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理解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2)掌握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方法。2.過程與方法1)經歷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概念的建立過程,初步學會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基本科學探究方法。2)經歷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探究過程,學會控制變量法。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通過“探究實驗”,親身體驗科學探究,培養學習興趣。2) 通過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概念的不斷完善,形成嚴謹的科學探究意識。3) 通過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感受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辯證思維。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1) 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概念2)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教學難點: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初步建立概念 【實驗引入】老師手中現在有一個盛有水的小燒杯,現在我開始往里面加硝酸鉀固體,請同學們觀察加進去的固體的溶解情況和溶液的狀態。(20ml水的小燒杯中,定量加入硝酸鉀固體,每次加1g硝酸鉀。)(直至加入的硝酸鉀固體不再繼續溶解時)請問同學們,老師現在手中得到的溶液是什么狀態的?溶液是飽和的還是不飽和的?(生——飽和的)你們的判斷依據是什么?(生——燒杯底部的硝酸鉀固體不在溶解)前幾次加入固體后形成的溶液時什么狀態的?(生——不飽和)【定義】今天,這節課的主題就時來學習“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那么,根據老師手中配好的飽和溶液,同學們能不能嘗試初步的定義什么是飽和溶液?(生——定義: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板書】定義飽和溶液: (___學生遺漏的內容進行留白___)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實驗】這里定義中的某種溶質指的是什么?(生——硝酸鉀固體)現在硝酸鉀固體在這個溶液中不能繼續溶解,如果我換一個固體比如硫酸銅加入這個溶液,你們認為硫酸銅可以溶解嗎?(師——實驗探究,將上述硝酸鉀的飽和溶液倒入一支加油硫酸銅粉末的試管中,振蕩試管溶液變藍,硫酸銅繼續溶解。)【分析】實驗發現,先前小燒杯中的溶液對硝酸鉀而言不能繼續溶解,是硝酸鉀的飽和溶液。而對硫酸銅而言,硫酸銅能夠繼續溶解,溶液變藍,不是硫酸銅的飽和溶液。所以,定義中要強調“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是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講述】那么,這是同學們基于實驗觀察到的現象初步為飽和溶液作的定義。待會經歷本節課的學習,回過頭我們再來看看這樣定義正不正確。 【實驗引入】觀察、分析、思考,回答 通過觀察實驗,感受溶液由不飽和到飽和的過程,初步讓學生定義什么是飽和溶液。二.探究轉化方法。 【提問】現在每個小組的桌上也放置了一個容器裝有老師提前配制好的溶液,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個溶液包不飽和?(生——飽和了)判斷依據是什么?(生——容器底部有沒有溶解完的固體)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底部的固體繼續溶解,將它變為不飽和溶液?(生——加水、加熱)操作的時候同時加水和加熱好不好?為什么?(生——不好,這樣就無法判斷究竟是改變了哪個因素才使溶液變成不飽和。)小組討論一下,應該怎樣設計這個實驗?(學生討論,并派代表回答。)在這個實驗中,我們運用到了什么科學探究的方法?(生——控制變量法)【實驗】進行學生實驗,分兩部分。每小組一半學生進行加水實驗,一半學生進行加熱實驗。(學生總結——實驗發現,加水和加熱都能使試管底部的固體溶解,即使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板書】飽和與不飽和溶液的轉換加水、加熱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提問】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將飽和溶液變成的不飽和溶液。現在反過來,如果我們想讓容器底部重新出現固體,請問我們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即,讓不飽和溶液重新變成飽和溶液。(生——加溶質、降溫、蒸發水)實驗時應該如何進行操作?(再一次強調控制變量法)【學生實驗】(加溶質和蒸發水的實驗不做,并請學生設計降溫實驗,強調“控制變量法”)學生將加熱的后的試管,放入冰水中冷卻。實驗發現,經過降溫試管內重新析出晶體。【板書】加溶質、降溫、蒸發水不飽和溶液 → 飽和溶液【總結】通過兩次實驗,發現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可以相互轉化,共涉及到了五種方法。我們本次所討論的轉化方法都是對大部分固體物質而言的。同學們可否將這5種方法進行歸類?涉及到幾類?(生——三類:溶質、溶劑、溫度)【練一練】1. 能使硝酸鉀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的正確措施是( B ) A.降低溫度 B.加水 C.加硝酸鉀 D.倒出一部分溶液 2. 要是一種不飽和溶液轉變為飽和溶液,最可靠的辦法是( C ) A.降低溫度 B.升高溫度 C.加溶質 D.加溶劑 思考、參與課堂,并親手進行實驗。 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學會控制變量法。從三個角度對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方法進行歸納,方便學生的記憶與理解。三.繼續完善概念 【講述】既然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通過改變一定的條件可以相互轉化,同學們覺得“飽和溶液”的概念是相對的還是絕對的?(生——相對的)那么在定義飽和溶液的概念時,是否需要前提條件呢?(生——有,需要限定“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所以我們要繼續完善概念。【板書】補充完整一.定義 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可否利用辯證思想,定義不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練一練】1. 下面關于飽和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 D ) A. 含有很多溶質的溶液 B.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C.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D.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2. 在一定溫度下,往50g硝酸鉀飽和溶液中加入5g硝酸鉀固體,則溶液的質量是 ( C ) A.增加 B.減少 C.不變 D.無法判斷【感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發現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是相對的還是絕對的?(生——相對的)概念是相對的,并且在一定的條件下他們是可以進行相互轉化的。其實在自然界中,很多物質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我們要有一種辯證的眼光看待事物。【總結】最后,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本節課所學的內容:一.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定義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 感受辯證的思維方式,并完善定義。學生反饋練習感悟“辯證思想”,并回顧本節課主要內容。 通過定義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概念的逐步建立,感受辯證的思維方式。四.學以致用 【反饋練習】1、飽和溶液是指在一定_____下,一定量的_____里,_____(能,不能)再溶液某種溶質的溶液。 2、判斷一杯蔗糖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將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Ca(OH)2的溶解性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將一杯飽和的Ca(OH)2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5、要使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變為飽和溶液,下列措施達不到目的的是( ) A.降低溫度 B.加入硝酸鉀 C.升高溫度 D.蒸發溶劑 鞏固練習 通過反饋練習觀察學生整堂課知識的掌握情況。課堂問題設計(一)環節一 初步建立概念1.老師現在手中得到的溶液是什么狀態的?是飽和的還是不飽和的?(生——飽和的)2.你們判斷的依據是什么?(生——燒杯底部的硝酸鉀固體不在溶解)3.前幾次加入固體后形成的溶液時什么狀態的?(生——不飽和)4. 根據老師手中配好的飽和溶液,同學們能不能嘗試初步的定義什么是飽和溶液?(生——定義: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5.這里定義中的某種溶質指的是什么?(生——硝酸鉀固體)6.現在硝酸鉀固體在這個溶液中不能繼續溶解,如果換一個固體比如硫酸銅,加入這個溶液,你們認為硫酸銅可以溶解嗎?(生——部分同學認為可以,部分同學認為不可以)7.如果硫酸銅可以溶解在這個溶液中,我們可以觀察到說明現象?(生——溶液變藍)(二)環節二 探究轉化方法8.請同學們觀察一下每小組桌上老師提前配制好的溶液飽不飽和?(生——飽和了)9.判斷依據是什么?(生——容器底部有沒有溶解完的固體)10.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底部的固體繼續溶解,將它變為不飽和溶液?(生——加水、加熱)11.操作的時候,同時加水和加熱好不好?為什么?( 生——不好,無法確定是因為哪一個因素的改變而使得固體繼續溶解)12.應該怎樣設計這個實驗?(學生討論,并派代表回答。)13.在這個實驗中,我們運用到了什么科學探究的方法?(生——控制變量法)14.如果想讓容器底部重新出現固體,請問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即,讓不飽和溶液重新變成飽和溶液。(生——加溶質、降溫、蒸發水)15.實驗時應該如何進行操作?(再一次強調控制變量法)16. 可否將這5種方法進行歸類?涉及到幾類?(生——三類:溶質、溶劑、溫度)(三)環節三 繼續完善概念17.“飽和溶液”的概念是相對的還是絕對的?(生——相對的)18.在定義飽和溶液的概念時,是否需要前提條件呢?(生——有,需要限定“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19.可否利用辯證思想,定義不飽和溶液?(生——“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PAGE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