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溶液的酸堿性》教案1、學情分析學生對溶液的知識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溶液是由溶質與溶劑(一般是水)組成的混合物。在《溶解度》或《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學習中,學生感受的是溶液的物理變化,而在這節課上學生將感受溶液的化學變化。在第一章的學生實驗中,學生通過氫氧化鈉與稀鹽酸的反應已對酚酞試液有了一定的認識;在第三章《水的化學性質》中通過水與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也認識了石蕊試液。所以,用石蕊試液和酚酞試液判斷溶液的酸堿性不是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在初一的《科學》學科中也涉及到pH,但相關知識了解卻不多,因此對pH的認識是本節課的重點。2、設計思路三、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學會利用pH試紙來測定溶液的酸堿度;過程與方法:運用哲學思想中“局部與整體”、“量變到質變”的思想解釋溶液pH變化的原因。通過對比試驗得到酸性越強,pH越小;堿性越強,pH越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感受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2、在實驗中感受合作、交流、分享的快樂。四、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和難點:加入另一種液體后,溶液pH變化的解釋。5、教學過程引入:如右圖,能指示溶液酸堿性的試劑,我們稱之為酸堿指示劑。初中階段使用的酸堿指示劑主要為石蕊試液和酚酞試液。教學環節一:認識溶液的酸堿性1、指示劑的變色情況:石蕊試液:酸紅,堿藍,中不變。酚酞試液:酸無,堿紅,中不變。2、測溶液酸堿性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HCl NH4Cl H2O NaCl Na2CO3 NaOH 白醋 洗衣粉液石蕊試劑酚酞試劑溶液性質規律1:酸的溶液呈酸性;堿的溶液呈堿性;鹽的溶液呈酸性或呈堿性或呈中性。教學環節二:比較溶液的酸堿性強弱——pH1、介紹:pH的測定方法2、測溶液pH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HCl NH4Cl H2O NaCl Na2CO3 NaOH 白醋 洗衣粉液pH規律2: pH與溶液酸堿性的關系:pH>7 溶液呈堿性,pH=7 溶液呈中性;pH<7 溶液呈酸性。教學環節三:相同的溶液,加入不同量的水后,溶液pH的變化分別測定 1∶100、1∶1000、1∶10000的鹽酸溶液或氫氧化鈉溶液的pH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溶質 鹽酸 氫氧化鈉1:100 1:1000 1:10000 1:100 1:1000 1:10000pH規律3:在酸性溶液中,濃度越大,酸性越強,pH越小;在堿性溶液中,濃度越大,堿性越強,pH越大 。教學環節四: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稀鹽酸后溶液pH的變化DIS實驗,通過視頻,觀察滴稀鹽酸時,溶液pH的變化,解釋原因。解釋:溶液中NaOH與HCl反應生成的NaCl和H2O都呈中性,所以使溶液堿性變弱,導致pH變小;當NaOH被反應完,繼續滴HCl,溶液則變酸性。教學環節五:感受生活中的酸堿性溶液1、羅列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酸堿性溶液。2、酸堿性溶液在生活中的運用人體胃液中含有胃酸(0.2%~0.4%的鹽酸),起殺菌、幫助消化等作用,但胃酸的量不能過多或過少,它必須控制在一定范圍內。當胃酸過多時,醫生往往會建議你服用些治療胃酸過多的藥。(1)如果病人同時患有胃潰瘍,此時最好服用類似胃樂新膠囊的藥物,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有人用土法治療胃酸過多,方法是將雞蛋殼[主要成分是CaCO3]洗凈、燒焦、磨細服用,據說這種療法效果還不錯。請用學過的知識分析其中的道理: 。(3)氫氧化鈉也能中和胃酸,為什么不用氫氧化鈉來治療胃酸過多?作業:1、完善本學案中的知識要點。2、完成化學校本作業:p82《第8課時 溶液的酸堿性》測溶液的酸堿性測定溶液的酸堿性(定性實驗)測定溶液的pH(定量實驗)說明溶液酸堿性與pH之間的關系引入“局部與整體”的哲學思想解釋pH變化的原因及溶液酸堿性強弱與pH大小的關系在相同的溶液中加不同質量水后的pH變化(對比實驗)引入“量變到質變”的哲學思想,解釋pH變化的原因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稀鹽酸的pH變化(DIS實驗,視頻)感受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生活中的酸堿性溶液稀鹽酸稀鹽酸NaClHClNaOHNaClNaClNaClNaOHNaOHpH溶液pH的變化7加稀鹽酸的量氫氧化鈉的量加稀鹽酸的量我的解釋鹽酸的量加稀鹽酸的量氯離子氫離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