再評課、討論……這一教學課例形成的一般環節,充分體現了教師成長中專家引領、同伴互助的重要作用。2、自主活動較為充分,參與面廣,氣氛活躍,語言幽默,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學生學習情緒飽滿,課堂效益高。3、注重了問題情景的創設,如課題引入中的魔棒點燈、水中白磷的燃燒、熄滅蠟燭大賽等環節的設計,使理性、嚴謹的化學課堂也顯得富有詩情畫意,讓人覺得美不勝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探究欲望,有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5、注重了化學與生活的聯系,2010年吉林商業大廈火災、上海高層住宅樓大火,從而引發學生火災逃生方法的討論,體現了化學學習的價值。6、課后有些同學覺得“魔棒點燈”有趣,就用玻璃棒數次點燃酒精燈,引發高錳酸鉀、濃硫酸混合物爆炸,幸好藥品量少未傷到人,這就給我們化學老師一個警示!安全是個大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