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一、教材分析1.課標要求 依據課程標準,本課時的學習內容和要求如下:一級主題 二級主題 學習內容 學 說明Ⅰ Ⅱ Ⅲ溶液 物質的溶解 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B B A 1.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2.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2.學習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是為學習物質的溶解度作必要的準備。要理解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概念,并會判別溶液的狀態,掌握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方法,在學習溶解度的概念以及物質從溶液中析出時,才會順理成章,所以上好這節課至關重要。二、教學設計說明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一杯水里能溶解的食鹽、白糖是有限的”,先提出飽和溶液的概念名稱,然后在實驗活動中讓學生去完善認知,逐步形成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概念;進一步通過動手實驗,在活動中學會判斷溶液狀態的方法,然后小組討論、分析觀察到的現象,認識到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同時小結相互轉化的方法。在掌握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概念后,聯系硝酸鉀溶液在溶劑量不變的條件下,溶液中溶質質量的變化,并通過熟石灰和蔗糖溶解性的比較,體會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溶液濃稀的區別與聯系,解決誤會“飽和溶液是濃溶液”。三、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生已有的知識是:溶液中的溶質可以不止一種,一些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的,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會定量分析溶液的濃度。教學設計要在將知識點建立聯系、分析歸納形成新知識時,存在認知障礙,飽和溶液概念的提出,學生易于接受,但是形成概念時,容易忽視外界因素(溫度)和溶劑量對溶液狀態的影響,對概念的理解不夠全面透徹,這會導致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理解飽和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方法時存在問題。班級學生之間的認知水平相差較多,所以教學設計要低起點,內容要有核心,問題要指向明確,教學環節要循序漸進,有思考的時間和思考的層次,小組合作學習,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收獲。 四、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并會判斷溶液是否飽和。(2)知道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方法。2.過程與方法(1)通過實驗活動,分析現象,形成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概念,得出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2)通過小組討論和動手實踐,總結歸納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方法。(3)通過觀察溫度、溶劑量不變時同種溶液中溶質質量的變化、改變溫度后溶液中溶質的析出,辨析溶液濃稀與溶液存在狀態的關系。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感悟溶液的狀態不是固定不變的,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體會辯證唯物主義價值觀。(2)在“做中學”,體會探究和合作學習的樂趣。五、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概念的形成和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方法難點:條件改變后,會判斷溶液是否飽和、辨析溶液濃稀與溶液存在狀態的關系六、教學用品1. 教學媒體:電腦、投影2. 實驗用品:(1)藥品:硝酸鉀、硝酸鉀溶液、蔗糖、飽和蔗糖溶液、高錳酸鉀、氫氧化鈣(2)儀器:酒精燈、燒杯、玻璃棒、石棉網、鐵架臺、藥匙、大試管、試管夾七、課堂教學思維結構八、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環節 育人價值解讀1、溫故知新(3min) 【問題】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中能無限制的溶解某種溶質嗎?比如說,在室溫時,一定量的水中能無限制的溶解白糖或食鹽嗎?【PPT】課題: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復習之前所學,根據實驗現象,引出飽和溶液這一名詞。2、飽和、不飽和溶液概念的形成和理解(16min) 【問題1】那飽和蔗糖水就是一定條件下不能再溶解蔗糖的溶液,這樣描述,準確嗎?需要指明的條件有哪些呢?【實驗】①升溫,向飽和蔗糖水中再加入蔗糖,會觀察到什么現象?②加入水后,再加入蔗糖,會觀察到什么現象?③向飽和蔗糖水中加入高錳酸鉀固體,會觀察到什么現象?【分析】要指明的條件是:溫度、溶劑的量、溶質的種類要對應【歸納】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完整準確的定義 由三組對比實驗,引導學生逐步構建飽和溶液的概念,注意概念建立的限定條件--一定溫度、一定量的溶劑、相對應的溶質;學生歸納描述定義的內容。達成過程與方法目標①。【問題2】知道了飽和溶液的定義,你能判斷一杯溶液的存在狀態嗎?【學生實驗】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①判斷所提供的溶液是否飽和,觀察現象,得出結論。②繼續實驗,獲得室溫下硝酸鉀和硫酸銅的飽和溶液。【問題3】在同一溫度下,固體物質溶于水后,各階段所得溶液如圖,圖中哪些是飽和溶液,哪些是不飽和溶液?依據是什么? 【歸納】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結論】當溫度一定,溶劑量一定時,某溶液的飽和狀態表示此時溶解的溶質質量最大。 在解決問題中,理解概念;在親自動手探究中,形成判斷溶液狀態的方法。達成知識與技能目標①、過程與方法目標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②。初步感悟到溶液的狀態是可以改變的。3、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方法(9min) 【問題1】實驗時,我們是如何操作使室溫下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達到飽和狀態的?還有其他方法嗎?【回憶】蒸發食鹽水的過程【問題2】那么飽和溶液能轉化成不飽和溶液嗎?方法是什么?還有其他方法嗎?【問題3】能通過改變外界條件(溫度)來實現目的嗎?【實驗】①加熱常溫下硝酸鉀的飽和溶液,并向其中加入固體,攪拌,觀察現象。②將硝酸鉀溶液放入冷水中冷卻。【分析】為什么改變溫度也可以改變溶液的狀態?【歸納】不飽和溶液轉化成飽和溶液的方法;飽和溶液轉化成不飽和溶液的方法(對于大多數物質)【呈現】特例:不同溫度下氫氧化鈣的溶解情況【問題4】不飽和、飽和石灰水如何相互轉化? 【歸納】飽和、不飽和石灰水相互轉化的方法。 分析實驗,得出不改變溫度,將不飽和溶液轉化成飽和溶液的方法。改變外界條件,也可以改變溶液的狀態,啟發學生是因為溫度不同,同種溶質的溶解性不同造成的。最終,順理成章總結歸納出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方法。在這一過程中,也進一步理解和應用概念。達成知識與技能目標②、過程與方法目標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②。4、辨析飽和、不飽和溶液與溶液濃稀的關系(8min) 【問題1】溫度和溶劑量不變,當硝酸鉀飽和溶液從不飽和達到飽和時,溶液中溶質是如何變化的?【追問】溫度不變,當已達到飽和時,溶質質量還會增加嗎?這說明了什么?【結論】一定溫度下,某物質飽和溶液的濃度比不飽和溶液的濃度高,且達到飽和時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最大。【問題2】將硝酸鉀溶液放入冷水中降溫,我們觀察到了什么現象?比較冷卻前后,溶液存在狀態的改變,以及溶液濃度的改變情況,你發現了什么?可以得出什么結論?【結論】對于同一種溶質,溫度不同的情況下,飽和溶液的濃度可能會低于不飽和溶液的濃度。【問題3】室溫下,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04g蔗糖, 但是100g水中卻溶不下0.2g的氫氧化鈣。這又說明了什么?【結論】相同溫度下,不同物質的飽和溶液濃度不同,有些物質飽和溶液的濃度很小。【小結】這些事例說明溶液的存在狀態與溶液的濃稀間并沒有直接的關系,我們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分析。 學生掌握概念后,遷移概念,形成知識脈絡,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需要培養。本環節因為難度較高,所以在前面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學生容易深入思考下去。設置三個問題,層層引導,啟發學生深入分析,體會溶液濃稀與溶液狀態的關系。達成過程與方法目標③5、課的小結(4min) 【小結】①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定義和判斷的方法②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方法③溶液的濃稀與飽和、不飽和之間的關系你還有疑問嗎?【鞏固與應用】見學案 進一步鞏固概念,提高應用概念解決問題的能力。九、板書設計 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1.飽和溶液 (一定溫度、一定量的溶劑、指名溶質的種類) 不飽和溶液2.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 升溫、增加溶劑大多數物質: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 降溫、蒸發溶劑、增加溶質3. 溶液狀態與溶液濃稀的關系:(1)對于同一種物質,在同一溫度下,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最大。(2) 飽和溶液可能是稀溶液,不飽和溶液也可能是濃溶液。十、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