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年統編版高考政治一輪專題復習復講固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二課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復習學案【課前練手 這題我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成為世界上偉大的民族。鴉片戰爭后,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深淵,中國人民經歷了戰亂頻繁、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難。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從未放棄對美好夢想的向往和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偉大夢想,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千辛萬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撓的斗爭。可是,近代中國歷史表明,舊式農民戰爭和軟弱的資產階級革命都不可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更不可能承擔起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歷史的主要書寫者、偉大塑造者。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史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歷盡苦難、走向輝煌,深刻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引領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成為民族復興使命的合格擔當者和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的歷史貢獻。【答案】①領導中國各民族人民,在經歷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后,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②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指引下,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順利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偉大最深刻的變革。③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探索中取得的創造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④進行改革開放,使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解析】背景素材: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考點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的有關知識。能力考查:描述和闡述事物的能力、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指向中國共產黨,要求調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的有關知識,分析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的歷史貢獻。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深淵→可聯系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有效信息②:中國共產黨歷盡苦難、走向輝煌,深刻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引領中華民族站起來了,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可聯系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有效信息③:中國共產黨歷盡苦難、走向輝煌,深刻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引領中華民族迎來了站起來、富起來的偉大飛躍→可聯系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有效信息④: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可聯系改革開放。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得分點①: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領導中國各民族人民,在經歷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后,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得分點②: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中國共產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指引下,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順利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偉大最深刻的變革。得分點③: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探索中取得的創造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得分點④: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使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課標要求 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特點,理解新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核心素養 1.政治認同:通過對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的學習,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通過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過程,堅定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政治認同,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2.科學精神:通過對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學習,初步認識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通過對社會主義在中國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在艱辛探索中前進這些知識的學習,培養科學精神。 3.法治意識:理解憲法規定的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命題預測 1.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說明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2.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歷史意義?過渡時期開始、結束的標志分別是什么? 3.為什么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開啟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 4.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民主主義革命“新”在哪里?運用“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相關知識,說明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過渡的意義。 5.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中經歷了嚴重曲折,有人就此否定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你是否認同該觀點?請闡述你的理由。【體系構建 思維導圖】【必備知識 復習整合】考點一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一、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1.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改變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2.近代中國人民必須完成的歷史任務近代以后,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就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3.探索復興之路(1)為了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二、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1.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思想條件:1917年,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2)黨的成立及歷史功績: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人民有了主心骨。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先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實行武裝割據,然后由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2.新民主主義革命(1)性質: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2)特征①就領導權來說,不是由資產階級領導,而是由無產階級領導,這一點具有決定意義。②就革命前途來講,不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和資本主義制度,而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③就所屬世界革命的范疇來講,不屬于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注意:五四運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重要標志。(3)中國革命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了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4)成就①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②團結帶領全黨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1)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終結了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欺凌中國人民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3)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關鍵能力 重點突破】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與重要任務社會性質 半殖民地 半封建手段 推翻帝國主義的統治 推翻封建主義的統治目的 爭取民族獨立 爭取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 知識拓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指在形式上保留有封建社會國家機關及主權所有,同時在經濟、政治、文化上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國家控制與壓迫的社會。隨著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控制力度的加強,一部分國家會完全喪失國家主權,成為徹底的殖民地國家;另一部分國家則發生反彈,取得獨立地位。2.復興之路(1)探索復興之路:為了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2)選擇復興之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了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必須另辟新路。(3)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的原因是由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帝國 主義 帝國主義決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封建 勢力 中國的封建勢力同帝國主義相勾結,嚴重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 階級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與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的特點,不能承擔起領導中國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3.全面把握新民主主義革命具體內容性質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時間 1919年五四運動主心骨 中國共產黨道路 在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開展救亡斗爭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步驟 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法寶 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勝利 經過28年浴血奮戰和頑強奮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在經歷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后,終于在1949年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 成立的 意義 歷史意義: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社會意義: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世界意義: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理論 成果 毛澤東思想特點 一是就領導權來說,是由無產階級領導;二是就革命前途來說,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三是就所屬世界革命范疇來說,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 主義革 命與社 會主義 革命的 關系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 第一步,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民族獨立(必要準備) 第二步,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必然趨勢) 知識拓展 新民主主義革命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異同舊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同點 領導階級 民族資產階級 無產階級指導思想 三民主義 馬克思主義革命目標 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建立社會主義共和國革命深 度、廣度 綱領不徹底;群眾發動不充分;土地問題沒解決 徹底的革命綱領;充分發動群眾;解決土地問題革命結果 有勝利的一面,但最終革命果實被竊取,革命任務沒有完成 革命勝利,成為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相同點 革命任務 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質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火眼金睛 易錯辨析】1.新民主主義革命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 ( )提示 新民主主義革命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而辛亥革命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體。2.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提示 五四運動是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而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3.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 ( )提示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4.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 ( √ )【考點擊破 針對訓練】1.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指出,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西方列強在中華大地上恣意妄為,封建統治者孱弱無能,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列對這一社會性質認識正確的是( )①半封建是指在各方面都受到列強的統治和奴役②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經濟上是半封建的③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是獨立自主的國家④半封建是指既存在傳統勢力,但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③④: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是獨立自主的國家,實際上政治、經濟等社會各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半封建是指既存在傳統勢力,但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③④正確。①:半封建是指既存在傳統勢力,但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在各方面都受到列強的統治和奴役”是對半殖民地的描述,①錯誤。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能理解為在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經濟上是半封建;而是在政治和經濟上都存在半殖半封的色彩,②錯誤。故本題選D。2.2022年是新中國成立73周年。1949年10月1日,人民領袖毛澤東同志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下面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說法正確的是( )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一切前提和基礎②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③實現了中國從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④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③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③④符合題意。①: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浴血奮斗,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①錯誤。②: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②錯誤。故本題選D。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下列對新民主主義革命認識正確的是( )①新民主主義革命屬于無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②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為政治目標③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缺陷是不能徹底解決土地問題④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④: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屬于無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為進入社會主義準備了條件,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①④入選。②: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為政治目標,②不選。③: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缺陷是不能徹底解決土地問題,③不選。故本題選B。4.2021年10月9日,在辛亥革命110周年紀念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孫中山先生高揚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斗爭旗幟,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政治綱領,率先發出“振興中華”的吶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但由于歷史進程和社會條件的制約,由于沒有找到解決中國前途命運問題的正確道路和領導力量,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打敗國內外一切反動勢力,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開啟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1)結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說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為什么?(2)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開啟中華民族發展進步歷史新紀元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②帝國主義決不允許中國通過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③中國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勾結起來,嚴重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④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的特點,他們沒有找到解決中國前途命運問題的正確道路和領導力量。(2)①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②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使得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有了主心骨。③探索出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④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解析】背景素材:辛亥革命110周年紀念大會考點考查:近代中國國情、新民主主義革命能力考查:描述和闡述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分析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說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的原因。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有效信息②:帝國主義比較強大→帝國主義決不允許中國通過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有效信息③:中國封建勢力腐朽、落后→中國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勾結起來,嚴重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有效信息④: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比較弱小,有自身的弱點→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的特點,他們沒有找到解決中國前途命運問題的正確道路和領導力量。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得分點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材料分析。得分點②:帝國主義決不允許中國通過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材料分析。得分點③:中國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勾結起來,嚴重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材料分析。得分點④: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的特點,他們沒有找到解決中國前途命運問題的正確道路和領導力量+材料分析。(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回答: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開啟中華民族發展進步歷史新紀元的原因。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具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有效信息②: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使得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有了主心骨。有效信息③: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探索出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有效信息④: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得分點①: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材料分析。得分點②: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使得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有了主心骨+材料分析。得分點③:探索出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材料分析。得分點④: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材料分析。【必備知識 復習整合】考點二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一、最廣泛深刻的變革——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1.過渡時期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2.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一化三改”)3.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1)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2)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3)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4)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4.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1)標志:1956年,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2)原因: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億萬中國人在長期奮斗中作出的決定性選擇。(3)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勝利的意義①極大地刺激了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從而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②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1.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2.黨的八大對當時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的規定(1)主要矛盾: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2)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3.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1)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農業方面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發展,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長足進步,人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的改變。科技發展取得了重要突破,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3)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關鍵能力 重點突破】1.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國營 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國家 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個體 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國際 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 2.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過渡時期 過渡時期:1949—1956年 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總任務:簡稱“一化三改”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規定了我國的基本政治、經濟、文化制度,明確了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任務,肯定了從新民主主義轉變到社會主義的具體途徑社會主義改造 內容:一化三改 實質:生產資料私有制改造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意義:標志我國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激發了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穩定了社會秩序,鞏固了政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中共八大的貢獻 規定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因此,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正確看待探索中的曲折 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 3.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新民主主義革命 社會主義革命不同點 革命的對象 要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 要消滅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在內的整個資產階級、消滅資本主義剝削制度革命的動力 四大動力: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 三大動力: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革命的性質 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 無產階級性質的革命相同點 領導力量 都是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所屬革命 都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火眼金睛 易錯辨析】1.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標志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而是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 ( √ )2.黨的八大指出,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 √ )3.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 ( )提示 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艱難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但尚未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4.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最重要的貢獻是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 √ )【考點擊破 針對訓練】5.某班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確定的主題是“新中國崢嶸歲月——社會主義改造”。圍繞這一主題同學們共享了一組圖片。通過這些圖片和所學知識,可以感悟到( )①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是變革生產資料私有制,構筑社會主義經濟基礎②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③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④社會主義改造構成了我國工業布局的基本框架,為我國工業化打下了初步基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依據題意,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是變革生產資料私有制,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生產資料公有制,構筑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故①②入選。③:改革開放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故③不選。④:“一五計劃”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構成了我國工業布局的基本框架,為我國工業化打下了初步基礎,故④不選。故本題選A。6.毛澤東把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比喻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他指出:“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我們為著社會主義而奮斗,現在的努力是朝著將來的大目標的,失掉這個大目標,就不是共產黨員了。”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下篇”為“上篇”指明了路徑②“下篇”是“上篇”的必要前提③“上篇”和“下篇”都必須由無產階級領導④“上篇”是“下篇”的必要準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③④:毛澤東把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比喻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其中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只有完成前一個革命才能完成后一個革命,這兩個革命階段必須互相銜接,“上篇”和“下篇”都必須由無產階級領導,③④正確。①:“下篇”是“上篇”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不是為“上篇”指明了路徑,①錯誤。②:“上篇”是“下篇”的必要準備,②錯誤。故本題選D。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要求。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大會經過認真討論,一致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正式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政治制度。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根據《共同綱領》就已基本確立,1954年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予以正式確立。到1956年,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其他基本制度在中國大地逐步建立起來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的理解。【答案】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極大地提高了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積極性、創造性,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②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使廣大勞動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這是中國幾千年來階級關系的最根本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③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規定了中國社會前進的方向:走社會主義道路,實現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解析】【分析】背景素材:社會變革。考點考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有關知識。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述事物的能力。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指向社會變革,要求調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的意義的有關知識,分析對“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的理解。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召開,大會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正式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政治制度,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根據《共同綱領》就已基本確立,1954年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予以正式確立。到1956年,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其他基本制度在中國大地逐步建立起來了→可聯系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的意義。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得分點①:生產力角度+分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對我國生產力的影響。得分點②:國家性質角度+分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對我國國家性質變化的影響。得分點③:社會發展道路角度+分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對我國社會發展道路的影響。2023年統編版高考政治一輪專題復習復講固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二課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復習學案【課前練手 這題我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成為世界上偉大的民族。鴉片戰爭后,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深淵,中國人民經歷了戰亂頻繁、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難。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從未放棄對美好夢想的向往和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偉大夢想,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千辛萬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撓的斗爭。可是,近代中國歷史表明,舊式農民戰爭和軟弱的資產階級革命都不可能完成中華民族救亡圖存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更不可能承擔起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歷史的主要書寫者、偉大塑造者。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史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歷盡苦難、走向輝煌,深刻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引領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成為民族復興使命的合格擔當者和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的歷史貢獻。【課標要求 核心素養】課標要求 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特點,理解新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核心素養 1.政治認同:通過對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的學習,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通過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過程,堅定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政治認同,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2.科學精神:通過對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學習,初步認識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通過對社會主義在中國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在艱辛探索中前進這些知識的學習,培養科學精神。 3.法治意識:理解憲法規定的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命題預測 1.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說明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2.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歷史意義?過渡時期開始、結束的標志分別是什么? 3.為什么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開啟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 4.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民主主義革命“新”在哪里?運用“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相關知識,說明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過渡的意義。 5.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中經歷了嚴重曲折,有人就此否定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你是否認同該觀點?請闡述你的理由。【體系構建 思維導圖】【必備知識 復習整合】考點一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一、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1.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改變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淪為 社會,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2.近代中國人民必須完成的歷史任務近代以后, 和 就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3.探索復興之路(1)為了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 和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是由 決定的。二、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1.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思想條件:1917年, 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 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2)黨的成立及歷史功績: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 的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人民有了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條 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2.新民主主義革命(1)性質:是 領導的, 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2)特征①就領導權來說,不是由資產階級領導,而是由 領導,這一點具有決定意義。②就革命前途來講,不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和資本主義制度,而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 。③就所屬世界革命的范疇來講,不屬于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屬于世界 的一部分。注意:五四運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重要標志。(3)中國革命分為 和 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了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 ;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 。(4)成就①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 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②團結帶領全黨各族人民,完成了 ,建立了 ,確立了 。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1)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 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終結了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欺凌中國人民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 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3)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 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關鍵能力 重點突破】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與重要任務社會性質 半殖民地 半封建手段 推翻帝國主義的統治 推翻封建主義的統治目的 爭取民族獨立 爭取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 知識拓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指在形式上保留有封建社會國家機關及主權所有,同時在經濟、政治、文化上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國家控制與壓迫的社會。隨著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控制力度的加強,一部分國家會完全喪失國家主權,成為徹底的殖民地國家;另一部分國家則發生反彈,取得獨立地位。2.復興之路(1)探索復興之路:為了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2)選擇復興之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了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必須另辟新路。(3)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的原因是由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帝國 主義 帝國主義決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封建 勢力 中國的封建勢力同帝國主義相勾結,嚴重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資產 階級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與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的特點,不能承擔起領導中國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3.全面把握新民主主義革命具體內容性質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時間 1919年五四運動主心骨 中國共產黨道路 在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開展救亡斗爭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步驟 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法寶 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勝利 經過28年浴血奮戰和頑強奮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在經歷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后,終于在1949年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 成立的 意義 歷史意義: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社會意義: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世界意義: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理論 成果 毛澤東思想特點 一是就領導權來說,是由無產階級領導;二是就革命前途來說,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三是就所屬世界革命范疇來說,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 主義革 命與社 會主義 革命的 關系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 第一步,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民族獨立(必要準備) 第二步,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必然趨勢) 知識拓展 新民主主義革命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異同舊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同點 領導階級 民族資產階級 無產階級指導思想 三民主義 馬克思主義革命目標 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建立社會主義共和國革命深 度、廣度 綱領不徹底;群眾發動不充分;土地問題沒解決 徹底的革命綱領;充分發動群眾;解決土地問題革命結果 有勝利的一面,但最終革命果實被竊取,革命任務沒有完成 革命勝利,成為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相同點 革命任務 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質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火眼金睛 易錯辨析】1.新民主主義革命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 ( )2.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3.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 ( )4.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 ( )【考點擊破 針對訓練】1.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指出,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西方列強在中華大地上恣意妄為,封建統治者孱弱無能,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列對這一社會性質認識正確的是( )①半封建是指在各方面都受到列強的統治和奴役②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經濟上是半封建的③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是獨立自主的國家④半封建是指既存在傳統勢力,但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2年是新中國成立73周年。1949年10月1日,人民領袖毛澤東同志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下面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說法正確的是( )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一切前提和基礎②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③實現了中國從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④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下列對新民主主義革命認識正確的是( )①新民主主義革命屬于無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②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為政治目標③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缺陷是不能徹底解決土地問題④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1年10月9日,在辛亥革命110周年紀念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孫中山先生高揚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斗爭旗幟,提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政治綱領,率先發出“振興中華”的吶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但由于歷史進程和社會條件的制約,由于沒有找到解決中國前途命運問題的正確道路和領導力量,辛亥革命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打敗國內外一切反動勢力,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開啟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1)結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說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為什么?(2)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勝利、開啟中華民族發展進步歷史新紀元的原因是什么?【必備知識 復習整合】考點二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一、最廣泛深刻的變革——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1.過渡時期從 到 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2.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 、手 和 的社會主義改造。(“一化三改”)3.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1)社會主義 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2)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 。(3) 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4)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 的轉變。4.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1)標志:1956年,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 。(2)原因:中國走上 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億萬中國人在長期奮斗中作出的 選擇。(3)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勝利的意義①極大地刺激了廣大人民群眾 的積極性,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從而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②在中國建立起 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1.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中國共產黨在 指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2.黨的八大對當時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的規定(1)主要矛盾: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2)主要任務:集中力量 ,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3.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1)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 體系和 體系,農業方面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發展,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長足進步,人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的改變。科技發展取得了重要突破,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 到 的偉大飛躍。(3)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關鍵能力 重點突破】1.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國營 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國家 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個體 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國際 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 2.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過渡時期 過渡時期:1949—1956年 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總任務:簡稱“一化三改”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規定了我國的基本政治、經濟、文化制度,明確了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任務,肯定了從新民主主義轉變到社會主義的具體途徑社會主義改造 內容:一化三改 實質:生產資料私有制改造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意義:標志我國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激發了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穩定了社會秩序,鞏固了政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中共八大的貢獻 規定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因此,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正確看待探索中的曲折 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 3.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新民主主義革命 社會主義革命不同點 革命的對象 要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 要消滅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在內的整個資產階級、消滅資本主義剝削制度革命的動力 四大動力: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 三大動力: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革命的性質 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 無產階級性質的革命相同點 領導力量 都是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所屬革命 都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火眼金睛 易錯辨析】1.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標志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而是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 ( )2.黨的八大指出,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 )3.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 ( )4.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最重要的貢獻是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 )【考點擊破 針對訓練】5.某班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確定的主題是“新中國崢嶸歲月——社會主義改造”。圍繞這一主題同學們共享了一組圖片。通過這些圖片和所學知識,可以感悟到( )①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是變革生產資料私有制,構筑社會主義經濟基礎②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③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④社會主義改造構成了我國工業布局的基本框架,為我國工業化打下了初步基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毛澤東把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比喻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他指出:“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我們為著社會主義而奮斗,現在的努力是朝著將來的大目標的,失掉這個大目標,就不是共產黨員了。”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下篇”為“上篇”指明了路徑②“下篇”是“上篇”的必要前提③“上篇”和“下篇”都必須由無產階級領導④“上篇”是“下篇”的必要準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要求。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大會經過認真討論,一致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正式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政治制度。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根據《共同綱領》就已基本確立,1954年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予以正式確立。到1956年,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其他基本制度在中國大地逐步建立起來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的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備考2023年】統編版高考政治一輪專題復習學案第二課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復習學案(學生版).docx 【備考2023年】統編版高考政治一輪專題復習學案第二課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復習學案(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